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我县村集体经济从整体上看,经济薄弱的问题十分突出,由于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来源有限,使村级公共服务能力得不到保障,农村双层经营体制难以巩固,直接影响到我县党群干群关系的改善和农村基层政权的稳定,影响到现代农业的发展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深入乡镇、村对村集体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其存在的问题,值得深思和重视。
一、基本现状
全县15个乡镇,250个村,2015年村集体经济组织自有经营性收入9642.66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2601.50万元,发包及上交收入575.52万元,投资收益161.98万元,其它收入6303.65万元,全县村平经营性收入38.57万元,其中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41个,占总村数的16.4%;收入在5-10万元的村25个,占总村数的10%;收入在10-50万元的村65个,占总村数的26%;收入在50-100万元的村18个,占总村数的7.2%;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村11个,占总村数的4.4%;有90个村属空壳村,占总村数的36%,主要全靠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维持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运转。目前村集体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村,主要是临近县城的城郊村和部分乡镇所在地的村,主要资金来源靠国家征用土地补偿或新农村建设国家拨入专项资金及没有林改和旧宅基地置换的村,属于暂时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因此,从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总体来看,除国家征用土地或拨入专项资金及没有林改和旧宅基地置换的村外,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和空壳村占全县总村数的52.4%,大部分村没有任何集体经营性收入来源。近年来各级政府虽然大力号召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但由于诸多因素所限,目前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薄弱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较少,无法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正常运转。根据调查情况看:一是经济条件目前相对较好的村主要是集中在临近县城的城郊村和部分乡镇所在地的村和旧宅基地置换村,村集体开支主要依靠土地补偿费维持村级组织暂时的正常开支,这实际是违反相关财经法纪和关于土地补偿费专款专用相关政策,特别是部分村若土地资源被用完,村集体组织将难以维持正常运转。二是部分乡镇部分村经济条件暂时较好的村,是近年发展烟叶产业获得的烟叶返还收入和集体部分生态公益林补贴等收入,但此收入也只是暫时性的。三是真正有集体长期经营性收入的村,主要是房屋和门面出租及没有林改的村。全县大部分村没有长期性的经营收入,仅有少量国家性转移支付资金。因为村集体经济实力非常薄弱,所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势在必行。
(二)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源匮乏,缺乏物质基础。由于全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大集体时期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形成的原有集体资产都进行了变现处理,对集体资产出售、林业管护、征收应收款及农户旧欠款所获得的资金均偿还了村级债务和用于村集体日常开支,造成目前村集体现有资产较少,集体的耕地和林地等自然资源都已全部承包管护到户,所以目前能供集体统一经营可发展集体经济的资产资源相对较少。因为发展集体经济物质基础缺乏,所以制约了村集体经济持续、跨越式发展。
(三)受传统思维影响,束缚了发展创新动力。基层干部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时,部分干部没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没有在创新发展上去作文章,去谋划、去思考,存在顺其自然的因循守旧思想。因为认识不到位,所以发展村集体经济内在动力不足。
(四)集体观念淡薄,短期行为思想较为严重。有少数村干部公仆意识、群众意识、集体观念淡薄,从不考虑集体经济如何发展,全凭“等、靠、要”过日子,过一天是一天,新官不理旧账,争取一届平稳过度,因为存在有这样那样的想法,所以即使有条件壮大集体经济,集体经济也不会持续、平稳发展。
(五)缺乏勤政廉洁意识,以权谋私行为较为严重。从近年查处的村级干部违法犯罪行为来看,村干部违纪违规违法行为呈上升趋势。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将集体林地、荒山无偿占为己有或者低价购买集体林地资源。近几年享受生态公益林补贴面积较大的户一般都是村干部,都将集体资源占为个人所有。二是非生产性开支过大。有些村干部不是考虑将集体资金如何利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而是想方设法如何将集体获得的收入花费掉或者占为己有。例如:变相公款吃喝、变相乱发奖金补贴,或者收入不入账、虚列支出等手段侵占集体资金等。三是低价处理集体资产。有些村干部个人或者亲属低价购买集体资产甚至将集体资产直接占为己有等。因为基层干部经济问题突出,所以影响集体经济发展。
三、措施与对策
