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囚徒到省委书记》是一部具有纪实色彩的长篇系列小说,全书分三部:《禁地》、《荒村》、《上任之后》,共100多万字,分二册由作家出版社出版。2005年5月第一册《禁地》、《荒村》,首印1.2万册在一周内售罄,新浪网全文刊载后连续3周进入超强阅读人气榜。第二册《上任之后》着重反映省级高层反腐斗争。2007年10月首印2万册不到一月便销售一空。那么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容和力量让此书如此受欢迎?带着一系列的疑问让我们走近此书的作者,进一步了解此书台前幕后的故事。
白石简介:
白石,1927年生,河北乐亭县人,研究生。一生富有传奇色彩,在大学时就蹲了国民党的大狱。后被打成右派,1983年由处级干部奇迹般地成了省委领导。曾任河北省委常委、秘书长,省纪委书记、中央纪委委员,省人大副主任。
离休后潜心创作,与妻子冯以平(原《女子世界》总编辑、编审)合作,2005年出版了长篇小说《从囚徒到省委书记》第一、二部,2007年10月第三部《从囚徒到省委书记之二•上任之后》付诸出版。
一、大起大落,独特生活经历造就小说的骨架
《从囚徒到省委书记》这一系列长篇小说,都是以作者的经历为背景写的。这样一来书中作者的经历、影子自然就会多一些。尤其是第一部、第二部,因为年代久远,作者活动范围较大,所以这种情况就更多一些。在第三部《上任之后》中,因年代较近,对某些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在写作中便有意和作者本人的经历拉开了距离,但大体脉络仍然可以说是以亲身经历为背景。
在谈到书的创作脉络时白石说:自己已经80多岁了,回想这一生,还有许多谜团解不开。经过地下斗争、革命战争、敌人监狱考验、经过多次审查也没有问题的共产党员,从十几岁就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五七年那场政治运动中,没写过大字报,没任何错误发言,便突然跌入深渊?一生中最宝贵的20多年的青春年华就这样轻易地被吞噬了。后来完全平反,恢复了党籍,省里原单位不准回,建国前就是科长的自己,30多年后,想留在县里一个股级单位当个一般干部也不被收留。
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白石的个人命运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由一个副处级干部一步跨进了省委常委,由省委秘书长很快又在全省党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省纪委书记。
在谈到创作的原因时,白石提到虽然目前我们国家无论是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取得了大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腐败就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中央反腐决心不能说不坚决,惩治力度也不可谓不大,不少高官被判重刑甚至死刑,但腐败问题依然十分严重,而且在有些方面、有些问题上还呈上升趋势。随着自己官越做越大,这些问题越成为谜团困扰着自己。正是这样的经历和现实激发他在离休后潜心创作。
二、虚实相生,小说内外演绎“从囚徒到省委书记”
虽然《从囚徒到省委书记》这部书是以作者经历为背景的小说,但不完全是作者真人真事的回忆,小说的特点就是虚构。书中写了省委书记白刚在查处常务书记平哲(后来一把手)秘书官世通的案件中,与平哲多次发生冲突,引发了省委几位书记间的矛盾。
白石称自己并没有担任过省委书记,也没办过官世通这样一个案件,自然也就没有平哲这样一个一把手和这样一个具体的省委。这部分骨架是虚构的。小说虽属虚构,但也不排除有某些真实的情节,《上任之后》在细节描写和次要情节中,不少是真假参半或大体真实的,如书中提到的两任专员都是从“右派”改造的农场中出来的,他们的某些经历,甚至连新专员只身上任时在楼梯上的对话都大体是真实的。还有作者从一个多年的囚徒平反以后,怎样从一个副处直接进入省委常委那也是真实的(只是不是省委书记)。甚至连通知他进入省委班子时和省委书记的对话,几次想进省委大院而不可得,和传达室的人对话,也大体是真实的。书中尽管有某些人的影子、某些经历,或是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与书中某一情节类似,但在全书中那个人与现实中那个真人也完全不同了,某一类似情节与现实中发生的那件真事也早已南辕北辙。
