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社会对学前教育的关注度愈来愈高,幼儿教育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被大家重视起来。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这样定义美育:“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作为一种幼儿教育,美术教育承担着启蒙孩童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和观察力的重要任务;承担着促进儿童人格的和谐发展,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创新教育;承担着让幼儿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基础。泥塑课作为开发儿童动手能力,审美情趣,提高创造力的课程也随之广泛受到大众们的关注。随着科学水平的提高,超轻粘土凭借着环保、安全、便于塑性以及色彩艳丽等优点,在社会上越来越流行。因此被慢慢的带入到了学生们的泥塑课堂上,更好的让其发光发热。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术教育;能力;超轻粘土
泥塑,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是中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在现今社会,尤其是学前教学的课堂上,不乏创意美术,手工剪纸等美术课,可是泥塑的三维立体感是前两者不能比拟的,利用鲜明的色彩和立体结构的完美组合,让原本只能“躺着”的画面立刻“站”在你的面前,使画面更加直观。在本文中所谓的泥塑,原材料是近几年比较风靡的超轻粘土,而非传统的陶泥,橡皮泥等材料。它不易裂开,不像陶泥那样还需要烧制,完全干透的成品不会变形,更易保存;色彩鲜艳,能配出任何你想要的颜色;它也不像橡皮泥那样油腻,还有一点刺鼻的味道,轻粘土是无毒无味的;所以更适合学龄前的小朋友。
一、轻粘土教育对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影响
轻粘土情景化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当前幼儿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轻粘土教育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动手能力,从而促进大脑的发育。玩泥巴是小孩子的天性。轻粘土的开发和使用给孩子们带来了更大的兴趣和方便。
轻粘土从人类生长的角度来看,会发现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即便做的不是很像,可是在这个制作的过程中,他们是快乐的,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玩”中,粘土激发出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是没有明确概念的,他们并不考虑自己最后到底会捏出什么样的东西,有可能心里是想捏一个棒棒糖,却捏出了别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我认为教师不必过分强调孩子最后做出来是什么造型,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大胆做出自己想象的东西。在幼儿的学前教学课堂中,不应该抹杀幼儿的创新潜质,而是应加强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大胆开发幼儿创新思维。我们主要是给孩子提供这么一个自由玩粘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其中的快乐,培养兴趣。在这种体验中,孩子们逐渐学会了各种操作技能,还提高了审美情趣。
如图,在教这帮小朋友期间,他们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小手来捏出蔬菜的形状,例如:茄子是紫色的长条形的。这就需要小朋友先用现有颜色搭配出来颜色,这些色彩搭配能力以及形体塑造就需要小朋友平时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教师通过对具体的生活实例的总结和分析,引导幼儿对生活的关注,介绍生活常识,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因此,如何有效的组织这些生活中的动态因素,使其发挥最大效能,教师的兴趣引导必不可少。交流学习活动就是力求在满足不同的思想需要的基础上,激发全体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这也是激发幼儿创新思想学习的最根本因素。激发幼儿创新思想学习的广泛含义就是,基于情景模拟形态的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进行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在结构化、不同元素组成的的模拟生活创新情景内通过彼此学习和帮助,来达到对教育活动的内容进行掌握,通过在教育过程中的教师的轻粘土创意的影响,可以全面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和创新能力。
二、轻粘土教育对幼儿立体造型的影响
在美术教育领域,创意美术和泥塑都能扩展孩子们的创造性和思维型性,可是创意美术是平面造型,锻炼不了孩子们的立体造型能力,这就需要泥塑来完成。其实,相比创意美术而言,泥塑更容易把握比例,因为前者是平面的,只有长和高两种表现方法,而后者是立体的,还可以表现出物体的空间感的深度。
