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唯物史观素养 优化立德树人教育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r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课为例,提出通过“挖掘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深度学习,适当补充教学资源”等策略,在初中历史课堂渗透唯物史观素养、优化立德树人教育。
  【关键词】学科素养 唯物史观 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A-0042-03
  近年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概念被提出,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而“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二者之间存在不可割裂的关系。换言之,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能够有效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唯物史观作为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必须坚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下面,笔者以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一课为例,探讨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渗透唯物史观素养、优化立德树人教育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内容,凸显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最进步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灵魂。其基本原理包括: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经济基础與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人类社会形态经历了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历史发展过程是曲折的等。初中历史教材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编写而成,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仅让学生了解一些基本史实,那是远远不够的。恰当的做法是对教材进行深入分析,以充分挖掘其中的唯物史观素材,再采取有效的方式,把唯物史观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
  首先,重视挖掘每课导言中蕴含的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政治、经济、外交、思想文化等方面是相互影响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历史的时候要用联系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本课导言对宋元时期的大都市及文化发展作了简要概括,但对大都市和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没有明确提及,对大都市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原因也没有提及。从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素养的角度出发,必须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宋元时期大都市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因此,经过对教材的深入分析,笔者在教学中对宋元时期的阶段特征作如下讲述:宋元时期的政治是从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并立到走向大统一;经济是封建经济继续发展,海外贸易超越前代,经济重心南移;民族关系是有战有和,但友好是主流,是我国古代又一次民族交融的高潮时期。正是由于这样的时代环境,才造就了宋元都市和文化的繁荣。在这番分析和讲述中,学生很快就能将已学知识与本课知识建立联系,这利于他们从整体上把握宋元时期的历史特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问题。
  其次,在学习“繁华的都市生活”的内容时,要注意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分析精神生活与物质基础的联系。对于本课,笔者主要结合一些文字材料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宋代市民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的原因。
  材料一:《清明上河图》的三个局部图:汴京郊野的春光、繁忙的汴河码头、热闹的市区街道。
  材料二: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自丁先现、王团子、张七圣辈,后来可有人于此作场。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终日居此,不觉抵暮。
  ——《东京梦华录·东角楼街巷》
  材料三: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问题一:结合课本内容和《清明上河图》局部图,可以得到什么信息?这些信息反映了城市里的人们怎样的物质生活?
  问题二:结合教材和材料,说说城市居民都能在瓦子里玩到、欣赏到什么?材料反映了两宋时城市居民怎样的精神生活?
  问题三: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一、材料二与材料三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看材料一《清明上河图》三个局部图,学生可以直观感受东京风貌,得出东京城内人们物质生活丰富的信息;材料二的呈现,让学生得出东京城内人们文化娱乐活动丰富多彩,精神生活也非常丰富的信息;材料三的分析中,笔者指出北宋时期,社会经济有了较高程度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城市商业活动空前活跃;随之是市民阶层发展壮大,城市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市民有了较多的闲暇时间,对业余生活的需求多样化,希望出现满足其文化需求的新作品,这是市井文化生活滋长的内在动力。由此,学生逐渐认识到宋代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丰富的原因在于城市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并进一步理解“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再次,在学习“传统节日和习俗”的内容时,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渗透唯物史观。
  材料: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官放公私僦屋钱三日,士夫皆交相贺,细民男女亦皆鲜衣,往来拜节。街坊以食物、动使、冠梳、领抹、缎匹、花朵、玩具等物沿门歌叫关扑。不论贫富,游玩琳宫梵宇,竟日不绝。家家饮宴,笑语喧哗。
  ——吴自牧《梦梁录》
  问题:材料的“元旦”是现在的什么节日?这个节日的习俗到现在有没有变化?你是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节日的?
