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喻理类”作文高分模板教与练

来源 :意林·作文素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_zhang_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在当前中高考改革将大幅提高语文分数的背景下,有人说得十分中肯:“得语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语文。”中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都把“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思想深刻”作为十分重要的一条,所以,指导学生写出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见解深刻的作文,就成了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现实是很多学生写作时习惯于七拼八凑,写不出内容具体、中心鲜明的作文。从借物喻理类作文入手,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
  借物喻理类作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取譬新颖,思想精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们在观察自然万象之时,发现事物特点,以此进一步反观人类自身,从而获得有益的启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名句都是这种智慧的结晶。当代很多新锐作家都比较倾向借物喻理类作文的写作方向,创作出了很多影响较大的作品,比如林清玄的《桃花心木》、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等。练习写作借物喻理类作文,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写出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思想深刻的作文。
  近年来,借物喻理类作文也颇受中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比如做2016年遵义市中考作文题:你一定见过各种大大小小的树。一棵树就是一处风景,一棵树就有一个故事。也许,你的心中还有一棵树……请以“一棵树”为题目作文。
  再比如2016年广西南宁市的中考作文题:想象力是一种重要的智能。借助联想与想象,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由此及彼,睹物思人,触景生情,言物喻理。下面的这些词语,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
  数字3 河流 梯子 夏天 逗号
  请从中选择一个,自由地发挥联想与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可见,学写借物喻理类作文,不仅是语文学习的需要,也是青少年学子不断丰富人生经历、感悟人生真谛、提升人生智慧的需要,更是提高作文分数的现实需要。我在作文教学中比较喜欢使用“描引点宕”思维模型,指导学生掌握这类作文的一般写作思路,顺畅地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


  【范文引路】
  贝 壳
  □席慕蓉
  在海边,我捡起一枚小小的贝壳。
  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个小点周围又有自我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采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描一笔:描写贝壳的形状)
  在海边捡起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沙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的痕迹已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多精致、多仔细、多么的一丝不苟啊!(引一笔:联想贝壳里的生命)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点一笔:表达作者的人生感悟)
  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宕一笔:想象后人观看“我”留下的痕迹的情境)
  【技法解析】
  借物喻理类作文的核心在理,关键在物。很多学生不能顺畅地构思、写作这类作文,主要是不能在物和理之间建立自然的思维连接。虽然,作者感怀的事物不同,所要阐发的道理也不相同,但生发的心理机制大致相同,所以写出来的作文的思路是大致相同的。如果我们能够把这类作文的思维模型明示给学生,学生就会像找到了杠杆的支点一样,很容易撬动借物喻理类作文这个“地球”。
  这类作文的写作思路,基本契合作者的心理机制,大致划分为四步:描一笔,引一笔,点一笔,宕一笔。
  作者感怀的缘由是物,所以,这类作文首先要写物,即描一笔,这一笔,可简笔勾勒,如《贝壳》那样:“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个小点周围又有自我一圈的复杂图样。”两行文字突出贝壳的精致特点,精炼简洁。也可以浓墨重彩,如我们学习过的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先写花瀑,再写花串,接着描花穗。写出紫藤萝的不凡气势和勃勃生机。既可描形,也可摹声,如小思的《蝉》:先写蝉声,再写蝉形。物是感怀的因子,一定要細致观察,把握住最能打动自己的那一个方面的特点。
  引一笔,其实就是生发联想。如果仅仅有对物的描写,还无法达到人生思考的层面,这时,就要引。引一笔,可以是对物的过去的回忆,如《紫藤萝瀑布》,回忆十年前紫藤萝的命运;也可以是对物的相关知识的穿插,如《蝉》;也可以对和物相关的其他内容的描述,如《贝壳》,关键是形成对比、烘托、映衬、阐释,为下文对人生的思考哲理的出现做好充分的蓄势。如果要让作品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要注意在引这一环节上多下工夫,最好能够使用上思维导图,让思维充分发散,形成最佳的创意,写出立意新颖深刻的作文。


  点一笔,即点明文章的主旨。写感悟类文章,最重要的是揭示事物所蕴含的对人生有意义的启迪。所以,点一笔至关重要,就像画龙点睛一样,要让物与人(我)打通关联,显豁文章的主旨。如《贝壳》通过“我”和贝壳里的生命作比较,点明主旨:“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宕一笔,就是宕开一笔。一般来说,写到点一笔之后,意义已经揭示,文章也可以结束,但为了让文章余味更多,很多作者这时轻轻宕开一笔,就会使文章余味悠长。宕一笔,可以再回到物上,写出对自己的影响,比如《蝉》对蝉的宽恕,《紫藤萝瀑布》看了藤萝花加快了脚步。有时作者思绪向外延伸,以与以主旨相关的场景(或虚拟)作结,如《贝壳》。
  【技法应用】
  下面,就以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的中考作文题目为例,进行技法应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可以发挥想象,对材料进行扩写、改写。也可以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或记叙自己(他人)的经历,或抒发情感,或发表见解。
  驯鹿堪称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为了适应异常恶劣的生存环境,它对食物降格以求,练就了在冻土苔原地带用苔藓、地衣等植物充饥的能力。它们平时都是群居,抱团御敌。为了应对人类对鹿角的疯狂索求,它们每年长出新角,以牺牲小我,保全大我。
  研读材料可知,材料主要介绍驯鹿的相关知识,属于引一笔的内容,其余的内容要根据这部分内容推导或想象出来(这也符合作文考试的要求,文章的真实性主要是指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大致内容见下表。


