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Qin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质、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相对应试教育讲,它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国家教委颁布的新编订的《全日制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强调了历史学科“具有认识社会和教育的功能,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活动以及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高中历史教育“对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民素质;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作用。”中学历史教学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目标和任务与素质教育的指向是一致的,应把素质教育当作首要任务来完成。
  素质教育的内容和任务表明,历史课堂教学必须转变教学观念。从实践上说,则要抓好三个“注重”:
  
  一、注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
  
  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告诉我们,要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广泛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要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创造性思维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即要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其主体性进一步发展,把被动接受“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实施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参与要落实在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落实在课堂。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知识乃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现代教学观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向了学习的过程。所谓学习的过程,包括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动机的培养和探究方法与思路的发展。激发学生学史兴趣,使学生爱学历史,这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动机,也就是思维的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如果能不断爆发思维的火花,置疑、释疑,并能运用历史思维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的程度就越高,对学生的潜能开发程度也越高,越有利“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化。
  
  二、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
  
  素质教育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整体性原则,有的学者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素质教育对象的全体,二是要把素质教育的内容作为一个整体,三是进行多种内容的素质教育必须取向一致,使其协调发展,互相促进。以下分别说明:
  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它要使每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全面的应有的发展,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后进学生,受教育的机会都是均等的
  从人的素质培养过程的规律来看,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具备学好历史科基础的潜力,虽然历史讲的是过去的事,但它和现实关系密切,故事性较强,贯穿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可以再设情境,再现历史场面,学好历史可以得到观察事物的方式、方法,增强认识事物和判断事物的能力。改革后的教材,图文并茂,直观性强,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从理论上说,没有学不好历史的学生,虽然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是存在的。
  针对发展水平和特点各自不同、但却有巨大潜力的学生,必须区别对待,因势利导,用爱心、责任感,开发“后进生”的学习潜能,激活学史动机,并使之内化成学史动力。区别对待不仅体现在量的方面,如知识掌握多或少的量关系上,而且体现在知识钻研的深与浅思维能力的高与低上。如:小字部分,方框中的原始资料,都可以有弹性地增减;以某个历史事件为例,如果说后进生只需掌握时、地、人、事、议,而对较高水平的学生则可要求在背景、影响或作用等问题的分析上多下些功夫。区别对待不是降低对后进生的要求,而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把他们引入正轨后,逐渐对其加码,促其赶上其他学生,使全体学生的水平得到提高。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习策略的优劣,直接决定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学生在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形成和激发动机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受其动机的策略的支配。因此,研究“学”是促使后进生转化的关键。我国目前仍有许多中下水平的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这是素质教育的大课题,历史教育工作者要从道义上、行动上关心、探索这个问题,走出一条改革的新路子。
  2.要把素质教育内容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促进学生的整体成长和全面提高
  素质教育应该是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光有“一般学识”或只讲“培养能力”是不完整的。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即不仅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且要使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自由和谐的发展。学校德育教育是多方面的,但历史学科在德育方面的意义极为重要。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主要手段。爱国之心是一种强烈的感情,这是中华民族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纽带。祖国和爱国的观念在历史中形成,也需要历史认识来巩固。历史教学也有助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史学对人生的启示,在于激扬人的真、善、美,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理想观、历史观,使人成为品德高尚,乐观进取的人。总之,中学历史思想教育内容与素质教育中的德育内容是一致的。
  3.取向一致,以形成教育合力,使其协调发展,互相促进
  实施素质教育在人的认识观念上与应试教育有差距,这就需要学校、家长、社会重视支持,全社会协调一致。学生的教育主战场在学校,因此学校必须摆正各种学科的位置,对历史学科也是如此,才能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综合性功能。教师可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访、倡议书等形式,晓之以理,阐明历史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历史的社会功能以及历史学科在人格塑造上的意义,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促进学生主体内部的积极性,实现素质教育水平的提高。
  4.注重素质教育过程中的能力培养
  培养提高学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中新大纲在历史课教学的目的中明确提出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大目的任务。全面阐述了高中历史教学的任务,即知识教育是基础,思想教育是灵魂和导向,能力培养是关键。大纲把能力培养放到中心位置,从五个方面阐明了培养能力的要求。第一,再认和复述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结论和基本线索。第二,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分析,认识历史事实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第三,能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第四,对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和解释。第五,能够运用所 学的知识理论,对某些现实问题进行正确的思考。这五项能力概括了历史学科能力的整体结构。大纲第一次明确提出“在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要求高等学校入学考试应以本大纲为依据。这就把能力培养的目的与教学评估联系起来,把能力测试的要求作为学校各类考试命题的准则之一。
