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非权力影响力,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本文在认识与分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力的构成与作用的基础上,再探讨它的提升策略,以期更好的实现高校思政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师;非权力影响力
引言
对学生的情感、思想、意志与行为产生的影响、制约、调控等能动力量就是教师的影响力,它由权力影响力与非权力影响力组成。权力影响力往往是学校与社会赋予教师的,它产生作用时具有压迫性与强制性等特点。非权力影响力,是指教师凭借品德、情感、知识和才能等个人素质,在学生那里获得的理解、信任、尊重、佩服、认同、接受等,从而在教学过程表现出向心力、凝聚力。它常常能发挥权力性影响力所发挥不了的作用,具有内在性、自然性与持久性的特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张老师运用权力影响力发挥作用,使受教育者被动地、无条件地服从。但随着时代与教育的发展进步,教师的权力影响力越来越被弱化,而非权力影响力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则越来越凸显与加强。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力的构成
1.1坚定的政治素养与良好的品德修养
思政教师在政治面貌上都要求是中共党员,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正确,教师本身就应具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正确的政治观点,是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马克主义科学理论的践行者。他们的高尚品德,能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他们言行举止被学生审视、评判与模仿,具有更强的教育引导性和渗透力,对学生的品格、情绪、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力是其它任何权力所不能及的。
1.2丰富的知识结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知识越深,视野越宽广,各方面的科学知识越宽厚,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 一个称职而成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掌握本专业领域最前沿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
1.3动人的情感行为与成熟的人格魅力
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思政教育常用的教学方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则要善于进行“感情投资”,既坚持原则讲道理,又注重以情动人,思想的碰撞与情感的共鸣并举。人格魅力指一个人由内而外散发的吸引人的精神力量,它包括较高的认知能力、良好的性格、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与不被困难所击倒的顽强的意志力等。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权力影响力会让大学生被动的接受以及无条件的服从教师发出的指令,但是这个指令的影响力能否持久、是否能内化为大学生的自我需求,则很难界定。而非权力影响力往往对大学生的教育效果更明显、更持久,更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2.1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胜任力与教育主导作用
斯宾塞认为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表现优异者和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体深层次的潛在特征,它包括动机、态度、价值观、特征、专业领域的知识等多个因素,而这些因素恰恰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非权力影响力的构成因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高度政治责任感、渊博而又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愿意接近亲和力等,决定了其能否形成并有效使用非权力影响力。“艺高为师,身正为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思政老师的品格和德行、知识与才华、性格与情感、态度与能力,与教学组织过程中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与方式等结合在一起,既吸引学生兴趣与关注,也接受学生审视与评价,在和谐与平等的氛围中实现教育目的。
2.2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
人的趋利性决定了大学生更愿意接近具有知识渊博、性格和蔼、幽默风趣、积极乐观、敬业奉献等优秀品质的老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知识渊博,知识结构合理,往往能让学生产生钦佩、仰慕之情;老师的性格和蔼,具有亲和力,学生就会觉得自己被尊重,与老师接近更有舒适感与亲切感;老师的态度积极乐观,学生就会接收到正能量……当学生们真正的从学术、情感、思想、道德上认同和接受了老师,那么学生也就能真正的、发自内心自我需要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且会在思政老师的引导下,保持极高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
2.3发挥言传身教的榜样示范作用
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在“言传”的角度来说,就是思政老师利用思政课堂,发出各种信息,大学生通过聆听、分析、了解,在心理认同的前提下,将之内化为自己的意识、思想与情感,再外化为具体实践行为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与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必然会让学生坚信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但是在“言传”之外,大学思政老师还需要做到“身教”。老师自身能做到业务过硬、本领过人,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的尊重老师的劳动与人格、服从老师的教育与管理,就会“见贤思齐”,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与道德修养水平。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非权力影响力的提升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与目的,对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升高校思政课老师的非权力影响力,可以从教师主体层面与外部客体层面来探讨。
3.1思政教师的自我正确定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是古人对于教师的定位,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事业的进步,教师职业的内涵、学生的需要、课程的标准、培养的目标等都在与时俱进,不断的调整与改进。思政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其自我正确定位就必须立足于国家与社会对其的期待于要求上,明确自身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和谐发展的引导者、课程与教学的创新者、自我生涯发展的规划者。
3.2提高思政教师的全面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决定了其非权力影响力的大小和能否有效发挥。思政老师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知识结构、业务水平与工作技能、行为举止与整体形象都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可以从知识、情感、品德、能力、形象、语言等方面着手提高,以增强非权力影响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3.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
重视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培训是提升和有效运用非权力影响力的重要保障。高校需在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的前提下,重视教师的职业发展,有针对性的加大培训力度,鼓励学历提升,及时做好知识更新;鼓励组建科研团队,以科研促提升,以科研促教学,进而增强其非权力影响力。
3.4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包括加强网络教育环境的建设
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影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思政教师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发挥。创造良好的校风学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优化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净化网络教育环境,争夺网络教育阵地,积极发声,传播正能量,传递真科学,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明是非,分黑白,辨美丑。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正确三观、学识、性格与情感的全面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非权力影响力,让其发挥远超有字教材和显性课程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程欢.高校教师非权力影响力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20).
