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巩固、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也帮助教师及时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在新课程背景下,校本作业成了减负增效的重要手段,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设计出新颖、有趣、开放的新型校本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应引起我们数学教师的重视。通过近几年我校校本作业实施的实际情况,设计有效的校本作业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聚焦操作性,积累活动经验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校本作业的设计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书面作业,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设计可操作的校本作业,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教师通过设计操作性的校本作业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积累活动经验打开一扇窗,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在体验中体会数学价值,在实践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如在教学《节约用水》前,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和周边浪费水资源的现象,用图片或者文字记录下来,以小组的形式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形成报告或小论文,并进行交流,在教学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渗透。在学习《扇形统计图》后,可结合垃圾分类问题,让学生确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在小区内调查统计,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汇报。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包括收集和整理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说明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统计活动经验,体会图标的特点,树立统计的观念。
二、聚焦层次性,满足个体差异
校本作业的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校本作业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可把作业分层A、B、C三层,A层作业为基础练习,目的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B层作业是综合练习,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后的灵活应用能力;C层作业是拓展练习,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主选择相应的习题。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时,可以设计以下的题组练习。
A.制作一个长为10 cm、宽为5 cm、高为3 cm的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彩纸?
B.将两个棱长为2 cm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C.一个横截面为正方形,表面积为114 cm2的长方体木块,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体,表面积剩下54 cm2,则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在这样层层递进的作业设计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主选择性地完成相应的题目,看看自己可以挑战到哪一步,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对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足够的思维空间,发挥他们的数学才能。
三、聚焦生活性,培养应用意识
校本作业素材的选用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趣味。在设计校本作业时,教师要对现实生活的情境进行数学化的加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够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可以设计以下的题目练习。
如图所示,王叔叔用木条制作木架子,这个木衣架的三根木条长度分别是( )
A.2dm、2dm、5dm
B.2.5dm、2.5dm、4dm
C.3dm、3dm、3dm
D.3dm、3dm、6dm
傳统的题目更多是直接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本题以生活中常见的衣架为素材,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观察和思考。让学生经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自然而然地激活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从而进一步应用、拓展、延伸数学知识。
四、聚焦过程性,提升数学思考
设计校本作业时教师应积极探索可以考查学生学习过程的习题,发现学生的解题思路,以便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如果校本作业仅呈现结果,教师就难以了解学生的思考方法和过程是否正确。此外,设计过程性的校本作业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形式背后的本质含义,并学会逐层深入地剖析问题,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逻辑性。如在教学《解稍复杂方程》时,可以设计以下的练习。
下列哪个方程与方程(36-3x)÷6=0同解?
A.3x+6=36 B.36-3x=0 C.x=6 D.3x=6
传统的习题比较注重解题的结果,而此题主要考查找出同解方程的过程,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思路是否正确,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后续的教学。
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可以设计以下的练习。
根据算式画辅助线
(1)(5+10)×6÷2+5×6
(2)12×10-(6+12)×5÷2
(3)12×5+(12-6)×(10-5)
传统的习题对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基本以自主动手计算为主,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本题改变问题的角度,根据算式画辅助线,弱化形式操作,加强思维训练,同时也进一步促进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总之,校本作业设计应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出发,设计好每一个层次的作业,使校本作业少一点形式,多一点实质,做到真正的减负增效,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校本作业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FJJKXB18-397)系列成果之一。
一、聚焦操作性,积累活动经验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校本作业的设计不能局限于传统的书面作业,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设计可操作的校本作业,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体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教师通过设计操作性的校本作业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积累活动经验打开一扇窗,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的乐趣,在体验中体会数学价值,在实践中提升数学核心素养。让学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逐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如在教学《节约用水》前,可布置学生收集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和周边浪费水资源的现象,用图片或者文字记录下来,以小组的形式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形成报告或小论文,并进行交流,在教学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的渗透。在学习《扇形统计图》后,可结合垃圾分类问题,让学生确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在小区内调查统计,并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进行汇报。学生经历完整的统计过程,包括收集和整理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说明问题。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统计活动经验,体会图标的特点,树立统计的观念。
二、聚焦层次性,满足个体差异
校本作业的设计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考虑到学生发展的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校本作业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可把作业分层A、B、C三层,A层作业为基础练习,目的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B层作业是综合练习,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后的灵活应用能力;C层作业是拓展练习,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主选择相应的习题。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时,可以设计以下的题组练习。
A.制作一个长为10 cm、宽为5 cm、高为3 cm的长方体纸盒,至少需要多少彩纸?
B.将两个棱长为2 cm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C.一个横截面为正方形,表面积为114 cm2的长方体木块,截去一个最大的正方体,表面积剩下54 cm2,则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在这样层层递进的作业设计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自主选择性地完成相应的题目,看看自己可以挑战到哪一步,充分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对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足够的思维空间,发挥他们的数学才能。
三、聚焦生活性,培养应用意识
校本作业素材的选用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趣味。在设计校本作业时,教师要对现实生活的情境进行数学化的加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能够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如在教学《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可以设计以下的题目练习。
如图所示,王叔叔用木条制作木架子,这个木衣架的三根木条长度分别是( )
A.2dm、2dm、5dm
B.2.5dm、2.5dm、4dm
C.3dm、3dm、3dm
D.3dm、3dm、6dm
傳统的题目更多是直接考查三角形三边关系。本题以生活中常见的衣架为素材,让学生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观察和思考。让学生经历生活问题数学化的过程,自然而然地激活学生用已有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从而进一步应用、拓展、延伸数学知识。
四、聚焦过程性,提升数学思考
设计校本作业时教师应积极探索可以考查学生学习过程的习题,发现学生的解题思路,以便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如果校本作业仅呈现结果,教师就难以了解学生的思考方法和过程是否正确。此外,设计过程性的校本作业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数学形式背后的本质含义,并学会逐层深入地剖析问题,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逻辑性。如在教学《解稍复杂方程》时,可以设计以下的练习。
下列哪个方程与方程(36-3x)÷6=0同解?
A.3x+6=36 B.36-3x=0 C.x=6 D.3x=6
传统的习题比较注重解题的结果,而此题主要考查找出同解方程的过程,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思路是否正确,有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改进后续的教学。
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可以设计以下的练习。
根据算式画辅助线
(1)(5+10)×6÷2+5×6
(2)12×10-(6+12)×5÷2
(3)12×5+(12-6)×(10-5)
传统的习题对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基本以自主动手计算为主,不能充分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本题改变问题的角度,根据算式画辅助线,弱化形式操作,加强思维训练,同时也进一步促进学生解题方法的多样性和思维的灵活性。
总之,校本作业设计应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出发,设计好每一个层次的作业,使校本作业少一点形式,多一点实质,做到真正的减负增效,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校本作业实践研究” (课题编号:FJJKXB18-397)系列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