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全面实行的今天,很多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都受到了挑战,有的教学方法被证实已经不适应现在的教学需求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哪些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情况来谈谈这个问题,以期对同行的教学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求知欲望和好奇心都比较强,喜欢一些新颖有趣的东西。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想问与乐问。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本人通过故事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头爸爸与大头儿子的故事吧。今天林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他们父子俩的故事:有一天,小头爸爸正在书房看书,忽然,大头儿子哭哭啼啼地跑进来,边泣边说:“爸爸,人家小东每年都过生日,可我今年都12岁了,你才给我过了3个生日,我也要年年过生日嘛。”小头爸爸听后哈哈大笑:“傻儿子,不是爸爸不给你过生日,而是因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呀。”咦,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一回事吗?
问题情境的设置目的是要促进思维,而《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比较通俗易懂,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人用讲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一个高潮,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大头儿子12年才有三个生日?是不是这几年日历上没有这一天?这时学生就会形成想学乐学,同时伴随着的是猜想结果的产生与继续探究的强列欲望。
二、开展有效教学实施探究
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理想,就是有大量的时间也不能够给予其成绩以有效的提高,就是我们在自己有效的课时内没有做到高效的有质量的教学。数学课堂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是要想达成这样的目的,是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如此才能在有限的实践和空间中,实施探究学习更加有效。
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探究,往往依赖于教师的有效组织。有没有生动活泼的情景,有没有耐人寻味的材料,能不能诞生新颖别致的问题的关键。如果学生对于教师所提供的东西,无动于衷,激不起心中的波澜,不能引发他们的思考,这样的课堂弹劾体现有效性探究活动在当下数学课堂历史不可或缺的,但是活动的开展是个人独立钻研,还是小组合作以及全班交流,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一切都仰仗教师的调度安排。不同的课堂,课堂中不同的环节和内容,探究的方式是不同的。只要有利于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利于学生的能力的不断提高,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立,我们都应该坚持。另外,课堂上教师的热情参与,对于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和最后成果所表现出来的宽容欣赏态度,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新课程背景下,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的精华被吸收过来了,糟粕也被吸收了,新的学习方式更多的被引入课堂。通过实践检验,新的学习方式的确发挥了极大的效用。但是,到目前为止,许多教师更多的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点缀放在课堂上,学生从中没有多大收获。所以教师应该恰如其分的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取长补短,增进学习效益。
三、尊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潜力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很多老师只是把这句话听在耳里,并没有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比如做到真正的尊重学生。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脱离束缚,主动探究,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用活泼、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讲到将一个正方形通过折剪,变成两个三角形这一环节时,我拿出一张正方形纸,说:“小朋友,现在老师想变一个小魔术给大家看看,你们想看吗?”“想。”学生欢呼道。于是我转身一裁,把一张正方形纸变成两个三角形,故意问:“这个魔术好玩吗?”学生马上抢道:“老师,我们也会。”“哦,真的吗?我可不相信,你们也变给我看看。”于是,学生果然“上当”,每个人都完成了这一过程。我便故意沮丧地说:“完了,我的秘密全被你们发现了。”“哈哈哈”学生大笑,笑得很得意,其实,这个时候最欣慰的还是老师自己,这一刻,问题解决了,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气氛更为融洽了,接下来的学习更为轻松乐意了。
在孩子们的眼里。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每一个人都充满着幻想。开放的情境,提供的信息有较大的选择性,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因而可供探索的问题也就相对丰富。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想象力丰富,思路开阔,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解决问题的创造性便能得到充分发挥。
如在学习数的大小比较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95<□我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可以进行合作讨论,然后反馈交流,起初我把数的顺序从小排列,问:你还能有其他的填法吗?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说出一大串101、102、103……那是远远超过当前所学的范围的数,接着我说:“还有写吗?写得完吗?”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思考余地,学生竟然有说出“无数个”,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小孩子好胜心强,更喜欢得到老师的肯定,也很迫切的希望自己在数学学习中能够有成功的体验。教师要不断给所有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为下一步的成功增加自信心。
在教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之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应用题:“一块红布长20米,宽1.2米,可制作几面底0.5米,高0.4米的三角形小旗”的实践题。当大部分学生沿用“总面积÷每块的面积=块数”的模式解答时,而班上有几个成绩不理想同学,却列出了:(20÷0.5)×(1.2÷0.4)×2的正确算式,并说出了算理,老师问他们为什么这样想,他们说是联系手工制作的过程来想的,原来他们是学校手工制作小组的成员。在同学们钦佩的目光中,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赞扬,使他们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
在小学数学中,只要我们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充分尊重学生、时刻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就一定会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考
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求知欲望和好奇心都比较强,喜欢一些新颖有趣的东西。在新课导入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问题情境,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迫使学生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创设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想问与乐问。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本人通过故事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小头爸爸与大头儿子的故事吧。今天林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有关他们父子俩的故事:有一天,小头爸爸正在书房看书,忽然,大头儿子哭哭啼啼地跑进来,边泣边说:“爸爸,人家小东每年都过生日,可我今年都12岁了,你才给我过了3个生日,我也要年年过生日嘛。”小头爸爸听后哈哈大笑:“傻儿子,不是爸爸不给你过生日,而是因为你不是每年都有生日呀。”咦,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一回事吗?
