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简单的说就是“三控三管一协调”:“三控”指的是施工质量控制、施工进度控制和施工成本控制;“三管”指的是施工合同管理、施工安全管理和施工信息管理;“一协调”指的是与施工有关的组织与协调等。施工管理贯穿项目施工的全过程,在此,笔者仅仅谈及项目施工过程“三控”中的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施工成本控制就是在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尽可能地节约成本;施工进度控制是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成本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实现合同工期目标;施工质量控制是在明确施工质量目标的前提下,通过质量目标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来实现质量目标。从“三控”的定义可以看出“三控”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质量控制。下面,笔者从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材料设备的质量控制和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等几方面重点谈谈质量控制对成本控制和进度控制的影响。
一、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
项目的施工人员按职务可分为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而直接影响工程实体质量的是操作人员的施工技能。操作人员施工技能高,施工出来的工程质量满足验收标准的要求,施工检验批一次通过,便可顺利进行下步工序施工。检验批质量保证了分项工程的质量,分项工程质量保证了分部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保证单位工程质量从而保证整个项目质量。如此一次施工,就可以按照预计的流水段和流水步距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进度目标的实现。同时,材料消耗、人工消耗和机械消耗是一次投入,成本控制在计划成本之内,为目标成本的实现提供有力保证。反之,操作人员的施工技能不高,就会造成返工重做现象。即使返工重做以后合格,生产单位产品的时间也因此拖长,成本也会增加,从而难以保证进度目标、成本目标的实现。
施工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目前项目部一线的操作人员多为农村务工人员,所掌握的操作技能多为师父传授,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培训。只知道工作怎么干但为什么这么干,达到什么标准有的并不是很清楚。这样的劳动者没有主动的质量控制意识,难以满足工程质量控制的要求。为了从源头上保证工程质量,就要对一线操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操作实践取得相关证书后上岗生产。除了技能培训还要进行文化素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把被动的质量控制变成施工人员主动的质量行为。
二、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是构成建筑实体的基础组成部分,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实体的质量。严把材料质量关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原材料从进场到使用都应建立一整套严格的报验程序。以钢筋为例:首先施工单位应进行进场检验,检查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型号同出厂合格证明是否相符,钢筋外观是否完好有无锈蚀,钢筋进场检验合格报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见证取样复试,现场取样后在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共同监督下对试样进行现场封样,送有相应资质的检测试验单位进行力学检测,对进口钢筋或质量有怀疑的钢筋还有进行钢筋化学成分分析。材料复试合格方可使用,不合格要进行材料退场,然后重新购进材料重新报验。
由原材料报验程序来看,从原材料采购进场到原材料使用到工程上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一般情况下要10天左右。如果我们不严把原材料源头进货关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那么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就要浪费原材料进场和退场的时间和费用。因此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不仅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保证施工成本目标和进度目标的前提。
三、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
施工工艺也称作施工方法或施工工法,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施工工法,并且施工工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随着新材料,新设备的不断出现也在不断的改进过程中。施工工法是否先进合理,是影响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及工程成本的关键因素。施工工法先进合理,可以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工序的施工质量,降低不合格产品的出现率,减少工程返工造成的工期延長和成本增加。反之如果施工工法不合理或不先进,就会减低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不合格产品发生的几率也会随之增加,造成单位产品施工成本增加,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要保持施工工法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施工工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产物。要保证工法的先进性和合理性,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开展QC小组活动是有效的手段之一。QC小组活动本身就是以解决施工中的质量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通过PDCA循环对工程质量进行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QC小组活动也是对施工工法的一个改进过程,从而始终保持工法的先进性和合理性。QC小组活动要坚持“小、实、新、活”的原则,以解决施工中的基本问题为活动目标,逐步积累经验扩大活动范围。因此,项目部要开展QC小组活动,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总之,施工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管理过程,包括的内容很多。笔者仅从以上三个方面谈了一下质量控制对施工成本控制和施工进度控制的影响,而在实际施工中“三控”之间影响的因素还很多,但施工质量控制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决定了施工成本目标和施工进度目标的实现,所以我们要在施工全过程中不断寻求科学的管理方法来保证工程目标的实现。建筑企业的经营理念是“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这也充分说明了质量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主编:丁士昭、商丽萍2011年4月第三版
