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张嘉璈是我国近代政治家、银行家,被誉为“中国现代银行之父”。作为民国金融界重要人物,张在民国政治、经济、财政、金融等诸多领域都发挥过重要作用,并著有诸多优秀著述。对张嘉璈经济思想的研究总结,不仅是对研究张嘉璈本人的需要,更是对民国时期金融发展研究的需要,并且对中国近代政治史、民国史及经济史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张嘉璈;经济思想;研究综述
张嘉璈,字公权,宝山人。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1906年入日本庆应义塾大学专攻经济学,后于1909年毕业归国后在邮传部路政司工作。1913年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开始频繁接触金融界,1917年任中国银行副总裁。1928年,任中国银行常务董事兼总经理,主持行务。后在1935年金融风暴中辞职改任国民政府铁道部长。抗战时期,张出任交通部部长。1943年,以行政院顾问名义赴美考察。抗战胜利后,任军事委员会东北行营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1947年,任中央银行总裁。曾主编《银行周报》,借“抗兑风波”扩充商股、减少官股,摆脱北洋政府的控制,促进南北金融交流,发展银行事业。50年代后定居海外,著有《通货膨胀的曲线——1939至1950年中国的经验》、《中国铁道建设》等著作,并于生前将所有重要个人资料档案捐赠给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
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张嘉璈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各有着眼点,反映了人物研究角度的多元化。国外偏向于对张嘉璈日记手稿的分析与专题研究。日本学者须永德武著《张公权文书》介绍了日本占领东北伪满时期的经济形势报告,为20世纪40年代东北地区政治经济研究提供了相关材料以及统计数据。1986年,日本学者井村哲郎与山本有造在此基础上编纂了《张公权文书》目录。这些不仅是了解张公权经济思想的重要资料,更是对我国东北地方经济研究的重要史料。
国内也不乏对张嘉璈的研究,其中最突出的是姚崧龄《张公权先生年谱初稿》[1],通过张的日记、演讲稿、论著等相关第一手资料,以年月日为序,记述了张嘉璈一生的主要活动与经历,成为研究近代史、金融史、经济史、外交史的重要史料。张启祥《张嘉璈经济思想研究》[2]选取了张嘉璈对银行建设、交通建设、利用外资及社会救济四个方面作为其经济思想论述的对象,张在中国银行建设中追求银行的专业化、现代化与商业化;在交通建设中,弘扬爱国主义和实事求是;在这两者之间更是充分的实践了其利用外资与社会救济的思想。不过也指出了张的经济思想受时代和环境影响,使其在实践结果上相去甚远。
其他文章则主要围绕张嘉璈在中国银行任职期间以及抗战时期作为交通部长所做的铁路建设的内容与事迹为主,对张本人的传记等全面研究的著述较少。本文仅从个人能力所及,着重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张嘉璈的经济思想的研究进行归纳整理,主要从金融业经济思想、交通业经济思想、财政经济思想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关于金融业经济思想
(一)企业家角度
从民族企业金融家角度分析张嘉璈经济思想的文章也不少,其中涉及到张嘉璈的思想研究的有:钟祥财《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家经济思想史》[3];毛知砺的《张嘉璈经营中国银行的理念与作风》(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报1995年第12期)以企业家精神及经营理念的角度。朱华、冯绍霆的《崛起中的银行家阶层——上海银行公会早期活动初探》(档案与史学1999年)以张嘉璈、陈光甫、李馥荪等银行家为代表,描述了在当时中国社会经济落后和产业金融资本幼稚的背景下,这些银行家的现代化意识以及开拓进取的精神,以及他们对中国经济现代化所做的贡献。姜新的《金融理念与文化交流——张嘉璈与宋子文金融思想比较》(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通过对张嘉璈与宋子文之间金融思想的对比说明二者异同。张强调服务工商,宋偏重服务证券,而两人的共识则是银行必须保持独立且服务于经济建设,其金融理念也为中国金融的现代化推进了一步。童丽《近代银行家》[4]中论及到张嘉璈坚守扩充商贾的措施以及对中国银行改组后主张,体现了张作为银行家的思想以及其在银行业独立经营的原则。
(二)银行业
张嘉璈早年在中国银行待了22年,其许多关于金融业的见解以及对银行业的思想与实践也是在这期间形成的。银行建设管理的经济思想自然是张最具代表性的经济思想。尤其是张一直致力于中国银行的独立化、专业化与现代化。
