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语交际课是规范学生口语,教给口语交际方法,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明和谐的人际交流素养的语文新课型。怎样上好口语交际课,大家都在探索之中,一般认为,创设交际情境、促进双向互动、注重原型示范、加强实践历练是教学设计时应该考虑的关键要素。关于创设情境,相关论述比较多,在此我想就后三点谈自己一孔之见。
一、关于促进双向互动
互动是口语交际最重要的特征,也是与“听话·说话”区分的最明显标志。
广义的互动是指师生在课堂上平等对话交往的过程。狭义的互动是针对口语交际课而言,指交际双方的交流应对,或者说是“对话”、“对白”。
笔者认为。口语交际课的互动有两种。一种是“交际互动”,即交际的各方围绕话题展开的对话。通俗地说。就是围绕一个话题。大家发表意见,互相探讨、争辩;或者针对发言内容。大家进行评价、提问、建议。这样,“表达方”和“倾听方”在对话中互相应对。角色互相转换,形成交际上的互动。这是口语交际课的本质特征。另一种是“教学互动”,即师生针对“交际互动”的情况进行评价反馈,形成教学对话。通俗地说,就是大家评议交际内容的要点是否到位,交际方法、态度是否恰当等。从而掌握交际要领,习得交际方法。这是口语交际课的一般特征。这两种互动都应该在口语交际课中体现。
许多教师将这两种互动混为一谈。他们往往把“一人说话,大家听评”(评价的是说话“声音是否响亮”、“口齿是否清楚”、“态度是否大方”等)当作“交际互动”。这种偏离了交际话题内容的对话,实质是教学反馈评价,是“教学互动”。因此。这样的口语交际课还是停留在说话听话层面,不是真正的口语交际课。
要实现真正的“交际互动”,最关键是每个话题要设置交际双方进行组团对话。即有“表达方”、“倾听方”的对话,而且要有几个轮回的互相应对和角色转换。一般流程是:围绕话题,“表达方”表达,“倾听方”听后应对(或插话、或转述、或评价、或提问、或补充、或建议);“表达方”听后再回应(或答问、或复述、或解释、或补充等),如此循环,产生一连串的对话回合,形成“交际互动”。
因此,要体现交际,教师首先要安排好交际的各方,并按“交际互动”开展原型示范。有些话题交际的各方很明显,比较好安排,比如“问路”有问路人和指路人;“新闻发布会”有新闻发言人和记者;“一场比赛”有选手、评委(裁判)、拉拉队。而有些话题就不明显。比如,“难忘的第一次”、“我喜爱的革命影视作品”、“影响我的名言警句”等。
例如,教学《我的小制作》一课,教师(包括名师)通常是这样设计互动的:一学生一次性讲完小制作的名称、形状、制作材料和过程方法。然后大家评议:“他介绍得怎么样?”(如说得好,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有礼貌。)这就是典型的“一人说话,大家听评”式“教学互动”,跟过去的听话说话课毫无二致。其实应该这样组团交际——
(师扮演国王,一生扮演参加宴会的小朋友)
国王川、朋友。你好,欢迎你来参加我的生日宴会。
小朋友:尊敬的国王,您好!很高兴参加您的生日宴会,我有一份礼物送给您。
国王:哦,是一份怎样的礼物呢?
小朋友:国王您看。这是我亲手做的一个毛线娃娃。希望您能喜欢,祝您生日快乐!
国王:谢谢你,小朋友。这么可爱的毛线娃娃,你用什么做的呀?
小朋友:我是用彩色毛线和线球做的。
国王:能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吗?
朋友:我先找一个圆圆的线球做成娃娃的头。再用彩色毛线缠起来连在娃娃头上,做成娃娃的身子,接着在身子两边用毛线做成娃娃的手,最后把一根根黑线缝在娃娃的后脑勺上。做成娃娃的头发。这样毛线娃娃就做成了。尊敬的国王,您可以把这个毛线娃娃挂在墙上,一定很可爱。
国王:谢谢你。你真是个心灵手巧的孩子。
这个案例采用“国王”和“小朋友”对话的方式来介绍“我的小制作”,互动特征突出,是典型的“交际互动”。接下来,教师以“教学互动”的方式来反馈评价,引出交际内容和要求——
师:同学们听了“国王”和“小朋友”的谈话,觉得他们的表现怎么样?
(两人说话时自然、大方、有礼貌,还很热情,而且能互相认真倾听。)
师:刚才××小朋友是怎样向国王介绍自己的小制作的呢?
