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绘本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能促进幼儿语言、社会、认知、审美等多领域的发展,它值得幼教工作者去深入研究和探索。当前,幼儿园在绘本运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绘本教育价值的流失,甚至会导致绘本教育的价值取向产生偏差,不利于幼儿的发展,不利于绘本资源的有效运用。因此,本文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寻找适合的绘本资源生成班本化课程,研究幼儿由绘本所生发出的游戏以及其他活动。
关键词:绘本;班本化课程;实施策略
班本课程是以班级为单位,师生双方共同开发的富有班级特色课程。绘本蕴涵着丰富的艺术形式,我园以绘本为载体,通过捕捉绘本内容与幼儿兴趣点之间的契合点,开展适合幼儿探究的一系列活动,班本化课程中选取的绘本与课程关联来自于孩子们自己的需要,课程中的活动来自于孩子的兴趣,班本化绘本微课程是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以班级为基点实施的课程活动,同时借助于绘本,运用整合开放的资源,不断探索演绎、发展和丰富,形成班级个性文化。基于这样的理念,生成了一个个班本化绘本微课程,并探索班本化绘本微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基于幼儿兴趣,挖掘绘本价值。
一本好的绘本隐藏着非常丰富的教育价值。那么在幼儿教学中如何挖掘绘本中的多元教育价值并加以利用呢?在我园进行的主题审议中,教师会对这一主题下的相关联的绘本进行罗列,然后将这些绘本投放到班级的阅读区域中,经过一些列观察,从而寻找出幼儿感兴趣的绘本。绘本阅读是幼儿最基本的阅读形式,只有对绘本进行全面的阅读,才能挖掘其中的内涵,包括语言、音乐、美术等艺术同构的元素,教师会通过反复阅读的方式来进一步感受绘本的内涵,挖掘其丰富的艺术元素,在阅读后通过语言的艺术,画面传递的信息,人物的品质特征等进一步融合更透彻地理解绘本,为接下来多手段方式引导幼儿感受绘本艺术元素奠定基础。如在中班主题《我找到了春天》中,幼儿对绘本《蚯蚓的日记》非常感兴趣,《蚯蚓的日记》虽然是一篇日记绘本,但是将蚯蚓的习性描述得十分详细,以第一人称讲述了蚯蚓的故事,幼儿可以从故事中更加详细地了解蚯蚓的特征、特点,而教师可以从这个点出发,通过故事激发幼儿对蚯蚓的兴趣,然后带着幼儿一起去观察蚯蚓、去探索,丰富幼儿关于蚯蚓的知识,激发幼儿对动物研究探索的兴趣。如绘本《大卫,上学去》,它是绘本《大卫不可以》的姊妹篇,小时候的大卫贪玩淘气,当他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还是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这本书中不多的文字和简单的画面,却给孩子很大的启发: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必须要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它的价值点在于:根据画面内容和文字符号,合理猜测大卫在学校上学的状况;知道小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萌发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的愿望,所以这本绘本我们将它投放在大班下学期主题《上小学啦》中,围绕它展开一系列活动。
二、多元领域融合,丰富活动体验。
《纲要》中指出:“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在充分的解读之后,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艺术形式,将绘本中有价值、有意义的部分和幼儿一起分享,用發展的眼光,采用多种形式、创设具体情境、根据幼儿的需要提供不同层次和种类的材料、班级区角环境的体现等,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以及兴趣,表达自己对绘本阅读的理解和艺术表现的创想、大胆表现,实现绘本在各领域的使用。如在中班主题《秋天的画报》中,幼儿对于班级投放的《火晶柿子小猪》很感兴趣,对于绘本中出现的这种红红的圆圆的水果了解不多,在经过一系列调查之后,班级围绕“柿子”展开了多领域的探究:
1、绘本阅读与表演活动相融合策略。在阅读区中,我们将绘本投放其中,孩子们可以阅读,可以进行阅读后的记录,在阅读理解绘本《火晶柿子小猪》的基础上,孩子们对故事中的角色印象深刻,激发他们表演的兴趣。我们在美工区中只做了一些头饰,并将这些头饰投放到阅读区中,幼儿可以进行绘本的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表演小猪波波飞,非常生动形象。
2、绘本阅读与科探活动相融合策略。在探究的过程中,幼儿对于如何区分生熟柿子以及如何催熟柿子十分感兴趣,在科探区中,我们请家长协助幼儿进行区分生熟柿子以及催熟柿子的方法调查,在带来了生柿子之后,通过对比观察实验共同验证每一种方法的效果,也见证了“生柿子”到“熟柿子”的变化。
3、绘本阅读与美术活动相融合策略。在绘本教学中实现幼儿对绘本的情感迁移尤为重要,它是教学实施的直接目的,也是幼儿学习效果的直接体现。在美工区中,幼儿除了制作头饰之外,利用各种方式表现“柿子”成了这一阶段的兴趣,幼儿利用多种材料尝试作画:水墨画、手撕画、粘贴画、蜡笔画、超轻黏土,呈现出来的柿子作品千姿百态,趣味可爱,将孩子们的作品汇集在一起,稍加背景,就变成了一片片黄橙橙的柿子林,再次呈现了绘本中美丽的景象。