关于银行的经营管理,姚崧龄在中国银行总管理处任职多年,受张嘉璈之嘱,将中国银行成立至张离职期间的二十四年的发展经过作了系统性记录,著成《中国银行二十四年发展史》[5]。其中涉及到张建立近代化金融组织基础的成就,为研究中国银行初期发展史及中国近代金融组织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也是研究张嘉璈经济思想被不可少的文献之一。台湾学者毛知砺的《张嘉璈与中国银行的经营与研究》[6]基于现有的史料文献,结合领导人才与金融企业的研究,配合统计学量化的方法,运用财政经济、货币金融及银行管理的理论,加以稽核考证整理分析。文章分为四部分,分别就纵向的演变与横向的剖析,探讨张嘉璈任职中行期间的表现与影响。其他关于张嘉璈抗兑风波以及为银行独立做出的贡献等事迹为主题的期刊论文数量很多,如有关1919年中交两行停兑风潮的始末,有金学史《张嘉璈与中国银行停兑事件》(《上海金融》1988年第9期)、兰日旭《张嘉璈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拒兑风波》(《中国金融》2011年第22期)。为我们了解张嘉璈对于银行现代化的经济思想与中行的发展、银行事业的成长以及国家财政的运作,甚至中国货币制度与金融体系建立的关系提供了充实论证。
关于中国银行制度改革建设,张嘉璈的《中国货币与银行的朝向现代化》中认为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中国银行不论与旧式金融机构还是外国银行相比,都具有越来越多的发展优势。对于银行现代化的思想,张认为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并对之有信心与决心。程霖《中国近代银行制度建设思想研究》[7]中关于张对中国银行业金现代化的制度建设思想做了详细的论述。董昕《张嘉璈与中国银行的专业化改组》[8]介绍了张作为当时中国银行重要决策者,为该行做出专业化改组的努力与建树奠定了中行作为国际汇兑银行的基础。为研究中国银行以及银行业提供了论证。《中国银行报告(中华民国20年)》中记述张嘉璈认为“商业信用之基础,不外资产与现金”信用是银行发展的基础。其他记述张嘉璈对银行改革的思想与事迹的期刊论文,有史亮的《张嘉璈与传统银行的自主改革》(《学海》2003年第6期)、姚建丽《张嘉璈与传统银行的自主改革研究》(《兰台世界:上旬》2014年第5期)、杜恂诚《上海金融的制度功能与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中涉及到张在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任职期间对中国近代金融业做出的贡献与革新。 关于张嘉璈公债思想的研究,孟川《张嘉璈公债思想及其与近代中国银行发展关系》(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2期)中介绍了民国初年以及北洋政府时期,张在中国银行陷入财政危机的状态下通过政府发行公债和整理内债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银行进行整顿。
(三)《银行周报》
《银行周报》是我国现代创办时间最早、刊期最长的一份杂志,主要刊载各地工商与财政金融消息,国内外银行调查,以及银行钱庄和市况等方面的统计资料。不仅是研究张嘉璈经济思想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民国时期银行思想最重要的刊物之一。张嘉璈主导该报的创办是为了加速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传播金融知识,加强银行理论的实务的研究。
廖芸良《1949—1950年<银行周报>浅析》(中国城市经济 2011年第5期)中就提到时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的张嘉璈为银行周报的创刊付出的努力。马学斌《张嘉璈——银行家办报第一人》(国际金融2015年第5期)通过张嘉璈的办报历程,从办报思想的视角讲述银行家办报为中国金融业留下的精神财富。
二、关于交通业建设
以张嘉璈与中国铁路交通业的经济思想为研究主题的文章较少。多是对铁道交通经营管理理念以及铁路救国的思想,曹均伟《张嘉璈与利用外资》(学术月刊1996年第6期)通过张嘉璈以中外合作形式吸引外资建设发展中国铁路事业的事迹来体现其经济思想。
三、关于国家经济政策
九一八事变后,张嘉璈的经济思想也慢慢发生变化,张更关心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希望多发展外汇业务、积极利用外资、提倡国货工业以及改进农业生产与铁路交通。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上海社会科学院1991年)中关于张嘉璈的论述部分是从商业资本与商业资产阶级的产生的角度介绍的,可从侧面了解到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同国民政府之间的关系及经济政策与思想。毛知砺《试论张嘉璈与北伐时期财政金融的关系》(中华军史学会会刊1997年第2期)一文中可以了解到张嘉璈与北伐军之间的经济关系,以及张对北伐时期财政经济的看法。许哲玮《中国币制改革国际因素之探讨》中援引《张嘉璈档案》中张嘉璈对中国币制改革的实践,详细的探讨了张对中国货币改革的思想。关于张与国货运动的文章有曾诗平的《张嘉璈与近代国货运动》(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介绍了张任中国银行总经理时期通过组织国货产销机构,建立国货产销地,并以直接为国货企业和铁路建设提供资金融通的方式,积极支持国货运动。
