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思想品德课“应多采用活动方式进行教学,实施主体性教学”,这是新课标提倡的理念。主体性教学是指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前提,以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為条件,以激励和指导学生自主构建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为特征,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形式。
一、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
要实施主体教学,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意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快、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是实施主体性教学的基本前提。“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的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健康发展的自然倾向,有积极处理各方面生活的可能性。充满理解、信任、友好的气氛或真诚的人际关系,会促进人的健康发展和潜能的实现。”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的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护并指导学生的行动。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一种安全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愉快、热情地吸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人格。
良好学习氛围的关键,在于创设一种师生互爱、互信、互重的富有人情味的教学环境。爱是师生关系的核心。教师要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成功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给每个学生,把温暖的语言播撒给每个学生;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自己积极的思想情感感染学生,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学生的关爱,从而引起师生间情感的共鸣,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如教学八年级“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一课时,我先让每个学生不署名给老师写一句“悄悄话”,把自己内心最想对老师说的话写下了,不管是赞扬的、批评的还是希冀的,均可表达出来。我选择了较有代表性的话语,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同学这样写是不尊敬老师吗?学生在产生思维碰撞火花之后,初步懂得这是师生民主平等新型关系的一种具体表现。这样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畅所欲言,无形中也营造起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多元化的主体性课堂教学目标
按照主体性教学的要求,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也就是要突出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将教学的重心完全置于学生身上,着眼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本领。课堂教学目标要以认知目标为主线,分层落实;要以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为线索揭示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要以智能目标为核心,即在正确地传授思想品德学科知识的同时,有意、有机、有序地对学生进行智力开发、能力培养、学法指导、行为习惯训练,教会学生做人、学习、思考和创新,使学生主动发展;要以情感目标为动力,不断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的喜爱,以保持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如教学九年级《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一课时,可引导学生明确这样的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后,在认知上懂得科技在社会进步、造福人类的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科学文化知识,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从小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以承担祖国赋予的历史重任;在行为和意志品质及能力方面,要发扬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不怕困难,认真学好各门功课,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并积极参加科技活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细观察、多思考、勤动手的科学精神,发展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还应注意到学生个体的差异,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态度、学习环境的差异,确立相应的学习目标,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产生一种积极的期待和愉悦的情感,树立起不断探求新知的强烈意识,并品味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三、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主动参与的能力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既是学生主体发挥作用的过程,又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主要靠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自主的行为,让学生学会自我构建学习目标、自己操作、自主评价、自我发展。但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并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绝不是自发形成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为此,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发展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从多方面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教学中,一方面,要善于运用多种富有情趣、受学生欢迎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从而逐步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如运用一些常见的思想品德课激趣法——情境激趣、形象激趣、对比激趣、设疑激趣等,以唤起学生求知求解的学习欲望,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内驱力。另一方面,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时间安排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要留出尽可能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分析、质疑和表达见解;在组织形式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个体学习时读读、写写、圈圈,在同桌互议时阐述观点、各抒己见,在集体交流时畅所欲言;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发现问题、突破疑难、归纳学法、参与评价。
其次,要不断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扎实的基础知识、合理的认知结构、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科学的思维品质,都为学生主动有效的参与提供了重要保证。教学中,要善于引发学生不断建构新的知识结构,要尽可能将教学活动安排成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如教学九年级“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课时,在学生知道环境污染的几个方面后,我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把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试着解决这些问题,进而促使学生人人动脑、动口。为了达到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教学目标,教师可引导学生或查阅资料、自学教材,或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组内开展交流、辨析活动,通过全体同学的讨论与探究,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既有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获得了参与的空间和机会,整个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使主体参与的能力不断增强。
四、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就是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人为本,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学科素质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的转变,从而达到“四个统一”:完成教学任务与实施心理调整相统一;学科教学与德育渗透相统一;学习新知识与行为训练相统一;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相统一。要改变一切从“教”出发的教学方法,突破课堂设计的程序化、师生交流的单向性,以“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的重心,让教师的教去适应学生,让学生在个体活动、集体活动、实践活动中学。
总之,《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紧密结合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活动方式进行教学,实施主体性教学,创设丰富多彩的自主学习的活动方式,以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行为的全面发展,以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独立人格的塑造、创造潜能的开发。