施工成本控制就是在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尽可能地节约成本;施工进度控制是在保证工程质量和成本的前提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实现合同工期目标;施工质量控制是在明确施工质量目标的前提下,通过质量目标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来实现质量目标。从“三控”的定义可以看出“三控”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质量控制。下面,笔者从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材料设备的质量控制和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等几方面重点谈谈质量控制对成本控制和进度控制的影响。
一、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
项目的施工人员按职务可分为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而直接影响工程实体质量的是操作人员的施工技能。操作人员施工技能高,施工出来的工程质量满足验收标准的要求,施工检验批一次通过,便可顺利进行下步工序施工。检验批质量保证了分项工程的质量,分项工程质量保证了分部工程质量,分部工程质量保证单位工程质量从而保证整个项目质量。如此一次施工,就可以按照预计的流水段和流水步距进行施工,保证工程进度目标的实现。同时,材料消耗、人工消耗和机械消耗是一次投入,成本控制在计划成本之内,为目标成本的实现提供有力保证。反之,操作人员的施工技能不高,就会造成返工重做现象。即使返工重做以后合格,生产单位产品的时间也因此拖长,成本也会增加,从而难以保证进度目标、成本目标的实现。
施工操作人员的操作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目前项目部一线的操作人员多为农村务工人员,所掌握的操作技能多为师父传授,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培训。只知道工作怎么干但为什么这么干,达到什么标准有的并不是很清楚。这样的劳动者没有主动的质量控制意识,难以满足工程质量控制的要求。为了从源头上保证工程质量,就要对一线操作人员进行培训,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操作实践取得相关证书后上岗生产。除了技能培训还要进行文化素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把被动的质量控制变成施工人员主动的质量行为。
二、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原材料是构成建筑实体的基础组成部分,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实体的质量。严把材料质量关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原材料从进场到使用都应建立一整套严格的报验程序。以钢筋为例:首先施工单位应进行进场检验,检查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型号同出厂合格证明是否相符,钢筋外观是否完好有无锈蚀,钢筋进场检验合格报监理工程师进行现场见证取样复试,现场取样后在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共同监督下对试样进行现场封样,送有相应资质的检测试验单位进行力学检测,对进口钢筋或质量有怀疑的钢筋还有进行钢筋化学成分分析。材料复试合格方可使用,不合格要进行材料退场,然后重新购进材料重新报验。
由原材料报验程序来看,从原材料采购进场到原材料使用到工程上需要一个时间过程,一般情况下要10天左右。如果我们不严把原材料源头进货关来保证原材料的质量,那么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就要浪费原材料进场和退场的时间和费用。因此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不仅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保证施工成本目标和进度目标的前提。
三、施工工艺的质量控制
施工工艺也称作施工方法或施工工法,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施工工法,并且施工工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随着新材料,新设备的不断出现也在不断的改进过程中。施工工法是否先进合理,是影响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及工程成本的关键因素。施工工法先进合理,可以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工序的施工质量,降低不合格产品的出现率,减少工程返工造成的工期延長和成本增加。反之如果施工工法不合理或不先进,就会减低工人的劳动生产率,不合格产品发生的几率也会随之增加,造成单位产品施工成本增加,因此施工企业必须要保持施工工法的先进性和合理性。
施工工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产物。要保证工法的先进性和合理性,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开展QC小组活动是有效的手段之一。QC小组活动本身就是以解决施工中的质量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通过PDCA循环对工程质量进行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QC小组活动也是对施工工法的一个改进过程,从而始终保持工法的先进性和合理性。QC小组活动要坚持“小、实、新、活”的原则,以解决施工中的基本问题为活动目标,逐步积累经验扩大活动范围。因此,项目部要开展QC小组活动,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
总之,施工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管理过程,包括的内容很多。笔者仅从以上三个方面谈了一下质量控制对施工成本控制和施工进度控制的影响,而在实际施工中“三控”之间影响的因素还很多,但施工质量控制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决定了施工成本目标和施工进度目标的实现,所以我们要在施工全过程中不断寻求科学的管理方法来保证工程目标的实现。建筑企业的经营理念是“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这也充分说明了质量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主编:丁士昭、商丽萍2011年4月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