(一)积极盘活集体资产。一是应加强村集体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等流动资产的管理,加强应收款项征收力度,强化财务管理,搞好增收节支,对闲置的库存流动资金可选择稳妥的投资项目,实现流动资金的收益增加。二是对现有村办企业厂房、机器、设备以及村闲置办公用房、校舍、及山场、林地等村级集体资产加强管理,以承包、出租的方式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三是充分开发利用现有荒山、荒地等资源,通过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经营权等办法,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二)积极兴办发展农业产业项目。结合土地平整、农业综合开发、低产林改造、旧宅基地置换等,对所增加的集体土地,可由集体统一组织经营,可招商引资实行承包、租赁经营。对农户已实行承包的土地,通过治理后,可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实行农户和集体共同经营,利益合理分配,积极兴办一批农业项目。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村,可以开发观光农业、农家乐等项目。村集体兴办的农业项目,一般采取租赁、承包的方式获取稳定的经营收入。
(三)积极发展村级合作经济。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不断发展壮大,在有条件的村,要充分利用集体或农户的土地、山林、水面等资源,以股份合作形式,实现与工商企业在政策、资本、技术和信息方面长期而有效的对接,通过共同兴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增加集体可分配收入。 (四)依法经营村级集体土地资产。一是积极鼓励村集体将符合规划、依法取得的非农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入股、租赁等形式参与企业经营,获得稳定的土地收益。二是城區、城郊区、乡镇所在地人口密集集中地区所在地的村,可以依托城镇兴办标准厂房、仓储、市场、门面等第二、三产业为载体,筑巢引凤,开展物业租赁经营,增加集体收入。三是异地置业,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可以将集体闲置的资金,在县城或乡镇中心集贸市场购置门面房、仓储房等,以出租的方式获得稳定的集体收入。
(五)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应制定出台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相应的政策,各级财政应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采取有效方式,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业、林业、水利、扶贫、发改等部门应将项目资金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并吸引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各金融机构特别是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应把扶持村级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支持村级集体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农业产品项目的发展,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六)实行部门与村挂包帮扶。各级党委、政府应组织相关主管部门应深入乡、村开展调查研究,针对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因地制宜制定可行的政策和精准扶贫帮扶办法,落实省、市、县机关部门挂包村工作机制,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人才培训、资金支持等方面对集体经济薄弱的村进行帮扶,兴办农业产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项目,形成稳定的村级集体收入。
(七)盘活现有农村土地资源,应大力盘活集体组织依法预留的机动地,依法开荒、开垦、旧宅基地置换、扶贫异地搬迁等方式增加的新地,依照政策采取赎买、回购等方式,增加村集体土地,可以采取租赁的方式,由农户承包耕种,收取一定的承包费,既可以及时有效地化解人地矛盾,又能使村集体获得长期而稳定的经济收益。
(八)切实加强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一是全面落实《尤溪县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制度》等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和规定。二是县乡纪检、监察、审计、财政、农业等部门应加强对村集体财务的监督管理,坚持按季度报账,对收支票据应认真审核把关,禁止一切违纪违规不合理的开支,堵塞漏洞,做到增收节支。三是切实加强民主理财监督管理,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及时做到对村务、财务公开、公示,真正做到将民主理财落到实处。
(九)开展对集体资产资源的清理。一是对少数干部徇私舞弊,以权谋私,经清理后依法注销经营权,将林地收归村集体。二是林地管护到期后,要由村统一收回、统一造林、统一管理,将林权回归村集体。三是要将有收益的良性资产、资源在承包期满后,收归村集体统一经营,用以增加集体收入。
(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稳步推进。一是县、乡、村确实要把这面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领导班子,落实领导责任,制定具体措施,明确具体的时间和目标任务,建立完善考核机制,稳步推进,逐步消灭空壳村,不断地壮大集体经济。二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积极开展对村干部的责任意识、群众意识、财务意识、集体观念的教育和培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一批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村级干部队伍,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三是各级党委、政府要组织农业等相关部门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村级集体家底、资源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等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出确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各级政府应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部门、村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将村干部经济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挂钩,以此调动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县城关镇人民政府)