四、结语
本文受资料所限仅简短介绍对张嘉璈经济思想研究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对其经济思想甚至其本人的研究都有很多可挖掘的点。首先,从目前对张经济思想研究来看,主要以期刊杂志上为主,对其全面的专题研究仍属于少数。其次,在这些经济思想研究的著作中,主要以其银行家、交通部长身份的经济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他方面的经济行为有待深入的研究,如张对中国通货膨胀以及中共经济的认识,都是值得学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解析。最后,对张嘉璈经济思想的研究离不开其在国民政府期间的社会关系,张嘉璈的经济思想在实践中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总之,对张嘉璈经济思想的研究,还有待挖掘,这不仅是对张嘉璈本人研究的必要,也是对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金融发展状况研究的需要。
注释:
[1]姚崧齡.张公权先生年谱初稿[M].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2014.
[2]张启祥.张嘉璈经济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
[3]钟祥财.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家经济思想史[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4]童丽.近代银行家:中国金融创新思想的先驱(1912—1949)[D].复旦大学,2004.
[5]姚崧龄.中国银行二十四年发展史[M].传记文学出社,1976.
[6]毛知砺.张嘉璈与中国银行的经营与发展[M].国史馆,1996.
[7]程霖.中囯近代银行制度建设思想研究,1859-1949[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8]董昕.张嘉璈与中国银行的专业化改组[J].辽宁大学学报2008,35(6).
参考文献:
[1] 汪艳静,李娟.张嘉璈研究综述[D].湖南:湘潭大学,2012.
[2] 许哲玮.中国币制改革国际因素之探讨(1934-1936)[D].国立政治大学,2012.
[3] 刘杰.张嘉璈研究述评[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6).
[4] 卢艳香.张嘉璈日记典藏及利用情况[J].兰台世界,2016(1).
【关键词】:张嘉璈;经济思想;研究综述
张嘉璈,字公权,宝山人。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1906年入日本庆应义塾大学专攻经济学,后于1909年毕业归国后在邮传部路政司工作。1913年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开始频繁接触金融界,1917年任中国银行副总裁。1928年,任中国银行常务董事兼总经理,主持行务。后在1935年金融风暴中辞职改任国民政府铁道部长。抗战时期,张出任交通部部长。1943年,以行政院顾问名义赴美考察。抗战胜利后,任军事委员会东北行营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1947年,任中央银行总裁。曾主编《银行周报》,借“抗兑风波”扩充商股、减少官股,摆脱北洋政府的控制,促进南北金融交流,发展银行事业。50年代后定居海外,著有《通货膨胀的曲线——1939至1950年中国的经验》、《中国铁道建设》等著作,并于生前将所有重要个人资料档案捐赠给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
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张嘉璈各方面的研究成果,各有着眼点,反映了人物研究角度的多元化。国外偏向于对张嘉璈日记手稿的分析与专题研究。日本学者须永德武著《张公权文书》介绍了日本占领东北伪满时期的经济形势报告,为20世纪40年代东北地区政治经济研究提供了相关材料以及统计数据。1986年,日本学者井村哲郎与山本有造在此基础上编纂了《张公权文书》目录。这些不仅是了解张公权经济思想的重要资料,更是对我国东北地方经济研究的重要史料。
国内也不乏对张嘉璈的研究,其中最突出的是姚崧龄《张公权先生年谱初稿》[1],通过张的日记、演讲稿、论著等相关第一手资料,以年月日为序,记述了张嘉璈一生的主要活动与经历,成为研究近代史、金融史、经济史、外交史的重要史料。张启祥《张嘉璈经济思想研究》[2]选取了张嘉璈对银行建设、交通建设、利用外资及社会救济四个方面作为其经济思想论述的对象,张在中国银行建设中追求银行的专业化、现代化与商业化;在交通建设中,弘扬爱国主义和实事求是;在这两者之间更是充分的实践了其利用外资与社会救济的思想。不过也指出了张的经济思想受时代和环境影响,使其在实践结果上相去甚远。
