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注心理健康、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召唤。诚然,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很多,而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犹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能使教学符合学生心理规律,有助于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在教材学习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材中可挖掘的心理辅导因素很多,但我们应该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去考虑确定。首先,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思维性和人文性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渗透的内容须有利于学生掌握祖国语言这一工具,发展思维能力和体现人文精神。同时,青少年学生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影响,心理负担日益沉重,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考虑,在语文教材中挖掘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具体操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通过剖析课文主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蕴含着热爱生命和热爱生活的主题,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注意作者所表达出来的高尚的、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面对人生,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比如课文《老山界》,它是一篇回忆录,真实地记叙了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在艰难困境下应该保持乐观主义精神。在学习《我的呼吁》时,通过理解史怀哲“尊重生命的伦理”的具体含义,使学生们意识到自己是有生存意识的生命,从而肯定自己的生命价值。有了这种认识,学生就能改变以往消极的生活态度,从而开始尊重自己的生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不再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2.通过剖析典型人物的心理特征来让学生明辨是非,化解其心理冲突。《三国演义》中的马谡就是一个自负者的典型。他自以为熟读兵书、精通兵法,受命去守街亭时又不听部下的劝言,扎营在山上,导致了街亭的失守。通过这一人物形象可让学生认清自负的危害。又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多次受到廉颇的恶语中伤,但并没有计较,而是采取宽容的态度,礼让廉颇,最终二人结成生死之交。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这一人物形象,让学生明白嫉妒只会害人害己,而宽容却可以利人利己,使学生学会宽容待人。再者,《崤之战》中的秦穆公,刚愎自用,傲慢无比,讥讽蹇叔的哭师,结果损兵折将,败师于崤,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了自满的危害。总得来说,通过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对照自身平时的心理状况,可以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文是客观生活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光镜”。在作文训练中,不仅要提高学生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还要不断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品质,进行自我净化等。作文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在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各种不同类型的作文形式都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中学生在作文中很容易流露出低沉、消极的情绪,或悲叹人生的寂寞,或感慨世态的炎凉,或泣诉命途多舛,给人一种前途渺茫、无可奈何的冰冷感觉。针对这种现象,语文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写关于“自信”、“自卑”的话题作文,让学生尽情地抒写自己或他人在学习生活中因自信或自卑而引起的种种故事,从而使他们明白:自卑是懦弱的表现,自信是成功的先决条件,自信能使人神采飞扬。语文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压力”为题作文,通过作文使学生正确对待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调节好自我心理,使学生真正从个人本身出发贴近自己、贴近生活、面向现实,铸造美好心灵。
2.改变作文批改观念。要转变作文的批改观念,语文教师就要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摆正自身位置,把自己当成学生作文的参与者、与学生一样的生活体验者和学生思想的交流者。具体来说就是作文评改要改变以往刻板的、程式化的、冷漠无情的旧脸孔,而多一些真情实感,多一些人情味,多一些对学生的关爱、理解和沟通,从心灵和感情上打动学生。对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痛苦和压力,语文教师应该及时给他们施以“心理按摩”,帮助他们克服消极的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从而逐步形成健康心理。例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表露,因为自己成绩不好,不敢和同学交流,怕同学取笑,因此感到很沮丧,自己感到压力很大。我们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写上:“我能想象你的顾虑和不安,人生谁没经历过幼稚、失败?我和你一样,也是从害羞、幼稚、失败中走过来的,谁能说失败的背后不是成功呢?打开你心中的闸门,倾吐你心中的话语,我期待着与你一起分享你成功的喜悦。”这里,语文教师以平等的人格、真挚的情感、充分的理解和信任与学生交流内心的想法,使他们不会为自己的不足而灰心,而为语文教师的理解和信任所感动,学生就会打开心扉,尽情倾诉,心理不再处于压抑状态。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语文教师大量而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去。可以肯定,只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将进一步提高,其语文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同时,我们应该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克服心理障碍对他们健康成长的干扰,使他们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
