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早增强抵抗力,孩子冬天少患病

来源 :家庭科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c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到秋冬季,都有不少孩子不是今天感冒头疼,就是明天咳嗽痰多,再不就是消化不良。这些都是因为儿童五脏六腑娇嫩脆弱,抗病能力较差。而秋冬气候异常,如寒热失常,衣被增减失宜,外邪乘虚而入,就易形成感冒、咳嗽、哮喘、肺炎等。且小儿乃纯阳之体,外感邪气多易入里化热,热多于寒,易形成热证或寒热夹证。要想减少孩子冬季患病,增强其抵抗力是关键。
  注意锻炼,合理营养 室外虽冷也要多做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
  饮食注意三原则:不可忽略无机盐,体内缺少无机盐就容易产生怕冷的感觉,可多摄取含根茎的蔬菜,如胡萝卜、土豆、山药、红薯、藕及青菜、大白菜等;合理摄取高蛋白、高脂肪食物。有些家长认为冬季寒冷就给孩子进食过多高脂肪、高蛋白食品增加热量,这样反易形成痰湿,更易患病;注意补充维生素,寒冷天气光照少,且寒冷气候使人体氧化功能加快,维生素B1、B2代谢也明显加快,维生素A能增强人体的耐寒力,维生素C可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作息有序 冬令时节,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为了顺应天时,冬季宜藏,小儿应早卧晚起,早卧以养人体阳气,待日出后起床以养真气。
  合理增减衣物 随气温变化注意增减衣物,尤其是气温骤变时。古人主张小儿“常令薄衣”,反对重衣厚被。有些家长只恐孩子受寒,刚一入秋,即给毛衣;冬令未至,就穿棉衣;三九寒冬,必是羽绒。不知小儿为纯阳之体,重衣厚被,汗出过多,阴津耗损,致儿娇怯,略遇风寒即感冒发热。犹如草木方生,以物覆盖紧密,不令见日雨风露,必萎黄柔弱。
  室內隔日消毒 室内除定时通风,避免过于干燥外,可用食醋熏蒸,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5~10毫升,加水1~2倍,稀释后加热薰蒸2小时。隔日1次做消毒,有预防作用。
  防病中药饮 流感正起,邪疫毒盛行之时,可用贯众5克,板蓝根(或大青叶)5克,生甘草1克,水煎代茶,连服3天,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冬春风寒当令季节,用贯众、紫苏、荆芥各5克,甘草1克,水煎代茶,连服3天,可预防感冒。
  保健按摩操 入冬后可以每日给孩子做1~2次按摩保健操,每次15分钟,以此来增强孩子体质。
  具体可按揉以下部位:补脾经(拇指末节螺纹面)300次,补肺经(无名指末节螺纹面)300次,补肾经(小指末节螺纹面),足三里150次。心肝火旺的孩子,可加清心经(中指末节螺纹面)200次,清肝经(食指末节螺纹面)200次,清天河水(从腕横纹推到肘横纹)50次。素有痰饮的孩子,可加按揉天突穴(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两锁骨中间,胸骨上窝中央)50次,擦胸50次。厌食的孩子,可加揉中脘(肚脐眼至心口窝的中点处)50次,摩腹50次。
其他文献
论文以伊瑟尔的“文学人类学”思想为基础,试图从文学虚构的诗学价值入手,讨论文学理论最基本的原理问题。以接受理论著称的伊瑟尔转向“文学人类学”,试图回答人类为什么需要虚
“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诗禅交涉是诗学发展与诗歌历史上的重要问题。对于唐宋诗歌来说,很多人都指出了不懂禅就不能全面彻底理解唐宋诗歌。基于禅与诗有内在相似相
学位
《黄帝内经》上说,“肺主皮毛”。 想要皮肤好,就要先养好肺。  以内养外,才会有好肤色  本刊记者:人人都想拥有好的肤色,可现在很多人都有气色黯淡无光,甚至发黄等问题,中医有什么好的调理方法呢?  【武医师】气色是透过皮肤呈现出来的。皮肤是人体内在气血、脏腑阴阳以及经络等最外在的表现。我们的皮肤分为两层,最外层的皮肤,可以通过清洁保养,用化妆品修饰得很好。但是如果内脏出现了问题,比如心、肝、脾、肺
期刊
诗歌《春江花月夜》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不朽之作,乐曲《春江花月夜》又是我国古典民族音乐经典中的精品。以往许多专家和学者均在各自领域中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研究。在
学位
生活中,我们在吃馒头、面包时都习惯喝点汤、饮料或水,因为,水会把比较干的主食稀释使之更容易下咽。但专家说,食用这些主食时如果不饮水,而用自己的唾液稀释后吞咽,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老化和痴呆。  这是因为,咀嚼肌与大脑之间有条“热线”,这种干嚼食物的锻炼可以提高神经反射弧的兴奋性,提高大脑的思维能力,可以起到預防大脑老化和痴呆症的作用。研究还发现,咀嚼少的小儿智商普遍低于以耐咀嚼食物为主的儿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