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绘画中,色彩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元素。它不仅起到了造型的作用给予了画面上的冲击力,还被画家们赋予了更加丰富微妙的表现性。本文分三个部分对色彩的表现性进行阐述。第一部分简单阐述西方绘画色彩的逻辑演绎-------由写实到表现的发展过程,第二部分结合西方绘画艺术中有代表性的画家及作品对色彩表现性进行了研究。第三部分则阐述本人在创作中对色彩表现性的认识和启发。
关键词∶色彩;表现性;
从原始时代开始,人们就喜欢用各种不同的色彩装饰自己。古埃及人和古希腊人把富有个性的颜色展现在各种图案里;在公元5世纪意大利的镶嵌画中早已能运用补色;中世纪初的欧洲教堂装饰中,绘画达到了非常生动的冷暖效果;在古罗马早期哥特式建筑中艺术家们创作的壁画和图案已能使用色彩象征性的表现手法。
乔托的绘画标志着中世纪艺术的结束和新世纪的艺术形式的开始。15世纪上半叶,扬.凡艾克兄弟对油画技法做了重要改进后,油画色彩已在艺术家笔下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弗兰西斯加用平衡的互补色能画出富于个性的人物。达芬奇在理论著作中《论绘画》中创建了配色理论,科学的道出了光色,物体色,环境色的相互关系。16世纪威尼斯画家提香把素描和色彩很好的结合起来,对欧洲油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伦勃朗被认为是用色彩来制造明暗对照法的光辉典范,他用灰藍,黄红的透明色调,创造了一种异常感人的现实主义质感。巴洛克艺术用色彩来帮助创造深度的幻觉。英国透纳和康斯坦布尔用色彩来表现心灵,在风景中表现情绪。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罗瓦一反古典主义色彩单纯的传统色彩手法,以鲜明强烈的色彩表现他热情奔放的激情。他注重色彩理论和技法,为绘画色彩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库尔贝是在反对浪漫主义的幻想和古典主义的理想化的斗争中发展了现实主义。巴比松画家们则遵循柯罗“面对自然、对景写生、以及象孩子那样观察自然”的艺术之道,开创了风景画的新领域。
现实主义衰落后,马奈和他的朋友们继续推陈出新,开始了继德拉克洛瓦和库尔贝的第三次法国艺术革命高潮。这场革命对大自然的充分研究,导致印象派画家的绘画进入了全新的色彩领域。印象派以及代表人物莫奈的一副《.日出·印象》而命名,他们打破了古典主义的固有色观念,认为明暗变化不是同一色相的深浅变化。用多变而破碎的笔法在涂成白色的画布底子上作画,印象派画家借物再现光和色,忠于自己的视觉感受,对自然采取“象儿童那样作画”。
以高更,梵高等为代表的后印象派的色彩语言与印象派的出发点又有不同,他们不追求客观的光色效果,而是强调具有强烈个性的色彩他们在用色彩表现画家的自身感受方面有了新的发展。
1905-1908年出现的野兽派在绘画语言中更强调色彩的表现力,他们将色彩语言的着眼点放在追求装饰性,色彩构成,及主观感情的表达上之后。立体派毕加索,抽象派的康定斯基超现实主义的米罗等等。更是各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扩大了色彩的表现力。西方绘画经过了如此漫长的发展、演进。每位画家都以自己钟爱的色彩创造自己与人类情感的亲密联系,我们能更好地体会到它们作为语言与概念在视觉上的延伸。
