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新课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可现实是很多语文教师却发牢骚说:上语文课真无趣,都是自己在讲,学生好像木头似的,除了集体回答问题有点声音外,个别提问的场面很冷清,让教师也感到很尴尬。怎样避免这种尴尬场面,让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发言呢?
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平等的氛围
要让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非常重要。试想,面对一个板着脸的人,你敢与他搭话吗?何况是学生,面对的是板着脸的教师。怎样让学生感到轻松,不紧张,不惧怕老师,从而能积极配合教师上课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尝试。
1.让微笑挂在你的脸上。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微笑是一种神奇的电波,它会使别人在不知不觉中同意你。你的微笑可以拉近你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觉得你很有亲切感,这样容易打消学生紧张、惧怕的心理,使学生很快融入你的课堂中,当然也会积极配合教师的。2.多说些幽默话,让学生觉得你很随和。与随和的人交谈,是不怕说错话的。3.与学生套近乎。这个方法特别适合上公开课。上公开课一般都不是自己教的班级的学生,这时如果上课的教师说些套近乎的话,会让学生非常配合你的课,收到满意的效果。
二、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事:提问一位学生,这个学生还没站稳就脱口说出“不知道”,或站起来后就一直一声不吭。面对这种情况,有的教师就忍不住生气,或直接语气生硬地叫他坐下,或干脆不理睬,任由他站着,或说些挖苦学生的话。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会造成恶性的影响。这个学生以后肯定不敢回答你的问题,甚至害怕上你的课。其他的学生也怕自己受到这样的“待遇”,所以也不敢主动发言了。课堂就会变得死气沉沉的。因此,我们教师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学会忍耐,要以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应多给他指引、鼓励,鼓励他怎么想就怎么说,即便说错了也不要紧。当他回答时,不管是对是错,都应表扬他的勇气、他认真的态度,让他有信心。如果鼓励了还没用的话,可轻声叫他坐下。不要小看这个举动,其实你的这个举动已打动了这个学生的心。他会懂得你给了他面子,也懂得自己刚才的表现不好,今后他会找机会还你这个面子的。这样对其他学生更是起到正面感染作用,让他们知道:哪怕自己说错了,教师也不会怪自己,不会为难自己。这样以后上课他们会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实现师生互动。
三、要注意提问的技巧
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不可能给学生太多的时间思考,因而就要注意提问的技巧了。提问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提的问题的答案最好能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究其原因,一是考虑到学生思考的时间有限,二是考虑到学生的概括能力有限,三是考试时有的题目就是要求按原文回答的。
2.提的问题要考虑学生的发散思维。问题的范围太小,容易困囿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其实解决同一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只一两个,教师把提问的范围扩大了,学生就能根据自己擅长或喜欢的角度、方法来回答。如果只局限于用一种方法或角度来回答,那么能回答的学生肯定就少,当然敢发言的学生也就少了。
3.提问时,要先给学生明确答案不要求完整,同学间可以互相补充。我们知道很少有问题只用一句话就能回答完整的。因为课堂的时间有限,且每位学生的知识面或能力方面有限,短时间内很难完整地答出。如果要求答案完整的话,肯定很少学生敢发言,甚至没有人敢发言,因为有多少个人敢保证自己说的一定是完整的答案呢?谁愿意去丢这个脸呢?场面鸦雀无声就不觉得奇怪了。但如果是由很多学生来共同完成的,一个学生只要说出一个方面就行了,那么就会有较多的学生参与。课堂自然会活跃起来。
4.要换拉提问。我们平时都常说做事情时要多换位思考。其实提问时不妨也用一下这个“换位”。课堂上一般都是由教师发问,学生来回答。如果适时地改成学生给教师提问题,教师来回答学生提的问题,是不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学生提的肯定是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而这个不明白,需要在认真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才得到的,这就促使他认真地阅读文本,比根据问题找答案更有效。每个人的认知能力不同,因而不明白的地方有很多的不同,问题是容易提的,参与的学生就会多,这样也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外,教师也可以先抛出一个问题,让一个学生来回答。然后教师再问学生:“如果你是老师,根据他刚才的回答,你给他多少分呢?给这个分的理由是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觉得有趣,各抒己见,从多角度去评析。由于需要用一些方法来说明理由,所以学生不仅从中锻炼胆量,还能巩固旧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有种成就感,觉得自己都能当老师了,对自己也更有信心。
