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人格矛盾与德育困境

来源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n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人格矛盾在现行中小学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这种状况与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核心的德育发生强烈碰撞,成为中小学德育不如人意的重要原因。因此,深入剖析教师人格矛盾的原因及表现,准确把握教师人格矛盾与德育困境的关系,为找出解决方案提供依据,是教育从业者的责任所在。
   [关键词]教师;人格矛盾;德育;困境
  人格矛盾是指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身份及人格状态反复交替控制着个体思维,使一个人的言行出现矛盾甚至对立。教师人格矛盾指一些教师教导学生的行为规范与自己个体行为的矛盾和对立,也就是言行不一,口是心非。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人格对学生具有深刻的影响力,是教师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教师人格矛盾所导致的言行不一的状态,必然导致德育困境。
  一、教师人格与德育的关系
  (一)人格与德育的概念及内涵
  人格是具有不同素质基础的人,在不尽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意识和比较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与人格相应的教育概念中,有人格教育概念,即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方法,对正在成长中的正常个体实施的培养,使其形成良好心理品质,促进人格健康的发展。德育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有目的的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方面的影响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成为人格健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的人格力量在德育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最直接的和最深刻地规范和促进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德行情操的发展。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德育与人格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一方面,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发展是德育的目标。另一方面,健全人格一旦形成则标志着德育获得成效。同时,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榜样与环境的熏陶和染化,又为通过教师人格魅力施加对学生的影响,使他们具备健全、健康的人格提供了依据。
  (二)教师人格在德育中的价值
  教师健全人格对德育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引导作用。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引导负有不可推脱的责任,而要负起这个责任,教师就必须具备健康的人格,尤其是在当下教育环境中,重分数和知识而忽略健全人格的培养,造成学生人格发展普遍不够健全的背景下,教师的健全人格显得尤为重要。正如乌申斯基所说:“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二是健全人格是德育的目标。教育对于人的培养是要使人成为具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和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合格公民,这是教育的基本责任,也是最具有价值的责任。其中属于德育“符合社会行为规范”的内容是教育的核心任务,“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及其价值的发挥,决定于德行修养。由于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具有因果关系,要培养出健全人格的学生,教师必须具备健全的人格。
  二、教师人格矛盾与德育困境
  (一)教师的德行修养与职业身份存在的矛盾及影响
  教师职业是一種特殊职业,教书育人是他的本职。他所面对的对象是各方面都不够成熟和成长中的人,他们对许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或不够全面或似是而非,而他们又往往努力显示自己作为独立存在的价值。面对教育对象的这些特点,不仅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和厚重的学识,而且需要教师的德行修养,即崇高的职业道德——对于教育对象清楚的认识和把握、对于从业的严格要求和倾注心血的投入;博大宽容和耐心的性情——有开阔的胸襟,能够包容学生成长中的不足并进行有效的引导;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无微不至的爱心——以自己的实际行为及方式,潜移默化地感动和感染学生。然而,当前各种教师道德失范现象也不容忽视,有为发泄自己的不满和郁闷情绪而体罚学生的,有用极端手段对学生实施伤害的,更有没有曝光、也无法逐一曝光、在很多教师中已经习以为常地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敷衍,放任自己,也放任学生……这种师德缺乏的普遍性与教师职业身份形成尖锐的矛盾,突出地反映出教师人格矛盾对学生品行的影响是深刻的,在许多学生的行为和个人修养方面,都或隐或显地留有教师人格矛盾所留下的痕迹。所谓的言传不如身教的道理,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教师自身的言行矛盾及影响
  教师人格的矛盾不仅表现在职业要求和实际修养的背离上,更突出地表现在自身的言行不一,互相矛盾,相互消解上。诸如有的教师教育学生“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内容,我们必须进行深入研究,身体力行。然而这个教师本身就因为不给老父赡养费而被老父告上法院;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大讲要见义勇为,而在私下对自己的孩子却不断强调“少管闲事”;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大讲“富二代”种种劣迹,却为了自己儿子过上“富二代”的生活,不惜卖掉自己的住房;有的教师不断地向学生灌输美国民主的虚伪、美国社会的不公和黑暗,称其为“富人的天堂,穷人的地狱”,却东拼西凑地借钱,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美国读书;还有更多的教师经常苦口婆心地劝学生要好好学习,而他们自己不但没有学习和充实自己的习惯,甚至在课堂上经常出现知识性的错误……这种现象的存在,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教师现状的危机,也看到了德育乃至整个教育所潜藏和正在制造的灾难。教师这种言行不一、相互矛盾,必然导致德育走上歧途。试想教师自己都不相信的、做不到的事情,却要让学生去相信、去做到,学生除非是没有思考力的奴才,稍有判断力便会感到滑稽可笑,久了也只能是姑妄听之,不会有什么正面效果。
  三、促进教师人格健全与走出德育困境的思路
  (一)健全教师人格有赖于社会健康的环境和经济状况的改变
  教师对自身人格中的不足和缺陷要有明确的意识,要对改变人格中的不足和缺陷有正确的方向以及执着的决心。除此之外,还有赖于经济社会健康环境的建设。一方面,逐渐改变因对物质的过度追求而产生的物欲膨胀,强化精神生活在人生追求的地位。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为这种追求的改变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学校德育作为文化大发展中的重要领域,既要关注学生,更要关注教师。既要保持与整个社会文化的密切联系,又要发挥学校教育的带动和引领作用,使整个社会文化获得健康快速的发展,对教师的德行情操产生规范和约束力,从而改变人格矛盾的局面。另一方面,教师的人格矛盾原因还有直接的经济因素,教师职业劳神费心,十分繁重,教师的收入却不高。虽然中央几次发文提高教师工资,但因种种原因,教师的实际收入却并没有很大的提高。在以工资水平来衡量人的价值的经济社会里,教师工资普遍偏低,使他们失去了以往的荣光,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不仅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许多人还往往在课堂上发泄牢骚和不满,这也是造成德育困境的重要原因。因此,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作为教师职业化的重要内容,不仅是解决教师人格矛盾的手段,而且是走出德育困境,提高德育水平的要求。
