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文言文教学,对于教师来说,确实是个难啃的骨头。而内容丰富、声情并茂的文言文,对于现代中学生而言,更如“天书”般难以理解。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举行的今天, 文言文教学还是老思路、老方法,教学中虽然完成了任务,教师教的累。但是从学生的反应来看,学生学的苦,收效甚微。针对以上情况我在文言文教学中作了一些思考和尝试。我认为文言文教学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喜欢学,让学生主动学,并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积极探索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途径,那么文言文教学也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收到更佳的教学效果,唤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变怕学为乐学、爱学,以求摆脱文言文教与学的困境,并最终达到掌握的目的。
一、学法指导,培养习惯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一篇文章不如让学生掌握怎样学会更重要、更有价值。文言文教学有别于现代文教学,文言文言简意赅,如不采用适当措施,照搬现代文教法,势必会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摸到了索取知识的门径,拿到了打开知识大門的钥匙,才会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必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1.反复朗读
文言文的教学要把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鼓励学生自己读课文上来。当学生有了浓厚的读书、思考的兴趣,当他们求知的欲望被激发出来的时候,语文课堂就不在枯燥无味,学生也不会无精打采,而是思维活跃,生机勃勃,学习效率也将大大提高,而获取知识以后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又会进一步激励学生去获取新的知识,从而引发更强的求知欲。如此循环不已地自我激励,学生就有了永不衰竭的学习动力。
2.读注,查阅工具书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其内容,是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初中文言文,多是一些短小精悍、浅显易懂的文章,加之注释又十分详细,学生自己完全可以读懂课文,了解大意,过去那种“字字落实”、“句句推敲”的教学就没必要。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不同注释的不同作用,凭借注释理解句义、文义。有些是整体注释的,要根据注解自己去落实关键词;有些只注释关键词,要自己贯通全句的意思。课文没有加注释的地方,一般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对有些同学或许还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学会使用工具书,学会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进行分析探究。自己一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和同学一起合作解决。
3.学会摘录
“不动笔墨不看书”。新课标要求学生“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材料”。学习文言文,摘录尤其重要,可以指导学生准备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词义差异、词类活用等卡片;摘抄一些成语、警句、诗词曲中的名句。在粗知大意基础上反复朗读,并逐步加深理解。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于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方法很多,有时可以在教学中信手拈来。比如学习《童趣》一文,学生了解作者沈复童年时的物外之趣: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如何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学生知道主要在于细心观察,联想想象。我又进一步引导: 我们班有人学有残疾的同学走路,引得别人哈哈大笑。这里的“趣”,与沈复的童趣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得出:我班同学是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趣”,是自私的“趣”,是低级趣味的;而作者是通过仔细观察,充分发挥联想想象而获得的物外之趣,是童真之趣,是高雅之趣,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进一步反思:在生活中,你有哪些行为是高雅之趣,哪些行为是低级趣味?这样,学生就会认识到,给别人起外号、取笑别人的不足之处,看似微不足道,却反映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我们平时都应该修养自己,才会成为一个真正有情趣有品位的人。通过这样的探讨,让文言文古为今用,增长知识,浸润心灵,解决困惑,学生也会乐于走进文言世界。
三、注重拓展,丰富想象
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语文学科有广阔的想象拓展空间,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这一特点,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我经常让学生把文言文改编成记叙文,告诉学生改写文言文要把握原文的主题、感情基调、背景,对人物生活的环境、心理活动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可以作合理的补充,或进行细致的刻画,通过联想想象,使情节充分展开,对原文提供的信息非但不能缺失,而且要充分利用。
学生具有丰富的、异于成人的想象力,想象是他们的特长,也是他们的兴趣所在,但没有触发点,想象无根;缺乏丰富的阅读,有限的知识掌握量和阅历,也会阻碍想象的顺畅。文言文的改写既能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又能引导他们自然掌握相应的历史背景知识;既提高了他们阅读了解文言文大意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字斟句酌的耐心,因为改写时,一定要学会提取原文中的可扩展信息。
四、跨越时空,古为今用
文言文之所以能千古流传,是因为它与今天人们的思想感情有着相通之处,今天读来仍然能产生共鸣。当今的学生,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成长于21世纪,他们处在科技进步社会变革世界形势日新月异发生变化的环境下,他们的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需要优秀的思想文化的熏陶。只有他们具有正确的思想,才会有远大的理想,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架起一座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的桥梁。
在教学文言文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枯燥而乏味的知识时,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教师的语言应该机智幽默、感情真挚深厚,不能平铺直叙。我认为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人以渔”,教会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终身受益。文言文教学,教师讲什么,如何讲很值的一提。
首先,教师的讲不能贪多求全。从头到尾一讲到底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教师要讲的重点是常用词语﹙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和古代文化常识三个方面内容,三个方面也应有所侧重,做到因文施教、因生施教。 其次,教师的“讲”要讲究方法。“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渔”,可直述规律,如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等句式特点必须教会教透;可比较差异,包括古今词义的不同、词性的变化,让学生懂得“用现代汉语该如何说就行了”;可归纳整理,帮学生做好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使之掌握的文言文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由此产生领悟和联想,提高自学能力。
