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不自信型临界生存在不能正确对待多次考试成绩不如意的挫折,进而产生自卑、退缩等心理问题,从个性化育人视角论述不自信临界生指导策略,提出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身潜能,赶走自卑心理;帮助学生找到坚持学习的支点,培养百折不挠精神;多管齐下抓准切入点,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的策略。
【关键词】个性化育人 不自信临界生 认识潜能 学习支点 树立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A-0028-03
不自信型临界生是指由于不能正确对待多次考试成绩不如意(没有达到事先设定稍微高于平时成绩的目标)的挫折,进而产生自卑、退缩心理的学生。他们往往表现为:内心充满矛盾,“坚持”和“放弃”两种思想常常在脑海中“打架”;不了解自身优势,容易沮丧;做事有畏难情绪,缺乏主动发展各种能力的积极性,甚至表面上在认真学习,实际上在心里早已经放弃了自己。能否转化这类学生,使其摆脱自卑心理、有效突破自身学习瓶颈,取决于能否激发他们的自我效能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指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对学生而言,自我效能感就是指学生在现有的水平与能力基础上,去完成某一个学习目标或任务的自信程度。如何激发学生自我效能感?我们认为可采取如下具体策略。
一、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身潜能,赶走自卑心理
对不自信型临界生,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都有很强的可塑性,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能和广阔发展的可能性,只要努力,人人都可以把学习搞好。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自身潜能,发掘自身潜力,减轻甚至赶走自卑心理。
(一)设置“闪光日志”,让学生发现自身长处
对不自信型临界生,我们通过设置“闪光日志”,让学生不断体验自我肯定和他人肯定带来的快乐感和成就感,不断增强自信心,增强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和人格健康发展。教师可以这样具体操作:由学生记录自己每一天的每一点成绩、每一处成功,如某个文科小知识的特殊背记方法,某道理科难题的解题方法,某个数学公式、定理的变通应用,上课时老师的一次口头表扬,某一次作业被老师当作范例在全班表扬,等等。“闪光日志”每周在全班公布一次,教师要特别注意表扬不自信临界生的“闪光点”。
在记录“闪光日志”过程中,学生会及时发现自己身上的长处,看到自己身上同样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同时,教师的及时表扬会让学生更加坚信自己是有潜力把学习搞好的。
(二)殷切期盼,激发学生自我期望潜能
每名学生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学生能不能把这些优势表现出来,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不能爱护他、他能不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期盼等。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多提问,及时启发、诱导和鼓励学生,帮助他们完成课堂教学预设的目标和要求,课后可以通过帮老师“拿书,拿水杯”这样的小借口,把学生单独“请”到办公室,问一问他的听课情况,及时给他讲解他还没有弄明白的问题,直到他学会为止,让他切实感受老师对自己的细微关怀与殷切期望,使之心存感激,从而极大激发这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信心与动力,进而使其产生不辜负老师期盼的良好自我期望,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三)制订合理目标,激发学生信心和斗志
初中阶段,学生面对中考的升学压力,需要无数次挑战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这就需要学生一直保持斗志。对不自信的临界生而言,这种力量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这种力量从何而来?其中一个重要途径是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为此,教师首先要做“教育的有心人”,隨时留心关注学生,抓住每一个教育时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教育引导,让学生明白:学习不苦,不学习的人生才苦;人生现在不刻苦,将来就会很辛苦!时刻用目标来激发他们在学习中不甘人后、奋发向上的斗志。其次,教师工作要细。自信心弱的学生常常设定脱离实际的目标,这些目标要么太高要么太低。教师要经过仔细观察,充分了解不自信临界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点等,鼓励他们设定符合自己基础和能力,又具有一定挑战性,能通过正确的方法和刻苦努力便可以实现的目标(略高于过去的成绩水平)。制订的目标既有长期目标,又有短期目标,短期目标可以以一学期、一个月为期限,甚至可以是一星期、一天的目标,且必须是学生跳起来就能摘到的“苹果”,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和对未来的憧憬,燃起他们的斗志。
二、帮助学生找到坚持学习的支点,培养百折不挠的精神
顽强的学习毅力是学生取得学业成功的重要因素。顽强的学习毅力就是坚持学习,坚持再坚持。不自信的临界生,一旦遭遇考试失败或遇到学习困难,就容易对学习产生“放弃”的思想。要让他们在学习上有进步,必须帮助他们找到坚持学习的支撑点,使其坚持不懈地学习。
(一)让优势的“点”引领学生全面学习
当几次考试成绩都在目标等级边缘徘徊未能达成时,不自信的临界生就有可能选择“放弃”。这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坚持学习的支撑点。教师可采用迂回路线,从学生感兴趣的科目入手,鼓励他在学习这个科目时,多主动探究,注意学习方式方法,把零碎时间花在这个科目上,让这个学科成为自己的强势科目,成为自己学习的优势“点”。学生拥有了强势学科,考试成绩与之前相比,总分名次会提升,学习成就感和学习信心自然产生,学习对他们来说会慢慢变成愉悦的事,进而产生继续学习和学好其他科目的愿望,这时教师就要趁机旁敲侧击,提升学生学好薄弱学科的信心,使其全面进步。
(二)全面分析考试得失,让学生感到有望而学
