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 探究 分享

来源 :幼儿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uiming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园的科学发现区活动重视幼儿的发现、探究、分享。较好地改变了传统科学教育重讲解轻发现、重知识轻能力、重集体教学轻个别探究等现象。下面我以大班科学探究活动“光与影”为例来谈谈科学发现区的实践。
  一、发现,树立主题的内容生长点
  幼儿的学习是立足于生活的整体性学习,教师只有善于捕捉与幼儿生活经验紧密联系的内容,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保持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热情。
  1 关注幼儿的兴趣
  当我们以一颗童心亲近幼儿,关注幼儿的关注、理解幼儿的理解时,我们会发现每个幼儿对周围生活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但是。是不是每个幼儿感兴趣的内容都值得探究呢?通常,我们会从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原有经验、主题生长点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然后确定探究主题。例如。“光与影”主题的产生就来源于孩子们的一次游戏分享。一个幼儿在取放盖子时无意中发现了反光现象,便兴奋地与同伴分享。教师发现幼儿对反光现象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兴趣。对于大班幼儿来说,他们对有关光的经验仍比较零散,但该主题的内容生长点十分丰富,可供幼儿开展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他们仔细观察并深入探究光的反射与折射、影子的产生等有趣的科学现象,进而通过观察、分类、预测、推断、测量、实验等多种科学方法更精确地了解周围世界。于是,科学探究活动“光与影”就此热热闹闹地开展起来了。
  2 把握幼儿的已有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注意到了善于发现、乐于发现的幼儿对于科学活动有着更多的热情和更强的持久性。但是,这类幼儿仍有不同的表现,有的幼儿善于发现但探究不够深入,有的幼儿不够敏感但探究深入持久;有的幼儿每次都有自己独特的发现,有的幼儿只能追随他人的脚步。例如,在开展“光与影”探究活动的初期,孩子们对“什么东西可以产生反光”充满了探究兴趣,“小超市”中的所有东西都成了他们的探究对象。就这样,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带着各自不同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与材料、同伴互动,逐步展开了探究活动。此时教师在思考:应该在班级科学发现区提供什么样的材料才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呢?因为教师注意到在探究初期,幼儿仅仅停留在对反光材料的寻找与尝试上,他们需要新的发现与探究。以促使活动的不断深入。那么突破口在哪里呢?这时,教师关注到孩子们得出了“亮晶晶的东西都能反光”的结论,便适时提供了同样亮晶晶的但有褶纹的蛋挞底座供幼儿探究。由于褶纹的反射角度不一,它根本无法产生聚焦的反射光。教师借助这一富有挑战性的材料引发了幼儿的认知冲突,并充分激发了幼儿深入探究的愿望。接着,为了满足幼儿的探究需要,教师又提供了亮光纸,这种材料因易于折叠、弯曲便于呈现因角度变化而产生的反光现象,从而有效帮助了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新的发现。
  二、探究,推进主题发展
  在幼儿进入某一科学探究主题活动之后,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为幼儿在探究形式、探究材料、探究时空上提供各种帮助,以促使幼儿不断体验到探索发现的乐趣。
  1 探究形式灵活多样
