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已成为现代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一直在探索各种城市社区管理的道路,逐渐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社区治理道路,在这一过程中也涌现出了一批先进的、符合当地实际的社区管理模式,但目前我国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为此,应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创新模式。
【关键词】:城市社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
一、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种主要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社区建设的核心已经不是社区服务,而是管理体制的创新。在实践方面,我国一些省市区逐渐摸索了一些各具特色的社区建设模式。
(一)以政府为主导,行政推进的上海模式
上海市民政局课题组曾经提出上海社区的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支点,以居民参与为核心的一体化管理体系。上海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理体制,“以块为主、以条为辅、条块结合”的管理机制和三个层面(即领导系统、执行系统和支持系统)的管理系统。领导系统由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和城市管理委员会组成。支持系统由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群众及其自治性组织等构成。执行系统由市政管理委员会、社区发展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和财政经济委员会和办公室组成,简称“四委一办”。它们分别管理辖区内市政、市容工作、社区福利和劳动就业、治安工作及扶持和引导街道经济的发展。
(二)注重基层政权建设的沈阳模式
沈阳模式的主要做法是:第一,明确社区定位和划分社区。将社区定位于小于街道办大于原来居委会的层面,从性质、功能、区域三者结合的角度将社区划分为“小区型社区”、“单位型社区”、“功能型社区”。第二,调整社区管理的权力和明确社区职能。将社区自治权还给社区,以及给社区以协管权、监督权。第三,根据我国国家政权机构的设置,设立了成员代表大会、居民委员会、协商议事委员会作为社区自治组织的主体,根据国家政权机构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建设规章制度,使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委会、社区协商议委员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及社区党支部的地位与作用更加明确。、
(三)区直管社区的铜陵模式
2010年,安徽铜陵市铜官山区试点撤销街道办事处,社区事务实行居民自主管理,因此铜陵市成为我国第一个全部撤销“街道”的地级市。其基本做法:一方面构建社区组织新架构。撤销街道办,实行区直管社区,社区党工委总揽全局,直接隶属区委。另一方面是加快社区基层民主自治进程。社区居委会实行重新选举,通过户代表选举和差额选配的方式在全区范围内直接选举居委会领导班子。拓宽民主参与的渠道,完善居民自治的载体,建立健全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制度、居民公约制度、居民代表和党员代表议事制度等一系列体制机制,完善社区民主自治体系。
二、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管理制度滞后缺失
社区管理在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首先,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行政机构,对其权力职责没有制定明确的制度规范,权利边界模糊造成无权管理或越权管理。其次,社区内各单位之间缺乏有效协调。社区内的市、区直属机关和企事业位,分别受各自所在的体系组织的领导,只听从各自所属上级管理机构的指挥造成社区内各单位之间缺乏有效协调,社区事务相互推诿扯皮,责任难以落实到位。再次,社区内的社会团体组织等缺乏有效的行为规范,缺乏能让社区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最后,社区管理运行缺乏有效系统的监督机制,没有形成条块结合的监督机制,社区内虽有各种监督组织,但职权不明,协调不力造成多方插手或相互推诿现象。
(二)社区组织职能错位
街道办事处在其职责范围中原本只履行一部分行政职能,但是在社区管理实践中,区政府将行政、执法、街道经济发展等各项任务都下放到街道办事处,使它从一级基层政权的派出机构逐步演变为一个集行政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的综合性机构,市、区的各专业管理部门的职能也存在相互混淆的情况,这些部门往往还各自为政,工作布置繁杂和交叉重复,街道很难应付。这会导致街道综合管理功能得不到很好发挥,管理成本加大,管理效能不断降低;另外还会导致社区其他组织的职能错位甚至扭曲,甚至影响基层社区居委会实现其自治。最终结果是社区居委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实体丧失了独立意识和活动能力,变成政府机构的一个附属物。