学生每一次考试失误都有原因,且原因可能不同。如果一名学生总是把考试失败归因为题目太难、题型古怪,甚至是考试机制的不合理,那么他就肯定无法做出积极的学习心理调整。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首先让学生排查没学懂的知识点,列出问题清单,及时请教,扫清不懂知识点,全面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其次由教师帮助学生对考试进行全面分析,特别是对失误原因进行分析,如本次考试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考前是否做了充分的复习准备、知识掌握程度如何、答题是否规范、学习方法是否正确,等等,教师再针对学生失误原因点拨他们。学生明确考试失误的原因,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得当措施,学习成绩定会获得提高,他们也会看到学习的希望,进而采取积极措施,找出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地提高学习兴趣。 (三)采用“因果对比”法,让学生坚持学习
当学生出现放弃学习的苗头时,教师可制作如下的坚持与放弃学习因果对比表让学生填写。学生在填写表格时,教师要特别强调,从知识掌握程度及其对今后工作、生活的影响,甚至对自己一生的影响方面考虑结果的填写。
通过对比结果,学生一般都会选择坚持学习。这时,教师要趁热打铁,问学生如果你坚持学习,打算怎么做?进而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学习方法的选择、规范答题方面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在坚持学习中不断提高成绩。
三、多管齐下抓准切入点,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目标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一种强大动力,也是人们完成活动的有力保证。高尔基曾指出:“只有满怀信心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自己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要使不自信的临界生提高学习成绩,必须千方百计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一)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渴求,也都有争取成功的潜能。一名学生如果在学习中能不断享受到成功的体验,就能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焕发学习热情,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树立并提高学习自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尽量减少失败的次数。我们必须明确,成功对不自信的临界生来说,显性的表现就是在课堂上能正确回答出问题,课后解答出一道习题,在各种测试及考试中的成绩不断提高,并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积极的评价。隐性的表现就是理解、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知识与技能。教师要围绕“成功”表现,给临界生创造“成功”机会,如在课堂中让他们回答他们能正确回答的问题,给他们布置与他们能力相当的练习题,在考试过后对他们进行知识及方法指导,让他们重新做失分的题目,等等。临界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进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二)积极评价
积极评价就是多给学生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励性语言可以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周记、课堂表现及时给予必要的激励性评价,如针对不爱举手发言的学生,在上课时要注意观察他的课堂笔记和课堂练习,当发现他的笔记做得比别人好或他的课堂作业正确率非常高时,通过适当的方式向全班学生展示他的笔记或作业,并当场点评表扬。慢慢地,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敢问、敢回答,进而对上课感兴趣。学生觉得课堂有趣,就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只要教师多关注、及时给予鼓励,学生就能体会到被赞美和表扬的喜悦,激发学习的自信心。
(三)有意栽培
不自信的臨界生做事往往小心翼翼,特别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这样的学生担任班干,例如让他们帮助教师收作业、管理课堂纪律,甚至在教师的指导下批改其他学生的作业等,并不时地告诉学生,之所以把这些工作交给他来做是有特殊原因的,因为这是他的强项,如果换成别的学生来完成效果一定没有这么好,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是信任与尊重的,自己与别的同学是不一样的,自己身上也有别的同学所欠缺的优点,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保护了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就保护了儿童前进的潜在的力量。
(四)积极暗示
信心是一种可以用自我暗示诱导和修炼出来的积极的心理状态。积极的自我暗示可以帮助临界生唤醒沉睡的自信。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例如告诉学生:“只要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认真学习和复习,考试就一定会有进步的。”“这次考试的很多内容都没有复习到,随着复习范围的扩大和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下次考试一定会有进步。”“相信自己,付出一定会有收获。”……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用放大镜将其放大,使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突破因缺点和失败困扰所形成的胆怯心理,找回自信。教师也可以将学习成绩、水平能力等与临界生差不多,但经过调整学习方法和付出艰苦努力而取得进步的学生作为榜样,激励不自信型临界生树立信心,努力学习。