教无定法,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究,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在新课程改革中,迈出我们最坚实的步伐。文言文教学的沉闷局面,一定会被生动活泼所取代。
一、学法指导,培养习惯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一篇文章不如让学生掌握怎样学会更重要、更有价值。文言文教学有别于现代文教学,文言文言简意赅,如不采用适当措施,照搬现代文教法,势必会伤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摸到了索取知识的门径,拿到了打开知识大門的钥匙,才会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必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1.反复朗读
文言文的教学要把教学的着眼点转移到鼓励学生自己读课文上来。当学生有了浓厚的读书、思考的兴趣,当他们求知的欲望被激发出来的时候,语文课堂就不在枯燥无味,学生也不会无精打采,而是思维活跃,生机勃勃,学习效率也将大大提高,而获取知识以后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又会进一步激励学生去获取新的知识,从而引发更强的求知欲。如此循环不已地自我激励,学生就有了永不衰竭的学习动力。
2.读注,查阅工具书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理解其内容,是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初中文言文,多是一些短小精悍、浅显易懂的文章,加之注释又十分详细,学生自己完全可以读懂课文,了解大意,过去那种“字字落实”、“句句推敲”的教学就没必要。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不同注释的不同作用,凭借注释理解句义、文义。有些是整体注释的,要根据注解自己去落实关键词;有些只注释关键词,要自己贯通全句的意思。课文没有加注释的地方,一般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对有些同学或许还有一定的难度,这就要学会使用工具书,学会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进行分析探究。自己一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和同学一起合作解决。
3.学会摘录
“不动笔墨不看书”。新课标要求学生“用摘录或制作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材料”。学习文言文,摘录尤其重要,可以指导学生准备常用文言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词义差异、词类活用等卡片;摘抄一些成语、警句、诗词曲中的名句。在粗知大意基础上反复朗读,并逐步加深理解。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也是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
二、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于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方法很多,有时可以在教学中信手拈来。比如学习《童趣》一文,学生了解作者沈复童年时的物外之趣: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如何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学生知道主要在于细心观察,联想想象。我又进一步引导: 我们班有人学有残疾的同学走路,引得别人哈哈大笑。这里的“趣”,与沈复的童趣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得出:我班同学是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趣”,是自私的“趣”,是低级趣味的;而作者是通过仔细观察,充分发挥联想想象而获得的物外之趣,是童真之趣,是高雅之趣,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表现。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进一步反思:在生活中,你有哪些行为是高雅之趣,哪些行为是低级趣味?这样,学生就会认识到,给别人起外号、取笑别人的不足之处,看似微不足道,却反映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我们平时都应该修养自己,才会成为一个真正有情趣有品位的人。通过这样的探讨,让文言文古为今用,增长知识,浸润心灵,解决困惑,学生也会乐于走进文言世界。
三、注重拓展,丰富想象
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认识功能。”语文学科有广阔的想象拓展空间,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这一特点,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我经常让学生把文言文改编成记叙文,告诉学生改写文言文要把握原文的主题、感情基调、背景,对人物生活的环境、心理活动以及事情发生的前因后果可以作合理的补充,或进行细致的刻画,通过联想想象,使情节充分展开,对原文提供的信息非但不能缺失,而且要充分利用。
学生具有丰富的、异于成人的想象力,想象是他们的特长,也是他们的兴趣所在,但没有触发点,想象无根;缺乏丰富的阅读,有限的知识掌握量和阅历,也会阻碍想象的顺畅。文言文的改写既能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又能引导他们自然掌握相应的历史背景知识;既提高了他们阅读了解文言文大意的能力,还培养了他们字斟句酌的耐心,因为改写时,一定要学会提取原文中的可扩展信息。
四、跨越时空,古为今用
文言文之所以能千古流传,是因为它与今天人们的思想感情有着相通之处,今天读来仍然能产生共鸣。当今的学生,出生在20世纪90年代,成长于21世纪,他们处在科技进步社会变革世界形势日新月异发生变化的环境下,他们的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需要优秀的思想文化的熏陶。只有他们具有正确的思想,才会有远大的理想,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师在文言文的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架起一座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的桥梁。
在教学文言文这样对于学生来说枯燥而乏味的知识时,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当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教师的语言应该机智幽默、感情真挚深厚,不能平铺直叙。我认为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人以渔”,教会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终身受益。文言文教学,教师讲什么,如何讲很值的一提。
首先,教师的讲不能贪多求全。从头到尾一讲到底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教师要讲的重点是常用词语﹙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等﹚和古代文化常识三个方面内容,三个方面也应有所侧重,做到因文施教、因生施教。 其次,教师的“讲”要讲究方法。“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渔”,可直述规律,如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等句式特点必须教会教透;可比较差异,包括古今词义的不同、词性的变化,让学生懂得“用现代汉语该如何说就行了”;可归纳整理,帮学生做好文言文知识的归纳整理工作,使之掌握的文言文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由此产生领悟和联想,提高自学能力。
教无定法,但不管采用哪种方法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只要我们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究,对文言文的教学进行科学的、人文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一定能在新课程改革中,迈出我们最坚实的步伐。文言文教学的沉闷局面,一定会被生动活泼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