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卢卡奇的实践的主体性思想

来源 :理论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njhki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卢卡奇是匈牙利思想家,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他的实践的主体性思想是十分丰富的。他重视实践的主体性,是正确的。但强调实践优先性,把实践的主体性本体论化,以实践的主体性否定实践的客观性,则是错误的。只有坚持实践的主体性和实践的客观性的辩证统一,才能坚持实践观上的辩证唯物主义原则。
   [关键词] 卢卡奇; 实践; 主体性; 思想
   [中图分类号] D0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3)15-0025-02
  
  乔治·卢卡奇(Georg Lukacs,1883-1971)是匈牙利思想家,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他的理论创作始终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进程密切相关。他的物化理论、总体性理论、阶级意识理论构架起他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他的理论中,实践的主体性思想占有突出的地位。正因为如此,卢卡奇对后来的众多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有很大的影响。1983年卢卡奇诞生一百周年时,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对其一生做出公正评价,认为他是“20世纪的一位伟人,马列主义思想的卓越代表”。本文拟阐释卢卡奇的实践的主体性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一、重视实践的主体性
  在当代,实践的科技化程度空前提高,实践的效应的两重性也空前突出。科学技术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力量,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系列的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和文化问题,这些问题束缚着、困扰着现代人。因而如何正确地加强和发挥实践的主体性,以便进一步提升实践的正效应,抑制和防止实践的负效应,成了当代人们普遍关注的迫切问题。
  卢卡奇看到了物化使人失去了实践的主体性。他指出:“人自身的活动,他自己的劳动变成了客观的、不以自己的意志转移的某种东西,变成了依靠背离人的自律力而控制了人的某种东西。”[1]在物化的条件下,人的实践活动失去了主体性,变成了一种控制人和支配人的力量。
  物化使人失去了实践的主体性,变成了抽象的数字符号。卢卡奇指出:“如果我们遵循着劳动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所采取的从手工业经过合作生产和工厂手工业到机器生产的道路加以考察,我们就会发现存在着一种不断地向着高度理性发展,逐步地清除工人在特性、人性和个人性格上的倾向。一方面,劳动的过程逐渐地分化为抽象的、合理的、专门的操作过程,以致工人失去了同最终产品的接触,工人的工作被归为一个专门的固定动作的机械重复。另一方面,由于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和合理化被加强,工人完成一件工作的必要时间期限(这是合理化计算的基础)发生了转变,开始从仅仅是一种经验水平上的数字变为一种客观的、能计算的工作定额,使它作为一种固定的和既定的现实与工人所相对。随着对工人工作过程的近代‘心理学的’分析(在泰勒制中),这种合理的机械化被一直扩展到工人的‘心灵’中。”[2]在物化的过程中,劳动者被整合到机构化之中,失去了实践的主体性,变成了一个专门化的纯粹数字符号。一切都遵循着数字化的原则,即“建立在被计算和能被计算的基础上的合理化原则。”[3]这样,在物化的条件下,人的实践活动就变成了一个专门化的机械活动,而不再是一个具有实践的主体性的活动。
  卢卡奇指出:“由于工作过程的合理化的原因,当主体与根据预测的正在发挥作用的那些抽象的特殊规律相比较时,工人的人的属性和特征日益表现为只是错误的源泉。人既不是在客观上也不是在他同他的工作关系上表现为劳动过程的真正主人。相反,他是被结合到机械体系中的一个机械部分。他发现这个机械系统已经存在并且是自给自足的,它的作用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无论他是否乐意,他都必须服从于它的规律。由于劳动被逐渐地理性化和机械化,随着人在这个过程中活动力的减少,他丧失的热情也越来越多。他的意志的沦丧日益加重。人们对于它自己所机械地面对着的客体采取了被动的态度,这种客体就是被固定的规律和被确定的独立于人的意识,不受人的干涉所影响的客观过程即完全被封闭的系统。”[4]
  在物化的情况下,人的实践活动遵循可计算性原则,表现为机械化过程。这样,实践主体只是一个机械零件,只是一个数字符号。在实践过程中,每个人的实践的主体性受到生产过程的理性原则的排斥。
  二、强调实践优先性
  卢卡奇重视实践的主体性,但对实践的主体性作本体论的解释,提出实践优先性的观点。他指出:“我仍必须回答一下我抛弃认识是反映这种观点的原因。这有两个根源:第一,我非常憎恨机械宿命论,而在机械唯物主义中,宿命论总是伴随着反映论。我思想中的救世主义和乌托邦主义,实践优先性的观点都极其强烈地反对这种机械唯物主义。再说一次,这种对机械唯物主义的反对也并非全错。第二,我认识到了在劳动中有实践的起源和根基。在某种最原始的劳动中,例如在原始人采掘石头的劳动中,就暗含着原始人对于他所涉及的石头的正确反映。如果没有对被实践所涉及的现实的反映,无论这种映象多么粗糙、简单,人的有目的活动就不能实现。只有当实践被建立在人对现实正确反映的基础上,实践才能使自己实现并成为理论的标准。在这里不值得花更多的笔墨去讨论对当前十分流行的关于反映类似照相的这种观点的批驳。”[5]
  可见,卢卡奇的实践的主体性思想是十分丰富的。其中有些是很难得而光辉夺目的,在现在还有很可贵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卢卡奇的上述理论对后来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很大的影响。卢卡奇因此被誉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和奠基人。
  三、结论
  卢卡奇非常重视实践的主体性。他关注人的境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富有启迪性的见解,有助于在20世纪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命力,展示马克思主义哲学同当代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本质性关联。因而他的实践的主体性思想,在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演进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此可见,尽管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和主客体统一的辩证法,以及20世纪其他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在阐述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主体作用等方面存在着走向偏颇或极端的可能性,并导致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失误和偏差,但是,我们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他们的理论突破和建树,因为,他们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实践学说,另一方面直面了20世纪人类的文化和历史困境。无论这些理论探索成功与否,无论这些理论观点正确与否,它们都将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正是从这样的角度思考问题,我们充分肯定卢卡奇在20世纪新马克思主义和20世纪人类思想发展中的重要地位。”[6]
  因此,卢卡奇对实践的主体性的探索,富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但是,卢卡奇的上述探索也存在着失误。卢卡奇倾向于对实践的主体性作本体论的解释,他提出实践优先性的错误观点。实践作为人的对象性活动,是以对象自然的先在性、客观性为前提的主体性活动。因此,实践的主体性必须是与实践的客观性相统一的,不能把实践的主体性本体化。如果把实践的主体性作本体论的解释,那就陷入唯心主义。实践是物质与意识、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联系的中介,但并不因此而消除了两者之间的矛盾。实践既具有主体性,又具有客观性。不存在实践优先性。只有坚持实践的主体性与实践的客观性相统一,实践的主体性才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上,才坚持实践唯物主义,而不背离唯物主义。国外学者提出实践优先性的思维方式,这无疑是错误的。只有坚持实践的主体性和实践的客观性的辩证统一,才能坚持实践观上的辩证唯物主义原则。
  
