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师范专业GIS技能培养渗透专业课程教学探究

来源 :亚太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k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地理师范专业加强GIS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基于当前地方高校地理师范专业在GIS技能培养上的不足,提出将GIS技能培养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的观点,以GIS在《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为例,讨论了GIS在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对象和应用模式。
  关键词:GIS;GIS技能培养;自然地理学;地理师范专业
  中图分类号:G6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2-0003-02
  在现今大数据信息时代,GIS作为对空间信息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显示功能的信息系统,被越来越多行业与人群熟知应用[1],于此同时对GIS知识与技能普及提出迫切要求。GIS的广泛普及从长远来看需要从基础教育抓起,进而要求中小学地理教师能够掌握GIS技能。而在现实中学教学系统中能够将GIS应用于教学的教师极为缺乏。虽有大量文献探讨GIS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2-4],然而多数文献来自高校(在中国知网中以“GIS”、“地理”、“中学”为主题检索得到163篇文献,其中60%以上来自高校),反映了中学地理教学中GIS技术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中学地理教师的GIS技术亟待于普及和提高。
  承担培养中小学教师责任的地理师范专业,首当其冲应该加强地理师范生的GIS技能。而目前地方高校的地理师范专业的GIS技能培养基本上依赖于单一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 GIS技能的学习锻炼基本上始于上课、止于下课,学生缺乏GIS技能的实践锻炼机会,以致多数学生对GIS技能掌握肤浅。基于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GIS教学现状、中学地理教育对地理教师掌握GIS技能的渴望乃至社会对于GIS普及的现实需求,本文提出将GIS技能培养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观点,并通过以GIS在《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为例,探讨将GIS技能培养渗透到专业课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应用对象和应用模式,以期为提高地理师范生GIS技能的提供思路和参考。
  一、GIS技能培养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的提出
  (一)地理师范专业的GIS教学目标
  GIS学习的目标应是知识、方法与思维的多层面,而不是单一的知识层面。在整个教学目标系统中,掌握GIS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基础,学会GIS空间查询、编辑、分析与可视化等方法分析与解决地理问题是核心,而通过知识与方法的训练实现地理空间思维与能力的培养是根本目的。GIS教学目标应突出地理师范专业的要求与特色,熟练应用GIS技术于中小学地理课堂教学,是地理师范专业GIS学习的重要目标。
  (二)地理师范专业GIS教学实施的现状
  地理师范专业GIS教学实施的现状令人担忧。地理科学师范专业的GIS教学,课程设置上依赖于一门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学习,如《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教学方式上以理论课为主、实践课为辅助,GIS技能锻炼机会很少;从教学效果来看,其实质上尚处于知识层面的学习和了解层面。很多学生到了高年级毕业论文阶段,仍然对GIS望而生畏,论文中涉及到GIS技术则尽量避开。其原因表面上是由于GIS原理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学生基础薄弱、GIS实践有限等,而究其根本则在于,地理师范专业的GIS教学目标不够准确到位,从而导致对地理师范专业的GIS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系统的GIS技能培养教学方案。
  (三)GIS技能培养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的意义
  当前地方性本科高校的地理师范专业GIS教学,依赖于单一的地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加上教学目标的不明确或无专业针对性,学生无法领会地理信息技术与各门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GIS学习对于本专业学习的意义,及其对于未来所要从事工作的意义。为此本文提出GIS技能培养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的观点。通过将GIS渗透到专业课教学,搭建GIS与各专业课之间联系,一方面通过GIS的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等优势,提高各专业课程教学的效率;另一方面通过GIS在各专业课中的应用,强化GIS方法理解和实践训练,从而达到不同专业课之间相辅相成。
  这里需要强调几点:1)将GIS技能培养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并非要在各门专业课教学中将GIS培养作为主要目标,而是要在各门专业课教学中灵活应用GIS技术,使之成为专业课程教学的一项平常手段,在“无形”中发挥GIS价值,给学生以广泛的与GIS接触的机会,让学生在更为高效的学习过程中达成专业课程学习目标。2)将GIS技能培养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并非否定地理信息系统课程学习的价值与重要性。地理信息系统课程仍然是地理师范专业GIS学习的首先途径与核心课程。将GIS技能培养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是要体现GIS技术普及的理念,将GIS技术作为师生教学的常态化手段,在不同科目中体现GIS的不同价值。3)GIS技能培养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不是单方面教师行为,而是通过教师的示范、引导和要求等多元途径,使得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或主动地认识和使用GIS技术,从而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实现GIS技术的提升。
  二、GIS技能培养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的实施——以《自然地理学》课程为例
  (一)意义
  《自然地理学》在地理师范专业课程中,属于一门知识体系庞大、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囊括了分别针对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生物这六大要素的部门自然地理和自然地理综合研究[5]。有限的学时完成如此庞大的教学任务,容易造成对自然地理知识介绍轻描淡写、研究与实践方法学生难以领会、教学气氛与过程平淡、教学目标不能有效达成的局面。将GIS应用到《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中对于自然地理学的教学有重要意义。强大的GIS数据库、空间分析、可视化功能,将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的、传统教学方法难以阐释的内容较为直观的展示给学生,展示不同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以空间分析解释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借助于多维、多尺度、多色彩等多种手段的空间表达,增强学生兴趣。   (二)应用对象
  根据地理信息系统的功能以及自然地理学课程内容,以伍光和主编的《自然地理学》为例,应用对象内容如下:第一章中地球表面的地形起伏、海陆分布;第二章中矿物、世界地质构造、地震带的分布;第三章中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气团和峰的地理分类、气候带分布成因;第四章中河流对地理环境的作用、洋流分布、地球河流与冰川分布;第五章中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典型地貌分布;第六章中世界土壤分布、土壤质量评价;第七章中世界植被带分布;第八章中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自然带分异规律、自然区划、土地评价、人地关系案例分析。