采用多元的形式和策略进行区域之间的融合,不仅让能让幼儿充分体验、理解绘本的内涵,感受绘本带来的乐趣,从中还能获得认知、探究和艺术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更多的是让孩子在绘本中挖掘更多的阅读和欣赏价值,引发教师更多的思考和收获价值。
三、前后高效审议,提升课程质量。
1、课程前审议教师要有目标意识。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是课程的来源,然而通过微课程的实施,孩子们会带来什么样的发展?用哪些途径和方法让孩子感受和体验比较合理?开展微课程前审议时,首先需要我们有大的目标意识,即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出发,并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相关内容和建议,对微课程目标的具体定位、脉络梳理、内容选择等进行详细的课程前审议。在审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的是,在心中有大的微课程目标体系,同时还应该有具象的目标,这些目标应该化解为各种具体措施。在前审议过程中,对于微课程的室内外环境创设、区域游戏创设、户外游戏的创设等方面,也应该设定具体的目标,如通过哪些游戏加深幼儿的感知,哪些活动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等。在这些具象目标框架下,我们可以生成关于微课程的网络图。
2、课程中审议教师要有问题意识。如果说课程前审议的过程,注重课程的开展会对孩子带来相应的发展,那么,课程中审议的过程就是教师带着问题审视课程的合理性和适宜性以及可操作性。因此,教师在审议的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本班幼儿的学习特点进行审议,观察孩子在微课程开展过程的一系列行为和表现,根据他们的行为和表现不断反思自己的实施策略与目标,并在反思实践的过程不断生成和调整微课程的相关内容,努力探寻幼儿经验与课程的契合点,突出课程的班本化、特色化以及个性化。
3、课程后审议教师要有反思意识。在微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带着观察与思考进行探究,在课程实施过后,教师更应带着反思去回顾课程实施过程中目标设计是否合理、内容安排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游戏以及环境的创设是否能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活动平台,活动的内容如何更连贯、更科学等。
绘本在幼儿园班本化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准绘本适合幼儿教学的切入点及价值点,利用绘本进行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活动进行多领域的拓展延伸,寻找最适合幼儿的,从而让班本味儿更浓,将绘本的教育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绘本;班本化课程;实施策略
班本课程是以班级为单位,师生双方共同开发的富有班级特色课程。绘本蕴涵着丰富的艺术形式,我园以绘本为载体,通过捕捉绘本内容与幼儿兴趣点之间的契合点,开展适合幼儿探究的一系列活动,班本化课程中选取的绘本与课程关联来自于孩子们自己的需要,课程中的活动来自于孩子的兴趣,班本化绘本微课程是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以班级为基点实施的课程活动,同时借助于绘本,运用整合开放的资源,不断探索演绎、发展和丰富,形成班级个性文化。基于这样的理念,生成了一个个班本化绘本微课程,并探索班本化绘本微课程的实施策略。
一、基于幼儿兴趣,挖掘绘本价值。
一本好的绘本隐藏着非常丰富的教育价值。那么在幼儿教学中如何挖掘绘本中的多元教育价值并加以利用呢?在我园进行的主题审议中,教师会对这一主题下的相关联的绘本进行罗列,然后将这些绘本投放到班级的阅读区域中,经过一些列观察,从而寻找出幼儿感兴趣的绘本。绘本阅读是幼儿最基本的阅读形式,只有对绘本进行全面的阅读,才能挖掘其中的内涵,包括语言、音乐、美术等艺术同构的元素,教师会通过反复阅读的方式来进一步感受绘本的内涵,挖掘其丰富的艺术元素,在阅读后通过语言的艺术,画面传递的信息,人物的品质特征等进一步融合更透彻地理解绘本,为接下来多手段方式引导幼儿感受绘本艺术元素奠定基础。如在中班主题《我找到了春天》中,幼儿对绘本《蚯蚓的日记》非常感兴趣,《蚯蚓的日记》虽然是一篇日记绘本,但是将蚯蚓的习性描述得十分详细,以第一人称讲述了蚯蚓的故事,幼儿可以从故事中更加详细地了解蚯蚓的特征、特点,而教师可以从这个点出发,通过故事激发幼儿对蚯蚓的兴趣,然后带着幼儿一起去观察蚯蚓、去探索,丰富幼儿关于蚯蚓的知识,激发幼儿对动物研究探索的兴趣。如绘本《大卫,上学去》,它是绘本《大卫不可以》的姊妹篇,小时候的大卫贪玩淘气,当他成为一名小学生了,还是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这本书中不多的文字和简单的画面,却给孩子很大的启发: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必须要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它的价值点在于:根据画面内容和文字符号,合理猜测大卫在学校上学的状况;知道小学生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萌发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的愿望,所以这本绘本我们将它投放在大班下学期主题《上小学啦》中,围绕它展开一系列活动。