  表格填好后,在把表格内容转化为作文时,还要思考这样的问题,在怎样的情境中见到驯鹿?驯鹿的相关知识怎样引出?怎样承转才能做到过渡自然?这些问题考虑清楚后,一篇作文就生成了。请看下文:
  驯鹿
  我和朋友驱车来到了冻土原野。这里冰雪覆盖,一片皑皑。
  突然,朋友停下车,我向前望去:远处一群驯鹿正在悠闲地觅食。驯鹿和梅花鹿差不多大小,头上长着奇形怪状的鹿角。这样大的食草动物,怎么能够在这块近似荒芜的土地上存活呢?在我的印象里,鹿类动物是需要大量的青草和嫩叶才能生存的。(描一笔:写驯鹿的外形,为下文铺垫)
  朋友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对我说:“知道吗,驯鹿是非常聪明的动物,为了适应这里异常恶劣的生存环境,它对食物降格以求,练就了在冻土苔原地带用苔藓、地衣等植物充饥的能力。”
  “哦。可是在这样光秃秃的大地上,它们不是很容易把自己暴露在天敌面前吗?等待它们的岂不是死路一条?”
  “呵呵,这你就不知道了,别以为驯鹿温柔就可欺,当遇到危险的时候,所有的驯鹿都会团结一致,共同御敌,所以那些前来伺机下口的食肉动物往往在强大的团队面前不知所措,甚至被鹿角划得遍体鳞伤,最后落荒而逃。”
  “啊,竟有这样的事?”我不由得张大了嘴巴。“会不会有偷猎者因为觊觎鹿角而大肆猎杀驯鹿呢?”我看着驯鹿顶上大大的鹿角,想到了人类的贪婪。
  “不会的,因为驯鹿好像也知道鹿角会给它们带来无妄之灾似的,每年都会在鹿角长到最大时自动脱落,然后长出新角。人们只要捡拾起脱落的鹿角即可获得他们想要的财富,就不会再去伤害驯鹿了。何况留驯鹿一命就等于为来年存下一笔金钱呢?”连朋友也感叹,“牺牲鹿角,保全性命,驯鹿真的太精明了。”(引一笔:通过朋友的话,介绍驯鹿的相关知识,为感悟的产生铺路搭桥)
  听了朋友的话,我陷入了沉思:和驯鹿相比,作为万物之灵一员的我,头脑不知比驯鹿发达几万倍,我是不是应该有比驯鹿更好的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呢?是不是更应该团结人、帮助人呢?是不是更应该明白有舍才有得的道理呢?是不是能够在必要的时候牺牲当下的利益而獲得长远的发展呢?
  请让我做一个生活的智者,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吧!(点一笔:和驯鹿作比较,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悟)
  我心里一动,按下了相机的快门。是的,这群生活在荒原的智者的身影,不仅留在我的相机里,也永远定格在我的心里。(宕一笔:为驯鹿留影,深化主旨,余味悠长)
  【实战演练】
  这样,一篇借物喻理的作文就写好了,看看,是不是很简单啊?你是不是也想一试身手呢?这里,老师也给你留下了一道作文题,请你先填写表格,再把表格内容连成一篇借物喻理的作文。相信自己,你一定行的!还等什么呢?


