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国际交流 创新校本管理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t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2006年11月13日,无锡市国际友好城市交流会教育国际化论坛暨第二届江苏教育国际交流中小学校长论坛在美丽的太湖之滨举行,来自19个国家友好城市的政府官员、教育专家和中小学校长出席论坛。此次论坛的主题是“校本管理与制度创新”。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王斌泰出席论坛并发表重要演讲。本刊摘要编发王斌泰厅长的演讲内容,供读者学习参考。
  
  开展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时代要求。中国加入WTO后。江苏省将教育国际化作为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呈现加速发展的势头。目前,江苏已与17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建立了343个办学机构和项目,合作规模与质量位居全国前列。江苏省悠久的教育传统、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广阔的教育市场,吸引了众多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到江苏留学、文教专家到江苏任教。全省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近4万名留学生,仅2005年一年世界各国来江苏留学生数就超过万人,其中中小学3000多人。我们组织实施了“万名教师国际培训计划”,先后选派3000多名中小学教师赴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开展教师国际培训,聘请境外专家来江苏帮助培训7000名教师。组织了2万余名中小学生赴国外修学旅行,居全国之首。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空前活跃和加速推进,对我省学习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教育质量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人类步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趋势愈来愈明显,各国经济、文化和教育间的相互联系也日益密切。开展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教育资源和信息的交流共享,是新世纪教育面临的共同任务。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多元的、发展和变化更加迅速的世界之中,教育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适应时代发展的公民,必须既要传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文化,又能借鉴和吸收全人类的先进思想,在促进各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方面发挥特殊作用。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我们可以从以下领域展开:
  一是大力促进国际合作办学。根据依法合作、互惠互利、强强合作、形式多样的原则,重点引进世界不同地区的知名大学和高水平的职业技术院校来江苏合作办学,合作创办独立设置的教育机构,合作开办专业课程,合作共建科研机构和实训基地。鼓励支持江苏每所高等院校至少与国外一所对应的优质教育机构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鼓励有条件的中等学校开展与国外同类学校的交流与合作,使江苏教育与国外优质教育的对接、融入程度进一步加强。针对世界范围内对汉语人才需求剧增的实际,积极参与孔子学院建设,大力推进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二是全面开展教育国际交流。构建更加广阔的国际交流平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中外教育交流。充分利用友好省州、友好城市、友好学校的现有交流渠道,扩大交流范围,开展相对稳定的交流活动。拓展友好学校范围,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广泛开展中小学师生国际互访。积极引进外籍教师来我省中小学任教,提高外语教学水平。有效利用学术性国际会议的机会和有关国际活动,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国际性学术交流,拓展教师的国际学术视野。充分发挥江苏教育优势,努力开拓教育服务市场,扩大国际留学生规模。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办“海外学生夏令营”、“暑期学习计划”等,吸引外国学生进行短期学习或修学旅行。
  三是继续实施教师国际培训。充分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大力选派江苏优秀教师出国培训,建设适应教育国际化需要的教师队伍。完善海外培训基地建设,为教师国际培训以及学校的国际交流合作提供条件。将出国培养培训工作纳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加大外国语教师、学科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新教师出国培训力度;在职业教育领域加大以“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技能教师培训。实行中短期培训和学历教育相结合,提高教师国际培训的实际效果。
  四是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和课程资源。重点引进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方面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专家,以及金融、法律、国际贸易方面的专门人才和学术大师。加大课程资源的引进力度,在高新技术专业和国际通用性、可比性强的专业,引进国外先进的课程资源、先进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升专业教学水平。
  基础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是一个国家富民强国的奠基工程。各国的基础教育具有许多共同之处和相同的话题,基础教育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它具有广阔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空间,基础教育领域有很多项目、很多课题值得我们与各国的教育同行进行研究、交流和探讨。以“校本管理与制度创新”为主题,各国中小学校长、教育同行共同研讨新形势下学校发展的基本特点和规律,必将对进一步突出学校的办学主体地位,激发学校的办学活力,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校本管理与制度创新”,我的基本观点如下:
