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经验分享

来源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x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必不可被替代环节。对此,笔者总结了开展朗读教学的经验,力求以朗读教学为契机,使高中语文课堂恢复生机与活力。下面,笔者就分享一下自己的教学经验。
  一、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进入朗读状态
  在高中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通过以下途径为学生创设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中朗读:
  第一,通过范读创设情境。教师如果对语言的把控能力比较强,就可以亲自“上阵”,为学生示范朗读,在范读的过程中为他们创设情境;教师如果不擅长朗读,则可以在网上搜索名家的朗读音频,借此为学生创设情境。
  第二,借助音乐或影视作品创设情境。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的特点,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或影视作品为学生创设情境。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这首词气势雄浑、语言豪迈、情感复杂,对于朗读者的语言理解力与驾驭力有着较高的要求。为了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利用朗诵大家鲍国安的朗读音频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通过鲍国安老师语调的高低起伏、节奏的舒缓变化逐渐进入相应的情境,也找到朗读的状态。此外,《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追忆昔日英雄、感怀自己身世的作品。在作品中,三国时期的“大英雄”齐登场,“名场面”齐汇集。然而,高中生眼中的“三国”通常是历史书中抽象的人和事。如何才能够让他们体会诗词中的情感,从而进入情境呢?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电视剧《三国演義》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让学生在聆听歌曲和观看电视剧画面的过程中感受周瑜的“雄姿英发”和赤壁的“江山如画”,从而帮助他们快速进入朗读状态。
  二、强化指导,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朗读文本的过程既是体会情感的过程,又是传递情感的过程。对于朗读者来说,要想做到“声入人心”,首先就要做到“声声动情”。因此,在高中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体会感情”与“传递感情”两个方面人手,指导学生朗读。
  第一,体会感情。朗读可以催生情感,情感也可以促进朗读。为了提高学生的朗读质量,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两个途径来体会文章的情感:一是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为朗读作准备;二是抓住文中的细节,体会其中的情感。
  第二,传递情感。在朗读的过程中,情感的传递除了需要朗读者在朗读时富有真情实感之外,还需要朗读者使用一定的诵读技巧。因此,教师应该从朗读的节奏、语音、语调等方面指导学生,让他们可以成功地将情感传递出去。
  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一篇悼文,是为了祭奠马克思而作的。那么,作者无论是想表达对马克思的崇敬、怀念之情,还是赞扬之情,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都是“悲伤”的。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在悲伤之余也“闪现”了一些其他的情感。“在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所取得的成就的欣慰与钦佩。那么,在朗读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感受到这种细微的情感,并将其表达出来。此外,为了准确地传递出文中的情感,教师应该让学生合理运用朗读技巧。《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的第一段描写了马克思去世时的场景,是作者情绪最低沉、最悲痛的时刻。那么,在朗读这一段的时候,教师就应该指导学生放慢语速,压低语调,并适当停顿,以此来表达作者的哀痛之情,进而引发听者的共鸣。
  三、开展比赛,丰富学生的朗读体验
  一般来说,朗读的效果会受到朗读者的情绪和状态的影响。那么,在高中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开展朗读比赛,让学生在活动中比较,以此丰富他们的朗读体验。具体如下:
  第一,鼓励学生与他人比。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朗读比赛,鼓励学生大胆朗读,并与他人比赛,看看谁读得更好、更有感情,在比赛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与他人的长处。
  第二,鼓励学生自己与自己比。对于读者来说,每一次阅读同一篇文章都有可能产生不同的感悟,其实朗读也是如此。教师可以开展朗读比赛,鼓励学生自己与自己比,看看自己有没有进步。
  以《祝福》为例。《祝福》这篇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主要描述了鲁镇的“祝福”仪式。有的学生认为这是喜庆的节日活动,于是用欢快的语气进行朗读;有的学生认为这与后面祥林嫂的遭遇形成对比,于是用了低沉的语气进行朗读。在朗读比赛中,当学生将自己的朗读成果与他人的朗读成果放一起进行比较时,就会发现不同的人对于这一段乃至整篇文章的理解与感知都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会促使学生开始反思,并使他们不断地回顾和研究文本,对课文内容产生新的认知。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并从语速、语调、停顿等各个方面比较自己前后两次的朗读成果。通过比较,学生就能够体会到其中的不同,在表达不同情感的时候也会更加注意自己的状态。
  四、丰富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单一的朗读模式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因此,在高中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丰富朗读形式,使朗读课妙趣横生。下面,笔者向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朗读形式:
  第一,分段式朗读。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都篇幅较长,教师如果要求学生一气呵成,通篇朗读,他们的注意力是难以保持集中的。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取分段朗读的形式,使朗读教学张弛有度。
  第二,穿插式朗读。教师可以将课文讲解、人物分析、背景介绍、习题讲练等教学环节与朗读训练穿插在一起,从而使朗读课充满新意,提高朗读教学的效率。
  第三,表演式朗读。教师可以将朗读教学与角色扮演或舞台表演结合起来,让学生代入到故事情节与人物角色里进行朗读,从而增强朗读课的趣味性。