(××小朋友介绍了作品的名称、作品的材料、制作过程和作用等。)
师:他是怎样介绍制作过程的呢?(按顺序先说……再……然后……最后……)
师:是的,只有按一定顺序才能把话说得清楚、明白。
以上设计,“交际互动”和“教学互动”两个层次的互动泾渭分明,有机结合,思路清晰,口语交际课的互动的特点突出。
二、关于注重原型示范
与阅读、写作不同,口语交际具有现场性、流动性的特点,交际的对象、情境往往处于变化不定之中,从某种角度来说,口语交际课教学的难度大,不易把握。从许多课堂看,教师往往只是直接说出基本的听说、交际的要领和方法。学生很难把这些方法灵活运用于真实的情境中。这当中的问题在于缺少参照系,学生不知道到底应该如何进行口语交际活动,不知道到底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是最佳的。因此,教学中我们应该紧紧抓住“交际至上”这一原则,为学生展示一些规范、生动的口语交际实例,把口语交际的过程和步骤详尽地展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会有所依傍,而不至于无所适从,随心所欲。这就需要原型示范,或者说示范指导。这是一个“扶”的环节。
创设和开发的“原型”。要具有典型性,即能让学生比较清晰地悟得其中的结构、要素,知道该怎么表达、怎么倾听、怎么应对,采取何种态度和方式进行交际,使学生有“法”可依。需要注意的是,“示范”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盲目地依葫芦画瓢,而是有效地指导。
原型示范的作用很多,除了提供口语交际的具体方法和模式。让学生习得口语交际的方法技巧外,还有两个作用:一是提出具体教学要求。水到渠成地提出要求往往比直接突兀地出示教学要求更让学生印象深刻。比如,一个教师执教《当小记者》时,用课件播放神六飞天后记者在校园采访的片段作为范例,然后老师提问并归纳出两条采访要求:1 选择关心的话题采访;2 根据对方的特点提问。学生通过范例马上领悟到了方法,并且记得特别牢固。二是及时调控教学过程。口语交际课堂容易出现学生无话可说“不做声”或说着说着又“卡壳”的现象。此时,教师恰当的示范,可 以巧妙地化解课堂的意外情况,打破沉闷气氛,推动教学进程,起到调控课堂的作用。
用原型进行示范指导的方式应是多样性的。常见的有四种,即教师亲自示范,请优秀学生现场演示,播放访谈、辩论等精彩片段的课件,还可以先随机展示一个不规范的交际例子,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不足,归纳正确要领,再展示一个规范、优秀的原型。
例如,某教师在教学《谈谈我自己》时。先随机指名学生自我介绍,然后大家评议,指出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接着课件展示主持人大赛中某优秀选手的自我介绍片段。评议出其精彩之处。最后归纳出自我介绍的完整要求。通过优劣对比的原型,学生一下子从中悟出了口语交际的要领。
三、关于加强实践历练
口语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口语交际课教学必须创设充分“动口”的实践机会。通过大量的实践历练活动。让学生将口语交际的知识、方法等内化为经验和能力。获得人际交往素养的提升。
实践历练,或者说实践演练。作为口语交际课的重要策略,必须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安排足够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尤其要采用一些全班同学都能参与的形式。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动态的口语交际、实践历练活动中反复经历、体会,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综合能力,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的态度和习惯。这是一个“放”的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课堂上的实践历练与生活交际不同。它承载一定交际任务。需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课堂上,学生极有可能在交流中跑题,因此应该围绕本次交际目标进行,不能让学生信马由缰。这需要教师在生生互动、交际演练的过程中参与交流。及时调控和引导,紧紧拽住交际的“缰绳”。