总之,要让课堂活跃,就要让学生多参与、多发言,这样才不是教师的一言堂,才能充分体现出新课标下的新教学理念,也才能让我们语文教师能更轻松、更有激情地投入教学中。
(责任编辑韦雄)
一、要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平等的氛围
要让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非常重要。试想,面对一个板着脸的人,你敢与他搭话吗?何况是学生,面对的是板着脸的教师。怎样让学生感到轻松,不紧张,不惧怕老师,从而能积极配合教师上课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尝试。
1.让微笑挂在你的脸上。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微笑是一种神奇的电波,它会使别人在不知不觉中同意你。你的微笑可以拉近你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觉得你很有亲切感,这样容易打消学生紧张、惧怕的心理,使学生很快融入你的课堂中,当然也会积极配合教师的。2.多说些幽默话,让学生觉得你很随和。与随和的人交谈,是不怕说错话的。3.与学生套近乎。这个方法特别适合上公开课。上公开课一般都不是自己教的班级的学生,这时如果上课的教师说些套近乎的话,会让学生非常配合你的课,收到满意的效果。
二、要有一颗宽容的心
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尴尬事:提问一位学生,这个学生还没站稳就脱口说出“不知道”,或站起来后就一直一声不吭。面对这种情况,有的教师就忍不住生气,或直接语气生硬地叫他坐下,或干脆不理睬,任由他站着,或说些挖苦学生的话。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会造成恶性的影响。这个学生以后肯定不敢回答你的问题,甚至害怕上你的课。其他的学生也怕自己受到这样的“待遇”,所以也不敢主动发言了。课堂就会变得死气沉沉的。因此,我们教师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学会忍耐,要以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应多给他指引、鼓励,鼓励他怎么想就怎么说,即便说错了也不要紧。当他回答时,不管是对是错,都应表扬他的勇气、他认真的态度,让他有信心。如果鼓励了还没用的话,可轻声叫他坐下。不要小看这个举动,其实你的这个举动已打动了这个学生的心。他会懂得你给了他面子,也懂得自己刚才的表现不好,今后他会找机会还你这个面子的。这样对其他学生更是起到正面感染作用,让他们知道:哪怕自己说错了,教师也不会怪自己,不会为难自己。这样以后上课他们会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实现师生互动。
三、要注意提问的技巧
由于课堂上的时间有限,不可能给学生太多的时间思考,因而就要注意提问的技巧了。提问时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提的问题的答案最好能在课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究其原因,一是考虑到学生思考的时间有限,二是考虑到学生的概括能力有限,三是考试时有的题目就是要求按原文回答的。
2.提的问题要考虑学生的发散思维。问题的范围太小,容易困囿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其实解决同一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只一两个,教师把提问的范围扩大了,学生就能根据自己擅长或喜欢的角度、方法来回答。如果只局限于用一种方法或角度来回答,那么能回答的学生肯定就少,当然敢发言的学生也就少了。
3.提问时,要先给学生明确答案不要求完整,同学间可以互相补充。我们知道很少有问题只用一句话就能回答完整的。因为课堂的时间有限,且每位学生的知识面或能力方面有限,短时间内很难完整地答出。如果要求答案完整的话,肯定很少学生敢发言,甚至没有人敢发言,因为有多少个人敢保证自己说的一定是完整的答案呢?谁愿意去丢这个脸呢?场面鸦雀无声就不觉得奇怪了。但如果是由很多学生来共同完成的,一个学生只要说出一个方面就行了,那么就会有较多的学生参与。课堂自然会活跃起来。
4.要换拉提问。我们平时都常说做事情时要多换位思考。其实提问时不妨也用一下这个“换位”。课堂上一般都是由教师发问,学生来回答。如果适时地改成学生给教师提问题,教师来回答学生提的问题,是不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学生提的肯定是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而这个不明白,需要在认真阅读文章的基础上才得到的,这就促使他认真地阅读文本,比根据问题找答案更有效。每个人的认知能力不同,因而不明白的地方有很多的不同,问题是容易提的,参与的学生就会多,这样也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另外,教师也可以先抛出一个问题,让一个学生来回答。然后教师再问学生:“如果你是老师,根据他刚才的回答,你给他多少分呢?给这个分的理由是什么?”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觉得有趣,各抒己见,从多角度去评析。由于需要用一些方法来说明理由,所以学生不仅从中锻炼胆量,还能巩固旧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有种成就感,觉得自己都能当老师了,对自己也更有信心。
总之,要让课堂活跃,就要让学生多参与、多发言,这样才不是教师的一言堂,才能充分体现出新课标下的新教学理念,也才能让我们语文教师能更轻松、更有激情地投入教学中。
(责任编辑韦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