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南木林县牲畜体内主要寄生虫病有肺丝虫、肠道线虫、肝片吸虫、棘球蚴等。而牛羊肝片吸虫的重灾区属于南木林县芒热乡,索金乡,达孜乡、奴玛乡等。针对四个乡牛羊肝片吸虫病的危害情况,本文就该病的发生客观因素和传播蔓延的基本规律,提出了防控对策。
【关键词】牛羊肝片吸虫 危害 防治 对策
一、地理气候基本情况
南木林位于日喀则市的东部,全县辖属17个乡镇,146个行政村。南木林县芒热、索金、达孜、奴玛四个乡,地处南木林县东部。因四个乡分布在乌郁峡谷的区域内而统称“乌郁沟”。平均海拔在3500-5000米之间,属于高寒半农半牧业乡村。四个乡共有32个行政村,年末存栏牲畜77154头只匹;距县城70公里,北与那曲地区班嘎县接连,东与拉萨市尼木县比邻,南与仁布县接壤,西与土布加乡为邻居。乌郁河从芒热乡顺流至雅江河,中尼公路从大竹卡直通羊八井。乌郁沟地势北高南低,形成垂直地貌,地形上部宽大下部狭窄有如“口袋”状。草场以高山草甸为主,峡谷湿地草坝面积较大。自然气候温润,适宜生长有高山草甸小嵩草,温带大嵩草为主群的禾本科牧草。
二、牛羊肝片吸虫病的基本发育史
南木林县乌郁沟区域性牛羊肝片吸虫的大面积蔓延流行是与该区域的湿地沼泽草场面积相对较广,黏性土壤层厚,雨水季节平原草地自然排水差而地面积水多等有关,因而给肝片吸虫中间宿主椎实螺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椎实螺是肝片形吸虫生长过程中必不缺少的中间宿主。肝片形吸虫产的虫卵,随牛、羊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约需14一35天),再钻进中间宿主锥实螺体内发育成尾蚴,离开螺体,在水面或草上结成囊蚴(从毛蚴发育成囊蚴约需45-85天),牛、羊在这些地区吃草或饮水吞入囊蚴得到感染,蚴虫在牛、羊体内移行到肝脏,钻进胆管发育成熟为成虫。故肝片形吸虫从排出的虫卵到牛羊再感染发育到成虫共约需3-4个月时间。成虫在牛羊体内可存活3-5年。
三、牛羊肝片吸虫的危害损失
按照牛羊肝片吸虫发育史这一基本规律,可见乌郁沟成年牛羊都是肝片吸虫的感染和带虫的传染源。在每年的春末夏初开始活动产卵、孵化、发育、成熟,夏秋季该虫开始感染牛羊,冬春引起牲畜死亡。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乌郁沟四个乡牛羊肝片吸虫感染率达到75%左右,感染强度在5-50个虫体。每年肝片吸虫病引起成畜死亡230头只左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5万元。在不同牲畜种类中肝片吸虫感染、发病、死亡严重程度依次为绵羊、牦牛、山羊和黄牛。根据牛羊肝片吸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的差异,在临床上慢性病例多见。主要表现膘情逐渐消瘦,被毛粗乱,可视黏膜苍白。严重的出现下颌及胸部水肿,腹泻虚脱而死亡。在每年冬季群众自家进行季节性屠宰牛羊时,很多带虫牛羊的肝脏内可见到肝片吸虫虫体。对个别病畜剖检可见肝肿大,充血,包膜有纤维素,肝实质变硬,呈灰白色,胆管扩大,内充满黄褐色胆汁胆管增厚变粗,胆管切开见有虫体和污虫浓稠的液体。
四、原因分析
1、本地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决定,由于该区域气候属高原内陆气候区,低洼、浸水、潮湿的沼泽地极多,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小土窝螺常群栖成堆,有些地方原始植被覆盖较好,土层厚,各种植物生长期长,这对肝片吸虫在体外的发育阶段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繁殖环境。
2、饲养管理与放牧方式简单,由于当地牛羊一年四季处于放牧状态,而放牧状态的牛羊本身防治寄生虫病的难度大。加之,该区域农牧民群众对家畜的饲养管理粗放、放牧方式简单、对该病无预防意识,牲畜早出晚归时没有意识避开低洼处和沼泽地的牧草和水源。同时近几年来因草场承包到户,每家每户的牛羊每年只能固定在自家的冬季草场和夏季草场上轮牧,无法实现随季节、随牧草长势等来进行转牧或轮牧,从而为牛羊肝片吸虫病重复感染,无法根治,增加了该病的防治难度。乌郁沟牛羊存栏量为77154头只,多数农户由于牛羊混牧,相互交叉传染,更加重了本病的感染率,同时在临床上预防性驱虫或治疗性驱虫工作普遍存在着多年使用同一种药物现象,由于药品单一,同样存在产生耐药性迹象。
3、由于肝片吸虫病不象其它重大烈性传染病传播迅速、危害严重,对此、广大农牧民群众对肝片吸虫造成的长期的、慢性消耗性的危害作用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和食品安全问题认识不足,使得牛肝片吸虫病在有利的自然条件下进一步蔓延和传播,造成年年驱虫、年年发病的恶性循环局面。