  因为科学发现区要立足于班级、立足于幼儿的实际探究状况,所以探究形式更要灵活多样,孩子们要在探究中充分参与猜想、假设、验证的过程,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发展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随着活动的深入。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生活中随处可见影子。这些影子有不同的特点:在光滑的平地上,即使是阴天也会有影子;在鹅卵石小路上则会因为天气的不同而出现不同形状的影子。这是为什么呢?这时,教师通过影像资料呈现了桃树下不同影子的照片,孩子们看了非常惊讶。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纷纷回家查找各种资料寻求答案,最后发现光源的强弱会影响影子的清晰度。接着“制造影子”的探究活动又引导幼儿进一步建构起关于影子的新经验来。
  2 探究材料来源广阔
  在科学发现活动中,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因为幼儿需要通过与材料的互动来探究现象、发现联系、建构经验。为此,我们从关注幼儿的生活经验、探究需要人手,追随幼儿的脚步,逐步扩大探究材料的来源,寻找与探究内容相关的、来自生活的、低成本的、幼儿喜欢反复操作的材料。当探究活动进入到一定阶段时,孩子们的积极性会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去收集相关材料,不断拓宽材料的来源,进而丰富活动内容。例如,刚开始,幼儿只是利用教师提供的亮光纸探究不同的反光现象,后来他们开始在生活中寻找其他相关材料来丰富这个探究活动,相继探究了手影、影子成像的秘密、一个变两个等现象。随着探究活动的不断深入,他们搜集的材料更多了,平面镜、凹凸镜、折光管道……从而推动探究活动向纵深发展。
  3 探究时空不受限制
  与通常固定地点、固定时间、固定材料的集体活动相比,科学活动区的活动在时空安排上更具灵活性。我们的科学发现区并没有固定的探究场所,只是有关科学探究的材料放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角落。而幼儿的探究时间贯穿于晨间、餐后、起床后等时间段,活动室、操场、楼梯间等都可以成为幼儿探究的空间。例如,孩子们会在每天的不同时间段测量、记录与比较影子;会在餐后、起床后等过渡时间开展有关光折射的实验活动。当探究时空不受限制时,孩子们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高了。
  三、分享,实现师幼共同成长
  科学发现区的活动大多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因此分享、交流、协作必不可少。例如,投放亮光纸后,幼儿在合作探究中有了种种发现:有人认为只有亮光纸才能让书上的大树变为两棵,有人认为只要是镜子都可以让一棵变成两棵。就这样,在探究中,幼儿不断产生分歧,不断协商,进而不断达成共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支持者、合作者,重在帮助孩子们在与同伴的互动中获得更多的新信息,促使孩子们不断思考,建构新的知识和经验。
  在分享过程中,幼儿需要不断运用语言再现操作和思考过程。这是一个让幼儿从学习的“此岸”(操作后形成的尚含糊不清的经验)过渡到能明确自己的想法,并用语言准确解释现象的“彼岸”。例如,在组装“潜望镜”的过程中,幼儿发现不同的管道连接方式会带来不同的观察效果,这正是镜子的折射现象。孩子们通过管道看到了图纸上的蝙蝠,非常兴奋。这时,有个幼儿说通过“潜望镜”可以看到倒挂的蝙蝠。为了让同伴明白他的实验结果,他费了很多口舌,但依旧受到同伴的质疑。此时,教师意识到幼儿都有深入探究的愿望,但他们一时都无法准确表达。于是。教师建议幼儿在交流时配上动作演示,以便清楚地说明自己的操作方法。教师还鼓励幼儿轮流介绍自己的探究过程与发现,并引导大家用不同的拼接方式加以验证。经过一番努力,大家终于揭开了通过“潜望镜”看到倒挂蝙蝠的秘密。而经过这番探究,教师也对幼儿有了更多的理解,从而实现了师幼的共同成长。
其他文献
本刊上期介绍了2007年中国科学家十大重要发现的前5项,这期介绍后面5 项。    6. 抗癌免疫细胞  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所硕士毕业生崔征及其同事在《美国科学院院刊》发表文章,报告了他们的抗癌新方法。好消息啊!    7. 禽流感会人传人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江等人,发现了禽流感可通过母婴传播的证据,证明禽流感病毒不仅存在于人的肺部,还侵袭人的气管、消化道(肠道)、大脑等器官,并感染人的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其中,学前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奠基阶段,针对学龄前儿童的美育也被纳入了“人生第一课”。《意见》还提出,要科学地将“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心灵和懂得珍惜美好事物”作为课程目标。  中国自古就十分重视学前阶段的教育,将开始接受
