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平世界里的赢家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de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刚就任Infosys中国区总裁时,林德茂搜索了“Infosys”这个关键词,得出的中文搜索页几乎为零。如今,包括Infosys在内的印度三大软件巨头已渐渐为人们熟知了。
  


  根据印度媒体报道,2008财年,印度整个IT商业流程外包业(包括国内市场)收入520亿美元。其中软件及服务出口共计404亿美元,根据预测,2009财年,这一数字将增加至500亿美元。
  截至今年6月,Infosys已在全球23个国家设有52个全球开发中心,拥有9万多名员工,他们分别来自72个国家。其年销售额超过40亿美元,光Infosys一家的软件及服务收入就超过整个中国所有软件外包企业的总和。
  虽然四年后林德茂选择了离开Infosys,但这个在软件外包行业摸爬滚打了十几年的职业经理人,还是向《英才》记者剖析了这家印度企业的基因和发展路径。
  
  起步 廉价高端
  
  大家发现既然一个美国人的人力成本可以雇上三个印度人,完全可以更多地利用印度的资源,帮助公司降低成本。
  Infosys虽然2003年就宣布进入中国市场,但是当初的知名度很低。“这样的状况,如何去招兵买马?”林德茂心里打了个大大的问号,难道每次都要跟别人介绍“Infosys是印度第二大软件公司?”
  正在一筹莫展,中国的教育官员访问印度,参观Infosys时双向达成一个意向:派一些中国学生去Infosys实习。就这样,事情有了转机。
  当时林德茂刚上任三个月,他开始和政府部门沟通,内部进行资源协调,最终在全国排名前15名的学校中,挑出100名计算机专业的大四学生去印度实习,三个月培训、四个月工程实践,这实习算他们的学分。
  直到临走的前一个晚上,学生们才拿到了印度签证。“这帮没有出过远门的学生一到印度机场,看到那种破旧,吓都吓死了。”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林德茂忍俊一笑。但是当学生们经过四个小时的车程,到达Infosys在班加罗尔的园区,看到的是完全两个世界。
  “第二天,BBS上就已经出现了他们发的帖子。”有了这些传播者,Infosys在中国很快被熟知,“起码在大学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Infosys。”林德茂说,后来50%的实习生加入了公司。
  林德茂至今还记得,自己还在犹豫是否要加盟Infosys的时候,同样是被邀请去班加罗尔,当他见到印度的传奇人物穆尔蒂董事长和其他董事会的成员,才近距离地感受到这家世界500强公司的魅力。
  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林德茂还在Tandem公司(后来被康柏收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接触外包,和印度人打交道。一开始,因为需要人手,公司就从印度雇用软件工程师,让他们拿上工作签证去美国短期工作,也就是所谓的“人头生意”。
  渐渐地,大家发现既然一个美国人的人力成本可以雇上三个印度人,完全可以更多地利用印度的资源,帮助公司降低成本。林德茂的一个同事说,“为什么不这样做”?因为这一句话,Tandem公司开始在印度开展外包业务。
  当时任产品研发和数据中心资深经理的林德茂因为手头的工作没有挑战性,接手了这个项目,“我们远在硅谷,印度的情况根本不了解,所以基本上没人愿意碰这个事情”。
  这以后,林德茂每三个月就会去一次印度,一年后这个项目正式开工了。从那时候开始,林德茂逐渐了解了印度的独特文化。
  


  比如,印度人做很多事情都只用右手,不用左手,因为他们认为左手是做不干净的事情。印度女子穿着传统服装时习惯穿拖鞋,是希望将脚露出来,因为她们如果戴着脚环,就代表已经结婚了。
  那时候,塔塔、EDS是他们的合作伙伴。林德茂经常会和塔塔负责北美销售的副总裁打交道,现在对方已经成为塔塔的董事长,“我们只是因为能增加产出、降低成本,就去了印度,其实很懵懂”。
  他还记得第一次去塔塔,临出发前几天,他们位于孟买唯一的办公楼刚刚被恐怖分子炸了一个洞,员工们还在照常上班。
  
