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类电视现场直播文本建构与观念表达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rjlc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仪式类电视现场直播对于受众的观念塑造和影响具有独特意义,通过在声音系统、画面系统两个层面的文本建构策略,实现观念的表达和价值的引领。解说词主要实现对画面信息的选择和集中,并实现主导式解码;同期声在营造受众在场感和参与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影像系统渗透着明显的设计痕迹,并具有潜在的意义内涵。
  关键词:现场直播;文本;观念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1-0148-02
  
  
  电视现场直播因其真实感和时效性集中体现了电视传播特性,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电视事业的迅速发展,电视现场直播呈现出常态化特征。因直播事件性质、媒体传播理念的差异以及受整个电视文化环境的影响,电视现场直播理念趋向多元化。总体而言,可以概括为媒介仪式追求下的观念塑造,新闻本体追求下的信息传达以及娱乐消费追求下的奇观展示,并相应地表现为多样的直播样态,从而构成了当下我国电视现场直播领域的生态景观。其中仪式类电视现场直播成为“媒介仪式追求进行观念塑造”这一理念的典型代表,它主要是指经过事先策划准备的,多由单位或组织发起,并且多数“负责一种能表达统治集团价值取向和立场愿望的意向和主张,以此形成一种能对大多数受众实行凝聚与鼓动的力量”的现场直播样式,其新闻事件的表层信息之间还隐藏着更深刻的象征层面的信息,经过设计的画面和环节往往都有其更深层的寓意[1]。这一类电视现场直播的突出特征就是并不强调信息的空间传递,而是注重意义和观念表达。电视现场直播文本表现为具体的声画结合符号系统,信息的传播与效果的实现依靠它来完成,本文試图从仪式类电视直播文本结构的声音、影像两个层面进行把握并探究其如何进行观念表达。
  一、电视现场直播文本的声音系统
  电视现场直播文本的声音系统层面主要包括解说词和现场同期声,这两者对仪式化效果的表达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解说词
  目前,在我国较为盛大的仪式类电视现场直播过程中,往往都会安排解说员配合画面进行解说词的播报。所谓解说词,顾名思义,就是在电视现场直播中进行“解释说明”。那么解释说明什么呢?自然可以理解为对画面内容的解释说明,然而画面已经非常明显地呈现出信息来了,再加上解说词的解释是不是多此一举?是否会造成信息的重复表达?如果单纯地从一般的新闻电视现场直播来看的话,这的确是一种重复和罗嗦,甚至影响了画面信息的纯净性。但是如果将其置于仪式类电视现场直播中来看的话,解说词的使用不仅是需要的,而且是必要的,它对仪式的建构具有重要的作用,不仅不是对画面信息的重复和污染,而是对画面信息的选择和集中。解说词的撰写和使用具有明显的历史烙印,会有一些程式化的痕迹,对于受众而言具有强烈的神圣聆听意味。
  仪式类现场直播中的解说词与新闻类现场直播中的话语虽然都存在于直播文本中的声音层面,但是两者具有明显的区别。从表现形态来看,解说词含浓郁的文学色彩,情感突出,态度鲜明,具有一定的情绪感染力,且多使用修辞手法,有利于传播仪式化效果的形成。在受众观看直播画面的同时,加之富有感染力和影响力的解说词,更易于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灵的震动,进而对画面信息产生强烈的认同感,甚至暂时忘却自我个体的存在形成一种集体身份认同。受众对于身份的认同也是仪式类电视现场直播建构仪式化进程中的重要的一部分。按照精神分析学的理论,个体对自我的认同是借助于他者的指认形成的,也就是说“我”不能单纯地依靠“自我认定”来确认“我之为我”,而是通过“我”对他者“指认为我”的现象来形成“我之为我”的认知。在仪式类电视现场直播过程中,这一“他者指认”策略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让观众产生身份认同,才能进入到宏大叙事层面,进而产生对族群的认同。相对于仪式类电视现场直播的解说词,其他类型的新闻直播中的话语呈现的多为描述性和介绍性语言,风格朴素,思维严谨,受新闻客观公正原则的要求,较少加入感情色彩,基本不使用修辞。新闻话语相对于上文提及的解说词的“引导”功能,更多呈现为一种“告知”功能,即侧重在对信息传递上,并不看重这些信息对受众行为和态度的影响。解说词则是在告知基本信息之外,试图影响观众的态度、观念和行为。另外,解说词的重要作用还体现在帮助或者主导观众定向解码。基于仪式类电视现场直播的重要意义和特殊诉求,电视机构希望呈现出理想的电视直播文本,并且尽量减少观众对文本的多义性阐释,进而形成较为一致、大体相同的解码行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电视直播机构采用主持人和解说词的使用“帮助”(实际是主导)观众进行解读,观众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接受了传播者的解码。这也是仪式类电视现场直播区别于其他新闻类现场直播的特征——既承担编码还负责解码,当然从根本上而言其仍然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编码行为。
  (二)现场同期声
