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月天,暴风骤雨说来就来。周五的下午4:30,依照惯例,家长们可以进校园接孩子。为了加强校园安全,校方要求家长接完孩子,需要在“签离簿”上签字,这本是一件无可厚非之事,班主任做好放学交接工作,家长们依次排好队,签字接学生,井然有序,安全有保障。执行两个多月以来,一切都安好。可能是因为今天天气不好,低沉的气压,瓢泼的暴雨惹人心烦,一切都发生得那么突然……
我正在讲台前整理作业,和签字的家长打招呼,和签好字的孩子们挥手再见,一切都按部就班进行着,这时家长队伍里有个男性声音响起:这有意义吗?我看了一眼他的签名,龙飞凤舞,潦草至极,根本无法辨认,准备再仔细看看到底是哪个学生的家长。他不屑的声音再次响起:这有什么意义?看着外面的暴风骤雨、排成长队的家长,以及班上一大帮的学生,我压下了心中的不快,耐心地对他说:“这位家长,你如果有空的话,我们可以交流一下‘签离’的意义在哪里。”“交流什么东西……”一连串的脏话从这位家长的嘴中脱口而出。我瞬间懵了,从教十几年第一次遇见这样毫不讲理的家长;其他家长也懵了,可能大家谁都没有想到一个大男人当着几十个孩子、几十个家长的面,竟然能够如此堂而皇之地不顾任何脸面地用脏话骂老师。此时,除了他的叫嚣声,教室里安静极了。
沉默只是表面,其实我的内心已经风起云涌,无数的想法从脑海中闪过,想得最多的就是:这件事情处理不好,我如何在孩子们面前立威,如何让孩子们明白真善美?如何让其他家长们信服我,以后遇到问题能够与我倾心交流,从而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作为一名老班主任,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让老师头疼的“問题孩子”?他们易怒,喜欢攻击别人,胡搅蛮缠,不辨是非,常常导致的是5+2=0的教育模式,在学校被教育了五天,一些坏毛病已经改正了一些,回家两天后全部一键还原。周而复始,搅得老师头疼不已。如何帮扶“问题孩子”,可能症结还在家长身上。今天我是不是就遇上了这么一个“问题家长”呢?
安静的教室里有一百多双眼睛正盯着我,事发突然,容不得再犹豫,我立刻重重地拍了一下讲台,义正词严地责问他:“你这人怎么回事儿?有问题你可以提,有想法可以交流,大家相互尊重,你怎么可以随便骂人呢?你再看看,还有这么多孩子在这,你怎么为人父母,言传身教,给孩子做榜样呢?”面对我的高声责问,其他懵了的家长也回过神来,纷纷指责他“你骂人是不对,要互相尊重”“老师说得对,有想法可以交流”“家长要给孩子做榜样”……你一言我一语,让这个家长终于偃旗息鼓,悻悻地走了。此时,我心头暗喜,我不顾形象地“拍桌子”既打击了这个家长的气焰,也激起了其他家长的理智,可是我觉得这个事情没有结束,如果这个家长就这样走了,是不是以后所有的家长遇到问题都可以不分青红皂白,责骂一通,不了了之呢?
我急忙询问是哪个学生的家长。这时,一个乖巧的女生悄悄地拉了拉我的衣服说:“老师,您别生气了,他是小远的爸爸。他就是这样的人,素质很差,上次我们一起去寻访束星北故居,明明是小远大声喧哗,影响我们休息,他爸爸不仅不说小远,还骂我们。”听到“素质差”“脏话骂人”等字眼,我又惊又喜。喜的是,我的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判断真善美;惊的是,小远的爸爸果然是一位“问题家长”,小远在家如何与他相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小远又如何在同学中自处?
这时手机QQ突然来了五条信息,都是小远爸爸发的:对不起,方老师,我今天心情不好,改天我向您当面道歉。心情不好就可以随便骂人吗?对这个理由,我不能苟同,因此决定暂时冷处理,不理他。其实,心里也是在暗暗期待,这样一个“暴脾气”的孩子心目中“素质差”的家长真的会当面向我道歉吗?
