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有效教学,要珍惜学生在教学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让45分钟分分秒秒都产生效益,即高效课堂。现就初中化学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悟:①制约化学高效课堂有效开展的瓶颈;②实施化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 高效课堂 感悟
学校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初中化学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里,要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既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又要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就必须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有效教学,要珍惜学生在教学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让45分钟分分秒秒都产生效益,即高效课堂。现就初中化学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悟。
1. 制约化学高效课堂有效开展的瓶颈
1.1 教师对是教学目标与课程合切度把握不好;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深浅不合切,导致各单元、课题以及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握不够准确。使课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致使化学课堂不能达到高效的目标。
1.2 是教师教学设计不位性,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没有较严格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备课,化学中的核心概念备课不到位,所选习题不典型,覆盖面较小,迁移性不够。在教学中对习题、练习、作业的布置不恰当。
1.3 是教学过程控制的方法完善性,初中化学是一门起始学科,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学习,但往往过一段时间后出现分化,学习兴趣降低。这里关键的是教师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激活不够。另外有些教师驾驭课堂能力较差,对学生的管理缺少办法,课堂纪律不理想,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教师缺少及时有效反馈,对学生了解不及时,致使教学效率较低,化学教学质量提高缓慢。
1.4 是学生学习方法的缺失性。学生对实验感兴趣,但对基础理论与基本概念掌握缺少方法,一般都死记硬背元素符号、元素化合价及化学方程式,同学之间交流学习较少,大多数是抄作业时进行交流,因此化学成绩不佳。
2. 实施化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去探索它。但兴趣不是先天固有的,而在于后天的培养。因此,我们的每一堂课都应精心设计,并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1 巧设实验,引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激烈奇幻、生动鲜明的化学反应现象很容易吸引住学生。如"美丽的喷泉"、"空杯生烟"、"水中着火"等有趣的实验都直接反映出物质的性质,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但很多课时没有实验,不能充分发挥化学课实验教学的优势,怎么办?我们认为绝大多数课还是可以想法设计实验。例如,在讲"硫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先演示硫粉和汞在研钵中混合,轻轻研磨就会变黑,然后再让学生动手做硫和铁反应的实验。用一根烧红的玻棒去接触石棉网上的硫粉和铁粉混合物,结果反而迅速燃烧起来。开始时,学生都静静地观察实验操作,突然观摩到剧烈燃烧起来,大家都很奇怪,议论纷纷。有的问:"为什么硫和汞研磨不需要加热就反应,而硫和铁则需要加热才反应?"有的问:"为什么硫和铁反应如此剧烈?"……面对一连串的为什么,学生们积极思考,激烈争辩,充分引发了学生的兴趣。
2.2 启发思维,强化学习兴趣。
巧设实验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艺术化的语言能使深奥的知识浅显,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思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强化。这就要求教师用艺术化的语言启发学生思维。例如,在讲授缓慢氧化不同于燃烧时,可以启发学生联想生活实际:菜刀过一段时间不用,会慢慢生锈,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抹了油的菜刀不容易生锈?菜刀在干燥的空气中还是在潮湿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待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缓慢氧化发生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结果。再根据堆积的潮湿柴草易发生自燃来说明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关系。缓慢氧化是物质自燃的前提条件。自燃是缓慢氧化可能引起的一种结果。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缓慢氧化都会产生自燃。例如,铁生锈就属于缓慢氧化,但它不会自燃。
2.3 拓宽知识,发展学习兴趣。
人的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寻找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发现学过的化学知识能解决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学习化学的欲望便会愈来愈强烈。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适当拓宽化学知识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初三化学(上教版)第六章第一节"燃烧和灭火"时,关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知识点时,我们先用点燃的木条伸到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归纳结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此时再做一个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实验,学生都很奇怪:镁条怎么在二氧化碳中能燃烧呢?教师此时可以抓住时机问:前面的结论是否错了?启发学生思考:①二氧化碳使点燃的蜡烛熄灭,却使点燃的镁条燃烧得更旺,这个问题说明了什么?②本节开头时讲的燃烧条件是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而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是在无氧情况下进行的,前后内容是否矛盾?通过分析,学生终于得出正确结论:前面讲的燃烧是指通常的燃烧,要有氧参加。因此,特殊情况下的燃烧可以不一定需要氧气。前面讲的燃烧定义狭窄。老师及时给学生总结燃烧的广义定义:燃烧是指任何发热发光的剧烈化学反应。从而达到既拓宽了化学知识,又发展了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目的。
2.4 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要以设疑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授"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一节时,老师一上课就问学生 :"你们在家里做过'酸辣汤'吗?"学生马上会想,学化学与做"酸辣汤"有什么关系?当学生迷惑不解的时候,老师便通过实验讲透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再如,讲到离子时,氯气和金属钠反应,在盛有氯气的集气瓶口上放石棉网,把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来回迅速磨擦,可看见瓶内火星四溅并伴有大量白烟。这时学生会觉得十分有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此时老师结合实验,引出钠离子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论,这时钠元素呈+1价;氯原子获得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这时氯元素呈-1价,引出离子概念。学生们在实验的现象中和老师提问中产生兴趣,又带着疑问探究知识,乐在其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为后续课程打下了埋伏,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早在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育论》一书中就提出要"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乐学。"即师生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这就是高效课堂的精髓所在。这就需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益。
