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教师不再以佩戴“麦克”为时尚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eur0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报载,某中学为减轻教师的嗓子负担,为每一位教师配备了一只微型扩音器一“麦克”。这一做法引起“蝴蝶效应”。短短十多天时间,该中学所在的城市中小学纷纷仿效,“麦克”一时成了教师时尚、前卫、现代的符号。据说,师生普遍认为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健康,又有利于学生学习,社会各界对此举也给予高度肯定。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却感到有些别扭。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上课。上课当然要用嗓子,但是教师对嗓子的依赖程度,远远不及演说家、歌唱家、播音员那么深,更不至于夸张到要使用“麦克”。这样说,肯定有人站出来反驳,说我不了解教师的辛苦。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反驳是有道理的,因为现实中许多教师对嗓子的依赖确实很大。尽管这种依赖在某些地方、某些场合有点不正常,但它毕竟客观地存在,其原因大致有以下两点:
  一是班级人数过多。从全国许多地区的情况看,一些条件较好的城市学校、重点学校的班级超编现象相当突出。许多学校班级容量一扩再扩,一个班60多名学生十分常见,有的学校单个班级的人数甚至达到了90人。面对学生数严重超标的大班级,教师不提高嗓门很难让所有的学生听清授课内容,重负之下,教师只好用“麦克”增加音量。
  二是课堂“讲风”太盛。真正内行的教师都有这样的经验,课堂上声嘶力竭讲课往往吃力不讨好——大部分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的时间不及教师讲课的时间长。一堂成功的、高效的课,教师追求的是讲得精,讲得妙,而不是讲得多。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讨论交流、认真完成作业,就能让教师的嗓子得到有效调节。但是。有些教师观念依然比较陈旧,课堂上不讲不放心,本应给学生使用的时间都被老师的单向讲授耗尽。上课逐步异化为“讲课”。由于讲风太盛,许多“负责任”的教师都或多或少地患有声带疾。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教师配备一只“麦克”真的是“雪中送炭”,真的是“充满了人文关怀”。
  遗憾的是,作为学校领导,不是去切实解决班级学生人数过多、教师教学观念陈旧等本质问题,而是把关注的重点放在放大教师音量,“辅助”教师的喉咙上,这总让人感觉有点舍本逐末。技术可以放大人的能力,而具体应该放大什么能力的决定权在人。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班集体成员之一,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辅助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麦克”的佩戴暗喻着教师是课堂的主演,与现代课程改革的理念背道而驰。这个城市的校长们对教育管理科学一定颇有研究,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也一定颇有见识。然而,在“麦克”时尚面前居然集体性失去判断力,我想,能说明的也许只是校长们对当前办学困境的一种无奈。面对人家“无奈”的选择,如果我们当成经验加以推广,那么。我们对真正的教育规律认知可能会越来越麻木。但愿这样的“蝴蝶效应”不再波及其他城市,但愿教师不再以佩带“麦克”上课为时尚。
  
  责任编辑:陈翀
其他文献
教材:  《她是我的朋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教学设计,从学生的阅读心理出发,引导学生认真默读,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体会关键词句在表达情义方面的作用,进而理解内容,受到思想启迪。  教学目标
期刊
作为“中年级专题阅读实践研究”课题组成员之一,两年来,笔者和实验班的孩子同步阅读、定期交流,分享读书的收获,感受交流的快乐,并深切体会到:交流是激发孩子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交流,满足展示的欲望    “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强烈的欲望,那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探索者、发现者,儿童的这种欲望尤其强烈。”(苏霍姆林斯基)每当孩子们围绕某个阅读专题读完一本或几本书后,教
期刊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9页。    教学目标:    1 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2 学生在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与发展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能力。  3 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与创造,感悟数学知识的奥秘和魅力,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期刊
教学模式是内化到人头脑中的符号(表象、语言等)形式,也就是皮亚杰所说的狭义的认识图式。它是对客观现实的结构特征和量化属性的形式化、概括化的描述,是对事物的量化本质的认识。是人脑抽象思维的产物。无论是数学中的概念和命题,或是问题和方法,事实上都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式。我们经常说的数学模型其实也是一种数学模式,它是把实际问题用数学语言抽象概括,再从数学角度来反映或近似地反映实际问题时,所得出的关于实
期刊
在小学英语低段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帮助学生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这不仅有利于学生把握学习的方向,提高学习效率,还有助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 重视看图识记单词。让学生体验识词的快乐。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识词是阅读的基础。教师可以结合课文所教授的内容让学生先看图,生动活泼的图片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引导学生辨认组成单词的字母。如:教学
期刊
今日中国的教育,最缺的是什么人?有人说是能引领一所学校朝正确方向发展的专家型校长。所谓专家型校长,他应拥有自己成体系的、独特的办学模式,拥有以师生为本的朴实理念,拥有强烈的教育使命感和崇高的教育情怀,能沿着自己的办学轨迹不断攀升,踏踏实实,不唯名、不唯上、只唯实。现实中,有这样的校长吗?有他们生存的环境和条件吗?  一次班干会上,一个学生突然问:“老师,校长每天在忙什么?他是干什么的?是不是只管你
期刊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四大教学目标之一。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问题化”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所谓“问题化”,就是把数学知识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采用探究问题的方式主动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亲历和体验探究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但在现实教学中,一些数学课为“问题化”而“问题化”,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就此对有关案例进行分析与思考。  
期刊
数学概念是对客观事物中数与形的本质属性的反映。概念的建构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同化、顺应和平衡。概念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过程逐步建构起来,并在“平衡一不平衡一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笔者通过两则教学案例的对比,谈一谈概念建构的过程。    单位“1”的教学    [教法一]  师: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张长方形纸,请你折一折,画一画,表示出1/4。  学生一边展示一边说:把长方形纸对折再对
期刊
连续几天感冒,我的咽喉炎再次发作,但为了学生,我不得不硬撑着去上课。然而,在一天早上醒来时,嗓子疼得特别厉害,一点儿声音也发不出来了。哎!怎么办呢?教师的职业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如果请假,谁来给孩子们上课?考虑再三,决定利用电脑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走进教室,我打开电脑出示:老师因病不能说话,这节课请同学们自己学习。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我接着出示:学习内容是“比的意义”,先自学,再写出要解决
期刊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望月》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的一篇散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舅甥俩在月下赏月、品月、思月的景象,阅读课文,学生能领略其中的景色美、诗句美和想象美。教学这样景美情深的文章,我重视以读为主,引导想象,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作者表现方法的同时,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线索贯穿,体现流程美    《望月》这篇文章虽然较长,但思路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