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社会下,小学教学中的劳动教育对于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的智力进行教育,还需要使学生接受劳动教育。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使学生接受劳动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多种美德,使学生能够通过接受劳动教育的方式,有效提升自身的德育水平,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
一、我国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
劳动教育,就是通过使学生进行劳动的方式来接受教育,使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能够对自身的劳动习惯、劳动观念、劳动精神等进行有效培养;使学生在进行劳动的过程中,有效培养自身劳动技能;使学生通过进行劳动的方式获得自身思想、精神层次上的提升;使学生能够通过接受劳动教育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通过参与劳动教育完成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行以及社会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意识到,想要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需要对学生的智力水平等方面进行培养,还需要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而随着我国政府《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的颁布,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将德育也逐渐渗透进去,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二、传统小学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劳动教育定义的窄化
在小学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通常可以将“劳动教育”拆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劳动”,其二为“教育”。教师在让小学生进行“劳动”的过程中,可以将劳动分为脑力层面上的劳动、体力层面上的劳动;对于教育而言,则包括:小学生通过进行劳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包括了劳动的技巧、體验劳动的过程、劳动的习惯和对于劳动的态度等。但是,在小学教师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却经常会将劳动教育的定义窄化。
1.有劳无育
传统的劳动教育往往会使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停留在较为简单、成本较低的值日工作、班级大扫除工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家庭劳动教育,也仅仅是让学生做家务。这样的教育形式对于劳动教育而言,实际上就是对于劳动教育的窄化。一方面这样的劳动教育几乎不会让小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另一方面,小学生几乎无法从这样的劳动过程中形成正确思想、理念,小学生也不能通过这样的劳动教育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这样的劳动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更像是在“完成任务”,学生根本无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完成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这样“有劳无育”的教育方式是对于劳动教育的窄化。
2.有育无劳
小学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有育无劳”相对于“有劳无育”而言,是劳动教育的另一种极端。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教师往往会将劳动当做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种途径。对于教师而言,劳动更像是辅助其进行小学生德育的一种工具,使小学生参与劳动并不是为了使他们对自身劳动技能、劳动观念进行培养。由于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较为重视,因此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往往会习惯使用讲授法进行授课,这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也倾向于通过讲授法来进行劳动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直接导致原本应该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变成了“劳动技能讲解课”“劳动模范宣传课”。
(二)小学劳动教育的异化
1.教师将“劳动”当作一种惩罚手段
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思维,如果班级内的学生表现不好,违背了班级内的规章制度,教师就会惩罚学生参与值日或是打扫室外分担区等,这样的惩罚措施在学生的心目中就会树立起一种“劳动是因为犯错”的想法。教师在教学时,将“劳动”这一行为与惩罚机制进行连接,使学生潜意识中认为劳动是一种惩罚。但同时教师又会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向学生们灌输劳动光荣的概念,还会对劳动模范进行赞扬,试图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劳动理念。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教育,往往会使小学生不知道哪一种教育是正确的,也难以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大多数小学生最后仍然会认为,劳动是令人羞耻的行为,是不值得被赞扬的。
2.教师与家长贬低劳动
在社会上,每一个人都需要进行劳动,但是劳动被区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脑力劳动,第二类则是体力劳动。但是由于传统价值理念的缘故,因此很多教师与家长都会向小学生潜移默化地灌输自由脑力劳动才是光彩的劳动,讲到体力劳动时,则往往会将其与弱势群体、脏等贬义词挂钩,甚至有一些家长在教育学生时,会对学生说“不好好学习就要去工地上班”这样的话。虽然家长的本意是激励学生好好学习,但是这样的话往往会让小学生认为体力劳动等同于不光彩、受人歧视,使小学生即使想要进行劳动,也由于这些课本印象而不敢去进行劳动,这样的教育不仅不利于小学生进行“劳育”,也不利于小学生综合水平的发展与提升。
三、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德育功能发挥策略
(一)营造良好劳动风气
在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树立学生群体之间的劳动风气。对于教师来说,首先就应当有效端正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态度,就是必须要重视劳动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营造良好劳动风气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并且提升学生对于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避免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劳动是一种不光彩的事情。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循序渐进地针对班级内部的劳动风气进行有效建设,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对于劳动的看法,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劳动教育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使学生在得到劳动教育的同时,还能够得到德育水平方面的有效培养,从而全面发展,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