五、综合防防治对策
1、提高寄生虫病的危害意识,加强科普宣传力度。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注重对肝片形吸虫病防治的宣传指导工作,切实提高对本病危害性的认识,定期在重点的乡村举办技术培训班,让广大群众对肝片吸虫以及其它寄生虫有充分的了解,对其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危害有深刻的认识,从而能够进行有效的防治,减少经济损失。
2、治理草地供排水渠系,消灭椎实螺。低洼沼泽草地是椎实螺繁衍生息的必有条件,也是有效防控牛羊肝片吸虫传播的重要措施。椎实螺繁殖力强,在潮湿的环境中能长时间保持生命力,对干燥高温抵抗力弱。为此,建议加大投入力度,实施湿地沼泽草地供排水渠系,达到旱能浇、捞能排要求,有效降低肝片吸虫的传染源。
3、发动群众搞好环境防控工作。环境驱虫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粪便进行杀虫,粪便里含有大量的虫卵或幼蟲,这些虫卵和幼虫在适宜的环境会滋生,成为新的感染源,会对牲畜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比如污染水源和草场,这些多对牲畜不利,因此对粪便进行杀虫可以有效的防治蠕虫。对粪便进行杀虫的方式有多种,比如可以把粪便晒干当做燃料,或是将粪便进行堆肥发酵,通过高温杀死病原菌,作为有机肥使用,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二是要消灭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发育过程往往需要一种或多种宿主,所以对宿主的消灭非常重要,可以通过药物消灭、或是火烧,改善基础设施、利用宿主天敌等方式消灭宿主,有效的阻断寄生虫的发育过程。同时要着力加强对放牧的管理,保证饮用水干净,而不要饮用沼泽等地的死水,对于有条件的牧场应建立规范化的人工饮水池。
4、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的饲养管理水平。肝片吸虫多发于低洼潮湿的地区,牛羊吃草或饮水时最易吃下附有囊蚴的草或水。因此,不要在低洼潮湿的地方放牧,尽可能选择在地势高燥处,饮水最好为流动的河水、井水或自来水,保持家畜饮水的清洁。加强粪便管理,在我区广大农牧民把牛羊粪晾干后当燃料取暖烧饭用,不管有没有本病建议每天及时将粪便移到牛羊接触不到的地方晒干,以防对其它无病牛羊感染或重复感染。
【关键词】牛羊肝片吸虫 危害 防治 对策
一、地理气候基本情况
南木林位于日喀则市的东部,全县辖属17个乡镇,146个行政村。南木林县芒热、索金、达孜、奴玛四个乡,地处南木林县东部。因四个乡分布在乌郁峡谷的区域内而统称“乌郁沟”。平均海拔在3500-5000米之间,属于高寒半农半牧业乡村。四个乡共有32个行政村,年末存栏牲畜77154头只匹;距县城70公里,北与那曲地区班嘎县接连,东与拉萨市尼木县比邻,南与仁布县接壤,西与土布加乡为邻居。乌郁河从芒热乡顺流至雅江河,中尼公路从大竹卡直通羊八井。乌郁沟地势北高南低,形成垂直地貌,地形上部宽大下部狭窄有如“口袋”状。草场以高山草甸为主,峡谷湿地草坝面积较大。自然气候温润,适宜生长有高山草甸小嵩草,温带大嵩草为主群的禾本科牧草。
二、牛羊肝片吸虫病的基本发育史
南木林县乌郁沟区域性牛羊肝片吸虫的大面积蔓延流行是与该区域的湿地沼泽草场面积相对较广,黏性土壤层厚,雨水季节平原草地自然排水差而地面积水多等有关,因而给肝片吸虫中间宿主椎实螺的生长发育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椎实螺是肝片形吸虫生长过程中必不缺少的中间宿主。肝片形吸虫产的虫卵,随牛、羊粪便排出体外,在水中孵出毛蚴(约需14一35天),再钻进中间宿主锥实螺体内发育成尾蚴,离开螺体,在水面或草上结成囊蚴(从毛蚴发育成囊蚴约需45-85天),牛、羊在这些地区吃草或饮水吞入囊蚴得到感染,蚴虫在牛、羊体内移行到肝脏,钻进胆管发育成熟为成虫。故肝片形吸虫从排出的虫卵到牛羊再感染发育到成虫共约需3-4个月时间。成虫在牛羊体内可存活3-5年。
三、牛羊肝片吸虫的危害损失