  注 释
  [1][2][3][4] (匈)乔治·卢卡奇:《历史和阶级意识——马克思主义
   辩证法研究》重庆出版社,1989年版,第96页,第97-98页,
   第98页,第99页。
  [5] 同上书,新版序言(1967),第30页。
  [6] 衣俊卿、丁立群、李小娟、王晓东:《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版,第98页。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
   责任编辑 柳 波
其他文献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直接桥梁,在生活和工作中,语言沟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巧妙的人际沟通容易使人感到愉快、亲切和随和,起到维护人际交际的作用.高职教育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努
党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首先就要切实保护好人民群众的政治利益。党的领导是维护人民群众政治利益的根本保证。要通过加强教育、健全体制、加快发展等有效途径维护人
摘 要:英语是一门广泛使用的语言,词汇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础,每一位初中英语教师都要重视起来。英语词汇学习在英语学习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当前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英语词汇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兴趣不高。作为一名英语教师,要运用好多媒体技术进行英语词汇教学,并让学生掌握发音、构词法等相关知识,同时,要在具体的语境当中进行词汇的讲解。只要教师不断改进教学的方法,增加英语词汇学习的趣味性,让学
一、人文性原则的基本内涵与教学特点  人文性的实质是人文精神,语文课程人文性的生成过程直接体现在学生人文精神的生成过程中。具体到文言文教学方面,人文性意味着文言文教
目的:探讨扁桃体切除手术后出血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和预防措施.方法:对2016年2月-2017年8月在本科室进行扁桃体切除术后的420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从患者表现,家属告知和电
学生受教育处于三种环境中,即: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更多的是处于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之中.苏州东大智能公司研发的“家校路路通”系统将手机或小灵通与网络紧密结合
冷战后,世界地缘格局不断调整重组.从全球政治格局而言,西太平洋大国云集,是当代多极格局中大国较量的新舞台.从全球经济格局而言,亚太地区已成为世界经济中“最富有活力”的
[摘要] 人是文化建设的对象和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核心,发展先进文化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即以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为本,以实现人民群众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本。努力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切实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  [关键词] 以人为本; 先进文化   [中图分类号] D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国际卫生组织把“健康”概括为:身体无缺点和疾病,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有良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针对中学生的具体实际,一般认为,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不仅能客观地对待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