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体育兴趣是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是学生学习的永恒动力,是学生主动参与的前提。体育兴趣与体育学习活动效果常常是成正比的。要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应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更新体育意识,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趣味强的教学内容,以新颖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不断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初中体育 兴趣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家长、老师认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导致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剥夺,学生体育观念十分淡薄;再加上有的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不新颖、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对学生根本是没有吸引力的;有的体老师有时会讽刺、挖苦、斥责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结果是,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信心、创造力等等渐渐的被磨灭了。本文根据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结合新课标的实施要求,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途径进行探讨,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提高教师素质
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上课教师息息相关。教法﹑教态﹑组织形式等等都会直接影响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体育教师上课时形象要好,如着装整齐、精力充沛、精神饱满,定能感染中学生;教师的业务水平高低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我的知识面,体育教学离不开动作示范,若教师基本功扎实,动作示范正确优美,会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练习兴趣,能有效提升练习效果。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动作的激趣作用,提高示范动作的质量。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教师要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优美的动作,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技巧,组织得法的体育游戏,和蔼可亲的态度来感染学生,充分信任、尊重学生,建立起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之情,使其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特殊效果。用“乐教”影响学生“乐学”。
二、更新体育意识
体育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体育意识:由职业型“教书匠”转变成事业型“教育家”、由教师为本转变成以学生为本、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体育教师要了解学校体育不单纯是学生在校期间体力的增强和运动能力的提高,而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了解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前提。 加强教育、诱导,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课程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积极参加体育学习与锻炼,增进身心健康,既是保证自己精力充沛地完成当前学业的需要,更是未来学习、就业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引导学生把满足当前的运动兴趣需要和实现未来终身体育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合理的教学内容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内认为:“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具有内在兴趣,这是最好不过的动机。”从心理学上分析,是诱因促使动机的产生。它的选择和设计也是很重要的。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级水平的特点,教材过浅,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教材内容过深,会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密切联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单调乏味的教材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上球类课时,男生女生对球类运动的兴起远远超过其它项目,以学习材料作为分部刺激的“诱因”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这种“动机”的产生。因此教师在备课和设计课堂内容时要注意教材的科学性、趣味性、难易性和可行性。
四、灵活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学生活泼好动,体育教学中不要过多地讲,而忽视中学生的练。要想使学生对新学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特点,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运用灵活、新颖、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例如对中长跑这类教学内容,可用计时跑、变速跑、越野跑、领先跑等手段,发展耐久跑的能力。
五、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承认学生的体力体质、体育基础、运动能力、接受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体质及运动能力等差异,区别对待,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一刀切”的要求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体育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哪怕是先降低要求或者训练标准。关注个体差异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学习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的兴趣。如对多数学生提出学会某一动作,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提出改进与提高动作要求,特别关注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中学生很容易产生消极心理,体育老师可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
总之,体育兴趣的培养与激发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环节。在体育课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组织教学上强调灵活的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注重教学效果评价的灵活性,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诸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潇溟.浅谈怎样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兴趣[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2006,(1):159.
[2]刘志毅,白玛瑞.中学[1]周爱光.论我国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J].广州体育学3院学报,1999,3.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6,(2):69.
【关键词】初中体育 兴趣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相当一部分家长、老师认为体育学好学坏无所谓,导致学生应有的体育锻炼时间被剥夺,学生体育观念十分淡薄;再加上有的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不新颖、责任心不强等因素,对学生根本是没有吸引力的;有的体老师有时会讽刺、挖苦、斥责学生,甚至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结果是,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信心、创造力等等渐渐的被磨灭了。本文根据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结合新课标的实施要求,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途径进行探讨,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提高教师素质
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上课教师息息相关。教法﹑教态﹑组织形式等等都会直接影响中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体育教师上课时形象要好,如着装整齐、精力充沛、精神饱满,定能感染中学生;教师的业务水平高低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我的知识面,体育教学离不开动作示范,若教师基本功扎实,动作示范正确优美,会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练习兴趣,能有效提升练习效果。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动作的激趣作用,提高示范动作的质量。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都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教师要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优美的动作,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技巧,组织得法的体育游戏,和蔼可亲的态度来感染学生,充分信任、尊重学生,建立起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之情,使其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特殊效果。用“乐教”影响学生“乐学”。
二、更新体育意识
体育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体育意识:由职业型“教书匠”转变成事业型“教育家”、由教师为本转变成以学生为本、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体育教师要了解学校体育不单纯是学生在校期间体力的增强和运动能力的提高,而是终身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了解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前提。 加强教育、诱导,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提高对体育课程的认识。使学生认识到积极参加体育学习与锻炼,增进身心健康,既是保证自己精力充沛地完成当前学业的需要,更是未来学习、就业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引导学生把满足当前的运动兴趣需要和实现未来终身体育的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合理的教学内容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内认为:“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具有内在兴趣,这是最好不过的动机。”从心理学上分析,是诱因促使动机的产生。它的选择和设计也是很重要的。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要适合学生的年级水平的特点,教材过浅,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教材内容过深,会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密切联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单调乏味的教材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上球类课时,男生女生对球类运动的兴起远远超过其它项目,以学习材料作为分部刺激的“诱因”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这种“动机”的产生。因此教师在备课和设计课堂内容时要注意教材的科学性、趣味性、难易性和可行性。
四、灵活的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有学生的积极参与。中学生活泼好动,体育教学中不要过多地讲,而忽视中学生的练。要想使学生对新学的内容产生浓厚兴趣,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教材特点,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运用灵活、新颖、多样、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例如对中长跑这类教学内容,可用计时跑、变速跑、越野跑、领先跑等手段,发展耐久跑的能力。
五、因材施教 分层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承认学生的体力体质、体育基础、运动能力、接受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体质及运动能力等差异,区别对待,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一刀切”的要求不能适应所有学生的实际情况。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体育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哪怕是先降低要求或者训练标准。关注个体差异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己实际水平的学习目标。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的兴趣。如对多数学生提出学会某一动作,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提出改进与提高动作要求,特别关注一些基础差的学生,。中学生很容易产生消极心理,体育老师可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
总之,体育兴趣的培养与激发是体育教学中重要环节。在体育课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组织教学上强调灵活的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注重教学效果评价的灵活性,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诸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潇溟.浅谈怎样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兴趣[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2006,(1):159.
[2]刘志毅,白玛瑞.中学[1]周爱光.论我国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J].广州体育学3院学报,1999,3.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