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民间的生活,形成了内容丰富、蕴含深厚人文精神的传统节日、民间习俗、传统艺术。将这些内容融入幼儿的日常生活,有利于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传统美德。浙江省杭州市大成实验幼儿园自20世纪90年代始,开展京剧教学活动,二十几年来,一直努力尝试丰富幼儿园在传统文化教育领域的实施策略,并开发了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萌”课程,使幼儿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启迪生活,萌动童心
基于儿童发展特点及需求,我们将课程理念定位为启迪生活、萌动童心——以传统文化为基,以游戏体验为形,以儿童发展为本,培养会欣赏、会沟通、会运动、会探索、会关爱、会传承的中国娃。
课程总目标包括三项:悦纳、慧玩、润心。悦纳,即欣赏的眼光。园所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传统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慧玩,即探究的精神。在传统文化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幼儿自由表达、自主探究、自然合作,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与能力。润心,即民族的情怀。我们将传统文化内在的价值转换为儿童自身发展的内驱力,根植于儿童内心深处,培育新时代的民族情怀。
我们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具有历史传承性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作为课程内容,并将活动分为习俗活动和艺术活动两大类,通过“三维”同整、“四项”并举的实施途径,构建适合儿童生活化、游戏化、情景化的课程内容。
儿童视角,浸润学习
第一维:启生活——节气体验,仪式美食。“启生活”指满足儿童快乐的情绪体验,让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喜爱与认同。主要通过启蒙课程中的“节气仪式”和“节气美食”两类特色活动展开。
开仪式,体民俗。每个节气,我们都会举办节气仪式,如清明放纸鸢,立夏称重、斗蛋、穿红衣等。幼儿沉浸在节气氛围中,潜移默化地体会传统文化内涵。
创食谱,探食育。结合园本课程,我们推出了“节气”食育,结合种植、制作等实践教育,使幼儿获得有关“食”的知识,具备选择“食”的能力,理解和传承“食”的文化,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立夏时节“劳动”征集令为例:大班幼儿参观菜场了解食材,以自主设计、小组讨论等形式确立配菜方案;中班幼儿参与“好吃的豆子”耕种活动;小班幼儿撸起袖子剥豆子……在快乐的操作体验中,共同品味精华、品尝美味、传承文化。
第二维:启智慧——畅玩游戏,智慧探究。“启智慧”,即畅玩民间游戏以及其他各类游戏,探究主题活动,参与京剧、水墨、皮影等艺术社团活动。以视觉、听觉、触觉、味觉“4D”视角,让幼儿以浸润的方式游戏和学习,以幼儿的主动发现为核心,培养其好奇心和求知欲。
多种空间,互动参与。幼儿园从门厅、走廊到班级环境的设计,都围绕节日文化逐层铺开。教师与幼儿、家庭一起经历环境的准备、创设、回顾,让幼儿逐渐浸入节日氛围之中。
多元感知,自主创编。传统节日文化跟传统故事交织在一起,生动鲜活的故事角色、丰富有趣的故事情节受到了幼儿的喜爱。我们将重点放在对傳统故事的二次创作中,引导幼儿对故事进行个性创编。
多方体验,合作探究。我们将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目标、内容融于各种游戏中,让幼儿在有趣好玩的游戏中,玩出新意,玩出智慧。
多维驱动,品尝制作。围绕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展开,从食材的准备,到清洗、制作,让幼儿全程感受制作、品尝美食带来的愉悦,感悟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
第三维:萌童心——三种艺术,经典熏陶。萌童心即经典熏陶,包括京剧、水墨、皮影三类传统艺术活动,为儿童大胆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奠定基础。
在京剧活动中,课程采取以下策略。
京剧时刻——浸润一日生活。我们将京剧早操、京剧表演角色渗透于一日生活中,开展京剧故事欣赏、学唱、绘画等。
国剧节——一个基点,二类活动,三次推进。一个基点,即班班有京剧。在班级室内外创设多种京剧艺术墙,将多彩的京剧脸谱画、人物剧照以及带有幼儿自拍照的京剧图像结合,引发幼儿自觉地关注、欣赏和评价,发挥环境对幼儿情感和认知的作用。两类活动包括京剧主题和京剧社团,幼儿在学唱京剧的过程中,感受京腔的魅力。三次推进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教学互动:师幼共同商议,将京剧故事划分成若干幕,用京剧唱腔、角色对话或动作展现的方式表现。二是交流分享:幼儿以“我的京剧海报”方式绘制、展示和介绍,获得叙述性讲述的核心经验,表达观点。三是个性演出:每年的“娃娃唱大戏,国粹润童心”国剧节汇演,会展示孩子们的京剧表演。
在水墨活动中,课程采取以下策略。
户外水墨场——自主探究。教师和幼儿共同商量开设幼儿园户外水墨场,从自主布置场地到计划摆放物品、自主创作、收拾整理,全部由幼儿完成。
A/R/T教学法——多元尝试。幼儿园突破了传统水墨技法的传授,采用“A/R/T教学法”创新活动,强调幼儿运用多种方式尝试创作水墨画,激发幼儿对中国水墨画的喜爱之情。