  节日和习俗的盛行是宋代都市文化繁荣的表现,也是宋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通过材料的设问,引导学生进行古今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对比,甚至中外节日的对比。经过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形成共识:对待传统节日,要继承优秀习俗,摒弃陋习;要倡导文明科学,创新发展;要弘扬中国文化,淡化洋节,过好中国人自己的节日。由此培养学生对各种文化的辨析能力,学会用全面的观点、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二、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提升唯物史观素养水平
  唯物史观素养水平被划分为四个层次:水平一、水平二是指能够了解和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理解唯物史观是科学的历史观。水平三、水平四是指能够将唯物史观运用于历史学习、探究中,并将其作为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指导思想。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以提升其唯物史观素养水平。
  例如学习了“宋元都市和文化的发展原因”后,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影响宋元都市和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认识和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一:“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
  ——刘辰翁《宝鼎现·春月》
  “笑筵歌席连昏昼,任旗亭、斗酒十千。”
  ——柳永《看花回·玉墄金阶舞舜干》
  材料二:“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宋)汪洙《神童诗》
  “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逐强虏于穷漠,凯歌劳还,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也。”
  ——田况《儒林公议》
  材料三:“(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蒙古族统治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征服战爭,……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空前统一,形成了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发展的环境,各民族间的交融也进入又一个高潮。
  ——乌恩《元朝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材料四:两汉至唐代,中国的对外交通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元代又开创了对外交通的新局面,达到了古代“中西交通史之极”的地步。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问题一:材料一反映了宋代城市居民怎样的生活情景?其深刻的经济根源是什么?
  问题二:材料二反映了宋代采取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与宋代文化的昌盛有什么联系?
  问题三:材料三反映了宋元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是什么?这样的民族关系对宋代经济文化有何影响?
  问题四: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宋元时期城市发展、文化昌盛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说说你从中得到的感悟。
  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讨论,从材料一得出社会经济尤其是城市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城市发展、文化昌盛的经济基础;从材料二得出北宋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重视发展文教事业,既促进了文化的繁荣,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从材料三和已学的知识得出两宋时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关系“战”“和”兼有,但“和”是主流,元的统一使民族交融又进入一个新高潮。民族关系的稳定一方面利于文化的交流发展,另一方面民族文化的交融能够丰富宋元文化;从材料四得出对外关系上,陆上通道被辽夏隔断,海路却通畅繁忙,中外贸易及文化交流频繁。在分析四则材料的基础上,让学生回忆关于此类问题的探究学习,如“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隋唐文化辉煌灿烂的原因”等,受到启发后,学生便能总结出“宋元时期城市发展、文化昌盛”是源于“宋元文化继承了隋唐时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努力”等多方面的原因。至此,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原因中,哪一个才是最主要的原因,提示学生运用唯物史观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的原理进行分析判断,最后学生可以顺利得出正确的答案。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合作探究,学会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用联系的、比较的、全面的唯物史观方法评述历史。学生从中感悟到文化的发展是受以经济为基础的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的,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通过这样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的教学,可以达到开拓思维、提升唯物史观素养水平的目的。
  三、适当补充教学资源,让唯物史观认识更丰满
  教材限于篇幅或结构的安排,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叙述较为简略,使原本丰富生动的历史显得单调。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历史素养培育要求,适当补充、拓展教学内容,使教学目标更易达成。
  例如在学习李清照的词时,由于教材对李清照的个人生活经历并没有过多介绍,但是她前后期的作品所反映的个人感情和社会情怀是截然不同的。因此,从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可作如下教学材料补充:
  李清照生活于北宋、南宋交替的时代,出生书香门第、官宦之家,与丈夫才男才女,两人生活甜蜜。可是,在北宋迅速衰亡的过程中,这样幸福的好景很快就被打破了,接二连三的惨剧一幕幕向她袭来。金族南侵,北宋灭亡,李清照家庭屡遭劫难,最后不得不孤身流落南方。这国与家败亡的历史,个人孤单、悲切、无奈、绝望的心灵历史,都浓缩在李清照晚年所写的最有名的词《声声慢》之中。
  这段材料告诉学生,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故,她的变故、不幸与国家的兴亡紧密相连,她的词风、她的作品反映的内容与她的经历密切相关。这就易于理解教材中的这段表述:她的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是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的作品则充满了血和泪,通过对个人流离不定生活的描写,反映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写深沉的忧患情怀。这从侧面也说明了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时代的真实写照,是抓住时代的主脉搏创作而成。由此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存在(两宋的时代背景)决定社会意识(文学作品)”的唯物史观。