  (二)进行德育改革,强化德育的实效性
  教师人格矛盾导致德育困境,而教师人格矛盾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德育中的弱点和不足。在现行的德育内容中,假大空的内容充斥其中,说教式的方式成为主体,造成了教师在进行德育的过程中言行不一,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所讲的内容,却硬性地让学生相信,连他们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却要求学生去做。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一些德育的教学内容逼着教师言行不一,是导致教师人格矛盾的又一直接原因。因此,必须对德育进行改革,使其内容从空而又玄的说教中,回到实际行为中来,以务实的精神、朴素的表达、突出操作性,以平和的心情提出要求,以严格的规范约束行动。从小事做起,追求细节,培养习惯。从而走出德育困境,回归德育的本体。同时,努力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对于德育的内容,不能仅仅停留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对于存疑的内容,需要与教师进行对话,使德育更能适应和满足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解决德育困境的问题,除了要对德育内容进行改革和调整之外,要首先解决教师人格矛盾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自身的修炼,需要有社会的背景支持,同时也要有教师待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铁柱,王亚晶.教师人格魅力在小学德育工作中的作用探析[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7(3):32-33.
  [2]羊群,杨席宇.教师人格精神与学生的人格化育 [J].当代教育科学,2016(5):21-24.
  [3]董雪.教师人格养成的“文化印迹” [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7(6):8-9.
  [4]陶淑霞.论创新型教师的专业人格 [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8(S1):56-58.
   (责任编辑:朱福昌)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凝结的抗疫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将抗疫精神融入“概论”课教学中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着重要的价值。为将抗疫精神有机融入“概论”课中,“概论”课教师可从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整合以及教学模式的优化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抗疫精神;中国精神;“概论”课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近年来,中小学师生冲突事件时有发生.中小学校管理者要从教育关系和管理关系两个方面出发正确认识和把握师生关系,健全管理机制,实现高效管理,建立良好运行机制.
[摘 要]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微信的出现,以其应用的方便、快捷、经济等众多优势,成为家校协同教育的首选。   [关键词]家校协同;微信;应用  教育孩子不仅是学校的义务,也是家长的责任,只有家校形成合力,才能让孩子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微信,因为它的众多功能,众多优势,迅速取代家校协同的其他方式,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
[摘 要]实施“家校一体化”德育模式,对于加强学生的教育,促进家、校深度合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从教育的实践来看,要充分发挥“家校一体化”德育模式的实践效应,则必须坚持“原则导向”,这样才会保证家校在教育实践中能够“手牵手”“心往一处想,劲向一处使”。从实践经验看,实施“家校一体化”德育模式应该坚持“计划性原则”“合作性原则”和“实效性原则”三个原则。   [关键词]“校一体化”;计划性原则
[摘 要]“两性一度”的“金课”理念是当前高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杜绝“水课”,建设一流课程的重要导向和评价标准。“互联网+PBL”学习策略和教学模式符合“金课”建设的教学理念,它将以问题为导向的师生合作学习情境置于信息化时代的动态环境之中,通过“问题呈现—分析问题—沟通解决方法—分工搜集资料—合作解决问题—成果展示与分享—反思与批判—问题呈现”等一系列循环往复的学习环节,不断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摘 要]溧阳市永平小学立足于传统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学校实践基础之上,用乡贤文化润心、传统因子润情、信息技术润行、丰富课程润品,积极开展智慧德育,用智慧的方式丰盈学生的人生,启智增慧,培根铸魂,照亮学生精彩童年,落实党和国家“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关键词]智慧德育;乡贤文化;传统因子;信息技术;丰富课程  智慧德育是学校德育的永恒追求。学校的智慧德育立足于传统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学校实
[摘 要]积极响应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积极促进“互联网+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基于“大学英语”这门课程自身的特点,尤其是对于实操性强的口语教学,针对如何更好地实现线下课程和线上课程的相互补充和对接,更好地实现教学经验的开放与共享,更有效地践行“课程思政”理念,形成协同育人效应,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提高育人效果。笔者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尝试“课内课外相结合,线上线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的自主发展也已成为新时代的必然要求。要想打造一所有特色的好学校,就必须有一个能够引领学校发展的高素质的好校长。在新课程背景下,校长的角色扮演十分重要,他不仅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学生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校长;角色;扮演  现实中,校长的角色定位是多样的,在不同的情境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一位校长不是作为单一角色出现的,而是一个“角色的合集”
[摘 要]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如何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学校德育工作,本文介绍了学校把“五美”作为德育永恒的追求,用“美”润泽儿童的心灵,用“美”的方式教育“美”的儿童,塑造“美”的儿童,用“五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的身體、心理、行为和道德等方面都处于健康发展的状态。   [关键词]美育;教育价值观;德育品牌;童心  近年来,我校探索出一条“五美润童心”的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