在皮影活动中,课程实施同样采取两种策略。
皮影剧场——合作创造。幼儿园专门设立一间皮影游戏室,供幼儿开展皮影剧场表演。将京剧故事与幼儿皮影表演游戏相融合,在皮影互动表演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班本皮影——自主创编。在班级中开展皮影班本剧,不断推动班级“京随影动”游戏课程的深入,凝练“绘声绘色”的班本游戏文化精神。
教学相长,滋养童心
通过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我园不断探索和完善课程体系,初步取得了一些令人欣慰的成果。
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启·萌”课程的开发促进了幼儿园课程改革。我园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出发,重点关注传统文化的“神”,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形”,构建符合幼儿生活经验基础、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需求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形成了较为科学的幼儿评价体系。在幼儿评价过程中,课程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设计思想,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建立“智慧教育”评价体系,关注评价方式、主题和内容的多样化,从而实现了全面、即时、动态地记录幼儿过程性发展。既适应了课程体系的需要,又为科学开展幼儿个体分析提供有力的支撑。
幼儿在课程浸润中增进“文化认同”。通过“启·萌”课程的实施,使幼儿的生活与传统文化活动自然链接,让幼儿在情感上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唤醒幼儿内心对传统节日与文化的认识。经过幼儿园三年的生活学习,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个传统节日活动,能自然地接纳、喜爱传统文化的元素。幼儿站在课程中央,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将成人范畴的传统文化转化为自己的活动,这个过程就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
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获得成长。课程让教师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教师将教育的眼光放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发展背景中,把富含民族精神的传统文化纳入幼儿园教育体系中。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大成实验幼儿园)
责任编辑:谷珵
启迪生活,萌动童心
基于儿童发展特点及需求,我们将课程理念定位为启迪生活、萌动童心——以传统文化为基,以游戏体验为形,以儿童发展为本,培养会欣赏、会沟通、会运动、会探索、会关爱、会传承的中国娃。
课程总目标包括三项:悦纳、慧玩、润心。悦纳,即欣赏的眼光。园所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传统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幼儿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慧玩,即探究的精神。在传统文化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幼儿自由表达、自主探究、自然合作,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与能力。润心,即民族的情怀。我们将传统文化内在的价值转换为儿童自身发展的内驱力,根植于儿童内心深处,培育新时代的民族情怀。
我们选择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具有历史传承性的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作为课程内容,并将活动分为习俗活动和艺术活动两大类,通过“三维”同整、“四项”并举的实施途径,构建适合儿童生活化、游戏化、情景化的课程内容。
儿童视角,浸润学习
第一维:启生活——节气体验,仪式美食。“启生活”指满足儿童快乐的情绪体验,让儿童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喜爱与认同。主要通过启蒙课程中的“节气仪式”和“节气美食”两类特色活动展开。
开仪式,体民俗。每个节气,我们都会举办节气仪式,如清明放纸鸢,立夏称重、斗蛋、穿红衣等。幼儿沉浸在节气氛围中,潜移默化地体会传统文化内涵。
创食谱,探食育。结合园本课程,我们推出了“节气”食育,结合种植、制作等实践教育,使幼儿获得有关“食”的知识,具备选择“食”的能力,理解和传承“食”的文化,养成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以立夏时节“劳动”征集令为例:大班幼儿参观菜场了解食材,以自主设计、小组讨论等形式确立配菜方案;中班幼儿参与“好吃的豆子”耕种活动;小班幼儿撸起袖子剥豆子……在快乐的操作体验中,共同品味精华、品尝美味、传承文化。