(三)社区居民参与不足
在各地的城市社区建设中,虽然成立了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等组织来强化社区的组织功能,但社区居民参与不足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意识淡薄,长期实行行政化的社区管理模式导致社区居民对政府的依赖心理特别强,居民缺乏权利意识、民主意识、自治观念、参与意识、监督意识。在社区管理中,政府有关部门对社区事务实行统包统管,从而压抑了社区内自我调节机制的发育和成长。社区居民缺乏参与社区管理的意识,认为社区管理是政府的职责,社区内的大小事务与自己无关,应该政府负责,自己不应该关心。有一些社区成员认为遇到事情就应该找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另外社区政务和财务不透明,导致一些社区居民缺乏对社区事务的了解及参与社区事务决策和管理,从而缺乏参与社区管理活动的积极性。
三、完善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社区组织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中社区管理制度滞后缺失问题严重,要使社区很好的发挥整体性功能,就需要建立一整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其做法有: 第一,建立健全社区组织管理规章制度,使社区各类工作委员会或执行机构有一定的权力。政府也可以根据本地的特点和情况制定有关城市社区组织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也可由社区在不违背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制定本社区组织管理条例。第二,完善社区工作人员考评制度,改变社区工作考评对上不对下的现状,真正使居民会议的考评结果,成为衡量居委会工作的最基本的依据。第三,建立对各组织机构工作的内外监督制度,加强城市社区管理的法制监督。根据社区管理组织的各项制度,明确社区内各类组织的职权范围及其相互关系、权责义务。
(二)大力发展社区非营利组织与志愿组织
政府应该为非营利组织创造有利的发展空间,以立法形式确立其社会地位,制定和完善相关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明确非营利组织的经费来源、经费筹集方式及收支管理、管理者的薪酬待遇、经费使用监督等,要简化对社区非营利组织的审批程序,降低设立成本,增加投入。另外,应加强对社区非营利组织合法性的监督,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规政策,对社区非营利组织实施分类管理,不断健全登记和备案制度,建立内外监督机制,加强自身监督。非营利组织还应该自觉接受政府监督其工作,在处理社会事务时,应该充分听取政府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政府的工作计划。
(三)增强城市社区居民参与意识
要增强城市社区居民参与意识,首先,应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我国民众的公众意识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在逐步觉醒,所以要把握好这个非常时期,做好民众的思想意识教育,使得每个公民的居民意识更加趋于成熟。其次,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大力提倡社区志愿者活动,加大社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提升居民的公益意识和奉献意识。最后,拓宽居民参与渠道,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创造出各种有利途径,为居民的社区参与营造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刘念.新时期中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12.
[2]娄成武,孙萍.社区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张雷.新型社区管理模式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8).
【关键词】:城市社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
一、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种主要模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社区建设的核心已经不是社区服务,而是管理体制的创新。在实践方面,我国一些省市区逐渐摸索了一些各具特色的社区建设模式。
(一)以政府为主导,行政推进的上海模式
上海市民政局课题组曾经提出上海社区的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支点,以居民参与为核心的一体化管理体系。上海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理体制,“以块为主、以条为辅、条块结合”的管理机制和三个层面(即领导系统、执行系统和支持系统)的管理系统。领导系统由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和城市管理委员会组成。支持系统由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居民群众及其自治性组织等构成。执行系统由市政管理委员会、社区发展委员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和财政经济委员会和办公室组成,简称“四委一办”。它们分别管理辖区内市政、市容工作、社区福利和劳动就业、治安工作及扶持和引导街道经济的发展。