一、基本现状
全县15个乡镇,250个村,2015年村集体经济组织自有经营性收入9642.66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2601.50万元,发包及上交收入575.52万元,投资收益161.98万元,其它收入6303.65万元,全县村平经营性收入38.57万元,其中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41个,占总村数的16.4%;收入在5-10万元的村25个,占总村数的10%;收入在10-50万元的村65个,占总村数的26%;收入在50-100万元的村18个,占总村数的7.2%;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村11个,占总村数的4.4%;有90个村属空壳村,占总村数的36%,主要全靠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维持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运转。目前村集体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村,主要是临近县城的城郊村和部分乡镇所在地的村,主要资金来源靠国家征用土地补偿或新农村建设国家拨入专项资金及没有林改和旧宅基地置换的村,属于暂时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因此,从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总体来看,除国家征用土地或拨入专项资金及没有林改和旧宅基地置换的村外,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村和空壳村占全县总村数的52.4%,大部分村没有任何集体经营性收入来源。近年来各级政府虽然大力号召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但由于诸多因素所限,目前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薄弱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较少,无法保障集体经济组织正常运转。根据调查情况看:一是经济条件目前相对较好的村主要是集中在临近县城的城郊村和部分乡镇所在地的村和旧宅基地置换村,村集体开支主要依靠土地补偿费维持村级组织暂时的正常开支,这实际是违反相关财经法纪和关于土地补偿费专款专用相关政策,特别是部分村若土地资源被用完,村集体组织将难以维持正常运转。二是部分乡镇部分村经济条件暂时较好的村,是近年发展烟叶产业获得的烟叶返还收入和集体部分生态公益林补贴等收入,但此收入也只是暫时性的。三是真正有集体长期经营性收入的村,主要是房屋和门面出租及没有林改的村。全县大部分村没有长期性的经营收入,仅有少量国家性转移支付资金。因为村集体经济实力非常薄弱,所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势在必行。
(二)村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源匮乏,缺乏物质基础。由于全面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大集体时期村集体经济组织所形成的原有集体资产都进行了变现处理,对集体资产出售、林业管护、征收应收款及农户旧欠款所获得的资金均偿还了村级债务和用于村集体日常开支,造成目前村集体现有资产较少,集体的耕地和林地等自然资源都已全部承包管护到户,所以目前能供集体统一经营可发展集体经济的资产资源相对较少。因为发展集体经济物质基础缺乏,所以制约了村集体经济持续、跨越式发展。
(三)受传统思维影响,束缚了发展创新动力。基层干部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时,部分干部没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没有在创新发展上去作文章,去谋划、去思考,存在顺其自然的因循守旧思想。因为认识不到位,所以发展村集体经济内在动力不足。
(四)集体观念淡薄,短期行为思想较为严重。有少数村干部公仆意识、群众意识、集体观念淡薄,从不考虑集体经济如何发展,全凭“等、靠、要”过日子,过一天是一天,新官不理旧账,争取一届平稳过度,因为存在有这样那样的想法,所以即使有条件壮大集体经济,集体经济也不会持续、平稳发展。
(五)缺乏勤政廉洁意识,以权谋私行为较为严重。从近年查处的村级干部违法犯罪行为来看,村干部违纪违规违法行为呈上升趋势。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将集体林地、荒山无偿占为己有或者低价购买集体林地资源。近几年享受生态公益林补贴面积较大的户一般都是村干部,都将集体资源占为个人所有。二是非生产性开支过大。有些村干部不是考虑将集体资金如何利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而是想方设法如何将集体获得的收入花费掉或者占为己有。例如:变相公款吃喝、变相乱发奖金补贴,或者收入不入账、虚列支出等手段侵占集体资金等。三是低价处理集体资产。有些村干部个人或者亲属低价购买集体资产甚至将集体资产直接占为己有等。因为基层干部经济问题突出,所以影响集体经济发展。
三、措施与对策
(一)积极盘活集体资产。一是应加强村集体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等流动资产的管理,加强应收款项征收力度,强化财务管理,搞好增收节支,对闲置的库存流动资金可选择稳妥的投资项目,实现流动资金的收益增加。二是对现有村办企业厂房、机器、设备以及村闲置办公用房、校舍、及山场、林地等村级集体资产加强管理,以承包、出租的方式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三是充分开发利用现有荒山、荒地等资源,通过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经营权等办法,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二)积极兴办发展农业产业项目。结合土地平整、农业综合开发、低产林改造、旧宅基地置换等,对所增加的集体土地,可由集体统一组织经营,可招商引资实行承包、租赁经营。对农户已实行承包的土地,通过治理后,可采取土地流转的方式,实行农户和集体共同经营,利益合理分配,积极兴办一批农业项目。旅游资源比较丰富的村,可以开发观光农业、农家乐等项目。村集体兴办的农业项目,一般采取租赁、承包的方式获取稳定的经营收入。