例如: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选择劳动教育素材。我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选择了杨巷葱油饼作为劳动教育的素材。教师首先让学生查询杨巷葱油饼的资料。通过学生查询杨巷葱油饼的资料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兴趣。在学生针对杨巷葱油饼的资料进行查询之后,教师可以针对杨巷葱油饼的资料进行简单总结,让学生了解到杨巷葱油饼是一种传统美食,也是无锡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杨巷葱油饼的兴趣,在教师进行劳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以杨巷村油饼为主题进行劳动学习,也能够使学生了解家乡文化,从而产生由衷的自豪感,使学生的生活幸福感得到有效激发。这其实就是通过劳动教育的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价值体认。 (二)培养良好劳动习惯
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到,随着我国新课程的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等教育理念的全面普及,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已经不能够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而需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充分的培养。这样的教育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智力,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道德、体育、审美、劳动等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我校决定让小学生通过劳动教育的方式,对杨巷葱油饼的制作方式进行学习后,我校以班级为单位,教师领学生前往杨巷葱油饼的工厂进行参观,并学习制作方式。学生在工厂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行了加工车间的參观。参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提升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兴趣。在学生进行葱油饼制作的过程中,有一些学生由于动手能力不强,因此在包馅时经常出现馅料不能够被饼皮完全包裹住的情况,这些学生看着自己“失败”的作品,非常着急。但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互相探讨,最终每一个小学生都完成了对于葱油饼的制作。学生进行葱油饼制作的过程,有效培养了学生自身的劳动习惯。他们在进行劳动的过程中,不再认为劳动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而是通过参与劳动,体会到劳动的快乐。这样的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劳动习惯,学生们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身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精神。
(三)培养良好价值观念
当前,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推行,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会针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进行有效培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劳动教育的方式帮助学生有效塑造自身的三观,让学生能够在参与劳动、接受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并通过接受劳动教育的方式,确立自身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价值观念。通过价值观念的正确确立,帮助小学生健全自身的人格。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带领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使学生在进行劳动的过程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正确价值理念。
(四)劳动教育总结与评价
在教师进行其他学科教学时,通常都需要在下课之前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简单评价,教师通过教学评价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效果。学生如果能对自己接受劳动教育的行为进行总结,则可以提升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够在进行劳动教育时带领学生针对本次劳动教育行为进行有效的总结与评价,往往能够使学生加深对这次劳动教育经历的记忆,使学生能够通过总结与评价的方式,扎实自己通过劳动教育所获得的种种美好品质,完成对自身德育水平的有效提升,使学生通过接受劳动教育的方式提升自身道德修养水平。
一、我国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
劳动教育,就是通过使学生进行劳动的方式来接受教育,使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能够对自身的劳动习惯、劳动观念、劳动精神等进行有效培养;使学生在进行劳动的过程中,有效培养自身劳动技能;使学生通过进行劳动的方式获得自身思想、精神层次上的提升;使学生能够通过接受劳动教育获得幸福感与满足感,通过参与劳动教育完成自身综合素质的有效培养。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行以及社会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意识到,想要有效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需要对学生的智力水平等方面进行培养,还需要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而随着我国政府《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的颁布,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且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将德育也逐渐渗透进去,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二、传统小学劳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劳动教育定义的窄化
在小学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通常可以将“劳动教育”拆分为两个部分;其一为“劳动”,其二为“教育”。教师在让小学生进行“劳动”的过程中,可以将劳动分为脑力层面上的劳动、体力层面上的劳动;对于教育而言,则包括:小学生通过进行劳动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包括了劳动的技巧、體验劳动的过程、劳动的习惯和对于劳动的态度等。但是,在小学教师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却经常会将劳动教育的定义窄化。
1.有劳无育
传统的劳动教育往往会使小学生的劳动教育停留在较为简单、成本较低的值日工作、班级大扫除工作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家庭劳动教育,也仅仅是让学生做家务。这样的教育形式对于劳动教育而言,实际上就是对于劳动教育的窄化。一方面这样的劳动教育几乎不会让小学生养成劳动的习惯。另一方面,小学生几乎无法从这样的劳动过程中形成正确思想、理念,小学生也不能通过这样的劳动教育形成正确的劳动态度,这样的劳动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更像是在“完成任务”,学生根本无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完成自身的全面发展。因此,这样“有劳无育”的教育方式是对于劳动教育的窄化。
2.有育无劳
小学教师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有育无劳”相对于“有劳无育”而言,是劳动教育的另一种极端。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教师往往会将劳动当做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一种途径。对于教师而言,劳动更像是辅助其进行小学生德育的一种工具,使小学生参与劳动并不是为了使他们对自身劳动技能、劳动观念进行培养。由于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较为重视,因此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往往会习惯使用讲授法进行授课,这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也倾向于通过讲授法来进行劳动教育。这样的教育方式直接导致原本应该是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变成了“劳动技能讲解课”“劳动模范宣传课”。