三、还原真相,留给当代和后人启迪和深层次思考
《从囚徒到省委书记》一系列长篇小说,时间跨度大体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约50年的时间,这50年我国经历了错误和转折,这部小说通过一群知识分子的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这一段曲折、艰难发展的真实历程。这段经历和转折给我们以及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经验教训。邓小平同志说过,“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
白石认为我们对过去这笔“财富”的利用还很不够,所以把历史真相还原出来,供人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这部系列长篇,就是把一个真实的昨天交给历史,以便人们以及后人更好地了解过去,从中领悟到多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第三部《上任之后》是写官场用人、反腐败等问题,现在官场中有些人千方百计结交权贵,一旦有了后台,便无视法纪,为所欲为。从书中官世通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尽管步步高升,但最终还是走向灭亡。他的后台虽也不时批评他责骂他,但为培植亲信仍一再袒护他,结果不仅害了官世通,自己的地位也岌岌可危。书中许多这类故事情节中,会给人诸多启示,有很大的警示作用。
除此之外,白石认为年轻读者从书中的人物中还可以看到,人生无常,顺境、逆境甚至惨痛的经历,都可能遇到。一定要胜不骄、败不馁,要坚强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挫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拼搏,自强不息。更要坚持做人的底线,不能泯灭良知。拼搏,也不是只能在顺境中才能做到,逆境中同样应该如此。书中主人公白刚被劳教以后,那时劳教无期,领导经常说,不认罪就别想出去,死在这儿拉倒。白刚却始终对给他捏造的罪名不承认,不泯灭良知,死在这儿也认了。同时在这种情况下,他还决心学农业技术,让他上菜园当班长,他就收集了大学园艺系书籍,虚心向懂种菜的人学习。这儿是盐碱荒滩,当地农民根本没种过菜。他们吃咸菜都是从一百多里以外运来,但经过他们的努力,能供几千劳改的人和干部长年有菜吃。平反后哪里也不收留他,后到中科院一研究所,也是被人看不起,说中科院竟收一个老农民当研究人员,大家都跟着丢人。但他刻苦钻研,一年后他的经济论文“要建立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农业经济体制”,提出要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不仅允许务工,而且允许经商,实质上发出了否定“人民公社”第一声,在全国农业经济研讨会上一炮打响。另外还有不少学术文章和著作发表。4年后竟从副处级一步跨进省委常委。从这里可以看出他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白石提出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必须是真诚地反映社会真象,除了真诚其他的都不是最重要的。奉献给读者的必须是自己心灵里痛苦过、兴奋过、感受过的东西。如果写的是有关历史的变迁,就更须倍加真诚,为历史留下可靠的证言。以绝对可信的历史真象,留给当代和后人更多的启迪、更深层次的思考。
四、感怀责任,耋耄老人仍有坚定信念和革命热情
在谈到现在的反腐小说时白石称:文学要真实地反映现实,使人对生活、对社会引发深层地思考。文学艺术怎样才算真实,不是对生活表象的描拟,而是透过表象,揭示生活中深层次的本质,使人对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只有对历史、对当代生活做出真实的令人信服地表达发人深省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现在写官场写反腐的小说已成为一种时尚。这方面好书不少,但是也有只是权术的色情的腐败现象大展览,或是就事论事的一些“问题小说”,甚至只着重一些勾搭成奸、包二奶等浓艳煽情细节以吸引读者,没有文学应有的批判精神,更缺少深层次的精神内涵。他认为官场、反腐小说应该突破就事论事的小格局,向政治小说转变,敢于接触那些表象之下的深层问题,使人看了不仅是猎奇,而是给人以诸多启迪才是对官场、反腐小说应有的要求。