周末过后,周一晨会课,我用眼睛故意扫了一下小远,发现小远不敢抬头,躲避我的目光。其实,说到小远,他还是一个非常自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远特别喜欢哭鼻子,和同学之间发生矛盾,他会习惯性地先指责别人,然后就是不停地哭,“哭”似乎就是他解决一切问题的武器。作为一个男孩,这样的性格是不是受他爸爸的影响呢?为了保护小远,也为了引导目睹这件事情全过程的同学明辨是非,我故意说:“同学们,上周五发生的事情是个误会,今天老师还请同学们给家长再带个信,我们周五要签离,这样老师就放心每个同学被安全接走了,安全第一啊。”看见孩子们点了点头,我又接着说:“老师不知道上周五是谁的家长,也不准备再追究这件事情,因为这位家长已经给老师道歉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善良的孩子们都点头表示原谅这样的家长,我也捕捉到小远一闪而过的明亮目光。孩子,你是无辜的!
又是周五放学后,当我拿着签离本清点时,小远爸爸走过来,有点不好意思地对我说:“方老师,我今天等到最后,就是想当面向您道个歉。您说得对,我们父母应该做孩子的榜样,我不能因为心情不好,就迁怒于别人。小远回来说,您都原谅我了,我保证以后一定好好配合学校,再也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言辞恳切,但我没有就此罢休,决定乘胜追击,期待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您今天来道歉,说到做到,知错能改,已经给孩子们做榜样了,我还想让您在群里公开道歉,表示您的诚意和决心,毕竟这个事情发生在这么多人面前。”小远爸爸尴尬地挠挠头:“老师,不是我不公开道歉,我怕孩子妈妈知道这件事后,跟我吵架。那天就是我们家里发生矛盾,才心情不好,发生那样的事情。”好吧,这确实是个“问题家长”,还有着夫妻不睦的家庭问题。此时,我似乎看到了一个暴脾气的爸爸,还有个略显强势的妈妈,经常为了琐事争执的场景。小远的自律可能来自妈妈的严要求,而喜欢推卸责任、倔强又怯懦的行为特点似乎来自冲动而又暴躁的爸爸。为了小远,我决定试一试:“您在群里公开道歉,其实最大的受益者是您的孩子,因为,他会以爸爸为骄傲,也会真切感受到‘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的意思,毕竟,谁不会犯错呢?您现在就是‘言传身教’啊。相信孩子妈妈会理解并配合您的教育方式的。”
晚间,我在班级群里看到了小远爸爸言辞恳切的公开道歉。我心中大喜,立即@他,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群里所有家长,以一名老师和一名家长的双重身份呼吁所有的父母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们做“榜样”。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父母的生活状态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而榜样则是培养道德行为的重要手段。身教胜于言传,父母的一言一行将影响着子女的生活轨迹,唯有家长们能自我约束,注重日常行为,才使孩子多受正面的熏陶。群里的家长们纷纷点赞,并表示要多多学习新家庭教育理念,和孩子们共成长。此时,小远妈妈的私信过来了:“方老师,谢谢您。小远爸爸一回来就主动跟我说了这件事。不怕您笑话,这是我们这么多天来第一次心平气和地交流,我们也互相检讨一下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小远还学着您的话对我们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呢。久违的温馨又回到了我们的身边。真的谢谢您。”