各种色彩都其独特的性格,简称色性。它们与人类的色彩生理、心理体验相联系,从而使客观存在的色彩仿佛有了复杂的性格。红色 红色的波长最长,穿透力强,感知度高。它易使人联想起太阳、火焰、热血、花卉等,感觉温暖、兴奋、活泼、热情、积极、希望、忠诚、健康、充实、饱满、幸福等向上的倾向,但有时也被认为是幼稚 、原始、暴力、危险、卑俗的象征。深红及带紫味的红给人感觉是庄严、稳重、悲壮。
在西方绘画中,因时代审美理想不同,红色具有多样的艺术表现性。在17世纪佛朗德尔画家鲁本斯的作品《抢劫留西帕斯的女儿》一画中希腊神话英雄卡斯托尔身披火红的披风,骑在高头骏马之上,强有力地手臂抓着大红的布匹强行掠起美貌的留西帕斯的女儿。处在画面左上角的红色飘向天空的披风,处在画面中心的掠起留西帕斯的女儿的布匹,以及画面下角波吕刻斯战靴上的红色的饰带构成了一个极具动感的对角线这种动势色彩与线的运动及裸体的质感造成了一种狂热的色彩交响曲。充分体现了鲁本斯在画面中体现激情,热烈,英勇和原始的生命力。在古典主义画家中红色被画家赋予悲壮,庄严。例如,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大卫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革命精神,他把绘画当做他的革命武器。他的大部分作品有着浓郁或悲壮的色彩,在他的《荷拉斯兄弟宣言》中,红色占据了绝大部分,荷拉斯身上的红色披风以及儿子的红色上衣,象征了年迈的荷拉斯的庄严,年轻三勇士的激昂更预示着画面故事的悲壮气氛。在浪漫主义画家手中红色则变成一种暖洋洋的令人喜悦的基调。例如,出现在印象派大师雷诺阿作品《画家西斯莱和妻子》《怀抱猫咪的女子》《夏邦提克夫人和她的孩子们》.《坐着的浴女》等等中的红色。到了表现主义和蒙克时,红色突出显示了恐怖血腥味的象征立场。画家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凭借个人的家庭经历与朋友的遭遇选择了色彩的象征和隐喻手法揭示了“世纪末”时代人忧虑和恐惧。
黄色。黄色是所有色相中明度紧高的色彩,具有轻快、光辉、透明、活泼、光明、辉煌、希望、功名、健康等印象。但黄色过于明亮而显得刺眼,并且与其他色相混即易失去其原貌,故也有轻薄、不稳定、变化无常、冷淡等不良含义。 含白的淡黄色感觉平和、温柔,含大量淡灰的米色则是很好的休闲自然色,深黄色却另有一种高贵、庄严感。由于黄色极易使人想起许多水果的表皮,因此它能引起富有酸性的食欲感, 黄色还被用作安全色,因为这极易被人发现,如室外作业的工作服。
在西方造型艺术的创作中后印象主义大师梵高的作品多现黄色,通过对画家的内心世界的解读和他当时生活境界的了解,我们可以就其画面中出现的黄色得出两种结论∶一种是对生命的热爱和希望,另一种是躁动不安的神经质的内心体现.梵高在阿尔时期的系列作品《向日葵》是他使用黄色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经典画作,实际上,在他移居阿尔之前就在短暂的一两周内在巴黎完成了四幅,《向日葵》迷恋鲜明色彩的梵高从这时就开始意识到夏季之花向日葵是太阳的象征。在巴黎的四幅《向日葵》都是插在花瓶中的与阿尔时期的完全不同。从笔法上可以看出他受到了这时所交往的印象派画家的影响。