其他文章则主要围绕张嘉璈在中国银行任职期间以及抗战时期作为交通部长所做的铁路建设的内容与事迹为主,对张本人的传记等全面研究的著述较少。本文仅从个人能力所及,着重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张嘉璈的经济思想的研究进行归纳整理,主要从金融业经济思想、交通业经济思想、财政经济思想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关于金融业经济思想
(一)企业家角度
从民族企业金融家角度分析张嘉璈经济思想的文章也不少,其中涉及到张嘉璈的思想研究的有:钟祥财《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家经济思想史》[3];毛知砺的《张嘉璈经营中国银行的理念与作风》(国立政治大学历史学报1995年第12期)以企业家精神及经营理念的角度。朱华、冯绍霆的《崛起中的银行家阶层——上海银行公会早期活动初探》(档案与史学1999年)以张嘉璈、陈光甫、李馥荪等银行家为代表,描述了在当时中国社会经济落后和产业金融资本幼稚的背景下,这些银行家的现代化意识以及开拓进取的精神,以及他们对中国经济现代化所做的贡献。姜新的《金融理念与文化交流——张嘉璈与宋子文金融思想比较》(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通过对张嘉璈与宋子文之间金融思想的对比说明二者异同。张强调服务工商,宋偏重服务证券,而两人的共识则是银行必须保持独立且服务于经济建设,其金融理念也为中国金融的现代化推进了一步。童丽《近代银行家》[4]中论及到张嘉璈坚守扩充商贾的措施以及对中国银行改组后主张,体现了张作为银行家的思想以及其在银行业独立经营的原则。
(二)银行业
张嘉璈早年在中国银行待了22年,其许多关于金融业的见解以及对银行业的思想与实践也是在这期间形成的。银行建设管理的经济思想自然是张最具代表性的经济思想。尤其是张一直致力于中国银行的独立化、专业化与现代化。
关于银行的经营管理,姚崧龄在中国银行总管理处任职多年,受张嘉璈之嘱,将中国银行成立至张离职期间的二十四年的发展经过作了系统性记录,著成《中国银行二十四年发展史》[5]。其中涉及到张建立近代化金融组织基础的成就,为研究中国银行初期发展史及中国近代金融组织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也是研究张嘉璈经济思想被不可少的文献之一。台湾学者毛知砺的《张嘉璈与中国银行的经营与研究》[6]基于现有的史料文献,结合领导人才与金融企业的研究,配合统计学量化的方法,运用财政经济、货币金融及银行管理的理论,加以稽核考证整理分析。文章分为四部分,分别就纵向的演变与横向的剖析,探讨张嘉璈任职中行期间的表现与影响。其他关于张嘉璈抗兑风波以及为银行独立做出的贡献等事迹为主题的期刊论文数量很多,如有关1919年中交两行停兑风潮的始末,有金学史《张嘉璈与中国银行停兑事件》(《上海金融》1988年第9期)、兰日旭《张嘉璈与中国银行上海分行拒兑风波》(《中国金融》2011年第22期)。为我们了解张嘉璈对于银行现代化的经济思想与中行的发展、银行事业的成长以及国家财政的运作,甚至中国货币制度与金融体系建立的关系提供了充实论证。
关于中国银行制度改革建设,张嘉璈的《中国货币与银行的朝向现代化》中认为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发展,中国银行不论与旧式金融机构还是外国银行相比,都具有越来越多的发展优势。对于银行现代化的思想,张认为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并对之有信心与决心。程霖《中国近代银行制度建设思想研究》[7]中关于张对中国银行业金现代化的制度建设思想做了详细的论述。董昕《张嘉璈与中国银行的专业化改组》[8]介绍了张作为当时中国银行重要决策者,为该行做出专业化改组的努力与建树奠定了中行作为国际汇兑银行的基础。为研究中国银行以及银行业提供了论证。《中国银行报告(中华民国20年)》中记述张嘉璈认为“商业信用之基础,不外资产与现金”信用是银行发展的基础。其他记述张嘉璈对银行改革的思想与事迹的期刊论文,有史亮的《张嘉璈与传统银行的自主改革》(《学海》2003年第6期)、姚建丽《张嘉璈与传统银行的自主改革研究》(《兰台世界:上旬》2014年第5期)、杜恂诚《上海金融的制度功能与变迁》(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中涉及到张在中国银行上海分行任职期间对中国近代金融业做出的贡献与革新。 关于张嘉璈公债思想的研究,孟川《张嘉璈公债思想及其与近代中国银行发展关系》(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2期)中介绍了民国初年以及北洋政府时期,张在中国银行陷入财政危机的状态下通过政府发行公债和整理内债两者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银行进行整顿。
(三)《银行周报》