众所周知,儿童绘画总是习惯把平面的造型去表现立体的造型,全然忽略掉它的空间关系,大小,远近等。例如:一个孩子想画一个房子,房子里面有桌子、椅子等,房子旁边有树,有花,天上有鸟,有太阳。可是画出来的往往是平面的,不能给人以立体的感觉。因为儿童虽然已有初步的空间知觉概念、立体感,但要把三维的立体物体在二维的纸面上表现出来,需要一个从三维到二维平面的转化过程,即:立体再现过程。而儿童早期的心理机制还没有发展到能理解并完好掌握这一技术的程度。如何发展儿童的立体感,增进儿童空间想象力?这时候引导幼儿进行轻粘土创意就不失为一个好的学习方法。
轻粘土,它的本身就是一个三维结构的立体材料,无论孩子如何改变它的模样,它最后也总是以一个立体的形象出现,改变不了其本身的三维结构。如:一个儿童用粘土按实物塑造一张四条腿的桌子,他很容易就能将四条腿完整地塑造出来,而让他用笔在纸上画桌子时,不是桌子少两条腿,就是有两条腿长到桌面上去了,他是很难将桌子的四条腿用笔在纸上准确表现出来的。可见正是由于轻粘土的这种三维立体结构,促进了儿童立体感的发展。我们可以让孩子多进行泥塑,从中体验深度感和体积感。
三、轻粘土教育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影响
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手是身体的大脑”。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手指的活动,是大脑的体操。活动的虽然是手,可锻炼的不仅仅是手,还有我们的大脑。可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是加强幼儿脑功能的锻炼,那么轻粘土创意课程就是发展幼儿智力及其有效的方法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还曾说过:“在儿童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有创造性地区域,依靠把抽象思维跟双手精细的、灵活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发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在揉捏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手指、手腕、手掌、手臂的不停运动,这就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动作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而手的动作的发展,在其心理发展中又有特别重大的意义,所以在幼儿期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提高孩子的小肌肉动作是及其重要的。 轻粘土创意活动有利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在制作粘土活动中,有一种发展是最为明显的,那就是实际操作能力超轻粘土用的材料是柔软的、可变化的、有体积的及适合于立体造型,学生可以揉成一团,搓成长条,分成小块,粘成整体,还可以揉成任意形状的物体,由于粘土具有这样的特性,因此,它特别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之在好动好奇心理的支配学生逐渐学会了各种操作技能,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己去动手操作,进行有趣的搓、捏等。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也得到了无穷的乐趣。
例如:幼儿想用粘土捏一只小鸟,首先他得观察小鸟的形状,大体是由嘴巴,头,身体和尾巴组成的。那么接下来先捏出一个稍小的圆球来做出小鸟的头,在圆球的一端捏出一个尖尖的嘴。再捏出来一个稍大的圆球来做小鸟的身体。这下他就得考虑捏多大才能和刚刚捏的头大小匹配,更加协调。然后在身子的另一头边捏边拉出小鸟的尾巴,这样小鸟大体的型就出来。学生在做小鸟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同时还促进了大脑的发育,在这个过程中他是快乐的。
轻粘土制作可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达到脑、眼、手协调配合,它具有多功能的审美、认知、娱乐价值,能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构想,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动手动脑地操作如同另一种语言,是孩子们传达自身丰富情感和对世界万物纯真理解的重要工具,在促进儿童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发展的同是还促进了大脑的发育,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综上所述,制作超轻粘土对培养学生技能技巧,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兴趣,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这需要教师去探索、发掘。让超轻粘土这一新型材料艺术在孩子们身上大放异彩,使其真正成为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通过教师对自己轻粘土创意教学动作的规范要求来达到对孩子的全面教育的目的,让孩子的动手的能力不断地提高,激发孩子的创造乐趣、探索兴趣,让孩子的综合能力全面的提高,为孩子以后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姜润.品味乡土特色 玩转幼儿美术活动[J]. 才智. 2015,(25)