按照牛羊肝片吸虫发育史这一基本规律,可见乌郁沟成年牛羊都是肝片吸虫的感染和带虫的传染源。在每年的春末夏初开始活动产卵、孵化、发育、成熟,夏秋季该虫开始感染牛羊,冬春引起牲畜死亡。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乌郁沟四个乡牛羊肝片吸虫感染率达到75%左右,感染强度在5-50个虫体。每年肝片吸虫病引起成畜死亡230头只左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5万元。在不同牲畜种类中肝片吸虫感染、发病、死亡严重程度依次为绵羊、牦牛、山羊和黄牛。根据牛羊肝片吸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的差异,在临床上慢性病例多见。主要表现膘情逐渐消瘦,被毛粗乱,可视黏膜苍白。严重的出现下颌及胸部水肿,腹泻虚脱而死亡。在每年冬季群众自家进行季节性屠宰牛羊时,很多带虫牛羊的肝脏内可见到肝片吸虫虫体。对个别病畜剖检可见肝肿大,充血,包膜有纤维素,肝实质变硬,呈灰白色,胆管扩大,内充满黄褐色胆汁胆管增厚变粗,胆管切开见有虫体和污虫浓稠的液体。
四、原因分析
1、本地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决定,由于该区域气候属高原内陆气候区,低洼、浸水、潮湿的沼泽地极多,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小土窝螺常群栖成堆,有些地方原始植被覆盖较好,土层厚,各种植物生长期长,这对肝片吸虫在体外的发育阶段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繁殖环境。
2、饲养管理与放牧方式简单,由于当地牛羊一年四季处于放牧状态,而放牧状态的牛羊本身防治寄生虫病的难度大。加之,该区域农牧民群众对家畜的饲养管理粗放、放牧方式简单、对该病无预防意识,牲畜早出晚归时没有意识避开低洼处和沼泽地的牧草和水源。同时近几年来因草场承包到户,每家每户的牛羊每年只能固定在自家的冬季草场和夏季草场上轮牧,无法实现随季节、随牧草长势等来进行转牧或轮牧,从而为牛羊肝片吸虫病重复感染,无法根治,增加了该病的防治难度。乌郁沟牛羊存栏量为77154头只,多数农户由于牛羊混牧,相互交叉传染,更加重了本病的感染率,同时在临床上预防性驱虫或治疗性驱虫工作普遍存在着多年使用同一种药物现象,由于药品单一,同样存在产生耐药性迹象。
3、由于肝片吸虫病不象其它重大烈性传染病传播迅速、危害严重,对此、广大农牧民群众对肝片吸虫造成的长期的、慢性消耗性的危害作用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和食品安全问题认识不足,使得牛肝片吸虫病在有利的自然条件下进一步蔓延和传播,造成年年驱虫、年年发病的恶性循环局面。
五、综合防防治对策
1、提高寄生虫病的危害意识,加强科普宣传力度。政府和相关部门要注重对肝片形吸虫病防治的宣传指导工作,切实提高对本病危害性的认识,定期在重点的乡村举办技术培训班,让广大群众对肝片吸虫以及其它寄生虫有充分的了解,对其带来的经济损失和危害有深刻的认识,从而能够进行有效的防治,减少经济损失。
2、治理草地供排水渠系,消灭椎实螺。低洼沼泽草地是椎实螺繁衍生息的必有条件,也是有效防控牛羊肝片吸虫传播的重要措施。椎实螺繁殖力强,在潮湿的环境中能长时间保持生命力,对干燥高温抵抗力弱。为此,建议加大投入力度,实施湿地沼泽草地供排水渠系,达到旱能浇、捞能排要求,有效降低肝片吸虫的传染源。
3、发动群众搞好环境防控工作。环境驱虫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粪便进行杀虫,粪便里含有大量的虫卵或幼蟲,这些虫卵和幼虫在适宜的环境会滋生,成为新的感染源,会对牲畜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比如污染水源和草场,这些多对牲畜不利,因此对粪便进行杀虫可以有效的防治蠕虫。对粪便进行杀虫的方式有多种,比如可以把粪便晒干当做燃料,或是将粪便进行堆肥发酵,通过高温杀死病原菌,作为有机肥使用,达到资源的循环利用。二是要消灭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发育过程往往需要一种或多种宿主,所以对宿主的消灭非常重要,可以通过药物消灭、或是火烧,改善基础设施、利用宿主天敌等方式消灭宿主,有效的阻断寄生虫的发育过程。同时要着力加强对放牧的管理,保证饮用水干净,而不要饮用沼泽等地的死水,对于有条件的牧场应建立规范化的人工饮水池。
4、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的饲养管理水平。肝片吸虫多发于低洼潮湿的地区,牛羊吃草或饮水时最易吃下附有囊蚴的草或水。因此,不要在低洼潮湿的地方放牧,尽可能选择在地势高燥处,饮水最好为流动的河水、井水或自来水,保持家畜饮水的清洁。加强粪便管理,在我区广大农牧民把牛羊粪晾干后当燃料取暖烧饭用,不管有没有本病建议每天及时将粪便移到牛羊接触不到的地方晒干,以防对其它无病牛羊感染或重复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