  发家 攀远亲
  
  印度的离岸外包业务在等待了十年以后,获得了爆发性的增长。
  林德茂所经历的,正是印度的软件外包企业逐渐发家的过程。到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计算机千年虫的问题,美国公司需要大量人手,印度的离岸外包业务在等待了十年以后,获得了爆发性的增长。
  1994年,Infosys的年收入仅为950万美元,到了2002年就已经达到5.45亿美元。1999年,Infosys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成为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印度软件外包公司,2000年它就进入世界500强之列。
  “我觉得我们和印度软件外包企业的差距,是我们和他们在起步时间、市场开拓能力方面的距离。”东软集团总裁刘积仁告诉《英才》记者,东软已经连续两年业务翻一番。事实上,1991年成立的东软软件恰好比Infosys晚了十年。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软件外包产业将在2008年形成超过40亿美元的规模。但在林德茂的眼中,国内的软件外包企业目前比较多的还是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中国的软件外包公司和印度的公司之间还有长长的距离,我不觉得他们做不到,但是需要时间。”
  一般说来,整个世界的IT服务分三个层次:最高一层是IBM、HP、埃森哲、富士通这些全球性的IT服务商,服务的主要是本土的市场以及跨国公司;第二类是像塔塔、Infosys这些从离岸做起,再逐渐往高端价值链走的公司;第三类就是上万家中小型的公司,服务于某一个细分市场。
  “中国基本上处于第二类和第三类之间,未来的10到20年里,中国的经济体可能变成全球第一,20年以后一定会有中国的全球IT服务商。” 博彦科技总裁王斌说,自己的目标就是成为IBM那样的公司。
  国内的软件外包公司博彦科技成立于1995年,如今已经在美国、日本等五个国家开设分公司。2007年6月,他们收购了印度一家软件外包公司。“虽然我们公司的绝对规模还很小,但成长性超过了印度,过去的年平均增长是70%到80%,印度只有40%左右。”王斌说。
  对于被并购的企业来说,印度软件外包第一集团已经形成,他们的中小型企业与中国合作可能搭上另一条快船。博彦科技通过收购,收获最大的是经过近20年积淀下来的中高端人才。
  早年,当GE的外包业务还占Infosys销售额的40%时,他们因为价格太低,主动退出了这个生意,为的就是由低端向高端进军。
  今年,博彦成为朗讯-阿尔卡特的全球供应商,它还是葛兰素史克的全球合作伙伴。但高端人才的短缺成为中国软件外包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王斌告诉我们,拿葛兰素史克这个全球大客户的时候,不仅有中国的团队,还有印度那家被并购公司的团队,两支队伍协同作战。获得印度软件外包企业20年的经验积淀和中高端人才,这正是博彦科技并购的最大收获。
  对Infosys等印度公司来说,除了要应对美国经济衰退的风险,如何留住人才也是他们的一个难题。在2007年财年里,Infosys公司雇用了30946人,但流失了约11000人。
其他文献
卢英德从小就被灌输的一个基本的哲学理念,就是追求各利益方的平衡——无论利益大小,个人或公司。    在这个由美国金融风暴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的时节里,百事公司CEO卢英德给中国带来了一份大礼:未来四年内,百事公司将在中国市场投资10亿美元——这是百事进入中国以来,最大的一笔单项投资。  美国的经济疲软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经显现。10月14日,在今年第三季度财报中,百事宣布净利润下滑9.5%。同一天,公
期刊
如飞速前行的过山车,中国股市经过了数次暴升暴跌,在每一个起伏的转折点上,无数焦点事件风起云涌、轰然降临,无数热门人物神魂颠倒、难以自持。    如果你要玩这游戏,  请你一定自己睁大眼。  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不会给你成功的机会。  有人苦不堪言,  也有人从此鸡犬升天……  这是什么游戏?魔力如此超赞!是《传奇》?是《征途》?是《魔兽世界》?是《仙剑奇侠》?都不是!当下中国成年人中最火最牛的“