注:本文系获2019年广西基础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等次项目“个性化育人视角下临界生转化教育实践模式研究”(桂教基教〔2020〕26号)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周文星,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临界生、个性化育人、基础教育;杨兰青,女,壮族,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研究;许翔,女,二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研究。
(责编 刘小瑗)
【关键词】个性化育人 不自信临界生 认识潜能 学习支点 树立自信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6A-0028-03
不自信型临界生是指由于不能正确对待多次考试成绩不如意(没有达到事先设定稍微高于平时成绩的目标)的挫折,进而产生自卑、退缩心理的学生。他们往往表现为:内心充满矛盾,“坚持”和“放弃”两种思想常常在脑海中“打架”;不了解自身优势,容易沮丧;做事有畏难情绪,缺乏主动发展各种能力的积极性,甚至表面上在认真学习,实际上在心里早已经放弃了自己。能否转化这类学生,使其摆脱自卑心理、有效突破自身学习瓶颈,取决于能否激发他们的自我效能感。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指出: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对学生而言,自我效能感就是指学生在现有的水平与能力基础上,去完成某一个学习目标或任务的自信程度。如何激发学生自我效能感?我们认为可采取如下具体策略。
一、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身潜能,赶走自卑心理
对不自信型临界生,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都有很强的可塑性,每个人都拥有巨大的潜能和广阔发展的可能性,只要努力,人人都可以把学习搞好。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认识自身潜能,发掘自身潜力,减轻甚至赶走自卑心理。
(一)设置“闪光日志”,让学生发现自身长处
对不自信型临界生,我们通过设置“闪光日志”,让学生不断体验自我肯定和他人肯定带来的快乐感和成就感,不断增强自信心,增强面对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和人格健康发展。教师可以这样具体操作:由学生记录自己每一天的每一点成绩、每一处成功,如某个文科小知识的特殊背记方法,某道理科难题的解题方法,某个数学公式、定理的变通应用,上课时老师的一次口头表扬,某一次作业被老师当作范例在全班表扬,等等。“闪光日志”每周在全班公布一次,教师要特别注意表扬不自信临界生的“闪光点”。
在记录“闪光日志”过程中,学生会及时发现自己身上的长处,看到自己身上同样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同时,教师的及时表扬会让学生更加坚信自己是有潜力把学习搞好的。
(二)殷切期盼,激发学生自我期望潜能
每名学生都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学生能不能把这些优势表现出来,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不能爱护他、他能不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期盼等。为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多提问,及时启发、诱导和鼓励学生,帮助他们完成课堂教学预设的目标和要求,课后可以通过帮老师“拿书,拿水杯”这样的小借口,把学生单独“请”到办公室,问一问他的听课情况,及时给他讲解他还没有弄明白的问题,直到他学会为止,让他切实感受老师对自己的细微关怀与殷切期望,使之心存感激,从而极大激发这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信心与动力,进而使其产生不辜负老师期盼的良好自我期望,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克服学习上的困难。
(三)制订合理目标,激发学生信心和斗志
初中阶段,学生面对中考的升学压力,需要无数次挑战自己、战胜自己、超越自己,这就需要学生一直保持斗志。对不自信的临界生而言,这种力量显得尤为重要。那么,这种力量从何而来?其中一个重要途径是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为此,教师首先要做“教育的有心人”,隨时留心关注学生,抓住每一个教育时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教育引导,让学生明白:学习不苦,不学习的人生才苦;人生现在不刻苦,将来就会很辛苦!时刻用目标来激发他们在学习中不甘人后、奋发向上的斗志。其次,教师工作要细。自信心弱的学生常常设定脱离实际的目标,这些目标要么太高要么太低。教师要经过仔细观察,充分了解不自信临界生的学习能力、个性特点等,鼓励他们设定符合自己基础和能力,又具有一定挑战性,能通过正确的方法和刻苦努力便可以实现的目标(略高于过去的成绩水平)。制订的目标既有长期目标,又有短期目标,短期目标可以以一学期、一个月为期限,甚至可以是一星期、一天的目标,且必须是学生跳起来就能摘到的“苹果”,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和对未来的憧憬,燃起他们的斗志。
二、帮助学生找到坚持学习的支点,培养百折不挠的精神
顽强的学习毅力是学生取得学业成功的重要因素。顽强的学习毅力就是坚持学习,坚持再坚持。不自信的临界生,一旦遭遇考试失败或遇到学习困难,就容易对学习产生“放弃”的思想。要让他们在学习上有进步,必须帮助他们找到坚持学习的支撑点,使其坚持不懈地学习。
(一)让优势的“点”引领学生全面学习
当几次考试成绩都在目标等级边缘徘徊未能达成时,不自信的临界生就有可能选择“放弃”。这时候,教师要帮助学生找到坚持学习的支撑点。教师可采用迂回路线,从学生感兴趣的科目入手,鼓励他在学习这个科目时,多主动探究,注意学习方式方法,把零碎时间花在这个科目上,让这个学科成为自己的强势科目,成为自己学习的优势“点”。学生拥有了强势学科,考试成绩与之前相比,总分名次会提升,学习成就感和学习信心自然产生,学习对他们来说会慢慢变成愉悦的事,进而产生继续学习和学好其他科目的愿望,这时教师就要趁机旁敲侧击,提升学生学好薄弱学科的信心,使其全面进步。
(二)全面分析考试得失,让学生感到有望而学
学生每一次考试失误都有原因,且原因可能不同。如果一名学生总是把考试失败归因为题目太难、题型古怪,甚至是考试机制的不合理,那么他就肯定无法做出积极的学习心理调整。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归因。首先让学生排查没学懂的知识点,列出问题清单,及时请教,扫清不懂知识点,全面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其次由教师帮助学生对考试进行全面分析,特别是对失误原因进行分析,如本次考试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考前是否做了充分的复习准备、知识掌握程度如何、答题是否规范、学习方法是否正确,等等,教师再针对学生失误原因点拨他们。学生明确考试失误的原因,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采取得当措施,学习成绩定会获得提高,他们也会看到学习的希望,进而采取积极措施,找出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不断地提高学习兴趣。 (三)采用“因果对比”法,让学生坚持学习