  以《雷雨》为例。高中语文教材中节选的《雷雨》片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周鲁相见”和“父子、母子相见”。两部分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冲突完全不同,对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采取分段朗读的形式,将两部分分隔开来进行朗读训练。在戏剧教学中,人物分析始终是“重头戏”。教师还可以将周朴园的人物分析与朗读教学穿插在一起。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通过朗读进一步了解周朴园这一任务的性格特点,也能够通过分析周朴园这个人物的台词来选择合适的朗读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分角色朗读,让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情感,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朗读水平。
  总之,朗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地研究与探索,通过“创设情境”“强化指导”“开展比赛”“丰富形式”等途径,使学生的朗读达到“声临其境”“声入人心”的水平。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中学)
其他文献
《心灵奇旅》  《心灵奇旅》是第一部主角为非裔美国人的皮克斯动画电影,杰米·福克斯在本片中为一名梦想在纽约成为爵士乐钢琴家的音乐老师配音。但就在一次成功的面试后,他掉进了一个下水道,醒来后发现自己来到了一个灵魂世界,在这里人类灵魂都拥有自己的个性。自那以后事情就变得越发离奇。  《无依之地》  费恩(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饰演)失去丈夫后,她住不起自己的房子,于是就收拾了仅有的一点个人物品放在露营车
期刊
这座小屋是约翰·弥尔顿一六〇八——六七四年住过的,至少有三百余年的历史了。据说有一部分重修过,还时常修葺,所以不是很破旧。但那砖砌的烟囱和窄窗都表现出它的古老。低矮的门,狭窄的门道,不大的房间,这就是二十年奔走革命以后弥尔顿老人活动的场所。进门左手一间是从前的厨房,壁炉里吊着旧式的锅、壶等,吊杆上有很多锯齿,可以移动容器,掌握离火的远近,还有个像大钟似的烤炉,很有田舍风味。右边一间是从前的起居室,
期刊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  小说通过记叙保尔·柯察金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战胜自己,只有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才能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中央委员会“公社战士”疗养院的旁边,是中心医院的大花园。疗养院的人从海滨回来,都从这座花园经过。花园的一堵灰色石头砌的高墙附近,
期刊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外语课程必须以德育为魂,以能力为重,以基础为先,以创新为上。”(教育部,2018)“新课标”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之一,突出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由此可见思维品质在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作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点之一,阅读教学不应该只要求学生阅读文本获取
期刊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为他们与作者之间搭建起对话的桥梁,进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下面,笔者就谈谈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精妙导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堂导入是开启新课程的一把钥匙。好的课堂导入不仅能带领学生走进作品,还能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保障。在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丰富的课外资源,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积极联想和想象,增强他们的阅
期刊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善于设计适当的问题。因为提问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有着特别的意义。本文就语文教学谈谈课堂提问的意义及策略,力求为其他教师带来帮助。  一、明确课堂提问的意义  我们要明确课堂提问的意义。首先,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更加热爱学习,帮助他们养成自主探究的好习惯。其次,课堂提问可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语文课充满乐趣。再次,课堂提问可以促进师生之
期刊
在文学创作中,“写人”与“叙事”“抒情”互相独立,又密不可分。在叙事的过程中,我们想要展现事件发展的全过程,就必须塑造好人物形象,以此来突出作品的主题,进而吸引读者。下面,笔者就谈谈刻画人物形象的意义和技巧。  一、刻画人物形象的意义  记叙类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记叙,或叙述人物的经历,或记录事件发展的过程。比如,记叙文有六要素,分别是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小说有三要素,分别是人物、情节
期刊
随着新高考的推进,高考数学试题在原考查标準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开放型问题及探究性问题,其中很多是结构不良问题,此类问题重点考查同学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以2020年新高考数学试卷第17题为例,探讨结构不良问题的解法。  一、结构不良问题及其特点  一般的问题都有着明确的结构和解答方法,而结构不良问题却没有固定的结构、解法以及标准答案,常见的结构不良问题有以下几种类型:①已知条件
期刊
“象”乃客观物象,是“意”的载体。创作主体的情感需要借助一定的客观物象才能被他人所知。“象”是客观的、理性的,而“意”则是主观的、感性的,“意象”就是理性与感性的集合。《雨巷》中的丁香姑娘,是美好理想的化身,是诗人对理想、人生的信念和追求,也让我们看到了诗人内心的空虚与迷茫。接下来,笔者就谈谈《雨巷》中的“丁香姑娘”到底象征了什么。  一、革命的理想  《雨巷》写于1927年的夏天,这是中国历史上
期刊
如今,人们都使用现代汉语进行交流和沟通,在阅读古诗词和文言文时难免会觉得有难度。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如何指导学生学习古诗词呢?笔者认为,开展群文阅读活动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在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引导学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阅读一组作品,帮助他们把语文教材、课外读物和校本教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进而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下面,笔者就简要谈谈如何开展群文阅读。  一、确定阅读议题,引导学生在对比中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