阿尔德向日葵一画在用色上土黄色的花盘,柠檬黄的背景中黄色的花瓣和花瓶等,组成了一曲优美的黄色交响曲,体现了勃勃的生命力,更表达了梵高对生命的赞美与希望。 蓝色,是典型的寒色,表示沉静、冷淡、理智、高深、透明等含义,随着人类对太空事业的不断开发,它又有了象征高科技的强烈现代感。 浅蓝色系明朗而富有青春朝气,为年轻人所钟爱,但也有不够成熟的感觉。深蓝色系沉着、稳定,为中年人普遍喜爱的色彩。其中略带暖味的群青色,充满着动人的深邃魅力,藏青则给人以大度、庄重印象。靛蓝、普蓝因在民间广泛应用,似乎成了民族特色的象征。当然,蓝色也有其另一面的性格,如刻板、冷漠、悲哀、恐惧等。
绿色 ,在大自然中,除了天空和江河、海洋、绿色所占的面积最大,草、叶植物,几乎到处可见,它象征生命、青春、和平、安详、新鲜等。绿色最适应人眼的注视,有消除疲劳、调节功能。黄绿带给人们春天的气息,颇受儿童及年轻人的欢迎。蓝绿、深绿 是海洋、森林的色彩,有着深远、稳重、沉着、睿智等含义。含灰的绿、如土绿、橄榄绿、咸菜绿、墨绿等色彩,给人以成熟、老练、深沉的感觉,是人们广泛选用及军、警规定的服色。
在扬.凡艾克1434年所作的《阿尔诺尼夫妇像》一画中人物是尼德兰的意大利商人阿尔诺芬与他身着绿套的新婚妻子,虽然新娘的手提起外套的下摆,放在小腹之上,但是,我们仍然不难看出他的小腹微微隆起。很顯然,新娘已经孕育了一个新的小生命,画家利用绿色外套暗示了这种状态。因为绿色有着孕育,和生命力的象征。
白色, 白色给人印象中洁净、光明、纯真、清白、朴素、卫生、恬静等。在它的衬托下,其他色彩会显得更鲜丽、更明朗。多用白色还可能产生平淡无味的单调、空、虚无之感。
在弗里德里希1824年创作的《冰海》又叫《破灭的希望》希望一词具有双关语意,画面里有一艘被冰山撞碎的大船。这艘船就叫“希望”号。这场故事已经过去了,飘在海面上的,船上残骸随着冰冷的海水流动。最后,被冻结在空旷的海面上。犬牙交错的浮冰建造了一座白色的坟墓,令观者不寒而栗产生一种恐怖的感觉。
黑色 黑色为无色相无纯度之色。往往给人感觉沉静、神秘、严肃、庄重、含蓄,另外,也易让人产生悲哀、恐怖、不祥、沉默、消亡、罪恶等消极印象。尽管如此,黑色的组合适应性却极广,无论什么色彩特别是鲜艳的纯色与其相配。都能取得赏心悦目的良好效果。但是不能大面积使用,否则,不但其魅力大大减弱,相反会产生压抑、阴沉的恐怖感。
奥地利画家席勒是一位运用色彩进行象征和隐喻的大师,在1918年,是席勒极为不幸的一年,灾难的一年,他怀孕的妻子埃迪特突然去世,仿佛是追随她似的,不久以后,席勒也结束了自己二十八岁的短暂的一生。也就是在这一年席勒创作了他极品之作《家》画面上呈现的是席勒,埃迪特,和他们即将出生的孩子。他们都睁大眼睛一幅惊恐不安的神情,在他们背景,席勒描绘了大量黑色,象征着不安的恐怖的黑夜。恐怖的黑夜,席勒好像预感到了即将到来的家庭毁灭和死亡。恐怖的黑夜,席勒好像预感到了即将到来的家庭的毁灭和死亡。恐怖的黑夜和死亡。恐怖的黑色。死亡的黑色,很快降临到席勒的头上,1918年,妻子埃迪特死了,未出生的孩子死了,席勒也死了,整个黑色吞没了席勒。
学习画画,算算已有十年之久.记得在高考时学画色彩静物时老师教过我们一套画色彩静物的方法,大概是这样的先将各物体分黑.白.灰三个面,按照暗部偏暖,亮部偏冷,中间面则纯度较高的色彩先铺上一遍,调各物体的投影的颜色是用投影所在物体的颜色加上物体本身的暗部颜色再加一些光的颜色如:(紫色,蓝色)调和而成的一块偏暖的重灰,色相会偏向投影所在的物体的颜色,然后再用深红加普兰调成一种很暗的偏暖的重色,压一下物体的受力部分。