针对案例中的情况,教师不妨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我倾听孩子的想法了吗?  有的教师可能会想,值日不就是劳动吗?那就确定几项劳动任务,给每个孩子分配一项呗!可是,教师设计的任务是孩子喜欢且能胜任的吗?孩子是活动的主体,在确定值日任务时,教师有没有和孩子共同商量、听取孩子的意见呢?在发现问题时,教师有没有听听孩子是怎么想的、有没有什么解决方法,有没有带着孩子共同商量、调整,让孩子亲自验证自己的方
记者(以下简称“记”):何老师好!首先请您谈谈您的生活、学习、工作经历。   何梅(以下简称“何”):我是一个很热爱生活的人,从小喜欢打篮球、唱歌、跳舞等,还喜欢手工制作,尤其是剪纸。平时,我也喜欢利用空闲时间看看书等。2006年8月,我从贵州威宁民族师范学校毕业,被分配到赫章县朱明乡磨角小学任教。那个时候我就想:假如我是孩子的父母,我想要什么样的教师来教育我的孩子,那我就要努力成为那样的教师。2
策划、执行 / 吴昕颖  友情协助 / 广州市农林下路小学   惠州市惠阳区实验小学   东莞市石碣实验小学  “用和平鸽点火。”  “那不会烧死和平鸽呀!不对,用喷泉点火。”  “没创意,用风筝点火。”  ……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脚步越来越近,“奥运”成了同学们课后谈论的热门话题,特别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奥运火炬“祥云”将如何点燃,点燃圣火的幸运儿是谁?更是同学们关注的热点。
纸条1:不要“纹身”    最近,同学们都很流行用“纹身贴”在手上印出各种图案,很像电视上那些古惑仔的纹身,我认为看上去还是很有个性的,而且,它并不是真的纹身。不过,老师却说这样不好,为什么会不好啊?  答:这样做就显得有个性吗?你知道个性是指什么吗?有些人我们跟他们见了一面之后,便会把他忘得一干二净,没有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而有些人却能让我们铭记在心,久久不能忘怀,或者在众多人中却能让人觉得醒目
1975年5月19日,张宁出生在辽宁省锦州市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在父亲的教导和影响下,张宁从小就下定决心长大以后一定要为国争光。  小时候,张宁很懂事。妈妈患有严重的腰间盘突出,整日病魔缠身,有时候都下不了床。有一次,妈妈生病了,正在训练的小张宁知道后,训练一结束便连衣服都没来得及换,就飞快地跑到医院看望妈妈。更让妈妈吃惊的是,小张宁还给妈妈带来了一瓶果汁。妈妈问这果汁是学校发的吗?小张宁说不是,原
山东明天出版社新推出《我的少年时代》一书,系《广东第二课堂》同名栏目的精选读本,汇集数十位国内知名作家、艺术家、科学家为孩子们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教导少年从小树立理想、培养自信,面对艰难、勇于锤炼,接受引导、成就未来。该书特色是讲故事、授知识、传技能,可谓是开启少年时代智能技能的一把金钥匙。  少年时代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也是多烦恼的季节,有过艰辛、迷惑和幻梦,本书作者以自身的经历,或讲一个故事,
记者:2002年您从哈密师范学校汉语专业毕业,被分配在小学工作,后来因为什么机缘走上了学前教育岗位?当时您遇到了怎样的挑战?您又是如何克服的?  艾米拉古丽·阿不都(以下简称“艾”):2002年我從哈密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在小学任教六年,我学的是汉语专业,主要给孩子上汉语课。因为这些孩子都没上过幼儿园,汉语的基础很差,而且孩子们是在非汉语言环境下学习汉语的,所以学得非常艰辛,遇到了很多困难。那时
我们都认为午睡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但并不是每个幼儿都会“领情”,就像案例中的晨晨。面对特殊个体,我们的教育就需要一定的“妥协”,即退一步站在幼儿的角度,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顺应幼儿的发展。  一是要换位思考:如果我是晨晨,总是睡不着心里是什么感受?应该会觉得时间难熬,那么,想和同伴说说  话、玩一玩,是很正常的。这样,我们就能理解晨晨为什么自己睡不着还不能安静躺着,甚至要影响别人了。  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