[2]李琴.幼儿园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的研究[J]. 才智. 2015,(26)
[3]高莹.对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和问题的讨论[J].美术教育研究.2010,(06)
[4]谭棱溦.超轻粘土里的微观世界——浅析课堂泥塑活动对儿童创造力的影响[J].大众文 艺.2015,(15)
作者简介:
杨晨璐,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雕塑和幼儿教育。
关键词:幼儿教育;美术教育;能力;超轻粘土
泥塑,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或素或彩,以人物、动物为主,是中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在现今社会,尤其是学前教学的课堂上,不乏创意美术,手工剪纸等美术课,可是泥塑的三维立体感是前两者不能比拟的,利用鲜明的色彩和立体结构的完美组合,让原本只能“躺着”的画面立刻“站”在你的面前,使画面更加直观。在本文中所谓的泥塑,原材料是近几年比较风靡的超轻粘土,而非传统的陶泥,橡皮泥等材料。它不易裂开,不像陶泥那样还需要烧制,完全干透的成品不会变形,更易保存;色彩鲜艳,能配出任何你想要的颜色;它也不像橡皮泥那样油腻,还有一点刺鼻的味道,轻粘土是无毒无味的;所以更适合学龄前的小朋友。
一、轻粘土教育对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影响
轻粘土情景化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当前幼儿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符合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轻粘土教育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动手能力,从而促进大脑的发育。玩泥巴是小孩子的天性。轻粘土的开发和使用给孩子们带来了更大的兴趣和方便。
轻粘土从人类生长的角度来看,会发现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即便做的不是很像,可是在这个制作的过程中,他们是快乐的,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玩”中,粘土激发出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为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是没有明确概念的,他们并不考虑自己最后到底会捏出什么样的东西,有可能心里是想捏一个棒棒糖,却捏出了别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我认为教师不必过分强调孩子最后做出来是什么造型,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大胆做出自己想象的东西。在幼儿的学前教学课堂中,不应该抹杀幼儿的创新潜质,而是应加强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大胆开发幼儿创新思维。我们主要是给孩子提供这么一个自由玩粘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其中的快乐,培养兴趣。在这种体验中,孩子们逐渐学会了各种操作技能,还提高了审美情趣。
如图,在教这帮小朋友期间,他们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小手来捏出蔬菜的形状,例如:茄子是紫色的长条形的。这就需要小朋友先用现有颜色搭配出来颜色,这些色彩搭配能力以及形体塑造就需要小朋友平时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教师通过对具体的生活实例的总结和分析,引导幼儿对生活的关注,介绍生活常识,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因此,如何有效的组织这些生活中的动态因素,使其发挥最大效能,教师的兴趣引导必不可少。交流学习活动就是力求在满足不同的思想需要的基础上,激发全体学生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这也是激发幼儿创新思想学习的最根本因素。激发幼儿创新思想学习的广泛含义就是,基于情景模拟形态的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进行协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在结构化、不同元素组成的的模拟生活创新情景内通过彼此学习和帮助,来达到对教育活动的内容进行掌握,通过在教育过程中的教师的轻粘土创意的影响,可以全面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和创新能力。
二、轻粘土教育对幼儿立体造型的影响
在美术教育领域,创意美术和泥塑都能扩展孩子们的创造性和思维型性,可是创意美术是平面造型,锻炼不了孩子们的立体造型能力,这就需要泥塑来完成。其实,相比创意美术而言,泥塑更容易把握比例,因为前者是平面的,只有长和高两种表现方法,而后者是立体的,还可以表现出物体的空间感的深度。
众所周知,儿童绘画总是习惯把平面的造型去表现立体的造型,全然忽略掉它的空间关系,大小,远近等。例如:一个孩子想画一个房子,房子里面有桌子、椅子等,房子旁边有树,有花,天上有鸟,有太阳。可是画出来的往往是平面的,不能给人以立体的感觉。因为儿童虽然已有初步的空间知觉概念、立体感,但要把三维的立体物体在二维的纸面上表现出来,需要一个从三维到二维平面的转化过程,即:立体再现过程。而儿童早期的心理机制还没有发展到能理解并完好掌握这一技术的程度。如何发展儿童的立体感,增进儿童空间想象力?这时候引导幼儿进行轻粘土创意就不失为一个好的学习方法。