物体的被光部以用暗暖色铺好后,暗部会有反光,暗部的反光则用暗部的颜色加一些光的颜色如(紫色,蓝色)能产生反光的效果。亮部产生的则是一块偏冷的浅灰,最后上高光,中间面则上一块纯度较高的色彩,如果按这样去画,要是画面构图好,画面黑白灰经营的恰当,就能呈现出比较好看的画面。因为,这样冷灰、暖灰、重色、纯度较高的色彩、亮色、在画面上都有。灰色主导画面,用重色和亮色点缀画面,在画面上纯色要么是亮色要么是暗色当然面积较小,这套方法也可以让亮部清晰,暗部模糊.是一套比较系统的画法。我对色彩冷暖的认识是:宏观上是接近火的颜色是暖色,接近水的颜色是冷色。细一些的认识是在红色系列中就有冷暖之分,玫瑰红是红色里最冷的,最暖的要属朱红.在黄色系列中,柠檬黄是最冷的,土黄则最暖。绿色中橄榄绿最是一种暖色,蓝色一般都是冷色。这些都有些概念化,但知道这些也很有用,能让我们在作画时多一份预见性。我也曾这样画过几幅油画,但可能没有完全这么概念的画,是在一种不自觉的情况,画出了一两幅这中效果的画,在大学之前时,画得都很概念,很理性,很拘谨,很盲目。到了大学后,并放开了一些画,有一段时间,我甚至不让自己想起这套方法,上颜色时只凭自己的感觉,感观去上,包括颜料在画面上的厚薄只凭感觉,可能这样的乱干了许久后,并会发现一些东西,认识一些东西,在一次画风景时,当时我的画面很暗,只觉得暗乎乎的一片,我当时的调色盘已很脏了,笔上的颜色也很灰根本没办法再调出亮颜色,调出的颜色也没有色相了,我就用刮刀撰上纯颜料往画面上上,能拯救一下我的画面,并发现在买的纯颜料中就有暗的颜色也和亮的颜色。后便不加考虑画过一段时间偏纯色调的画,发现画面太艳,就像小时候用水彩笔画出来的画,我想在这样画时,应该去学学马蒂斯,他的画有很多是这样,这应该在画面上该用那些颜色色,面积占多少,这些问题上考虑的要多。也就是色彩在画面上的构成之类的.后在有几幅画中,也没想什么不自觉的就画出了那种以灰色为主导,亮色和暗色为点缀的效果。而且,看上去较为和谐,并在老师给我的一本画册中发现里面的画也有这么一种感觉。色彩的表现性是一个很广很值的研究的问题,我会不断的去学习它,钻研它,进一步的去认识它。
关键词∶色彩;表现性;
从原始时代开始,人们就喜欢用各种不同的色彩装饰自己。古埃及人和古希腊人把富有个性的颜色展现在各种图案里;在公元5世纪意大利的镶嵌画中早已能运用补色;中世纪初的欧洲教堂装饰中,绘画达到了非常生动的冷暖效果;在古罗马早期哥特式建筑中艺术家们创作的壁画和图案已能使用色彩象征性的表现手法。
乔托的绘画标志着中世纪艺术的结束和新世纪的艺术形式的开始。15世纪上半叶,扬.凡艾克兄弟对油画技法做了重要改进后,油画色彩已在艺术家笔下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弗兰西斯加用平衡的互补色能画出富于个性的人物。达芬奇在理论著作中《论绘画》中创建了配色理论,科学的道出了光色,物体色,环境色的相互关系。16世纪威尼斯画家提香把素描和色彩很好的结合起来,对欧洲油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伦勃朗被认为是用色彩来制造明暗对照法的光辉典范,他用灰藍,黄红的透明色调,创造了一种异常感人的现实主义质感。巴洛克艺术用色彩来帮助创造深度的幻觉。英国透纳和康斯坦布尔用色彩来表现心灵,在风景中表现情绪。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罗瓦一反古典主义色彩单纯的传统色彩手法,以鲜明强烈的色彩表现他热情奔放的激情。他注重色彩理论和技法,为绘画色彩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库尔贝是在反对浪漫主义的幻想和古典主义的理想化的斗争中发展了现实主义。巴比松画家们则遵循柯罗“面对自然、对景写生、以及象孩子那样观察自然”的艺术之道,开创了风景画的新领域。