[2]斯宾塞教育论著选/(英)斯宾塞(Spencer,H.)著;胡毅,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梁美华.高校教师非权力影响力及其善用[D]:[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狄红霞(1978.07-),女,汉族,湖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师;非权力影响力
引言
对学生的情感、思想、意志与行为产生的影响、制约、调控等能动力量就是教师的影响力,它由权力影响力与非权力影响力组成。权力影响力往往是学校与社会赋予教师的,它产生作用时具有压迫性与强制性等特点。非权力影响力,是指教师凭借品德、情感、知识和才能等个人素质,在学生那里获得的理解、信任、尊重、佩服、认同、接受等,从而在教学过程表现出向心力、凝聚力。它常常能发挥权力性影响力所发挥不了的作用,具有内在性、自然性与持久性的特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张老师运用权力影响力发挥作用,使受教育者被动地、无条件地服从。但随着时代与教育的发展进步,教师的权力影响力越来越被弱化,而非权力影响力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则越来越凸显与加强。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力的构成
1.1坚定的政治素养与良好的品德修养
思政教师在政治面貌上都要求是中共党员,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正确,教师本身就应具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正确的政治观点,是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马克主义科学理论的践行者。他们的高尚品德,能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他们言行举止被学生审视、评判与模仿,具有更强的教育引导性和渗透力,对学生的品格、情绪、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力是其它任何权力所不能及的。
1.2丰富的知识结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知识越深,视野越宽广,各方面的科学知识越宽厚,他就在更大程度上不仅是一名教师,而且是一位教育者。” 一个称职而成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除了掌握本专业领域最前沿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多学科的知识背景。
1.3动人的情感行为与成熟的人格魅力
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是思政教育常用的教学方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则要善于进行“感情投资”,既坚持原则讲道理,又注重以情动人,思想的碰撞与情感的共鸣并举。人格魅力指一个人由内而外散发的吸引人的精神力量,它包括较高的认知能力、良好的性格、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与不被困难所击倒的顽强的意志力等。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权力影响力会让大学生被动的接受以及无条件的服从教师发出的指令,但是这个指令的影响力能否持久、是否能内化为大学生的自我需求,则很难界定。而非权力影响力往往对大学生的教育效果更明显、更持久,更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2.1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胜任力与教育主导作用
斯宾塞认为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表现优异者和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体深层次的潛在特征,它包括动机、态度、价值观、特征、专业领域的知识等多个因素,而这些因素恰恰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非权力影响力的构成因素。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高度政治责任感、渊博而又坚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愿意接近亲和力等,决定了其能否形成并有效使用非权力影响力。“艺高为师,身正为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思政老师的品格和德行、知识与才华、性格与情感、态度与能力,与教学组织过程中的教学目标与要求、教学内容与方式等结合在一起,既吸引学生兴趣与关注,也接受学生审视与评价,在和谐与平等的氛围中实现教育目的。
2.2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
人的趋利性决定了大学生更愿意接近具有知识渊博、性格和蔼、幽默风趣、积极乐观、敬业奉献等优秀品质的老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知识渊博,知识结构合理,往往能让学生产生钦佩、仰慕之情;老师的性格和蔼,具有亲和力,学生就会觉得自己被尊重,与老师接近更有舒适感与亲切感;老师的态度积极乐观,学生就会接收到正能量……当学生们真正的从学术、情感、思想、道德上认同和接受了老师,那么学生也就能真正的、发自内心自我需要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来,且会在思政老师的引导下,保持极高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
2.3发挥言传身教的榜样示范作用
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在“言传”的角度来说,就是思政老师利用思政课堂,发出各种信息,大学生通过聆听、分析、了解,在心理认同的前提下,将之内化为自己的意识、思想与情感,再外化为具体实践行为的过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身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与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必然会让学生坚信社会主义的光明前景。但是在“言传”之外,大学思政老师还需要做到“身教”。老师自身能做到业务过硬、本领过人,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的尊重老师的劳动与人格、服从老师的教育与管理,就会“见贤思齐”,努力提升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与道德修养水平。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非权力影响力的提升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性质与目的,对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升高校思政课老师的非权力影响力,可以从教师主体层面与外部客体层面来探讨。
3.1思政教师的自我正确定位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是古人对于教师的定位,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教育事业的进步,教师职业的内涵、学生的需要、课程的标准、培养的目标等都在与时俱进,不断的调整与改进。思政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中的特殊群体,其自我正确定位就必须立足于国家与社会对其的期待于要求上,明确自身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和谐发展的引导者、课程与教学的创新者、自我生涯发展的规划者。
3.2提高思政教师的全面素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自身综合素质决定了其非权力影响力的大小和能否有效发挥。思政老师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知识结构、业务水平与工作技能、行为举止与整体形象都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可以从知识、情感、品德、能力、形象、语言等方面着手提高,以增强非权力影响力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3.3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
重视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培训是提升和有效运用非权力影响力的重要保障。高校需在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的前提下,重视教师的职业发展,有针对性的加大培训力度,鼓励学历提升,及时做好知识更新;鼓励组建科研团队,以科研促提升,以科研促教学,进而增强其非权力影响力。
3.4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包括加强网络教育环境的建设
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影响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思政教师非权力影响力的作用发挥。创造良好的校风学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优化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净化网络教育环境,争夺网络教育阵地,积极发声,传播正能量,传递真科学,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明是非,分黑白,辨美丑。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非权力影响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正确三观、学识、性格与情感的全面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非权力影响力,让其发挥远超有字教材和显性课程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程欢.高校教师非权力影响力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20).
[2]斯宾塞教育论著选/(英)斯宾塞(Spencer,H.)著;胡毅,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梁美华.高校教师非权力影响力及其善用[D]:[学位论文].湖南师范大学,2006.
作者简介:狄红霞(1978.07-),女,汉族,湖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