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但好的教学方法应该是能激发学生思考,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因此,我们可以说,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成功运用,都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个思维的过程,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思维。因此,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的:
一、思维兴趣的培养
思维活动最容易从兴趣出发,浓厚的兴趣,将使学生百折不挠,成为学习的极大动力。学生学习任何事情的最佳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和本人教风的特长,做到精心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剧烈思维的热点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设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和外在动机,促使学生想学、要学。只有这样让学生平等参与教学内容,让学生主动地学,独立地学,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最活跃,兴趣更浓厚,从而达到既激发思维兴趣又保护思维兴趣的效果。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我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一個车间把生产1000个零件的任务交给了张师傅和李师傅,完成任务后要把500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结果张师傅加工了600个零件,李师傅加工了400个零件。这时把500元的加工费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吗?如何分才合理?
因为涉及到实际应用应用问题,从而引发出学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兴趣。
又如讲“分数的初步认识”,我利用简易教具——粉笔来导入新课,首先是一支、二支、三支叫学生数,学生会觉得非常简单、积极性很高,抓住学生回答问题的高潮,突然一支粉笔被分成了两半,问学生这一半的粉笔我们用什么表示?学生都非常渴望得到答案,自然地就引入新课。由于开始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所以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本节所学。
二、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独创性反映智力活动的独创程序。儿童创造性,一般属于低层次的,但只要对于自身或同龄儿童来说的新颖构思,都可归属于独创性思维,在这方面,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自觉性。把独立思考要求作为低年级开始即进行的一种“常规”训练。②提倡“新颖性”。鼓励学生解题中运用独特方法,促使学生探索解题新途径。③引导学生从模仿开始,逐步过渡到创造性编拟应用题。
三、思维逻辑性的培养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维的严密程度,它表现在思考问题时遵循逻辑规律,推理合乎逻辑规则,论证有条不紊,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思维能力,应从小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教给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其途径有:教师通过合乎逻辑的讲解向学生渗透某些思想方法;教师应用某一方法示范,学生从不自觉到自觉的模仿;教师帮助学生半独立地掌握某种逻辑思维方法去获取新知;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应用某方法去思考。
四、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敏捷性反映智力活动的速度,在计算教学中,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为目的,要求学生有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口算、听算、听题列式、变式练习、给应用题补问题、看图列式、竞赛、游戏等一系列方法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五、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指智力活动的灵活程度。灵活性强,就善于以不同的角度与方向起步去思考问题,为培养思维灵活性,要作以下工作: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运用“迁移”和“渗透”的规律,十分重视研究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注意发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并利用旧知识导入新知识。例如:在教学“乘法意义”的运用一课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加法题:9+9+9+8+9=?
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于是,有一个学生提出了9×4+8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思考:假设这几个加数都相同呢?还可以怎样算?有的学生马上想到用9×5-1计算,即把8也看作9,那么就有5个9,列为5×9,而8看作9多加了1,所以再减1。当学生叙述完理由后,又有学生马上想到8×5+4的方法,显然,这位同学触类旁通,把所有的加数看成了8来计算。学生从多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既开阔了思路,又利于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素质教育是学生主体的教育,要真正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必须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使学生生动活泼的成长。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素质教育的精髓。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既应加强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应加强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探索进取精神,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增长智慧,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之景,探究之趣,成功之乐,全面提高数学素养。
数学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人们常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个思维的过程,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思维。因此,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我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的:
一、思维兴趣的培养
思维活动最容易从兴趣出发,浓厚的兴趣,将使学生百折不挠,成为学习的极大动力。学生学习任何事情的最佳时机,是当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和本人教风的特长,做到精心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剧烈思维的热点问题。因此在教学中,要设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和外在动机,促使学生想学、要学。只有这样让学生平等参与教学内容,让学生主动地学,独立地学,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最活跃,兴趣更浓厚,从而达到既激发思维兴趣又保护思维兴趣的效果。如在教学“按比例分配”这一内容时,我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一個车间把生产1000个零件的任务交给了张师傅和李师傅,完成任务后要把500元的加工费分给他们。结果张师傅加工了600个零件,李师傅加工了400个零件。这时把500元的加工费平均分给他们合理吗?如何分才合理?
因为涉及到实际应用应用问题,从而引发出学生探求合理的分配方法的思维兴趣。
又如讲“分数的初步认识”,我利用简易教具——粉笔来导入新课,首先是一支、二支、三支叫学生数,学生会觉得非常简单、积极性很高,抓住学生回答问题的高潮,突然一支粉笔被分成了两半,问学生这一半的粉笔我们用什么表示?学生都非常渴望得到答案,自然地就引入新课。由于开始就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所以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本节所学。
二、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独创性反映智力活动的独创程序。儿童创造性,一般属于低层次的,但只要对于自身或同龄儿童来说的新颖构思,都可归属于独创性思维,在这方面,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自觉性。把独立思考要求作为低年级开始即进行的一种“常规”训练。②提倡“新颖性”。鼓励学生解题中运用独特方法,促使学生探索解题新途径。③引导学生从模仿开始,逐步过渡到创造性编拟应用题。
三、思维逻辑性的培养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维的严密程度,它表现在思考问题时遵循逻辑规律,推理合乎逻辑规则,论证有条不紊,有理有据,很有说服力,这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思维能力,应从小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教给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其途径有:教师通过合乎逻辑的讲解向学生渗透某些思想方法;教师应用某一方法示范,学生从不自觉到自觉的模仿;教师帮助学生半独立地掌握某种逻辑思维方法去获取新知;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应用某方法去思考。
四、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敏捷性反映智力活动的速度,在计算教学中,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为目的,要求学生有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口算、听算、听题列式、变式练习、给应用题补问题、看图列式、竞赛、游戏等一系列方法来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五、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指智力活动的灵活程度。灵活性强,就善于以不同的角度与方向起步去思考问题,为培养思维灵活性,要作以下工作: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重视运用“迁移”和“渗透”的规律,十分重视研究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注意发现新旧知识的结合点并利用旧知识导入新知识。例如:在教学“乘法意义”的运用一课时,我出示了这样一道加法题:9+9+9+8+9=?
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计算。于是,有一个学生提出了9×4+8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思考:假设这几个加数都相同呢?还可以怎样算?有的学生马上想到用9×5-1计算,即把8也看作9,那么就有5个9,列为5×9,而8看作9多加了1,所以再减1。当学生叙述完理由后,又有学生马上想到8×5+4的方法,显然,这位同学触类旁通,把所有的加数看成了8来计算。学生从多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既开阔了思路,又利于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素质教育是学生主体的教育,要真正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必须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形成学生的精神力量,促使学生生动活泼的成长。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素质教育的精髓。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既应加强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又应加强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样,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探索进取精神,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既学到知识,又增长智慧,让学生充分体验参与之景,探究之趣,成功之乐,全面提高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