现实主义衰落后,马奈和他的朋友们继续推陈出新,开始了继德拉克洛瓦和库尔贝的第三次法国艺术革命高潮。这场革命对大自然的充分研究,导致印象派画家的绘画进入了全新的色彩领域。印象派以及代表人物莫奈的一副《.日出·印象》而命名,他们打破了古典主义的固有色观念,认为明暗变化不是同一色相的深浅变化。用多变而破碎的笔法在涂成白色的画布底子上作画,印象派画家借物再现光和色,忠于自己的视觉感受,对自然采取“象儿童那样作画”。
以高更,梵高等为代表的后印象派的色彩语言与印象派的出发点又有不同,他们不追求客观的光色效果,而是强调具有强烈个性的色彩他们在用色彩表现画家的自身感受方面有了新的发展。
1905-1908年出现的野兽派在绘画语言中更强调色彩的表现力,他们将色彩语言的着眼点放在追求装饰性,色彩构成,及主观感情的表达上之后。立体派毕加索,抽象派的康定斯基超现实主义的米罗等等。更是各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扩大了色彩的表现力。西方绘画经过了如此漫长的发展、演进。每位画家都以自己钟爱的色彩创造自己与人类情感的亲密联系,我们能更好地体会到它们作为语言与概念在视觉上的延伸。
各种色彩都其独特的性格,简称色性。它们与人类的色彩生理、心理体验相联系,从而使客观存在的色彩仿佛有了复杂的性格。红色 红色的波长最长,穿透力强,感知度高。它易使人联想起太阳、火焰、热血、花卉等,感觉温暖、兴奋、活泼、热情、积极、希望、忠诚、健康、充实、饱满、幸福等向上的倾向,但有时也被认为是幼稚 、原始、暴力、危险、卑俗的象征。深红及带紫味的红给人感觉是庄严、稳重、悲壮。
在西方绘画中,因时代审美理想不同,红色具有多样的艺术表现性。在17世纪佛朗德尔画家鲁本斯的作品《抢劫留西帕斯的女儿》一画中希腊神话英雄卡斯托尔身披火红的披风,骑在高头骏马之上,强有力地手臂抓着大红的布匹强行掠起美貌的留西帕斯的女儿。处在画面左上角的红色飘向天空的披风,处在画面中心的掠起留西帕斯的女儿的布匹,以及画面下角波吕刻斯战靴上的红色的饰带构成了一个极具动感的对角线这种动势色彩与线的运动及裸体的质感造成了一种狂热的色彩交响曲。充分体现了鲁本斯在画面中体现激情,热烈,英勇和原始的生命力。在古典主义画家中红色被画家赋予悲壮,庄严。例如,法国新古典主义画家大卫,大卫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革命精神,他把绘画当做他的革命武器。他的大部分作品有着浓郁或悲壮的色彩,在他的《荷拉斯兄弟宣言》中,红色占据了绝大部分,荷拉斯身上的红色披风以及儿子的红色上衣,象征了年迈的荷拉斯的庄严,年轻三勇士的激昂更预示着画面故事的悲壮气氛。在浪漫主义画家手中红色则变成一种暖洋洋的令人喜悦的基调。例如,出现在印象派大师雷诺阿作品《画家西斯莱和妻子》《怀抱猫咪的女子》《夏邦提克夫人和她的孩子们》.《坐着的浴女》等等中的红色。到了表现主义和蒙克时,红色突出显示了恐怖血腥味的象征立场。画家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凭借个人的家庭经历与朋友的遭遇选择了色彩的象征和隐喻手法揭示了“世纪末”时代人忧虑和恐惧。