当学生出现放弃学习的苗头时,教师可制作如下的坚持与放弃学习因果对比表让学生填写。学生在填写表格时,教师要特别强调,从知识掌握程度及其对今后工作、生活的影响,甚至对自己一生的影响方面考虑结果的填写。
通过对比结果,学生一般都会选择坚持学习。这时,教师要趁热打铁,问学生如果你坚持学习,打算怎么做?进而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学习方法的选择、规范答题方面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在坚持学习中不断提高成绩。
三、多管齐下抓准切入点,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
自信心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目标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一种强大动力,也是人们完成活动的有力保证。高尔基曾指出:“只有满怀信心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自己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要使不自信的临界生提高学习成绩,必须千方百计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一)创造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名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渴求,也都有争取成功的潜能。一名学生如果在学习中能不断享受到成功的体验,就能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焕发学习热情,充分挖掘自身潜能,树立并提高学习自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尽量减少失败的次数。我们必须明确,成功对不自信的临界生来说,显性的表现就是在课堂上能正确回答出问题,课后解答出一道习题,在各种测试及考试中的成绩不断提高,并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积极的评价。隐性的表现就是理解、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知识与技能。教师要围绕“成功”表现,给临界生创造“成功”机会,如在课堂中让他们回答他们能正确回答的问题,给他们布置与他们能力相当的练习题,在考试过后对他们进行知识及方法指导,让他们重新做失分的题目,等等。临界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进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二)积极评价
积极评价就是多给学生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激励性语言可以激活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作业、周记、课堂表现及时给予必要的激励性评价,如针对不爱举手发言的学生,在上课时要注意观察他的课堂笔记和课堂练习,当发现他的笔记做得比别人好或他的课堂作业正确率非常高时,通过适当的方式向全班学生展示他的笔记或作业,并当场点评表扬。慢慢地,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敢问、敢回答,进而对上课感兴趣。学生觉得课堂有趣,就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只要教师多关注、及时给予鼓励,学生就能体会到被赞美和表扬的喜悦,激发学习的自信心。
(三)有意栽培
不自信的臨界生做事往往小心翼翼,特别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针对他们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这样的学生担任班干,例如让他们帮助教师收作业、管理课堂纪律,甚至在教师的指导下批改其他学生的作业等,并不时地告诉学生,之所以把这些工作交给他来做是有特殊原因的,因为这是他的强项,如果换成别的学生来完成效果一定没有这么好,让学生感到教师对他们是信任与尊重的,自己与别的同学是不一样的,自己身上也有别的同学所欠缺的优点,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保护了儿童的自尊心、自信心,就保护了儿童前进的潜在的力量。
(四)积极暗示
信心是一种可以用自我暗示诱导和修炼出来的积极的心理状态。积极的自我暗示可以帮助临界生唤醒沉睡的自信。因此,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例如告诉学生:“只要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和规律,认真学习和复习,考试就一定会有进步的。”“这次考试的很多内容都没有复习到,随着复习范围的扩大和对基础知识掌握得更牢固,下次考试一定会有进步。”“相信自己,付出一定会有收获。”……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用放大镜将其放大,使学生清晰地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突破因缺点和失败困扰所形成的胆怯心理,找回自信。教师也可以将学习成绩、水平能力等与临界生差不多,但经过调整学习方法和付出艰苦努力而取得进步的学生作为榜样,激励不自信型临界生树立信心,努力学习。
注:本文系获2019年广西基础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一等等次项目“个性化育人视角下临界生转化教育实践模式研究”(桂教基教〔2020〕26号)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周文星,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临界生、个性化育人、基础教育;杨兰青,女,壮族,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研究;许翔,女,二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研究。
(责编 刘小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