一、在教材学习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材中可挖掘的心理辅导因素很多,但我们应该从语文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去考虑确定。首先,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思维性和人文性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渗透的内容须有利于学生掌握祖国语言这一工具,发展思维能力和体现人文精神。同时,青少年学生由于受各种原因的影响,心理负担日益沉重,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考虑,在语文教材中挖掘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具体操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通过剖析课文主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蕴含着热爱生命和热爱生活的主题,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注意作者所表达出来的高尚的、积极的情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使学生能够积极面对人生,懂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比如课文《老山界》,它是一篇回忆录,真实地记叙了红军翻越“第一座难走的山”的过程,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在艰难困境下应该保持乐观主义精神。在学习《我的呼吁》时,通过理解史怀哲“尊重生命的伦理”的具体含义,使学生们意识到自己是有生存意识的生命,从而肯定自己的生命价值。有了这种认识,学生就能改变以往消极的生活态度,从而开始尊重自己的生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不再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2.通过剖析典型人物的心理特征来让学生明辨是非,化解其心理冲突。《三国演义》中的马谡就是一个自负者的典型。他自以为熟读兵书、精通兵法,受命去守街亭时又不听部下的劝言,扎营在山上,导致了街亭的失守。通过这一人物形象可让学生认清自负的危害。又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蔺相如,多次受到廉颇的恶语中伤,但并没有计较,而是采取宽容的态度,礼让廉颇,最终二人结成生死之交。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这一人物形象,让学生明白嫉妒只会害人害己,而宽容却可以利人利己,使学生学会宽容待人。再者,《崤之战》中的秦穆公,刚愎自用,傲慢无比,讥讽蹇叔的哭师,结果损兵折将,败师于崤,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了自满的危害。总得来说,通过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心理特点,让学生对照自身平时的心理状况,可以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二、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文是客观生活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反光镜”。在作文训练中,不仅要提高学生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还要不断加深对生活的理解,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品质,进行自我净化等。作文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在心理健康教育渗透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各种不同类型的作文形式都可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由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中学生在作文中很容易流露出低沉、消极的情绪,或悲叹人生的寂寞,或感慨世态的炎凉,或泣诉命途多舛,给人一种前途渺茫、无可奈何的冰冷感觉。针对这种现象,语文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写关于“自信”、“自卑”的话题作文,让学生尽情地抒写自己或他人在学习生活中因自信或自卑而引起的种种故事,从而使他们明白:自卑是懦弱的表现,自信是成功的先决条件,自信能使人神采飞扬。语文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以“压力”为题作文,通过作文使学生正确对待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调节好自我心理,使学生真正从个人本身出发贴近自己、贴近生活、面向现实,铸造美好心灵。
2.改变作文批改观念。要转变作文的批改观念,语文教师就要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摆正自身位置,把自己当成学生作文的参与者、与学生一样的生活体验者和学生思想的交流者。具体来说就是作文评改要改变以往刻板的、程式化的、冷漠无情的旧脸孔,而多一些真情实感,多一些人情味,多一些对学生的关爱、理解和沟通,从心灵和感情上打动学生。对学生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痛苦和压力,语文教师应该及时给他们施以“心理按摩”,帮助他们克服消极的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从而逐步形成健康心理。例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表露,因为自己成绩不好,不敢和同学交流,怕同学取笑,因此感到很沮丧,自己感到压力很大。我们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写上:“我能想象你的顾虑和不安,人生谁没经历过幼稚、失败?我和你一样,也是从害羞、幼稚、失败中走过来的,谁能说失败的背后不是成功呢?打开你心中的闸门,倾吐你心中的话语,我期待着与你一起分享你成功的喜悦。”这里,语文教师以平等的人格、真挚的情感、充分的理解和信任与学生交流内心的想法,使他们不会为自己的不足而灰心,而为语文教师的理解和信任所感动,学生就会打开心扉,尽情倾诉,心理不再处于压抑状态。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语文教师大量而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去。可以肯定,只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完全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必将进一步提高,其语文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同时,我们应该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灵活运用多种方式方法,教会学生如何克服心理障碍对他们健康成长的干扰,使他们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