黄色。黄色是所有色相中明度紧高的色彩,具有轻快、光辉、透明、活泼、光明、辉煌、希望、功名、健康等印象。但黄色过于明亮而显得刺眼,并且与其他色相混即易失去其原貌,故也有轻薄、不稳定、变化无常、冷淡等不良含义。 含白的淡黄色感觉平和、温柔,含大量淡灰的米色则是很好的休闲自然色,深黄色却另有一种高贵、庄严感。由于黄色极易使人想起许多水果的表皮,因此它能引起富有酸性的食欲感, 黄色还被用作安全色,因为这极易被人发现,如室外作业的工作服。
在西方造型艺术的创作中后印象主义大师梵高的作品多现黄色,通过对画家的内心世界的解读和他当时生活境界的了解,我们可以就其画面中出现的黄色得出两种结论∶一种是对生命的热爱和希望,另一种是躁动不安的神经质的内心体现.梵高在阿尔时期的系列作品《向日葵》是他使用黄色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经典画作,实际上,在他移居阿尔之前就在短暂的一两周内在巴黎完成了四幅,《向日葵》迷恋鲜明色彩的梵高从这时就开始意识到夏季之花向日葵是太阳的象征。在巴黎的四幅《向日葵》都是插在花瓶中的与阿尔时期的完全不同。从笔法上可以看出他受到了这时所交往的印象派画家的影响。阿尔德向日葵一画在用色上土黄色的花盘,柠檬黄的背景中黄色的花瓣和花瓶等,组成了一曲优美的黄色交响曲,体现了勃勃的生命力,更表达了梵高对生命的赞美与希望。 蓝色,是典型的寒色,表示沉静、冷淡、理智、高深、透明等含义,随着人类对太空事业的不断开发,它又有了象征高科技的强烈现代感。 浅蓝色系明朗而富有青春朝气,为年轻人所钟爱,但也有不够成熟的感觉。深蓝色系沉着、稳定,为中年人普遍喜爱的色彩。其中略带暖味的群青色,充满着动人的深邃魅力,藏青则给人以大度、庄重印象。靛蓝、普蓝因在民间广泛应用,似乎成了民族特色的象征。当然,蓝色也有其另一面的性格,如刻板、冷漠、悲哀、恐惧等。
绿色 ,在大自然中,除了天空和江河、海洋、绿色所占的面积最大,草、叶植物,几乎到处可见,它象征生命、青春、和平、安详、新鲜等。绿色最适应人眼的注视,有消除疲劳、调节功能。黄绿带给人们春天的气息,颇受儿童及年轻人的欢迎。蓝绿、深绿 是海洋、森林的色彩,有着深远、稳重、沉着、睿智等含义。含灰的绿、如土绿、橄榄绿、咸菜绿、墨绿等色彩,给人以成熟、老练、深沉的感觉,是人们广泛选用及军、警规定的服色。
在扬.凡艾克1434年所作的《阿尔诺尼夫妇像》一画中人物是尼德兰的意大利商人阿尔诺芬与他身着绿套的新婚妻子,虽然新娘的手提起外套的下摆,放在小腹之上,但是,我们仍然不难看出他的小腹微微隆起。很顯然,新娘已经孕育了一个新的小生命,画家利用绿色外套暗示了这种状态。因为绿色有着孕育,和生命力的象征。
白色, 白色给人印象中洁净、光明、纯真、清白、朴素、卫生、恬静等。在它的衬托下,其他色彩会显得更鲜丽、更明朗。多用白色还可能产生平淡无味的单调、空、虚无之感。
在弗里德里希1824年创作的《冰海》又叫《破灭的希望》希望一词具有双关语意,画面里有一艘被冰山撞碎的大船。这艘船就叫“希望”号。这场故事已经过去了,飘在海面上的,船上残骸随着冰冷的海水流动。最后,被冻结在空旷的海面上。犬牙交错的浮冰建造了一座白色的坟墓,令观者不寒而栗产生一种恐怖的感觉。
黑色 黑色为无色相无纯度之色。往往给人感觉沉静、神秘、严肃、庄重、含蓄,另外,也易让人产生悲哀、恐怖、不祥、沉默、消亡、罪恶等消极印象。尽管如此,黑色的组合适应性却极广,无论什么色彩特别是鲜艳的纯色与其相配。都能取得赏心悦目的良好效果。但是不能大面积使用,否则,不但其魅力大大减弱,相反会产生压抑、阴沉的恐怖感。