二、多元领域融合,丰富活动体验。
《纲要》中指出:“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在充分的解读之后,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艺术形式,将绘本中有价值、有意义的部分和幼儿一起分享,用發展的眼光,采用多种形式、创设具体情境、根据幼儿的需要提供不同层次和种类的材料、班级区角环境的体现等,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以及兴趣,表达自己对绘本阅读的理解和艺术表现的创想、大胆表现,实现绘本在各领域的使用。如在中班主题《秋天的画报》中,幼儿对于班级投放的《火晶柿子小猪》很感兴趣,对于绘本中出现的这种红红的圆圆的水果了解不多,在经过一系列调查之后,班级围绕“柿子”展开了多领域的探究:
1、绘本阅读与表演活动相融合策略。在阅读区中,我们将绘本投放其中,孩子们可以阅读,可以进行阅读后的记录,在阅读理解绘本《火晶柿子小猪》的基础上,孩子们对故事中的角色印象深刻,激发他们表演的兴趣。我们在美工区中只做了一些头饰,并将这些头饰投放到阅读区中,幼儿可以进行绘本的表演,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积极性很高,特别是表演小猪波波飞,非常生动形象。
2、绘本阅读与科探活动相融合策略。在探究的过程中,幼儿对于如何区分生熟柿子以及如何催熟柿子十分感兴趣,在科探区中,我们请家长协助幼儿进行区分生熟柿子以及催熟柿子的方法调查,在带来了生柿子之后,通过对比观察实验共同验证每一种方法的效果,也见证了“生柿子”到“熟柿子”的变化。
3、绘本阅读与美术活动相融合策略。在绘本教学中实现幼儿对绘本的情感迁移尤为重要,它是教学实施的直接目的,也是幼儿学习效果的直接体现。在美工区中,幼儿除了制作头饰之外,利用各种方式表现“柿子”成了这一阶段的兴趣,幼儿利用多种材料尝试作画:水墨画、手撕画、粘贴画、蜡笔画、超轻黏土,呈现出来的柿子作品千姿百态,趣味可爱,将孩子们的作品汇集在一起,稍加背景,就变成了一片片黄橙橙的柿子林,再次呈现了绘本中美丽的景象。
采用多元的形式和策略进行区域之间的融合,不仅让能让幼儿充分体验、理解绘本的内涵,感受绘本带来的乐趣,从中还能获得认知、探究和艺术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更多的是让孩子在绘本中挖掘更多的阅读和欣赏价值,引发教师更多的思考和收获价值。
三、前后高效审议,提升课程质量。
1、课程前审议教师要有目标意识。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是课程的来源,然而通过微课程的实施,孩子们会带来什么样的发展?用哪些途径和方法让孩子感受和体验比较合理?开展微课程前审议时,首先需要我们有大的目标意识,即从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出发,并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相关内容和建议,对微课程目标的具体定位、脉络梳理、内容选择等进行详细的课程前审议。在审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的是,在心中有大的微课程目标体系,同时还应该有具象的目标,这些目标应该化解为各种具体措施。在前审议过程中,对于微课程的室内外环境创设、区域游戏创设、户外游戏的创设等方面,也应该设定具体的目标,如通过哪些游戏加深幼儿的感知,哪些活动更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等。在这些具象目标框架下,我们可以生成关于微课程的网络图。
2、课程中审议教师要有问题意识。如果说课程前审议的过程,注重课程的开展会对孩子带来相应的发展,那么,课程中审议的过程就是教师带着问题审视课程的合理性和适宜性以及可操作性。因此,教师在审议的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本班幼儿的学习特点进行审议,观察孩子在微课程开展过程的一系列行为和表现,根据他们的行为和表现不断反思自己的实施策略与目标,并在反思实践的过程不断生成和调整微课程的相关内容,努力探寻幼儿经验与课程的契合点,突出课程的班本化、特色化以及个性化。
3、课程后审议教师要有反思意识。在微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带着观察与思考进行探究,在课程实施过后,教师更应带着反思去回顾课程实施过程中目标设计是否合理、内容安排是否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游戏以及环境的创设是否能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活动平台,活动的内容如何更连贯、更科学等。
绘本在幼儿园班本化实施过程中需要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准绘本适合幼儿教学的切入点及价值点,利用绘本进行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活动进行多领域的拓展延伸,寻找最适合幼儿的,从而让班本味儿更浓,将绘本的教育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