  (三)应用模式
  建立地球表面(世界)地形、气温、降水、水文、地貌、土壤、植被类型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矢量或栅格数据图形与属性数据库,是GIS在《自然地理学》课程中应用的基础和前提。此外,了解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还需在数据库中补充人文地理信息。
  通过可视化,直观表达地理对象(如山脉、岛屿等)或要素(如气温、降水等)的空间分布特征与规律;通过属性条件查询,了解不同情境下不同地理对象的分布特征;通过空间定点查询,获得不同地理对象或要素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特定空间数据的地统计分析,分析该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异特征;在统一坐标系统下,对不同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对多个图层进行运算,可以进行考虑多地理要素的地理环境综合评价或地理问题的综合判定。
  通过建立网络一体化的室内、外地理教学系统,将引导探究式教学模式付诸其中,可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给予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提高教学效果。
  三、结语
  将GIS技能培养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学观点,是在地方高校地理师范专业在GIS技能培养上的普遍存在的教学目标不到位、教学方案不成体系、教学效果不佳的现状下提出的,将GIS技能灵活运用到各门专业课的课程教学中,试图将GIS发展为地理师范专业课教学的一项常态化手段,使得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实现GIS技能培养的一种教学思想。GIS在《自然地理学》课程教学中应用对象和模式的探讨,说明了GIS技能培养渗透到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而该教学思想的系统实践方案还需要进一步实践与研究,需要构建适应的GIS技能提升的地理师范专业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全面升地理师范专业教师的GIS技能、探讨GIS与其他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完善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硬件条件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作者单位:南京晓庄学院)
  参考文献:
  [1]黄杏元,马劲松.地理信息系统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08.
  [2]段玉山,王家伟.运用“中学GIS教学平台”培养中学生地理空间比较分析能力的研究[J].地理教学,2012(10):43-47.
其他文献
作者简介:罗通彪(1967.03-),男,汉,四川苍溪人,大学本科,副教授,主要从事食品加工教学、研究与科研管理。  摘要:针对我国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存在的专业设置与经济发展脱节,职业培训与社会需求不适宜,技术服务能力低下等问题,提出调整专业设置,强化社会培训,组建社会服务团队,服务新农村建设等措施,以提高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区域经济;路径  中图
期刊
摘要:现在实验室的现状与问题分析,通过B/S模式实现汽车类实训室网络化建设和管理。是建设实验室的需要,实验室日常管理中引入6S管理的理念;是加强学生实训教学管理的需要,完成规章制度的建设,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完善6S管理规范中的激励机制、考核机制,促进实验室的建设管理。促进实验室的利用,打造出技能人才。  关键词:B/S模式;技能型;汽车;实训室;6S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2-0035-01  1.专题教学的内涵  从语文教材的发展历史来看,教材的编排方式经历了文选型、语言训练型、训练点和内容组合型直至今天的专题组合型。  新课程推荐教师们开展专题教学,所以应严格界定专题教学概念。专题主要是指专门研究及讨论的题目,德国注重专题教学方面的研究,20世纪背景下的专题教学已然发展为西方国家教育教学
期刊
摘要:陶行知老先生说:“社会即学校”。我们充分利用社会的活环境进行教育,长汀文化底蕴深厚,素有“红色小上海”的美称,有着许多革命旧址,古今名人、名胜古迹,这些文化底蕴为游戏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因此,在开展了“历史名人我爱你”的主题活动后,充分挖掘本土资源,结合实际开展“杨成武广场”的建构游戏活动。  关键词:本土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
期刊
作者简介:唐思敏(1988-),女,汉,广东中山人,助教,文学学士,广州大学华软软件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摘要:几十年来,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域之中,提升了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以IT专业就业的大学生应结合时代特点,了解和发挥自我专业的优势取向,制定科学的、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确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
期刊
作者简介:林啟霞(1987-),女,广东湛江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环境与土木建筑学院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根据调查,不同群体间大学生就业价值取向存在差异,其中家庭经济状况的差异最显著,其次是生源地、性别和专业,不同年级间的差异性较少。直接就业是地方高校绝大多数学生的首要选择,对发展空间、大城市、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最为热衷,对首份工作缺乏长期发展的计划。  关键词:地方高校;大学生
期刊
作者简介:赖启财(1984-),男,汉,江西赣州,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摘要:年轻人充满朝气、充满活力,有梦想、有拼劲,是未来发展的力量。年轻人拥有青春,应该珍惜青春,令有限的青春在亘古的生命长河中持久绽放无限的活力,令青春更具价值、更加美丽。年轻人要不断凝聚青春正能量、书写青春新篇章、弘扬时代好精神,用实际行动不断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一要凝聚青春力量,坚定理想信念
期刊
摘要:听课和评课是一线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及学科乃至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具有重要作用。文章着重分析了在新课改背景下、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听评课在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并针对一些常见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从而切实提高听评课质量,充分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目标;合作;听评课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
期刊
摘要:兴趣是人产生积极情绪体验的心理倾向,也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能想学、爱学,才能学好,从而用好物理。要想提高学生成绩,课堂是关键,所以教师一定要向课堂要效率,精心备好每节课。  关键词:兴趣;高效;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2-0054-01  课堂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如何发展,是目前绝大多数教师感
期刊
摘要: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对原有及现行的专业思想教育、学习经验交流会模式进行了分析、总结。  关键词:专业思想教育;学习经验交流;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12-0103-01  在每年进入大学学习的新生中,很多人对大学充满着各种想象。然而环境的改变和约束的减少却让很多同学迷失了方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