  同学们联系的佳作也可以投稿到编辑部,就有机会刊登,获得稿费样刊和刊用证明哦!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请在邮件正文标明:借物喻理类作文投稿。
其他文献
【适用话题】尊严 艺术 尊重 修养  侯宝林先生晚年,名满天下。南开大学几位先生请他去讲话,击节叹赏,气氛和悦。未了,一位副校长不经意地来了句:“侯先生,您来一段儿。”据说侯先生当场拉下脸来:“对不起,我是来讲学的。”意思是:我是来讲课的,不是来说相声的。  侯先生一辈子,很重视“尊严”二字,甚至于过敏,不难理解。老年间,说相声的人是玩意儿,和戏子一样,被当作下九流。唯其如此,才得争一口气。梨园行
期刊
【适用话题】诚实 目光长远 智慧 人生选择  东汉光武帝时期,陈留东昏人刘昆在当江陵县令时,发生了一件奇事。那年,县里突发火灾,不一会儿风助火势,烈焰腾空。刘昆闻讯后,赶赴现场,看到火势愈来愈猛,心里惦念着百姓安危,便不由自主地对着大火磕头。没想到,忽然天降大雨,不一会儿,大火就熄灭了,一场灾难很快得到了化解。  后来,朝廷任命他为弘农太守。弘农郡地处晋豫陕之间,北濒黄河。当地猛虎横行,老虎经常在
期刊
【适用话题】施与受 待人之道 做事的分寸 体谅 尊重  好人有时候会显得没分寸,甚至持善行凶。  有一次我去外地出差,朋友介绍她的同学给我。“她人特别好,很会照顾人。”朋友说。  她果然很好。去机场接我,帮我订酒店,详细询问我的行程。我想上楼休息,她说她回家。结果我下来的时候,发现她一直等在酒店大堂里。我当时既感动,又有负担。更让人惊讶的是,她递给我一张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在每一个行程空白点都帮我安
期刊
【适用话题】思维方式 财富观 目标与方向 知识的力量  近日网友们被王健林一个亿的小目标吓“方”了。  其实,“小目标”事件的爆红延伸出很多贫富差距的观点,但最尴尬的并不是贫富差距,而是思维和话语体系的差距。前段时间看硅谷钢铁侠马斯克的传记,里面有个记忆犹新的段落,讲马斯克还是个“毛头小子”的时候,满怀信心,锲而不舍地向政要和经济大咖发出邀请,请他们拿出哪怕一小时的午餐时间,聽一听自己的创业计划。
期刊
【适用话题】超越自我 精神需求 爱岗敬业 动力  上午我随手点开朋友圈,赫然发现大家都在发王健林的照片。我大吃一惊,以为这位国民公公是不是做出了什么改变世界的事情,值得大家如此顶礼膜拜。结果点开一看,照片中的王总轻描淡写地说:“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如說我先挣他一个亿。”  我忽然想到了我大学时的一个同学,标准的富二代。有一天夜聊时我们聊起年少轻狂时曾捅下的娄子,他说他初中时曾在寒假过后顺手带
期刊
直击高考真题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  俗话说,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有人却说,有话则短,无话则长——别人已说的我不必再说,别人无话可说处我也许有话要说。有时这是个性的彰显,有时则是创新意识的闪现。  名师真题解析  从命题形式上看,江苏卷作文自2013年开始,结束了以往“材料+命题+作文要求”的复合式命题作文形式,转为“材料+
期刊
一直以来,我非常喜欢台湾作家林清玄的文章,因为读他的文章,总能感受到一种正能量,暖暖的,总是让我豁然开朗,鼓舞我在学习的道路上前行。  林清玄小时候在写作时,母亲经常问他是在写辛酸的故事,还是在写有趣味的故事。林清玄说辛酸的写一点,趣味的也写一点。母亲说,辛酸的少写一点,有趣味的多写一点,人家要来读你的文章,是希望在你的文章里面得到启发,得到安慰,得到智慧,而不是读了你的文章后立刻跑到窗口跳下去,
期刊
8月份的十大新闻是什么?  作为一个手机深度依赖症患者,我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是王宝强离婚,洪荒之力少女傅园慧,郎平王者归来……  每天数亿条微博、2000万个微信公众号和1000多个新闻类客户端,每天收到成千上万的信息,我们能够记住的,往往不多。对那些传播力惊人的信息,微信公众号有一个特别深入人心、特别简单粗暴的标准——这就是新媒体人的魔咒和夢魇、传统媒体人的艳羡与五味杂陈:“10万+”,要命的“1
期刊
【适用话题】梦想于心 励志于行 坚持 人生态度  人物时事速递>>  2016年8月30日,著名法国摄影师马克·吕布因病去世,享年93歲。他是20世纪50年代首位获准进入中国拍摄的西方摄影师,曾多次受周总理邀请来到中国。其摄影作品《东方印象》是影像匮乏的20世纪50年代的东方世界的珍贵记忆。在他人生完美谢幕的这一刻,留给我们后人的不仅是他的艺术作品,还有他追逐梦想,始终坚持的珍贵品质。  人物素描
期刊
【适用话题】梦想与勇气 教育 脚踏实地 不忘初心  女儿今年8岁,我每天会给她讲一些小故事,当然也会跟她分享我看到的一些好玩有趣又有质量的网络热点。这样,女儿能通过我预先有一种宏观的社会感知。最近,我注意到了被刷屏的关于王健林定的“小目标”。视频下面很多人的评论,段子手们发的图片很恶搞,我笑得合不拢嘴。  女儿被我这种毫无征兆的喜感吸引住了,好奇地问:“妈妈,你在笑什么啊?”  我随口跟她讲:“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