值得注意的是,在交际历练时,往往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参与面不广,交际成了几位能言善辩的学生的展示台;生生交际的回合很简短,一问一答就结束了,难以延伸;交际表面热热闹闹,但交际一直徘徊在简单、肤浅的层面。针对这些情况。教师一定要在原型示范后组织全班分组演练的环节,让学生自由进行交际历练。在组团时。最好由优等生和学困生组成,互相合作;而且每一个学生都要担当起交际角色。促使每个学生想说直至敢说;组团的人数也应该适中,过多,每个学生无法轮换担当各个角色的机会,人数过少,交际的方向、回合就少,无法延伸。在全班展示时,也应该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交际小组,不光是选优秀小组来展示,还可以随机选交际小组进行展示。这样,学生实践历练的参与面广了,层次多了,获得充分历练了,口语交际能力便能得到切实提高。
一、关于促进双向互动
互动是口语交际最重要的特征,也是与“听话·说话”区分的最明显标志。
广义的互动是指师生在课堂上平等对话交往的过程。狭义的互动是针对口语交际课而言,指交际双方的交流应对,或者说是“对话”、“对白”。
笔者认为。口语交际课的互动有两种。一种是“交际互动”,即交际的各方围绕话题展开的对话。通俗地说。就是围绕一个话题。大家发表意见,互相探讨、争辩;或者针对发言内容。大家进行评价、提问、建议。这样,“表达方”和“倾听方”在对话中互相应对。角色互相转换,形成交际上的互动。这是口语交际课的本质特征。另一种是“教学互动”,即师生针对“交际互动”的情况进行评价反馈,形成教学对话。通俗地说,就是大家评议交际内容的要点是否到位,交际方法、态度是否恰当等。从而掌握交际要领,习得交际方法。这是口语交际课的一般特征。这两种互动都应该在口语交际课中体现。
许多教师将这两种互动混为一谈。他们往往把“一人说话,大家听评”(评价的是说话“声音是否响亮”、“口齿是否清楚”、“态度是否大方”等)当作“交际互动”。这种偏离了交际话题内容的对话,实质是教学反馈评价,是“教学互动”。因此。这样的口语交际课还是停留在说话听话层面,不是真正的口语交际课。
要实现真正的“交际互动”,最关键是每个话题要设置交际双方进行组团对话。即有“表达方”、“倾听方”的对话,而且要有几个轮回的互相应对和角色转换。一般流程是:围绕话题,“表达方”表达,“倾听方”听后应对(或插话、或转述、或评价、或提问、或补充、或建议);“表达方”听后再回应(或答问、或复述、或解释、或补充等),如此循环,产生一连串的对话回合,形成“交际互动”。
因此,要体现交际,教师首先要安排好交际的各方,并按“交际互动”开展原型示范。有些话题交际的各方很明显,比较好安排,比如“问路”有问路人和指路人;“新闻发布会”有新闻发言人和记者;“一场比赛”有选手、评委(裁判)、拉拉队。而有些话题就不明显。比如,“难忘的第一次”、“我喜爱的革命影视作品”、“影响我的名言警句”等。
例如,教学《我的小制作》一课,教师(包括名师)通常是这样设计互动的:一学生一次性讲完小制作的名称、形状、制作材料和过程方法。然后大家评议:“他介绍得怎么样?”(如说得好,态度大方、声音响亮,有礼貌。)这就是典型的“一人说话,大家听评”式“教学互动”,跟过去的听话说话课毫无二致。其实应该这样组团交际——
(师扮演国王,一生扮演参加宴会的小朋友)
国王川、朋友。你好,欢迎你来参加我的生日宴会。
小朋友:尊敬的国王,您好!很高兴参加您的生日宴会,我有一份礼物送给您。
国王:哦,是一份怎样的礼物呢?
小朋友:国王您看。这是我亲手做的一个毛线娃娃。希望您能喜欢,祝您生日快乐!
国王:谢谢你,小朋友。这么可爱的毛线娃娃,你用什么做的呀?
小朋友:我是用彩色毛线和线球做的。
国王:能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吗?
朋友:我先找一个圆圆的线球做成娃娃的头。再用彩色毛线缠起来连在娃娃头上,做成娃娃的身子,接着在身子两边用毛线做成娃娃的手,最后把一根根黑线缝在娃娃的后脑勺上。做成娃娃的头发。这样毛线娃娃就做成了。尊敬的国王,您可以把这个毛线娃娃挂在墙上,一定很可爱。
国王:谢谢你。你真是个心灵手巧的孩子。
这个案例采用“国王”和“小朋友”对话的方式来介绍“我的小制作”,互动特征突出,是典型的“交际互动”。接下来,教师以“教学互动”的方式来反馈评价,引出交际内容和要求——
师:同学们听了“国王”和“小朋友”的谈话,觉得他们的表现怎么样?
(两人说话时自然、大方、有礼貌,还很热情,而且能互相认真倾听。)
师:刚才××小朋友是怎样向国王介绍自己的小制作的呢?