  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历史学科应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即吸收摄取加工信息的方法和能力,作为最佳能力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来落实。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学’字的意义是要自己去学”,学会学习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的学习状况,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学习心理、学习方法指导的一种策略。
  第一,学会阅读。第二,学会用范例理论原理去认识和解决同类问题,使知识达到有效迁移。第三,学会讨论。
  世纪之交,世界各国为增强综合国力,各国的教育改革都更关注国民素质的提高,关心学校教育,我国正处于社会巨大变迁的历史转折时期,迫切要求培养和塑造出适合时代要求的具有新素质新的精神面貌的一代新人。素质教育的主要对象虽然是年青一代学生,但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教师本身也需要提高整体素质。时代呼唤历史教育工作者必须有所建树,为完成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多做探索,多做努力。
  【组稿编辑:杨西彻】
  (作者单位:711700陕西省富平县职业教育中心)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自立、自信和创造性的新人才是未来社会对幼儿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和使命。“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交流、学会做人”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为此培养未来劳动者的全面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是必不可少的。而家长和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对幼儿劳动意识的教育,忽视对幼儿劳动习惯的养成和劳动技能的培养。在家里,幼儿有舒适的生活环境,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对幼儿娇生惯养,生活琐事大包大揽;在幼儿园
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内容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综合运用声音、文字、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从多方位刺激学生的感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记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有效途径。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文本、声音、图形、图画、动画等综合处理,制作历史学科课件,即充分创造出一个图
期刊
【摘要】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多媒体教学在知识传授,理解重点、难点,因材施教等方面具有传统模式无法比拟的优势,而实验是人们探索未知、发现真理的一种手段,开展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理科实验教学的整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实验教学 整合 优点 要求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传统教学中,通过实验让学生去发现规律、掌握概念, 是人们探索未知、发现真理的一种手段。而多媒体
期刊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思考对象,对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学活动以及这些教学活动背后的理论、假设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目的是使教学进入更优化的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使教师成长得更快、更专业,是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反思的内容    1.对教育观念的反思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指导着行动,教育观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纵观优秀教
期刊
面对新课程改革下开放的课堂,面对性格、生活阅历各异的学生,面对学生随时提出的许多未预料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语言的表达艺术去调控课堂和引导点拨学生?数学教师的课堂语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教师该怎样来提高自身的数学语言修养呢?笔者认为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性”:  一、准确性   准确性是教学语言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学语言就没有生命。缺乏科学性的语言,无论用词如何考究,语句怎样华美,都会显得
期刊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文言文占有相当数量的比例,文言文是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最丰富的载体,学生学习文言文,实际上也是对中华文化最直接的传承。它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操,锻炼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因此,文言文在语文课程中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文言文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我们目前的文言文教学的主要方式,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强,识诵负担过重,有的学生甚至产生了一种讨厌、害怕文言文的思想。因此
期刊
一、活动目的  1.让学生发现并改正不良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2.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良好的习惯对自身的重要作用,提高培养良好习惯的自觉性。  二、活动时间  2010年6月9日。  三、活动地点  学校礼堂。  四、活动准备  1.歌曲表演:《文明礼貌操》{二(8)班}。  2.舞蹈:《劳动最光荣》{二(8)班}。  3.相声:《糖葫芦》{二(2)班}。  4.舞蹈:《洗手》{二(6)班}。 
期刊
“生本教育”这个理念,大家并不陌生,现在很多学校的生本教育都办得有声有色,当然,每个地方的教育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自己的特色,纵使别的学校把它发扬光大,如果我们直接生搬硬套在自己学校上,未必合身。“三主五步”教学模式是结合生本教育与我县自己的教育情况,推行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遵循“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练习为主线”的方针,整堂课程分为:定向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总结归纳和巩固提升五个步骤。
期刊
2009年下学期,在我所任教的七年级169班里,有一位学生的家长,他怕自己的孩子学坏,对孩子管教很严,硬要孩子走读(不寄宿),每天送孩子上学,接孩子回家,甚至有时中午也到学校守着孩子。在家里守着孩子写完作业,周末不是把孩子关在家里看书、写作业,就是带着孩子走朋友。总之,不单独让孩子与别的孩子接近。如此被“关心和爱护”的孩子,却性格内向,学习成绩还只是中等偏下,特别是数学成绩,考试经常不及格,这位严
期刊
在传统观念中,人们常把后进生当成“坏学生”,说是“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材”,严重地伤害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高中后进生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当其受到某种伤害,为了采取保护措施往往形成某种异常心理和畸形表现:有的存在对立情绪,不听管教;有的产生自卑心理,消极沉闷;有的采取疏远集体,回避教育;甚至有的故意违纪,离校逃学。  事实证明,学困生虽然毛病较多,但他们身上不是没有优点和长处,只要细心洞察,也不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