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对“范式”和“教学效能”这两个概念的剖析为切入点,从时间发展的维度,对“过程-先前经验研究范式”、“过程-系统性研究范式”、“过程-结果研究范式”、“实验性研究范式”、“过程-过程研究范式”、“过程-过程-结果研究范式”等六种现代西方教学效能的主要研究范式进行了分析,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西方国家;教学效能;研究范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3-0024-05
一、范式与教学效能
“范式”这一概念由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在其《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最早提出,它包括规律、理论、标准、方法等在内的一整套信念。库恩把范式看成是科学共同体对研究特定领域或学科内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理论的本质所持的共同信念、看法或观点,是一种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承诺,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1]。范式为一个时期的科学家集团所共有,持同一范式的科学家因其具有共同的信念、价值标准、理论背景和研究方法、技术而组成了一个“科学共同体”[2]。从范式的意义及其本质可以推论出,教学研究范式是指“在教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教育家集团(他们构成一个教育、教学研究的共同体)所持有的共同的教学信念,这种教学信念规定了他们共同的教学理论问题和基本的研究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框架”[3]。教学领域内的研究范式主要指教学研究者为解决某一共识教学问题而采用的大体一致的方法及所遵循的共同框架,它归属于方法论范畴[4],与库恩提出的“范式”的内涵有着本质的区别。
“教学效能”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在英语中译为“teacher effectiveness”(国内也有相关文献将其译为“教师有效性”、“教师有效教学”等)。不同的研究者对教学效能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如麦考密克(McCormick)提出教学效能是指教师能够了解教学内容的结构与知识、了解学生的特性、熟练运用学习原则,借助于相应的策略使教学活动的进行更顺利。[5]海埃和凯特恩(Haigh
关键词:西方国家;教学效能;研究范式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3)03-0024-05
一、范式与教学效能
“范式”这一概念由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在其《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最早提出,它包括规律、理论、标准、方法等在内的一整套信念。库恩把范式看成是科学共同体对研究特定领域或学科内共同关注的问题或理论的本质所持的共同信念、看法或观点,是一种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承诺,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1]。范式为一个时期的科学家集团所共有,持同一范式的科学家因其具有共同的信念、价值标准、理论背景和研究方法、技术而组成了一个“科学共同体”[2]。从范式的意义及其本质可以推论出,教学研究范式是指“在教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教育家集团(他们构成一个教育、教学研究的共同体)所持有的共同的教学信念,这种教学信念规定了他们共同的教学理论问题和基本的研究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共同的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框架”[3]。教学领域内的研究范式主要指教学研究者为解决某一共识教学问题而采用的大体一致的方法及所遵循的共同框架,它归属于方法论范畴[4],与库恩提出的“范式”的内涵有着本质的区别。
“教学效能”最早起源于西方国家,在英语中译为“teacher effectiveness”(国内也有相关文献将其译为“教师有效性”、“教师有效教学”等)。不同的研究者对教学效能的内涵有着不同的理解,如麦考密克(McCormick)提出教学效能是指教师能够了解教学内容的结构与知识、了解学生的特性、熟练运用学习原则,借助于相应的策略使教学活动的进行更顺利。[5]海埃和凯特恩(Hai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