【关键词】初中化学 高效课堂 感悟
学校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初中化学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时间里,要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既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又要让学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就必须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有效教学,要珍惜学生在教学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让45分钟分分秒秒都产生效益,即高效课堂。现就初中化学高效课堂谈谈自己的一些感悟。
1. 制约化学高效课堂有效开展的瓶颈
1.1 教师对是教学目标与课程合切度把握不好;教师对教材的理解深浅不合切,导致各单元、课题以及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把握不够准确。使课堂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致使化学课堂不能达到高效的目标。
1.2 是教师教学设计不位性,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没有较严格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行备课,化学中的核心概念备课不到位,所选习题不典型,覆盖面较小,迁移性不够。在教学中对习题、练习、作业的布置不恰当。
1.3 是教学过程控制的方法完善性,初中化学是一门起始学科,学生在同一起跑线上学习,但往往过一段时间后出现分化,学习兴趣降低。这里关键的是教师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动机激活不够。另外有些教师驾驭课堂能力较差,对学生的管理缺少办法,课堂纪律不理想,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教师缺少及时有效反馈,对学生了解不及时,致使教学效率较低,化学教学质量提高缓慢。
1.4 是学生学习方法的缺失性。学生对实验感兴趣,但对基础理论与基本概念掌握缺少方法,一般都死记硬背元素符号、元素化合价及化学方程式,同学之间交流学习较少,大多数是抄作业时进行交流,因此化学成绩不佳。
2. 实施化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去探索它。但兴趣不是先天固有的,而在于后天的培养。因此,我们的每一堂课都应精心设计,并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1 巧设实验,引发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激烈奇幻、生动鲜明的化学反应现象很容易吸引住学生。如"美丽的喷泉"、"空杯生烟"、"水中着火"等有趣的实验都直接反映出物质的性质,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但很多课时没有实验,不能充分发挥化学课实验教学的优势,怎么办?我们认为绝大多数课还是可以想法设计实验。例如,在讲"硫的化学性质"时,教师先演示硫粉和汞在研钵中混合,轻轻研磨就会变黑,然后再让学生动手做硫和铁反应的实验。用一根烧红的玻棒去接触石棉网上的硫粉和铁粉混合物,结果反而迅速燃烧起来。开始时,学生都静静地观察实验操作,突然观摩到剧烈燃烧起来,大家都很奇怪,议论纷纷。有的问:"为什么硫和汞研磨不需要加热就反应,而硫和铁则需要加热才反应?"有的问:"为什么硫和铁反应如此剧烈?"……面对一连串的为什么,学生们积极思考,激烈争辩,充分引发了学生的兴趣。
2.2 启发思维,强化学习兴趣。
巧设实验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艺术化的语言能使深奥的知识浅显,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思考,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强化。这就要求教师用艺术化的语言启发学生思维。例如,在讲授缓慢氧化不同于燃烧时,可以启发学生联想生活实际:菜刀过一段时间不用,会慢慢生锈,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抹了油的菜刀不容易生锈?菜刀在干燥的空气中还是在潮湿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待学生回答后告诉学生缓慢氧化发生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结果。再根据堆积的潮湿柴草易发生自燃来说明缓慢氧化与自燃的关系。缓慢氧化是物质自燃的前提条件。自燃是缓慢氧化可能引起的一种结果。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缓慢氧化都会产生自燃。例如,铁生锈就属于缓慢氧化,但它不会自燃。
2.3 拓宽知识,发展学习兴趣。
人的兴趣是推动人们去寻找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发现学过的化学知识能解决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学习化学的欲望便会愈来愈强烈。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适当拓宽化学知识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初三化学(上教版)第六章第一节"燃烧和灭火"时,关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知识点时,我们先用点燃的木条伸到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归纳结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此时再做一个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实验,学生都很奇怪:镁条怎么在二氧化碳中能燃烧呢?教师此时可以抓住时机问:前面的结论是否错了?启发学生思考:①二氧化碳使点燃的蜡烛熄灭,却使点燃的镁条燃烧得更旺,这个问题说明了什么?②本节开头时讲的燃烧条件是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而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是在无氧情况下进行的,前后内容是否矛盾?通过分析,学生终于得出正确结论:前面讲的燃烧是指通常的燃烧,要有氧参加。因此,特殊情况下的燃烧可以不一定需要氧气。前面讲的燃烧定义狭窄。老师及时给学生总结燃烧的广义定义:燃烧是指任何发热发光的剧烈化学反应。从而达到既拓宽了化学知识,又发展了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目的。
2.4 精心设疑,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在教学中要以设疑巧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授"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一节时,老师一上课就问学生 :"你们在家里做过'酸辣汤'吗?"学生马上会想,学化学与做"酸辣汤"有什么关系?当学生迷惑不解的时候,老师便通过实验讲透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再如,讲到离子时,氯气和金属钠反应,在盛有氯气的集气瓶口上放石棉网,把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来回迅速磨擦,可看见瓶内火星四溅并伴有大量白烟。这时学生会觉得十分有趣,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此时老师结合实验,引出钠离子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论,这时钠元素呈+1价;氯原子获得1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这时氯元素呈-1价,引出离子概念。学生们在实验的现象中和老师提问中产生兴趣,又带着疑问探究知识,乐在其中,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又为后续课程打下了埋伏,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早在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育论》一书中就提出要"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乐学。"即师生尽可能少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去获得最大的教学效果,这就是高效课堂的精髓所在。这就需我们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