(二)小学劳动教育的异化
1.教师将“劳动”当作一种惩罚手段
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思维,如果班级内的学生表现不好,违背了班级内的规章制度,教师就会惩罚学生参与值日或是打扫室外分担区等,这样的惩罚措施在学生的心目中就会树立起一种“劳动是因为犯错”的想法。教师在教学时,将“劳动”这一行为与惩罚机制进行连接,使学生潜意识中认为劳动是一种惩罚。但同时教师又会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向学生们灌输劳动光荣的概念,还会对劳动模范进行赞扬,试图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劳动理念。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教育,往往会使小学生不知道哪一种教育是正确的,也难以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态度,大多数小学生最后仍然会认为,劳动是令人羞耻的行为,是不值得被赞扬的。
2.教师与家长贬低劳动
在社会上,每一个人都需要进行劳动,但是劳动被区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脑力劳动,第二类则是体力劳动。但是由于传统价值理念的缘故,因此很多教师与家长都会向小学生潜移默化地灌输自由脑力劳动才是光彩的劳动,讲到体力劳动时,则往往会将其与弱势群体、脏等贬义词挂钩,甚至有一些家长在教育学生时,会对学生说“不好好学习就要去工地上班”这样的话。虽然家长的本意是激励学生好好学习,但是这样的话往往会让小学生认为体力劳动等同于不光彩、受人歧视,使小学生即使想要进行劳动,也由于这些课本印象而不敢去进行劳动,这样的教育不仅不利于小学生进行“劳育”,也不利于小学生综合水平的发展与提升。
三、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德育功能发挥策略
(一)营造良好劳动风气
在学生接受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当树立学生群体之间的劳动风气。对于教师来说,首先就应当有效端正学生对于劳动教育的态度,就是必须要重视劳动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营造良好劳动风气的方式,使学生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并且提升学生对于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避免学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劳动是一种不光彩的事情。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循序渐进地针对班级内部的劳动风气进行有效建设,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改变自己对于劳动的看法,使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劳动教育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使学生在得到劳动教育的同时,还能够得到德育水平方面的有效培养,从而全面发展,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
例如:教师可以从生活中选择劳动教育素材。我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选择了杨巷葱油饼作为劳动教育的素材。教师首先让学生查询杨巷葱油饼的资料。通过学生查询杨巷葱油饼的资料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兴趣。在学生针对杨巷葱油饼的资料进行查询之后,教师可以针对杨巷葱油饼的资料进行简单总结,让学生了解到杨巷葱油饼是一种传统美食,也是无锡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杨巷葱油饼的兴趣,在教师进行劳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以杨巷村油饼为主题进行劳动学习,也能够使学生了解家乡文化,从而产生由衷的自豪感,使学生的生活幸福感得到有效激发。这其实就是通过劳动教育的方式有效培养学生的价值体认。 (二)培养良好劳动习惯
在教师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到,随着我国新课程的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核心素养等教育理念的全面普及,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已经不能够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而需要通过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充分的培养。这样的教育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智力,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道德、体育、审美、劳动等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我校决定让小学生通过劳动教育的方式,对杨巷葱油饼的制作方式进行学习后,我校以班级为单位,教师领学生前往杨巷葱油饼的工厂进行参观,并学习制作方式。学生在工厂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进行了加工车间的參观。参观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好奇心,进而提升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兴趣。在学生进行葱油饼制作的过程中,有一些学生由于动手能力不强,因此在包馅时经常出现馅料不能够被饼皮完全包裹住的情况,这些学生看着自己“失败”的作品,非常着急。但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互相探讨,最终每一个小学生都完成了对于葱油饼的制作。学生进行葱油饼制作的过程,有效培养了学生自身的劳动习惯。他们在进行劳动的过程中,不再认为劳动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而是通过参与劳动,体会到劳动的快乐。这样的方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劳动习惯,学生们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也提高了自身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精神。
(三)培养良好价值观念
当前,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理念的全面推行,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会针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进行有效培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劳动教育的方式帮助学生有效塑造自身的三观,让学生能够在参与劳动、接受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并通过接受劳动教育的方式,确立自身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的价值观念。通过价值观念的正确确立,帮助小学生健全自身的人格。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带领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使学生在进行劳动的过程中,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正确价值理念。
(四)劳动教育总结与评价
在教师进行其他学科教学时,通常都需要在下课之前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简单评价,教师通过教学评价能够有效提升教育效果。学生如果能对自己接受劳动教育的行为进行总结,则可以提升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如果教师能够在进行劳动教育时带领学生针对本次劳动教育行为进行有效的总结与评价,往往能够使学生加深对这次劳动教育经历的记忆,使学生能够通过总结与评价的方式,扎实自己通过劳动教育所获得的种种美好品质,完成对自身德育水平的有效提升,使学生通过接受劳动教育的方式提升自身道德修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