  首先,推行和创新校本管理,是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校本管理是以学校为本位的管理。体现的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管理思想,也是当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教育普及程度和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小学教育已经步入了质量提高和内涵发展的新阶段,这就需要关注到每所学校的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关注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健康成长,需要建立一种突出学校主体性的教育发展和管理的新模式。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并表现出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取向,这也需要改变标准化、同质化的学校发展模式,寻求学校发展的个性化、多样化。不仅如此,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在课程的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都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校本课程的开发、高中学分制的推行等,都需要以校为本来进行课程的建设和管理,亟须重建和创新以前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快建立和完善校本管理机制。
  其次,推行和创新校本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要简政放权、转变职能。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转变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是实施校本管理的前提。教育行政部门要简政放权,切实转变职能,转变管理方式,通过制订宏观政策、提供有效指导和服务、创设学校自主发展的环境等,把对学校的管理从直接管理转变为宏观管理。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为学校发展提供全面有效的服务。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来开展工作,深入学校第一线,为学校提供面对面的指导;要建立区域内的校际合作机制,为学校提供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要推动教育社区建设,整合区域教育资源,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不断拓展学校自主发展的空间。
  第三,推行和创新校本管理,要建立健全学校民主化管理的制度。实施校本管理,必须通过学校制度的创新,建立起民主化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推行校务公开,充分调动学校 师生员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实施校本管理,还要重视建立家庭与学校合作机制以及社区参与学校管理的相关制度。学生家长是学校民主化管理的重要力量,要通过建立家长学校、定期家长会等制度,保证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社区是学校发展的生态环境,要调动社区各方参与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动员社区的教育力量,开发社区教育资源,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第四,推行和创新校本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校本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它更强调对人的关心、服务和激励,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每个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创造力,形成学校自主发展的巨大合力。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建立学校、教师、学生协调发展的校本管理机制。要着力创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校本培训制度,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需要的校本课程开发机制。校本管理也要切实加强对学校各种资源的管理,制订严格的管理制度,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功能。
  第五,推行和创新校本管理,需要学校形成鲜明而独特的学校文化。高水平的学校特色总是通过鲜明的学校文化表现出来。学校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学校的优良传统、资源优势和人文底蕴,是学校文化建设中的宝贵财富。每一所学校都应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建设体现学校深厚文化底蕴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要精心设计一批反映学校特色的教育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促进学生发展。学校还要建设好具有学校核心价值而有独特表现形式的课程文化,开发和建设一批反映学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要借助自身的智力优势,不断超越现实的文化形态,实现文化创新,运用先进文化引领教育改革,以达到文化育人的目标。
  第六,推行和创新校本管理,必须建立一套学校自我约束机制。我们倡导和实施的校本管理,应该是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广泛参与、学校自主办学的管理模式,这就必须建立一套学校自我约束的机制。学校必须在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宏观管理下,依法实施主动发展和自主发展,逐步建立学校自觉执行教育法律法规的管理机制,使学校真正成为责、权、利相统一的办学主体,增强学校的责任意识,对国家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学校还要建立一套监督机制,接受学校师生员工的监督,接受社区和家长的监督,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
  (作者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其他文献
坦率地说.教师职业不是我最初的选择.小时候.我向往做有发现、有创造的事,立志长大做一名科学家或文学家。虽然我一直尊敬老师.但我觉得老师是人类已有文化的传声筒,工作没有创造性
通过改变次磷酸盐体系的工艺参数制得不同的镍磷合金镀层.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简称EIS技术)和动电位扫描极化曲线技术,研究了不同工艺参数时镍磷镀层在0.5 mol/L NaCl中性
德国发达的辩护律师阅卷制度有效地促进了控辩平衡。相比较而言,我国辩护律师阅卷制度明显滞后,特别是辩护律师享有的阅卷权不充足,保障性不强,造成了控辩失衡的局面。可以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