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吻合口与非吻合口处残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胃肠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和姑息性手术)的149例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残胃癌定义为因胃良性病变行胃部分切除术后5年以上(87例)或因胃恶性病变行根治性胃部分切除术后10年以上(62例)的残胃原发癌。根据肿瘤的不同部位,分为吻合口组(72例)和非吻合口组(7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手术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预后。
结果与非吻合口组相比,吻合口组T分期、N分期和TNM分期更晚[吻合口组T1、T2、T3和T4期患者有1例(1.4%)、2例(2.8%)、17例(23.6%)和52例(72.2%),非吻合口组分别有8例(10.4%)、10例(13.0%)、27例(35.1%)和32例(41.6%),χ2=17.665 ,P= 0.001;吻合口组N0、N1、N2和N3期患者分别有28例(38.9%)、10例(13.9%)、23例(31.9%)和11例(15.3%),非吻合口瘘组分别有55例(71.4%)、10例(13.0%)、7例(9.1%)和5例(6.5%),χ2= 19.421,P= 0.000;吻合口组Ⅰ、Ⅱ、Ⅲ和Ⅳ期患者分别有3例(4.2%)、10例(13.9%)、47例(65.3%)和12例(16.7%),非吻合口组分别为16例(20.8%)、40例(51.9%)、15例(19.5%)和6例(7.8%),χ2= 45.294,P= 0.000],组织分型和Borrmann分型更差[吻合口组分化良好和不良者分别为19例(26.4%)和53例(73.6%),非吻合口组分别为43例(55.8%)和34例(44.2%),χ2= 13.287 ,P= 0.000;吻合口组BorrmannⅠ、Ⅱ、Ⅲ和Ⅳ型者分别有3例(4.2%)、17例(23.6%)、47例(65.3%)和5例(6.9%),非吻合口组分别为18例(23.4%)、16例(20.8%)、34例(50.6%)和4例(5.2%),χ2= 11.445,P= 0.010]。与非吻合口组相比,吻合口组根治切除率较低[63.9% (46/72)比89.6% (69/77),χ2= 13.977,P= 0.000],联合器官切除率较高[33.3%(24/72)比16.9%(13/77),χ2= 5.394,P= 0.020],转移淋巴结数目更多[(4.3 ± 4.9)枚比(1.9 ± 3.6)枚,t= 3.478,P= 0.000],其中No.4、No.10和空肠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率吻合口组和非吻合口组分别为15.3%(11/72)比5.2%(4/77)(χ2= 4.178,P= 0.041)、9.7% (7/72)比1.3%(1/77)(χ2= 5.196,P= 0.023)和25.0%(18/72)比3.9%(3/77)(χ2= 13.687,P= 0.000)。全组患者术后中位随访时间37 (2~ 154)月,5年生存率为44.1%,其中吻合口组和非吻合口组分别为33.1%和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5)。按照肿瘤分化程度进行分层分析,在分化良好型中,两组5年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7%比56.2%,P= 0.872);而在分化不良型中,吻合口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非吻合口组(29.8%比53.8%,P= 0.029)。
结论位于吻合口的残胃癌,分化相对较差,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根治切除率较低,整体预后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