问题情境的设置目的是要促进思维,而《年月日》这部分知识比较通俗易懂,为了促进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本人用讲故事的形式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推向一个高潮,在学生的大脑中就会产生很多问题:为什么大头儿子12年才有三个生日?是不是这几年日历上没有这一天?这时学生就会形成想学乐学,同时伴随着的是猜想结果的产生与继续探究的强列欲望。
二、开展有效教学实施探究
很多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理想,就是有大量的时间也不能够给予其成绩以有效的提高,就是我们在自己有效的课时内没有做到高效的有质量的教学。数学课堂明确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使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的学习方式。”但是要想达成这样的目的,是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如此才能在有限的实践和空间中,实施探究学习更加有效。
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探究,往往依赖于教师的有效组织。有没有生动活泼的情景,有没有耐人寻味的材料,能不能诞生新颖别致的问题的关键。如果学生对于教师所提供的东西,无动于衷,激不起心中的波澜,不能引发他们的思考,这样的课堂弹劾体现有效性探究活动在当下数学课堂历史不可或缺的,但是活动的开展是个人独立钻研,还是小组合作以及全班交流,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这一切都仰仗教师的调度安排。不同的课堂,课堂中不同的环节和内容,探究的方式是不同的。只要有利于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有利于学生的能力的不断提高,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建立,我们都应该坚持。另外,课堂上教师的热情参与,对于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表现和最后成果所表现出来的宽容欣赏态度,也是不可忽视的。
在新课程背景下,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的精华被吸收过来了,糟粕也被吸收了,新的学习方式更多的被引入课堂。通过实践检验,新的学习方式的确发挥了极大的效用。但是,到目前为止,许多教师更多的把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点缀放在课堂上,学生从中没有多大收获。所以教师应该恰如其分的引导和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取长补短,增进学习效益。
三、尊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潜力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很多老师只是把这句话听在耳里,并没有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探索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比如做到真正的尊重学生。如果要让学生真正做到脱离束缚,主动探究,那么教师首先要放下架子,走近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用活泼、幽默的语言与学生展开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讲到将一个正方形通过折剪,变成两个三角形这一环节时,我拿出一张正方形纸,说:“小朋友,现在老师想变一个小魔术给大家看看,你们想看吗?”“想。”学生欢呼道。于是我转身一裁,把一张正方形纸变成两个三角形,故意问:“这个魔术好玩吗?”学生马上抢道:“老师,我们也会。”“哦,真的吗?我可不相信,你们也变给我看看。”于是,学生果然“上当”,每个人都完成了这一过程。我便故意沮丧地说:“完了,我的秘密全被你们发现了。”“哈哈哈”学生大笑,笑得很得意,其实,这个时候最欣慰的还是老师自己,这一刻,问题解决了,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气氛更为融洽了,接下来的学习更为轻松乐意了。
在孩子们的眼里。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每一个人都充满着幻想。开放的情境,提供的信息有较大的选择性,答案也不是唯一的,因而可供探索的问题也就相对丰富。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想象力丰富,思路开阔,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和见解。解决问题的创造性便能得到充分发挥。
如在学习数的大小比较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95<□我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可以进行合作讨论,然后反馈交流,起初我把数的顺序从小排列,问:你还能有其他的填法吗?顿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说出一大串101、102、103……那是远远超过当前所学的范围的数,接着我说:“还有写吗?写得完吗?”给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思考余地,学生竟然有说出“无数个”,课堂气氛异常活跃。
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小孩子好胜心强,更喜欢得到老师的肯定,也很迫切的希望自己在数学学习中能够有成功的体验。教师要不断给所有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从成功的喜悦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为下一步的成功增加自信心。
在教学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之后,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应用题:“一块红布长20米,宽1.2米,可制作几面底0.5米,高0.4米的三角形小旗”的实践题。当大部分学生沿用“总面积÷每块的面积=块数”的模式解答时,而班上有几个成绩不理想同学,却列出了:(20÷0.5)×(1.2÷0.4)×2的正确算式,并说出了算理,老师问他们为什么这样想,他们说是联系手工制作的过程来想的,原来他们是学校手工制作小组的成员。在同学们钦佩的目光中,得到了老师的高度赞扬,使他们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自我提高的学习动机。
在小学数学中,只要我们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充分尊重学生、时刻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就一定会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