(××小朋友介绍了作品的名称、作品的材料、制作过程和作用等。)
师:他是怎样介绍制作过程的呢?(按顺序先说……再……然后……最后……)
师:是的,只有按一定顺序才能把话说得清楚、明白。
以上设计,“交际互动”和“教学互动”两个层次的互动泾渭分明,有机结合,思路清晰,口语交际课的互动的特点突出。
二、关于注重原型示范
与阅读、写作不同,口语交际具有现场性、流动性的特点,交际的对象、情境往往处于变化不定之中,从某种角度来说,口语交际课教学的难度大,不易把握。从许多课堂看,教师往往只是直接说出基本的听说、交际的要领和方法。学生很难把这些方法灵活运用于真实的情境中。这当中的问题在于缺少参照系,学生不知道到底应该如何进行口语交际活动,不知道到底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是最佳的。因此,教学中我们应该紧紧抓住“交际至上”这一原则,为学生展示一些规范、生动的口语交际实例,把口语交际的过程和步骤详尽地展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实际交际过程中,会有所依傍,而不至于无所适从,随心所欲。这就需要原型示范,或者说示范指导。这是一个“扶”的环节。
创设和开发的“原型”。要具有典型性,即能让学生比较清晰地悟得其中的结构、要素,知道该怎么表达、怎么倾听、怎么应对,采取何种态度和方式进行交际,使学生有“法”可依。需要注意的是,“示范”的目的不是让学生盲目地依葫芦画瓢,而是有效地指导。
原型示范的作用很多,除了提供口语交际的具体方法和模式。让学生习得口语交际的方法技巧外,还有两个作用:一是提出具体教学要求。水到渠成地提出要求往往比直接突兀地出示教学要求更让学生印象深刻。比如,一个教师执教《当小记者》时,用课件播放神六飞天后记者在校园采访的片段作为范例,然后老师提问并归纳出两条采访要求:1 选择关心的话题采访;2 根据对方的特点提问。学生通过范例马上领悟到了方法,并且记得特别牢固。二是及时调控教学过程。口语交际课堂容易出现学生无话可说“不做声”或说着说着又“卡壳”的现象。此时,教师恰当的示范,可 以巧妙地化解课堂的意外情况,打破沉闷气氛,推动教学进程,起到调控课堂的作用。
用原型进行示范指导的方式应是多样性的。常见的有四种,即教师亲自示范,请优秀学生现场演示,播放访谈、辩论等精彩片段的课件,还可以先随机展示一个不规范的交际例子,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不足,归纳正确要领,再展示一个规范、优秀的原型。
例如,某教师在教学《谈谈我自己》时。先随机指名学生自我介绍,然后大家评议,指出好在哪里,不足在哪里。接着课件展示主持人大赛中某优秀选手的自我介绍片段。评议出其精彩之处。最后归纳出自我介绍的完整要求。通过优劣对比的原型,学生一下子从中悟出了口语交际的要领。
三、关于加强实践历练
口语交际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口语交际课教学必须创设充分“动口”的实践机会。通过大量的实践历练活动。让学生将口语交际的知识、方法等内化为经验和能力。获得人际交往素养的提升。
实践历练,或者说实践演练。作为口语交际课的重要策略,必须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安排足够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尤其要采用一些全班同学都能参与的形式。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使他们在动态的口语交际、实践历练活动中反复经历、体会,逐步提高口语交际的综合能力,形成良好的口语交际的态度和习惯。这是一个“放”的环节。
值得注意的是,课堂上的实践历练与生活交际不同。它承载一定交际任务。需要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课堂上,学生极有可能在交流中跑题,因此应该围绕本次交际目标进行,不能让学生信马由缰。这需要教师在生生互动、交际演练的过程中参与交流。及时调控和引导,紧紧拽住交际的“缰绳”。
值得注意的是,在交际历练时,往往会出现这样几种情况:参与面不广,交际成了几位能言善辩的学生的展示台;生生交际的回合很简短,一问一答就结束了,难以延伸;交际表面热热闹闹,但交际一直徘徊在简单、肤浅的层面。针对这些情况。教师一定要在原型示范后组织全班分组演练的环节,让学生自由进行交际历练。在组团时。最好由优等生和学困生组成,互相合作;而且每一个学生都要担当起交际角色。促使每个学生想说直至敢说;组团的人数也应该适中,过多,每个学生无法轮换担当各个角色的机会,人数过少,交际的方向、回合就少,无法延伸。在全班展示时,也应该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交际小组,不光是选优秀小组来展示,还可以随机选交际小组进行展示。这样,学生实践历练的参与面广了,层次多了,获得充分历练了,口语交际能力便能得到切实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