通过《从囚徒到省委书记》这部书你可以看到不管在顺境和逆境,拼搏自强是多么重要。而这部书的作者白石一生也始终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并一直把“事在人为,天不负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责编/张立平[email protected]
白石简介:
白石,1927年生,河北乐亭县人,研究生。一生富有传奇色彩,在大学时就蹲了国民党的大狱。后被打成右派,1983年由处级干部奇迹般地成了省委领导。曾任河北省委常委、秘书长,省纪委书记、中央纪委委员,省人大副主任。
离休后潜心创作,与妻子冯以平(原《女子世界》总编辑、编审)合作,2005年出版了长篇小说《从囚徒到省委书记》第一、二部,2007年10月第三部《从囚徒到省委书记之二•上任之后》付诸出版。
一、大起大落,独特生活经历造就小说的骨架
《从囚徒到省委书记》这一系列长篇小说,都是以作者的经历为背景写的。这样一来书中作者的经历、影子自然就会多一些。尤其是第一部、第二部,因为年代久远,作者活动范围较大,所以这种情况就更多一些。在第三部《上任之后》中,因年代较近,对某些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在写作中便有意和作者本人的经历拉开了距离,但大体脉络仍然可以说是以亲身经历为背景。
在谈到书的创作脉络时白石说:自己已经80多岁了,回想这一生,还有许多谜团解不开。经过地下斗争、革命战争、敌人监狱考验、经过多次审查也没有问题的共产党员,从十几岁就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五七年那场政治运动中,没写过大字报,没任何错误发言,便突然跌入深渊?一生中最宝贵的20多年的青春年华就这样轻易地被吞噬了。后来完全平反,恢复了党籍,省里原单位不准回,建国前就是科长的自己,30多年后,想留在县里一个股级单位当个一般干部也不被收留。
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白石的个人命运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由一个副处级干部一步跨进了省委常委,由省委秘书长很快又在全省党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省纪委书记。
在谈到创作的原因时,白石提到虽然目前我们国家无论是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取得了大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腐败就是最严重的问题之一。中央反腐决心不能说不坚决,惩治力度也不可谓不大,不少高官被判重刑甚至死刑,但腐败问题依然十分严重,而且在有些方面、有些问题上还呈上升趋势。随着自己官越做越大,这些问题越成为谜团困扰着自己。正是这样的经历和现实激发他在离休后潜心创作。
二、虚实相生,小说内外演绎“从囚徒到省委书记”
虽然《从囚徒到省委书记》这部书是以作者经历为背景的小说,但不完全是作者真人真事的回忆,小说的特点就是虚构。书中写了省委书记白刚在查处常务书记平哲(后来一把手)秘书官世通的案件中,与平哲多次发生冲突,引发了省委几位书记间的矛盾。
白石称自己并没有担任过省委书记,也没办过官世通这样一个案件,自然也就没有平哲这样一个一把手和这样一个具体的省委。这部分骨架是虚构的。小说虽属虚构,但也不排除有某些真实的情节,《上任之后》在细节描写和次要情节中,不少是真假参半或大体真实的,如书中提到的两任专员都是从“右派”改造的农场中出来的,他们的某些经历,甚至连新专员只身上任时在楼梯上的对话都大体是真实的。还有作者从一个多年的囚徒平反以后,怎样从一个副处直接进入省委常委那也是真实的(只是不是省委书记)。甚至连通知他进入省委班子时和省委书记的对话,几次想进省委大院而不可得,和传达室的人对话,也大体是真实的。书中尽管有某些人的影子、某些经历,或是生活中发生的事件与书中某一情节类似,但在全书中那个人与现实中那个真人也完全不同了,某一类似情节与现实中发生的那件真事也早已南辕北辙。
三、还原真相,留给当代和后人启迪和深层次思考