第二维:启智慧——畅玩游戏,智慧探究。“启智慧”,即畅玩民间游戏以及其他各类游戏,探究主题活动,参与京剧、水墨、皮影等艺术社团活动。以视觉、听觉、触觉、味觉“4D”视角,让幼儿以浸润的方式游戏和学习,以幼儿的主动发现为核心,培养其好奇心和求知欲。
多种空间,互动参与。幼儿园从门厅、走廊到班级环境的设计,都围绕节日文化逐层铺开。教师与幼儿、家庭一起经历环境的准备、创设、回顾,让幼儿逐渐浸入节日氛围之中。
多元感知,自主创编。传统节日文化跟传统故事交织在一起,生动鲜活的故事角色、丰富有趣的故事情节受到了幼儿的喜爱。我们将重点放在对傳统故事的二次创作中,引导幼儿对故事进行个性创编。
多方体验,合作探究。我们将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目标、内容融于各种游戏中,让幼儿在有趣好玩的游戏中,玩出新意,玩出智慧。
多维驱动,品尝制作。围绕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展开,从食材的准备,到清洗、制作,让幼儿全程感受制作、品尝美食带来的愉悦,感悟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内涵。
第三维:萌童心——三种艺术,经典熏陶。萌童心即经典熏陶,包括京剧、水墨、皮影三类传统艺术活动,为儿童大胆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奠定基础。
在京剧活动中,课程采取以下策略。
京剧时刻——浸润一日生活。我们将京剧早操、京剧表演角色渗透于一日生活中,开展京剧故事欣赏、学唱、绘画等。
国剧节——一个基点,二类活动,三次推进。一个基点,即班班有京剧。在班级室内外创设多种京剧艺术墙,将多彩的京剧脸谱画、人物剧照以及带有幼儿自拍照的京剧图像结合,引发幼儿自觉地关注、欣赏和评价,发挥环境对幼儿情感和认知的作用。两类活动包括京剧主题和京剧社团,幼儿在学唱京剧的过程中,感受京腔的魅力。三次推进分为三大部分。一是教学互动:师幼共同商议,将京剧故事划分成若干幕,用京剧唱腔、角色对话或动作展现的方式表现。二是交流分享:幼儿以“我的京剧海报”方式绘制、展示和介绍,获得叙述性讲述的核心经验,表达观点。三是个性演出:每年的“娃娃唱大戏,国粹润童心”国剧节汇演,会展示孩子们的京剧表演。
在水墨活动中,课程采取以下策略。
户外水墨场——自主探究。教师和幼儿共同商量开设幼儿园户外水墨场,从自主布置场地到计划摆放物品、自主创作、收拾整理,全部由幼儿完成。
A/R/T教学法——多元尝试。幼儿园突破了传统水墨技法的传授,采用“A/R/T教学法”创新活动,强调幼儿运用多种方式尝试创作水墨画,激发幼儿对中国水墨画的喜爱之情。
在皮影活动中,课程实施同样采取两种策略。
皮影剧场——合作创造。幼儿园专门设立一间皮影游戏室,供幼儿开展皮影剧场表演。将京剧故事与幼儿皮影表演游戏相融合,在皮影互动表演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班本皮影——自主创编。在班级中开展皮影班本剧,不断推动班级“京随影动”游戏课程的深入,凝练“绘声绘色”的班本游戏文化精神。
教学相长,滋养童心
通过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我园不断探索和完善课程体系,初步取得了一些令人欣慰的成果。
构建了较为完整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启·萌”课程的开发促进了幼儿园课程改革。我园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出发,重点关注传统文化的“神”,创新传统文化教育的“形”,构建符合幼儿生活经验基础、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需求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
形成了较为科学的幼儿评价体系。在幼儿评价过程中,课程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设计思想,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建立“智慧教育”评价体系,关注评价方式、主题和内容的多样化,从而实现了全面、即时、动态地记录幼儿过程性发展。既适应了课程体系的需要,又为科学开展幼儿个体分析提供有力的支撑。
幼儿在课程浸润中增进“文化认同”。通过“启·萌”课程的实施,使幼儿的生活与传统文化活动自然链接,让幼儿在情感上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唤醒幼儿内心对传统节日与文化的认识。经过幼儿园三年的生活学习,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各个传统节日活动,能自然地接纳、喜爱传统文化的元素。幼儿站在课程中央,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将成人范畴的传统文化转化为自己的活动,这个过程就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
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获得成长。课程让教师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教师将教育的眼光放到更为广阔的社会发展背景中,把富含民族精神的传统文化纳入幼儿园教育体系中。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大成实验幼儿园)
责任编辑:谷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