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报载,某中学为减轻教师的嗓子负担,为每一位教师配备了一只微型扩音器一“麦克”。这一做法引起“蝴蝶效应”。短短十多天时间,该中学所在的城市中小学纷纷仿效,“麦克”一时成了教师时尚、前卫、现代的符号。据说,师生普遍认为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健康,又有利于学生学习,社会各界对此举也给予高度肯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却感到有些别扭。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上课。上课当然要用嗓子,但是教师对嗓子的依赖程度,远远不及演说家、歌唱家、播音员那么深,更不至于夸张到要使用“麦克”。这样说,肯定有人站出来反驳,说我不了解教师的辛苦。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反驳是有道理的,因为现实中许多教师对嗓子的依赖确实很大。尽管这种依赖在某些地方、某些场合有点不正常,但它毕竟客观地存在,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
一是班级人数过多。从全国许多地区的情况看,一些条件较好的城市学校、重点学校的班级超编现象相当突出。许多学校班级容量一扩再扩,一个班60多名学生十分常见,有的学校单个班级的人数甚至达到了90人。面对学生数严重超标的大班级,教师不提高嗓门很难让所有的学生听清授课内容,重负之下,教师只好用“麦克”增加音量。
二是课堂“讲风”太盛。真正内行的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课堂上声嘶力竭讲课往往吃力不讨好——大部分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的时间不及教师讲课的时间长。一堂成功的、高效的课,教师追求的是讲得精,讲得妙,而不是讲得多。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讨论交流、认真完成作业,就能让教师的嗓子得到有效调节。但是。有些教师观念依然比较陈旧,课堂上不讲不放心,本应给学生使用的时间都被老师的单向讲授耗尽。上课逐步异化为“讲课”。由于讲风太盛,许多“负责任”的教师都或多或少地患有声带疾。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教师配备一只“麦克”真的是“雪中送炭”,真的是“充满了人文关怀”。
遗憾的是,作为学校领导,不是去切实解决班级学生人数过多、教师教学观念陈旧等本质问题,而是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放大教师音量,“辅助”教师的喉咙上,这总让人感觉有点舍本逐末。技术可以放大人的能力,而具体应该放大什么能力的决定权在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班集体成员之一,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辅助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麦克”的佩戴暗喻着教师是课堂的主演,与现代课程改革的理念背道而驰。这个城市的校长们对教育管理科学一定颇有研究,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也一定颇有见识。然而,在“麦克”时尚面前居然集体性失去判断力,我想,能说明的也许只是校长们对当前办学困境的一种无奈。面对人家“无奈”的选择,如果我们当成经验加以推广,那么。我们对真正的教育规律认知可能会越来越麻木。但愿这样的“蝴蝶效应”不再波及其他城市,但愿教师不再以佩带“麦克”上课为时尚。
责任编辑:陈翀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上课。上课当然要用嗓子,但是教师对嗓子的依赖程度,远远不及演说家、歌唱家、播音员那么深,更不至于夸张到要使用“麦克”。这样说,肯定有人站出来反驳,说我不了解教师的辛苦。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反驳是有道理的,因为现实中许多教师对嗓子的依赖确实很大。尽管这种依赖在某些地方、某些场合有点不正常,但它毕竟客观地存在,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
一是班级人数过多。从全国许多地区的情况看,一些条件较好的城市学校、重点学校的班级超编现象相当突出。许多学校班级容量一扩再扩,一个班60多名学生十分常见,有的学校单个班级的人数甚至达到了90人。面对学生数严重超标的大班级,教师不提高嗓门很难让所有的学生听清授课内容,重负之下,教师只好用“麦克”增加音量。
二是课堂“讲风”太盛。真正内行的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课堂上声嘶力竭讲课往往吃力不讨好——大部分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的时间不及教师讲课的时间长。一堂成功的、高效的课,教师追求的是讲得精,讲得妙,而不是讲得多。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讨论交流、认真完成作业,就能让教师的嗓子得到有效调节。但是。有些教师观念依然比较陈旧,课堂上不讲不放心,本应给学生使用的时间都被老师的单向讲授耗尽。上课逐步异化为“讲课”。由于讲风太盛,许多“负责任”的教师都或多或少地患有声带疾。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教师配备一只“麦克”真的是“雪中送炭”,真的是“充满了人文关怀”。
遗憾的是,作为学校领导,不是去切实解决班级学生人数过多、教师教学观念陈旧等本质问题,而是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放大教师音量,“辅助”教师的喉咙上,这总让人感觉有点舍本逐末。技术可以放大人的能力,而具体应该放大什么能力的决定权在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班集体成员之一,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辅助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麦克”的佩戴暗喻着教师是课堂的主演,与现代课程改革的理念背道而驰。这个城市的校长们对教育管理科学一定颇有研究,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也一定颇有见识。然而,在“麦克”时尚面前居然集体性失去判断力,我想,能说明的也许只是校长们对当前办学困境的一种无奈。面对人家“无奈”的选择,如果我们当成经验加以推广,那么。我们对真正的教育规律认知可能会越来越麻木。但愿这样的“蝴蝶效应”不再波及其他城市,但愿教师不再以佩带“麦克”上课为时尚。
责任编辑:陈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