  此外,充分挖掘乡土资源并恰当地运用于教学中也是不错的选择。乡土资源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对历史充满亲切感,也让唯物史观素养的培养更接地气、更接近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本课,学习相关历史人物时可以充分利用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关汉卿等人物的纪念馆、塑像、文物史料等社会资源,借此加深学生对史实的体验和理解,丰满学生对唯物史观的认识。
  唯物史观是贯穿于初中历史教材每一课内容的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进行渗透和培养,让学生在唯物史观的引领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给处于青少年这个特殊年龄段的学生点亮薪火,带其走出迷茫和困惑而健康成长,让历史教学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课题“立德树人视阈下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体系的重构与实践”(课题编号:2019B16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谭钜凤(1972— ),女,广西兴业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鸦片战争》一课为例,论述历史课中通过历史人物示范培养学生爱国价值观的策略,包括:定位教學立意,找准教学主线;整合教材内容,厘清教学过程;目中有人在,心中情自生等。  【关键词】初中历史 家国情怀 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A-0047-03  “爱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一份公民的责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MS-EEPO哲学方式课的内涵及操作流程,并以《清洁卫生》教学为例,论述教师如何通过哲学方式课一步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有效教育 哲学方式课 思维能力  真正的教育是思维和能力的培养训练,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贯穿教育的始終。教育应该在早期就开始对青少年儿童进行思维的训练。MS-EEPO的哲学方式课就是专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的。  一、哲学方式课型及操作流程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目标,论述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解读路径,提出“情节识人”“细节品人”“环境辨人”“演读悟人”“思想论人”等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人物形象 解读 情节识人 细节品人 环境辨人 演读悟人 思想论人  语文教材是各类经典文学作品的聚集地,透过教材,学生有了接触优秀文学的平台。教师有效地解读引导,为学生与教材畅通对话铺架了桥梁。文学作品内容包罗万象,人、事、物、理皆
期刊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4 “Story time”教学为例,论述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通过故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途径,认为教师可以结合故事内容制造悬念吸引学生注意,通过戏剧教学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改写故事从而巩固所学,进行拓展和延伸,使英语课堂教学更有戏剧性、故事性、趣味性,从而达到培养學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Story time 小学英语 精彩课堂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青年班主任调动家长积极性的方法,建议青年班主任用心做好每个“第一次”,如组织好开学第一天工作,召开好第一次家长会,组织好班级第一次亲子活动,开展好第一次总结分析会等,以提高家长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把学生和家长团结在一起。  【关键词】青年班主任 家长积极性 第一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A-0068-02  教育是一
期刊
【摘要】本文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为例,论述这类从精读课文变成略读课文的选文的教学方法,提出以下教学建议:紧扣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做好课文的教学定位;关注阅读提示和单元前后联系,突破语文学习的重难点;尝试“1+X”教学方法的融入,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关键词】语文要素 略读课文 “1+X”  2019年9月,小学语文学科一到六年级全部统一使用部编版教材。为了更好地使用教材,笔者把部编版与人
期刊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课为例,提出“明确教学立意,把准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整合教学内容,潜移默化落实立德树人;创设历史情境,巧妙落实立德树人”等教学办法,以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  【关键词】初中历史 立德树人 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A-0045-03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
期刊
【摘要】本文以“电功率专题复习——小灯泡奇奇奇遇记”教学为例,论述在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中运用主题探究式情境的策略,提出通过情境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情境中探究问题、合作交流、深度拓展,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科学地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开发学生的生活空间和思维空间,高效复习电功率的相关知识,发展学生环保节能意识、科学态度与责任感,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提升物理学科素养。  【关键词】初中物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提升初中生物教师实验教学技能的途径,从提升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教学设计能力、实验说课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一系列可行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技能提升 教师发展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中学生物教师的实验教学技能主要包括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教学设计能力和实验说课能力。教师实验操作水平直接影
期刊
【摘要】本文以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一课为例,论述立德树人视阈下初中历史教学立意的确立与达成,其中提出“整合教材,突出教学立意;精选史料,达成教学立意”两个教学立意达成策略。  【关键词】历史学科 立德树人 教学立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A-0050-03  基于新时代的教育要求以及国家发展的需求,“立德树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