期刊
我们需要有正确的人坐到董事会中担当股东进行决策,他们应该了解市场的发展,什么是违约,什么是掉期。    很多专家都认为,我们目前所面临的是50年来最严重的危机,这场危机的规模和其最终的结果将是史无前例的。我很同意这一判断。因为,一些有着200-250年历史的,在业界被认为是偶像的金融机构都倒台了。  比较危机前后的董事会与CEO的角色,变化是不言而喻的。  危机出现之前,董事会在总体上的作用不那么
期刊
引进黑石,这是任建新想要的结果,企业治理改善,企业价值获得提升,而且完全符合国资委“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    早在1984年,刚刚创业的任建新,就萌发了他的国际化雄心。当时,蓝星公司的看家技术被命名为“蓝五”,本来是由五种原料混配而成的,但任建新的解释却是“这预示着蓝星的业务遍及全世界。”  对于借款一万元起家,还在防空洞办公的小小蓝星,这无疑像一个“宇宙牌香烟”的笑谈,但事实的演进,证明
期刊
300多年来,三井不但成功地化解了一次又一次危机,而且几乎一直在日本甚至全球的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在这个全球经济衰退的年头里,日本企业一再被拿来当作危机管理的典范。的确,在日本顺利渡过20世纪40年代的二战、70年代的石油危机、90年代的金融风暴、至今仍健康发展的企业不在少数。三井财团就是其中的佼佼者。300多年来,三井不但成功地化解了一次又一次危机,而且几乎一直在日本甚至全球的同业中处于
期刊
华尔街的投行因为追逐金融创新业务而断送了自己,中国新兴的投行们却正在传统投行业务上开疆扩土。    把华尔街投行的精髓复制到中国,结果会怎样?在华尔街五大传统投行相继倒下的当口,这一问题颇具吸引力。  这并没有提起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的兴致,在他看来,答案并没有多大悬念,虽然投行“前辈”命运不济,但至少现在,华兴还没有嗅到风雨欲来的气息,太阳照常升起,日子四平八稳地过着。  别以为包凡的投行禀赋是自
期刊
李浩坐在SOHO现代城三楼的办公室里,这个29岁的年轻人,用我们惯常的词汇来描述,就是有着“一副未经岁月雕琢的脸庞”。“未来五年、上百亿美元市值”,易才集团总裁李浩说,这些词汇让他感到兴奋,因为这是他的公司所要达到的目标。  这是一家专注于人力资源外包的公司,在这个国人眼中比较陌生的行业里,易才集团是唯一提供“点对点”服务的公司,即在各地设立分支机构,真正在全国范围内为企业提供统一、规范服务。他的
期刊
在北京农商行正式成立的新闻发布会,金维虹还真把“牛皮”给拿出来了。三年之后,他兑现了当初的高调承诺。    “爱挑战,不是你金维虹的特点吗?”三年前,上级领导的激将法让金维虹接下了改制北京农信社,创办省级股份制农业商业银行的“烫手山芋”。    做过中央银行官员,干过全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第一家深圳上市公司深发展(000001.SZ)的副行长,当过中国第一家城市商业银行深圳商业银行行长,金维虹
期刊
将最初“把互联网装进口袋”的梦想变成现实,优视动景花了四年多的时间,但要成为“手机上的谷歌”,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俞永福一手拎着一个箱子,从一楼爬到七楼,不禁气喘吁吁。  一个多月前,他还是联想投资的副总裁,在北京的5A级写字楼里办公,被无数的创业者围追堵截。而现在,他却出现在广州的一栋民宅里,那里将是他的新办公室。  “创业从爬楼开始。”俞永福在自己的日记上写下这样一句话。2006年12
期刊
就算“粮食危机”不是一个危言耸听的论调,农庄经济也将会是资本流向的一个重要领域,毕竟让资金、管理和技术等现代化生产要素以资本的形式进入中国广大农村的政策之门已经洞开。  刚刚召开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放开了土地流转的限制,并把土地的承包期延长到了70年,这无疑为农庄经济的未来做了一个及时的政策铺垫,但这是否意味着农庄经济将从此一马平川,驶入佳境?投资农庄经济的时机来到了吗?  事实上,农庄经济在中国被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