轻粘土,它的本身就是一个三维结构的立体材料,无论孩子如何改变它的模样,它最后也总是以一个立体的形象出现,改变不了其本身的三维结构。如:一个儿童用粘土按实物塑造一张四条腿的桌子,他很容易就能将四条腿完整地塑造出来,而让他用笔在纸上画桌子时,不是桌子少两条腿,就是有两条腿长到桌面上去了,他是很难将桌子的四条腿用笔在纸上准确表现出来的。可见正是由于轻粘土的这种三维立体结构,促进了儿童立体感的发展。我们可以让孩子多进行泥塑,从中体验深度感和体积感。
三、轻粘土教育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影响
著名哲学家康德曾说:“手是身体的大脑”。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手指的活动,是大脑的体操。活动的虽然是手,可锻炼的不仅仅是手,还有我们的大脑。可见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是加强幼儿脑功能的锻炼,那么轻粘土创意课程就是发展幼儿智力及其有效的方法之一。
苏霍姆林斯基还曾说过:“在儿童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最积极的、最富有创造性地区域,依靠把抽象思维跟双手精细的、灵活的动作结合起来,就能激发这些区域积极活跃起来”。在揉捏的过程中,孩子们的手指、手腕、手掌、手臂的不停运动,这就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幼儿动作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源泉,而手的动作的发展,在其心理发展中又有特别重大的意义,所以在幼儿期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提高孩子的小肌肉动作是及其重要的。 轻粘土创意活动有利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发展。在制作粘土活动中,有一种发展是最为明显的,那就是实际操作能力超轻粘土用的材料是柔软的、可变化的、有体积的及适合于立体造型,学生可以揉成一团,搓成长条,分成小块,粘成整体,还可以揉成任意形状的物体,由于粘土具有这样的特性,因此,它特别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之在好动好奇心理的支配学生逐渐学会了各种操作技能,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自己去动手操作,进行有趣的搓、捏等。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也得到了无穷的乐趣。
例如:幼儿想用粘土捏一只小鸟,首先他得观察小鸟的形状,大体是由嘴巴,头,身体和尾巴组成的。那么接下来先捏出一个稍小的圆球来做出小鸟的头,在圆球的一端捏出一个尖尖的嘴。再捏出来一个稍大的圆球来做小鸟的身体。这下他就得考虑捏多大才能和刚刚捏的头大小匹配,更加协调。然后在身子的另一头边捏边拉出小鸟的尾巴,这样小鸟大体的型就出来。学生在做小鸟的过程中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同时还促进了大脑的发育,在这个过程中他是快乐的。
轻粘土制作可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达到脑、眼、手协调配合,它具有多功能的审美、认知、娱乐价值,能让幼儿产生丰富的构想,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给幼儿以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使幼儿身心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动手动脑地操作如同另一种语言,是孩子们传达自身丰富情感和对世界万物纯真理解的重要工具,在促进儿童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发展的同是还促进了大脑的发育,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综上所述,制作超轻粘土对培养学生技能技巧,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兴趣,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教学方法也是多种多样,这需要教师去探索、发掘。让超轻粘土这一新型材料艺术在孩子们身上大放异彩,使其真正成为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钥匙通过教师对自己轻粘土创意教学动作的规范要求来达到对孩子的全面教育的目的,让孩子的动手的能力不断地提高,激发孩子的创造乐趣、探索兴趣,让孩子的综合能力全面的提高,为孩子以后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姜润.品味乡土特色 玩转幼儿美术活动[J]. 才智. 2015,(25)
[2]李琴.幼儿园美术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教学的研究[J]. 才智. 2015,(26)
[3]高莹.对幼儿美术教育现状和问题的讨论[J].美术教育研究.2010,(06)
[4]谭棱溦.超轻粘土里的微观世界——浅析课堂泥塑活动对儿童创造力的影响[J].大众文 艺.2015,(15)
作者简介:
杨晨璐,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雕塑和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