《从囚徒到省委书记》一系列长篇小说,时间跨度大体是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约50年的时间,这50年我国经历了错误和转折,这部小说通过一群知识分子的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这一段曲折、艰难发展的真实历程。这段经历和转折给我们以及后人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经验教训。邓小平同志说过,“过去的成功是我们的财富,过去的错误也是我们的财富。”
白石认为我们对过去这笔“财富”的利用还很不够,所以把历史真相还原出来,供人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这部系列长篇,就是把一个真实的昨天交给历史,以便人们以及后人更好地了解过去,从中领悟到多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第三部《上任之后》是写官场用人、反腐败等问题,现在官场中有些人千方百计结交权贵,一旦有了后台,便无视法纪,为所欲为。从书中官世通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尽管步步高升,但最终还是走向灭亡。他的后台虽也不时批评他责骂他,但为培植亲信仍一再袒护他,结果不仅害了官世通,自己的地位也岌岌可危。书中许多这类故事情节中,会给人诸多启示,有很大的警示作用。
除此之外,白石认为年轻读者从书中的人物中还可以看到,人生无常,顺境、逆境甚至惨痛的经历,都可能遇到。一定要胜不骄、败不馁,要坚强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挫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拼搏,自强不息。更要坚持做人的底线,不能泯灭良知。拼搏,也不是只能在顺境中才能做到,逆境中同样应该如此。书中主人公白刚被劳教以后,那时劳教无期,领导经常说,不认罪就别想出去,死在这儿拉倒。白刚却始终对给他捏造的罪名不承认,不泯灭良知,死在这儿也认了。同时在这种情况下,他还决心学农业技术,让他上菜园当班长,他就收集了大学园艺系书籍,虚心向懂种菜的人学习。这儿是盐碱荒滩,当地农民根本没种过菜。他们吃咸菜都是从一百多里以外运来,但经过他们的努力,能供几千劳改的人和干部长年有菜吃。平反后哪里也不收留他,后到中科院一研究所,也是被人看不起,说中科院竟收一个老农民当研究人员,大家都跟着丢人。但他刻苦钻研,一年后他的经济论文“要建立农工商综合经营的农业经济体制”,提出要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不仅允许务工,而且允许经商,实质上发出了否定“人民公社”第一声,在全国农业经济研讨会上一炮打响。另外还有不少学术文章和著作发表。4年后竟从副处级一步跨进省委常委。从这里可以看出他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白石提出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必须是真诚地反映社会真象,除了真诚其他的都不是最重要的。奉献给读者的必须是自己心灵里痛苦过、兴奋过、感受过的东西。如果写的是有关历史的变迁,就更须倍加真诚,为历史留下可靠的证言。以绝对可信的历史真象,留给当代和后人更多的启迪、更深层次的思考。
四、感怀责任,耋耄老人仍有坚定信念和革命热情
在谈到现在的反腐小说时白石称:文学要真实地反映现实,使人对生活、对社会引发深层地思考。文学艺术怎样才算真实,不是对生活表象的描拟,而是透过表象,揭示生活中深层次的本质,使人对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只有对历史、对当代生活做出真实的令人信服地表达发人深省的作品才是好作品。
现在写官场写反腐的小说已成为一种时尚。这方面好书不少,但是也有只是权术的色情的腐败现象大展览,或是就事论事的一些“问题小说”,甚至只着重一些勾搭成奸、包二奶等浓艳煽情细节以吸引读者,没有文学应有的批判精神,更缺少深层次的精神内涵。他认为官场、反腐小说应该突破就事论事的小格局,向政治小说转变,敢于接触那些表象之下的深层问题,使人看了不仅是猎奇,而是给人以诸多启迪才是对官场、反腐小说应有的要求。
通过《从囚徒到省委书记》这部书你可以看到不管在顺境和逆境,拼搏自强是多么重要。而这部书的作者白石一生也始终坚信功夫不负有心人,并一直把“事在人为,天不负人”,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责编/张立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