看到这,我欣慰地笑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没有为自己“拍案而起”的行为感到失态,我为自己的当机立断感到惊喜,惊喜于家长的理解和改变;惊喜于更多的家长愿意接受新家庭教育理念,从而关注家风家教,明白父母需要学习,需要与孩子一起成长;惊喜于家校合作带来更好的教育合力。家校合作是地位平等、彼此尊重、互相帮助的。所以教师要和家长一起,现实生活中,以身作则,成为有教育价值和说服力的榜样,引导孩子们观察,使孩子们接受家长们的道德观念、价值和行动方式,同时可以适当地讨论、批评、分析负面榜样的所引起的后果;并及时注意家长、教师、同伴和电视中的人物形象对孩子行为的影响。教师应该充分地和家长进行交流,凸显家庭教育中的德育功能,指导家长挖掘家庭教育中育德、践德、悟德的可能,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正在讲台前整理作业,和签字的家长打招呼,和签好字的孩子们挥手再见,一切都按部就班进行着,这时家长队伍里有个男性声音响起:这有意义吗?我看了一眼他的签名,龙飞凤舞,潦草至极,根本无法辨认,准备再仔细看看到底是哪个学生的家长。他不屑的声音再次响起:这有什么意义?看着外面的暴风骤雨、排成长队的家长,以及班上一大帮的学生,我压下了心中的不快,耐心地对他说:“这位家长,你如果有空的话,我们可以交流一下‘签离’的意义在哪里。”“交流什么东西……”一连串的脏话从这位家长的嘴中脱口而出。我瞬间懵了,从教十几年第一次遇见这样毫不讲理的家长;其他家长也懵了,可能大家谁都没有想到一个大男人当着几十个孩子、几十个家长的面,竟然能够如此堂而皇之地不顾任何脸面地用脏话骂老师。此时,除了他的叫嚣声,教室里安静极了。
沉默只是表面,其实我的内心已经风起云涌,无数的想法从脑海中闪过,想得最多的就是:这件事情处理不好,我如何在孩子们面前立威,如何让孩子们明白真善美?如何让其他家长们信服我,以后遇到问题能够与我倾心交流,从而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作为一名老班主任,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让老师头疼的“問题孩子”?他们易怒,喜欢攻击别人,胡搅蛮缠,不辨是非,常常导致的是5+2=0的教育模式,在学校被教育了五天,一些坏毛病已经改正了一些,回家两天后全部一键还原。周而复始,搅得老师头疼不已。如何帮扶“问题孩子”,可能症结还在家长身上。今天我是不是就遇上了这么一个“问题家长”呢?
安静的教室里有一百多双眼睛正盯着我,事发突然,容不得再犹豫,我立刻重重地拍了一下讲台,义正词严地责问他:“你这人怎么回事儿?有问题你可以提,有想法可以交流,大家相互尊重,你怎么可以随便骂人呢?你再看看,还有这么多孩子在这,你怎么为人父母,言传身教,给孩子做榜样呢?”面对我的高声责问,其他懵了的家长也回过神来,纷纷指责他“你骂人是不对,要互相尊重”“老师说得对,有想法可以交流”“家长要给孩子做榜样”……你一言我一语,让这个家长终于偃旗息鼓,悻悻地走了。此时,我心头暗喜,我不顾形象地“拍桌子”既打击了这个家长的气焰,也激起了其他家长的理智,可是我觉得这个事情没有结束,如果这个家长就这样走了,是不是以后所有的家长遇到问题都可以不分青红皂白,责骂一通,不了了之呢?
我急忙询问是哪个学生的家长。这时,一个乖巧的女生悄悄地拉了拉我的衣服说:“老师,您别生气了,他是小远的爸爸。他就是这样的人,素质很差,上次我们一起去寻访束星北故居,明明是小远大声喧哗,影响我们休息,他爸爸不仅不说小远,还骂我们。”听到“素质差”“脏话骂人”等字眼,我又惊又喜。喜的是,我的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判断真善美;惊的是,小远的爸爸果然是一位“问题家长”,小远在家如何与他相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小远又如何在同学中自处?
这时手机QQ突然来了五条信息,都是小远爸爸发的:对不起,方老师,我今天心情不好,改天我向您当面道歉。心情不好就可以随便骂人吗?对这个理由,我不能苟同,因此决定暂时冷处理,不理他。其实,心里也是在暗暗期待,这样一个“暴脾气”的孩子心目中“素质差”的家长真的会当面向我道歉吗?