  这里的现场同期声和新闻类现场直播的同期声是一样的,其主要作用是增加现场感和真实感,主要包括现场的人声、音乐和音响。这是电视现场直播中对空间和时间建构的重要手段,目的是营造观众的在场感。仪式的完成,必须要求参与者在场,否则便无法产生仪式性体验和观念表达。正是同期声与画面的配合,才能使观众切实形成在场感——不仅亲眼看到,而且亲耳听到,视听的结合才能共同构成对空间的感觉。与“在场”状态对立的是“缺席”。“缺席”有两种表现,一种表现为不在场,即不发生收看行为,这是现实层面的缺席或称之为“身体缺席”;另一种表现为虽然身体在场,并且发生收看行为,但是其心理、情感、意识并没有参与其中,可以将其称之为“精神缺席”。这种“身体在场”而“精神缺席”的参与行为仅仅是“看”了而已,即虽然发生收看行为,但还只是停留在对信息的获取层面,没有进一步产生心理触动和观念影响。在国庆60周年庆典现场直播中,较大程度上采纳现场同期声以增强现场感,同时具有强烈的情绪感染力。如在对于现场音乐的选择上,“《义勇军进行曲》、《歌唱祖国》、《东方红》、《爱我中华》等带有特定时代色彩的经典歌曲使全世界华人的民族情绪产生共鸣”[2]。同时,当反映毛泽东等新中国建立以来历任领导人思想、方针、政策的游行方阵出现时,直播选择这些领导人在特定历史时刻的重要讲话录音为同期声,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历史事件最真实的再现,形成在现实时空对历史意识的塑造。总之,在国庆60周年庆典直播文本中的同期声的使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首先,对电视观众听觉上进行刺激,营造真实感心理基础,使观众能够融入到电视营造的拟态世界之中,这是同期声符号能指层面所发挥的作用;接下来,所指层面发挥作用,同期声所承担的独特内容激发电视观众共同的情感体验,对电视观众形成一种情感和心理的“召唤”,使其进入到仪式中来,而“共同的情感体验为整个庆典活动定下了基调:中华儿女是勤劳、勇敢、智慧的,正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其目的是使中华民族的,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在全体中国人心中得到建构和确认”[2]。
  二、电视现场直播的影像系统
  仪式类电视现场直播的影像系统主要由镜头切换、画面构图、机位设置等构成。影像作为电视传播的重要特征,负责对信息进行组织和传达。仪式类电视现场直播在具体的操作层面,比如画面组合方式,镜头切换以及景别选取,不同于新闻类电视现场直播。后者的“信息传递”要求有时效性和新鲜感,这时最主要的目的是对信息进行及时获取与发布,并没有时间对机位、镜头画面进行设计和调整。而仪式类电视现场直播不同,这类事件往往是已经预先知晓的,且由于其重大性和某种特殊意义要求,对画面表现就有相对更高的要求。直播机构往往是预先进行反复排演和演练的,比如历年的国庆庆典直播,都是经过了多次演练,这不仅是庆典表演程序的预演,而且也是为了对整套直播工作系统以及直播流程进行技术调试和画面设计。
  简而言之,仪式类电视现场直播要求对整个事件的直播达到完美呈现效果,而且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镜头画面设计并不是单纯的事件描述,还隐藏着潜层面的意义传达。例如在中央电视台国庆60周年庆典直播中,第一个画面就具有某种深层的意味:先是对天安门上的国徽的特写镜头转为对天安门城楼的全景镜头,然后全景镜头转到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长安街,最后以万名群众聚集的天安门广场的全景镜头定格画面。同时配合这一画面的解说词是“这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这里是全世界中华儿女倾心瞩目,衷心祝福的中国北京。”这一画面的表述层面是上述这些物象的呈现,而其意义层面则蕴藉在表述層面之中生发出来:“国旗、国歌和国徽是一个独立国家用以宣布自己的认同和主权的三个象征,由此它们立刻赢得了尊敬和忠诚。它们自身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整个背景,思想和文化”[3]。天安门城楼、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长安街这些已经具有符号化的建筑,已然成为新中国的代表和象征,集中反映了新中国所经历的艰辛历程,而且蕴含了浓厚的历史色彩和纪念意义。这种选取具有典型符号意义和历史纪念意义的画面并予以集中展示的手法,在进行周年庆典的电视直播画面中非常普遍,并且逐渐形成一种模式化倾向。究其原因,是由电视直播事件性质决定的——周年庆典一方面必然地指向历史:缅怀先人,追溯往昔;另一方面也应然地面向未来:继往开来,承续创新。于是,60周年庆典直播的第一幕场景通过对中国核心政治符号的展现,激发了电视观众的情感诉求,引起了观看直播的全球华人心中对于祖国的共同忠诚感、自豪感,并为庆典的历史纪念性质做好了心理铺垫,为全球华人“被邀请参与”庆典做准备。
  三、电视现场直播的存在价值和意义
  仪式类电视现场直播在当下错综复杂的媒介环境和文化环境中具有独特的存在价值和意义。面临着价值选择和社会思潮的多元化,人们原有的价值体系逐渐松动甚至开始瓦解,建立怎样的价值体系以及如何建立仍然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其中必须树立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而不是单纯地表现为多元噪杂的混乱局面。当人们陷入多元价值的泥沼,表现出精神的漂泊感和归属感丧失的时候,仪式类电视现场直播在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宣扬爱国主义和引领人们的家国观念、家族观念以及历史归属和集体归属感的营造上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当下我国的仪式类电视现场直播在文本建构与观念表达上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探索和实践验证,使其充分发挥观念塑造和价值引领功能。
  
  
  