(三)积极发展村级合作经济。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不断发展壮大,在有条件的村,要充分利用集体或农户的土地、山林、水面等资源,以股份合作形式,实现与工商企业在政策、资本、技术和信息方面长期而有效的对接,通过共同兴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项目增加集体可分配收入。 (四)依法经营村级集体土地资产。一是积极鼓励村集体将符合规划、依法取得的非农建设用地以使用权入股、租赁等形式参与企业经营,获得稳定的土地收益。二是城區、城郊区、乡镇所在地人口密集集中地区所在地的村,可以依托城镇兴办标准厂房、仓储、市场、门面等第二、三产业为载体,筑巢引凤,开展物业租赁经营,增加集体收入。三是异地置业,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可以将集体闲置的资金,在县城或乡镇中心集贸市场购置门面房、仓储房等,以出租的方式获得稳定的集体收入。
(五)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各级政府应制定出台对发展村集体经济相应的政策,各级财政应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采取有效方式,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农业、林业、水利、扶贫、发改等部门应将项目资金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倾斜,加大扶持力度,并吸引带动社会资金参与支持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各金融机构特别是信用社、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应把扶持村级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信贷支农的重点,支持村级集体发展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农业产品项目的发展,增加集体经济收入。
(六)实行部门与村挂包帮扶。各级党委、政府应组织相关主管部门应深入乡、村开展调查研究,针对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因地制宜制定可行的政策和精准扶贫帮扶办法,落实省、市、县机关部门挂包村工作机制,从班子建设、发展规划、人才培训、资金支持等方面对集体经济薄弱的村进行帮扶,兴办农业产业基地和农产品加工项目,形成稳定的村级集体收入。
(七)盘活现有农村土地资源,应大力盘活集体组织依法预留的机动地,依法开荒、开垦、旧宅基地置换、扶贫异地搬迁等方式增加的新地,依照政策采取赎买、回购等方式,增加村集体土地,可以采取租赁的方式,由农户承包耕种,收取一定的承包费,既可以及时有效地化解人地矛盾,又能使村集体获得长期而稳定的经济收益。
(八)切实加强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一是全面落实《尤溪县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制度》等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和规定。二是县乡纪检、监察、审计、财政、农业等部门应加强对村集体财务的监督管理,坚持按季度报账,对收支票据应认真审核把关,禁止一切违纪违规不合理的开支,堵塞漏洞,做到增收节支。三是切实加强民主理财监督管理,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及时做到对村务、财务公开、公示,真正做到将民主理财落到实处。
(九)开展对集体资产资源的清理。一是对少数干部徇私舞弊,以权谋私,经清理后依法注销经营权,将林地收归村集体。二是林地管护到期后,要由村统一收回、统一造林、统一管理,将林权回归村集体。三是要将有收益的良性资产、资源在承包期满后,收归村集体统一经营,用以增加集体收入。
(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稳步推进。一是县、乡、村确实要把这面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成立领导班子,落实领导责任,制定具体措施,明确具体的时间和目标任务,建立完善考核机制,稳步推进,逐步消灭空壳村,不断地壮大集体经济。二是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积极开展对村干部的责任意识、群众意识、财务意识、集体观念的教育和培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一批想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村级干部队伍,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三是各级党委、政府要组织农业等相关部门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村级集体家底、资源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等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出确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各级政府应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部门、村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表彰、奖励的重要依据,将村干部经济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挂钩,以此调动农村基层组织和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者单位:福建省尤溪县城关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