《银行周报》是我国现代创办时间最早、刊期最长的一份杂志,主要刊载各地工商与财政金融消息,国内外银行调查,以及银行钱庄和市况等方面的统计资料。不仅是研究张嘉璈经济思想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民国时期银行思想最重要的刊物之一。张嘉璈主导该报的创办是为了加速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传播金融知识,加强银行理论的实务的研究。
廖芸良《1949—1950年<银行周报>浅析》(中国城市经济 2011年第5期)中就提到时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的张嘉璈为银行周报的创刊付出的努力。马学斌《张嘉璈——银行家办报第一人》(国际金融2015年第5期)通过张嘉璈的办报历程,从办报思想的视角讲述银行家办报为中国金融业留下的精神财富。
二、关于交通业建设
以张嘉璈与中国铁路交通业的经济思想为研究主题的文章较少。多是对铁道交通经营管理理念以及铁路救国的思想,曹均伟《张嘉璈与利用外资》(学术月刊1996年第6期)通过张嘉璈以中外合作形式吸引外资建设发展中国铁路事业的事迹来体现其经济思想。
三、关于国家经济政策
九一八事变后,张嘉璈的经济思想也慢慢发生变化,张更关心国家经济的发展,也希望多发展外汇业务、积极利用外资、提倡国货工业以及改进农业生产与铁路交通。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1840-1937》(上海社会科学院1991年)中关于张嘉璈的论述部分是从商业资本与商业资产阶级的产生的角度介绍的,可从侧面了解到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同国民政府之间的关系及经济政策与思想。毛知砺《试论张嘉璈与北伐时期财政金融的关系》(中华军史学会会刊1997年第2期)一文中可以了解到张嘉璈与北伐军之间的经济关系,以及张对北伐时期财政经济的看法。许哲玮《中国币制改革国际因素之探讨》中援引《张嘉璈档案》中张嘉璈对中国币制改革的实践,详细的探讨了张对中国货币改革的思想。关于张与国货运动的文章有曾诗平的《张嘉璈与近代国货运动》(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介绍了张任中国银行总经理时期通过组织国货产销机构,建立国货产销地,并以直接为国货企业和铁路建设提供资金融通的方式,积极支持国货运动。
四、结语
本文受资料所限仅简短介绍对张嘉璈经济思想研究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对其经济思想甚至其本人的研究都有很多可挖掘的点。首先,从目前对张经济思想研究来看,主要以期刊杂志上为主,对其全面的专题研究仍属于少数。其次,在这些经济思想研究的著作中,主要以其银行家、交通部长身份的经济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他方面的经济行为有待深入的研究,如张对中国通货膨胀以及中共经济的认识,都是值得学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解析。最后,对张嘉璈经济思想的研究离不开其在国民政府期间的社会关系,张嘉璈的经济思想在实践中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总之,对张嘉璈经济思想的研究,还有待挖掘,这不仅是对张嘉璈本人研究的必要,也是对国民政府时期的经济、金融发展状况研究的需要。
注释:
[1]姚崧齡.张公权先生年谱初稿[M].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2014.
[2]张启祥.张嘉璈经济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
[3]钟祥财.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家经济思想史[M].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4]童丽.近代银行家:中国金融创新思想的先驱(1912—1949)[D].复旦大学,2004.
[5]姚崧龄.中国银行二十四年发展史[M].传记文学出社,1976.
[6]毛知砺.张嘉璈与中国银行的经营与发展[M].国史馆,1996.
[7]程霖.中囯近代银行制度建设思想研究,1859-1949[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8]董昕.张嘉璈与中国银行的专业化改组[J].辽宁大学学报2008,35(6).
参考文献:
[1] 汪艳静,李娟.张嘉璈研究综述[D].湖南:湘潭大学,2012.
[2] 许哲玮.中国币制改革国际因素之探讨(1934-1936)[D].国立政治大学,2012.
[3] 刘杰.张嘉璈研究述评[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6).
[4] 卢艳香.张嘉璈日记典藏及利用情况[J].兰台世界,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