  参考文献:
  [1] 黄双.电视新闻现场直播的分类及特征[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8(8).
  [2] 于茜.解析电视直播对媒介仪式的呈现——以CCTV国庆60周年庆典为例[J].东南传播,2010(2).
  [3] E•霍布斯鲍姆,T•兰格,顾杭,庞冠群译.传统的发明[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由此可见,回归语文教学本源.体现学生参与的自主性、主动性,弘扬主体精神,突出
摘 要: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院校的一项迫切任务,这对目前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成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以環境科学专业《环境生物学》课程为例,结合该课程的基本特点及本科教学存在的普遍问题,确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与目标。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整合,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主动实践、分组讨论、实验与实践相结合等多元化教学方法,实现课程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
2011年12月28日,陕西省企业信用协会二届四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西安省公务员大厦隆重召开。陕西省人大原副主任刘遵义出席会议。省国资委原主任邱世杰,省中小企业局副局长诸秀
文章从网络素养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来自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入侵、技术更新、高风险社会和市场化浪潮等方面的高校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的紧迫性。在此基础上,重点阐明并落脚到
摘 要:随着国际交流合作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来到国内高校进修学习,有必要对他们进行英文教学。另外,为了提高我校学生专业英语能力,也需要在专业课上尝试进行全英文授课。文章探讨了全英文电路分析课的教学模式,从师资队伍建设、教材选定、授课内容和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对今后电子通信类的全英文专业课的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电路分析;全英文教学;留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
翻开语文教科书,每个单元均由阅读和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两大块构成。所谓综合性学习就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涉及到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与其他学科的沟通,以及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等多个方面。  在教学当中,教师应该怎样认识综合性学习,又该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综合性学习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从以下四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
网络改变了生活,也改变了体育新闻的传播方式和呈现方法。伦敦奥运会是运动员争金夺银的战场,也是新闻大战的角力场,在网络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这次新闻大战又将出现什么新的变化呢
本文针对我国当前陷入困境的公路部门来说,就如何提高竞争力去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目标,就此浅谈几点意见。
文化因素在中国的对外传播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是其重要内容,而且对中国的对外传播产生了双方面的影响,这一现象与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现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了使对外
翻转课堂模式可以极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加学习主动性。文章以《食品微生物检验技术》中大肠菌群检验实训项目为例,借助微课和虚拟仿真操作平台,通过课前线上发放任务,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