奥地利画家席勒是一位运用色彩进行象征和隐喻的大师,在1918年,是席勒极为不幸的一年,灾难的一年,他怀孕的妻子埃迪特突然去世,仿佛是追随她似的,不久以后,席勒也结束了自己二十八岁的短暂的一生。也就是在这一年席勒创作了他极品之作《家》画面上呈现的是席勒,埃迪特,和他们即将出生的孩子。他们都睁大眼睛一幅惊恐不安的神情,在他们背景,席勒描绘了大量黑色,象征着不安的恐怖的黑夜。恐怖的黑夜,席勒好像预感到了即将到来的家庭毁灭和死亡。恐怖的黑夜,席勒好像预感到了即将到来的家庭的毁灭和死亡。恐怖的黑夜和死亡。恐怖的黑色。死亡的黑色,很快降临到席勒的头上,1918年,妻子埃迪特死了,未出生的孩子死了,席勒也死了,整个黑色吞没了席勒。
学习画画,算算已有十年之久.记得在高考时学画色彩静物时老师教过我们一套画色彩静物的方法,大概是这样的先将各物体分黑.白.灰三个面,按照暗部偏暖,亮部偏冷,中间面则纯度较高的色彩先铺上一遍,调各物体的投影的颜色是用投影所在物体的颜色加上物体本身的暗部颜色再加一些光的颜色如:(紫色,蓝色)调和而成的一块偏暖的重灰,色相会偏向投影所在的物体的颜色,然后再用深红加普兰调成一种很暗的偏暖的重色,压一下物体的受力部分。物体的被光部以用暗暖色铺好后,暗部会有反光,暗部的反光则用暗部的颜色加一些光的颜色如(紫色,蓝色)能产生反光的效果。亮部产生的则是一块偏冷的浅灰,最后上高光,中间面则上一块纯度较高的色彩,如果按这样去画,要是画面构图好,画面黑白灰经营的恰当,就能呈现出比较好看的画面。因为,这样冷灰、暖灰、重色、纯度较高的色彩、亮色、在画面上都有。灰色主导画面,用重色和亮色点缀画面,在画面上纯色要么是亮色要么是暗色当然面积较小,这套方法也可以让亮部清晰,暗部模糊.是一套比较系统的画法。我对色彩冷暖的认识是:宏观上是接近火的颜色是暖色,接近水的颜色是冷色。细一些的认识是在红色系列中就有冷暖之分,玫瑰红是红色里最冷的,最暖的要属朱红.在黄色系列中,柠檬黄是最冷的,土黄则最暖。绿色中橄榄绿最是一种暖色,蓝色一般都是冷色。这些都有些概念化,但知道这些也很有用,能让我们在作画时多一份预见性。我也曾这样画过几幅油画,但可能没有完全这么概念的画,是在一种不自觉的情况,画出了一两幅这中效果的画,在大学之前时,画得都很概念,很理性,很拘谨,很盲目。到了大学后,并放开了一些画,有一段时间,我甚至不让自己想起这套方法,上颜色时只凭自己的感觉,感观去上,包括颜料在画面上的厚薄只凭感觉,可能这样的乱干了许久后,并会发现一些东西,认识一些东西,在一次画风景时,当时我的画面很暗,只觉得暗乎乎的一片,我当时的调色盘已很脏了,笔上的颜色也很灰根本没办法再调出亮颜色,调出的颜色也没有色相了,我就用刮刀撰上纯颜料往画面上上,能拯救一下我的画面,并发现在买的纯颜料中就有暗的颜色也和亮的颜色。后便不加考虑画过一段时间偏纯色调的画,发现画面太艳,就像小时候用水彩笔画出来的画,我想在这样画时,应该去学学马蒂斯,他的画有很多是这样,这应该在画面上该用那些颜色色,面积占多少,这些问题上考虑的要多。也就是色彩在画面上的构成之类的.后在有几幅画中,也没想什么不自觉的就画出了那种以灰色为主导,亮色和暗色为点缀的效果。而且,看上去较为和谐,并在老师给我的一本画册中发现里面的画也有这么一种感觉。色彩的表现性是一个很广很值的研究的问题,我会不断的去学习它,钻研它,进一步的去认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