周末过后,周一晨会课,我用眼睛故意扫了一下小远,发现小远不敢抬头,躲避我的目光。其实,说到小远,他还是一个非常自律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远特别喜欢哭鼻子,和同学之间发生矛盾,他会习惯性地先指责别人,然后就是不停地哭,“哭”似乎就是他解决一切问题的武器。作为一个男孩,这样的性格是不是受他爸爸的影响呢?为了保护小远,也为了引导目睹这件事情全过程的同学明辨是非,我故意说:“同学们,上周五发生的事情是个误会,今天老师还请同学们给家长再带个信,我们周五要签离,这样老师就放心每个同学被安全接走了,安全第一啊。”看见孩子们点了点头,我又接着说:“老师不知道上周五是谁的家长,也不准备再追究这件事情,因为这位家长已经给老师道歉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善良的孩子们都点头表示原谅这样的家长,我也捕捉到小远一闪而过的明亮目光。孩子,你是无辜的!
又是周五放学后,当我拿着签离本清点时,小远爸爸走过来,有点不好意思地对我说:“方老师,我今天等到最后,就是想当面向您道个歉。您说得对,我们父母应该做孩子的榜样,我不能因为心情不好,就迁怒于别人。小远回来说,您都原谅我了,我保证以后一定好好配合学校,再也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言辞恳切,但我没有就此罢休,决定乘胜追击,期待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您今天来道歉,说到做到,知错能改,已经给孩子们做榜样了,我还想让您在群里公开道歉,表示您的诚意和决心,毕竟这个事情发生在这么多人面前。”小远爸爸尴尬地挠挠头:“老师,不是我不公开道歉,我怕孩子妈妈知道这件事后,跟我吵架。那天就是我们家里发生矛盾,才心情不好,发生那样的事情。”好吧,这确实是个“问题家长”,还有着夫妻不睦的家庭问题。此时,我似乎看到了一个暴脾气的爸爸,还有个略显强势的妈妈,经常为了琐事争执的场景。小远的自律可能来自妈妈的严要求,而喜欢推卸责任、倔强又怯懦的行为特点似乎来自冲动而又暴躁的爸爸。为了小远,我决定试一试:“您在群里公开道歉,其实最大的受益者是您的孩子,因为,他会以爸爸为骄傲,也会真切感受到‘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句话的意思,毕竟,谁不会犯错呢?您现在就是‘言传身教’啊。相信孩子妈妈会理解并配合您的教育方式的。”
晚间,我在班级群里看到了小远爸爸言辞恳切的公开道歉。我心中大喜,立即@他,给予肯定和表扬,同时@群里所有家长,以一名老师和一名家长的双重身份呼吁所有的父母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们做“榜样”。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父母的生活状态直接影响青少年的成长。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而榜样则是培养道德行为的重要手段。身教胜于言传,父母的一言一行将影响着子女的生活轨迹,唯有家长们能自我约束,注重日常行为,才使孩子多受正面的熏陶。群里的家长们纷纷点赞,并表示要多多学习新家庭教育理念,和孩子们共成长。此时,小远妈妈的私信过来了:“方老师,谢谢您。小远爸爸一回来就主动跟我说了这件事。不怕您笑话,这是我们这么多天来第一次心平气和地交流,我们也互相检讨一下自己做得不对的地方。小远还学着您的话对我们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呢。久违的温馨又回到了我们的身边。真的谢谢您。”
看到这,我欣慰地笑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没有为自己“拍案而起”的行为感到失态,我为自己的当机立断感到惊喜,惊喜于家长的理解和改变;惊喜于更多的家长愿意接受新家庭教育理念,从而关注家风家教,明白父母需要学习,需要与孩子一起成长;惊喜于家校合作带来更好的教育合力。家校合作是地位平等、彼此尊重、互相帮助的。所以教师要和家长一起,现实生活中,以身作则,成为有教育价值和说服力的榜样,引导孩子们观察,使孩子们接受家长们的道德观念、价值和行动方式,同时可以适当地讨论、批评、分析负面榜样的所引起的后果;并及时注意家长、教师、同伴和电视中的人物形象对孩子行为的影响。教师应该充分地和家长进行交流,凸显家庭教育中的德育功能,指导家长挖掘家庭教育中育德、践德、悟德的可能,帮助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