一、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念,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
要实施主体教学,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意识。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愉快、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是实施主体性教学的基本前提。“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的倡导者、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健康发展的自然倾向,有积极处理各方面生活的可能性。充满理解、信任、友好的气氛或真诚的人际关系,会促进人的健康发展和潜能的实现。”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的情绪具有“动机和知觉作用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护并指导学生的行动。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对课堂教学才有一种安全感,才敢于和勇于发表见解、自由想象和创造,从而愉快、热情地吸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人格。
良好学习氛围的关键,在于创设一种师生互爱、互信、互重的富有人情味的教学环境。爱是师生关系的核心。教师要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成功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给每个学生,把温暖的语言播撒给每个学生;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以自己积极的思想情感感染学生,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学生的关爱,从而引起师生间情感的共鸣,与学生进行心灵上的交流,建立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如教学八年级“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一课时,我先让每个学生不署名给老师写一句“悄悄话”,把自己内心最想对老师说的话写下了,不管是赞扬的、批评的还是希冀的,均可表达出来。我选择了较有代表性的话语,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同学这样写是不尊敬老师吗?学生在产生思维碰撞火花之后,初步懂得这是师生民主平等新型关系的一种具体表现。这样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畅所欲言,无形中也营造起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面向全体学生,构建多元化的主体性课堂教学目标
按照主体性教学的要求,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也就是要突出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将教学的重心完全置于学生身上,着眼于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好学、好问的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本领。课堂教学目标要以认知目标为主线,分层落实;要以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为线索揭示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要以智能目标为核心,即在正确地传授思想品德学科知识的同时,有意、有机、有序地对学生进行智力开发、能力培养、学法指导、行为习惯训练,教会学生做人、学习、思考和创新,使学生主动发展;要以情感目标为动力,不断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的喜爱,以保持强烈的学习欲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如教学九年级《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一课时,可引导学生明确这样的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后,在认知上懂得科技在社会进步、造福人类的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科学文化知识,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从小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以承担祖国赋予的历史重任;在行为和意志品质及能力方面,要发扬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不怕困难,认真学好各门功课,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并积极参加科技活动,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细观察、多思考、勤动手的科学精神,发展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还应注意到学生个体的差异,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态度、学习环境的差异,确立相应的学习目标,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产生一种积极的期待和愉悦的情感,树立起不断探求新知的强烈意识,并品味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三、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培养主动参与的能力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既是学生主体发挥作用的过程,又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实现,主要靠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自主的行为,让学生学会自我构建学习目标、自己操作、自主评价、自我发展。但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并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绝不是自发形成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为此,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学生发展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从多方面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教学中,一方面,要善于运用多种富有情趣、受学生欢迎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强化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从而逐步实现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如运用一些常见的思想品德课激趣法——情境激趣、形象激趣、对比激趣、设疑激趣等,以唤起学生求知求解的学习欲望,从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内驱力。另一方面,要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在时间安排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要留出尽可能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分析、质疑和表达见解;在组织形式上,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个体学习时读读、写写、圈圈,在同桌互议时阐述观点、各抒己见,在集体交流时畅所欲言;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去发现问题、突破疑难、归纳学法、参与评价。
其次,要不断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能力。扎实的基础知识、合理的认知结构、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科学的思维品质,都为学生主动有效的参与提供了重要保证。教学中,要善于引发学生不断建构新的知识结构,要尽可能将教学活动安排成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如教学九年级“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课时,在学生知道环境污染的几个方面后,我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把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归纳、分类,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试着解决这些问题,进而促使学生人人动脑、动口。为了达到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教学目标,教师可引导学生或查阅资料、自学教材,或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组内开展交流、辨析活动,通过全体同学的讨论与探究,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既有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获得了参与的空间和机会,整个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使主体参与的能力不断增强。
四、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就是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人为本,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学科素质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的转变,从而达到“四个统一”:完成教学任务与实施心理调整相统一;学科教学与德育渗透相统一;学习新知识与行为训练相统一;教师教法与学生学法相统一。要改变一切从“教”出发的教学方法,突破课堂设计的程序化、师生交流的单向性,以“学生的活动”作为教学的重心,让教师的教去适应学生,让学生在个体活动、集体活动、实践活动中学。
总之,《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紧密结合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采用活动方式进行教学,实施主体性教学,创设丰富多彩的自主学习的活动方式,以利于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行为的全面发展,以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独立人格的塑造、创造潜能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