(二)注重基层政权建设的沈阳模式
沈阳模式的主要做法是:第一,明确社区定位和划分社区。将社区定位于小于街道办大于原来居委会的层面,从性质、功能、区域三者结合的角度将社区划分为“小区型社区”、“单位型社区”、“功能型社区”。第二,调整社区管理的权力和明确社区职能。将社区自治权还给社区,以及给社区以协管权、监督权。第三,根据我国国家政权机构的设置,设立了成员代表大会、居民委员会、协商议事委员会作为社区自治组织的主体,根据国家政权机构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建设规章制度,使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委会、社区协商议委员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及社区党支部的地位与作用更加明确。、
(三)区直管社区的铜陵模式
2010年,安徽铜陵市铜官山区试点撤销街道办事处,社区事务实行居民自主管理,因此铜陵市成为我国第一个全部撤销“街道”的地级市。其基本做法:一方面构建社区组织新架构。撤销街道办,实行区直管社区,社区党工委总揽全局,直接隶属区委。另一方面是加快社区基层民主自治进程。社区居委会实行重新选举,通过户代表选举和差额选配的方式在全区范围内直接选举居委会领导班子。拓宽民主参与的渠道,完善居民自治的载体,建立健全社区居民代表大会制度、居民公约制度、居民代表和党员代表议事制度等一系列体制机制,完善社区民主自治体系。
二、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管理制度滞后缺失
社区管理在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首先,街道办事处作为政府行政机构,对其权力职责没有制定明确的制度规范,权利边界模糊造成无权管理或越权管理。其次,社区内各单位之间缺乏有效协调。社区内的市、区直属机关和企事业位,分别受各自所在的体系组织的领导,只听从各自所属上级管理机构的指挥造成社区内各单位之间缺乏有效协调,社区事务相互推诿扯皮,责任难以落实到位。再次,社区内的社会团体组织等缺乏有效的行为规范,缺乏能让社区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最后,社区管理运行缺乏有效系统的监督机制,没有形成条块结合的监督机制,社区内虽有各种监督组织,但职权不明,协调不力造成多方插手或相互推诿现象。
(二)社区组织职能错位
街道办事处在其职责范围中原本只履行一部分行政职能,但是在社区管理实践中,区政府将行政、执法、街道经济发展等各项任务都下放到街道办事处,使它从一级基层政权的派出机构逐步演变为一个集行政管理、社区管理与服务的综合性机构,市、区的各专业管理部门的职能也存在相互混淆的情况,这些部门往往还各自为政,工作布置繁杂和交叉重复,街道很难应付。这会导致街道综合管理功能得不到很好发挥,管理成本加大,管理效能不断降低;另外还会导致社区其他组织的职能错位甚至扭曲,甚至影响基层社区居委会实现其自治。最终结果是社区居委会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实体丧失了独立意识和活动能力,变成政府机构的一个附属物。
(三)社区居民参与不足
在各地的城市社区建设中,虽然成立了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议事协商委员会等组织来强化社区的组织功能,但社区居民参与不足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意识淡薄,长期实行行政化的社区管理模式导致社区居民对政府的依赖心理特别强,居民缺乏权利意识、民主意识、自治观念、参与意识、监督意识。在社区管理中,政府有关部门对社区事务实行统包统管,从而压抑了社区内自我调节机制的发育和成长。社区居民缺乏参与社区管理的意识,认为社区管理是政府的职责,社区内的大小事务与自己无关,应该政府负责,自己不应该关心。有一些社区成员认为遇到事情就应该找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另外社区政务和财务不透明,导致一些社区居民缺乏对社区事务的了解及参与社区事务决策和管理,从而缺乏参与社区管理活动的积极性。
三、完善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社区组织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中社区管理制度滞后缺失问题严重,要使社区很好的发挥整体性功能,就需要建立一整套规范的管理制度,其做法有: 第一,建立健全社区组织管理规章制度,使社区各类工作委员会或执行机构有一定的权力。政府也可以根据本地的特点和情况制定有关城市社区组织管理的地方性法规,也可由社区在不违背国家法律的前提下,制定本社区组织管理条例。第二,完善社区工作人员考评制度,改变社区工作考评对上不对下的现状,真正使居民会议的考评结果,成为衡量居委会工作的最基本的依据。第三,建立对各组织机构工作的内外监督制度,加强城市社区管理的法制监督。根据社区管理组织的各项制度,明确社区内各类组织的职权范围及其相互关系、权责义务。
(二)大力发展社区非营利组织与志愿组织
政府应该为非营利组织创造有利的发展空间,以立法形式确立其社会地位,制定和完善相关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明确非营利组织的经费来源、经费筹集方式及收支管理、管理者的薪酬待遇、经费使用监督等,要简化对社区非营利组织的审批程序,降低设立成本,增加投入。另外,应加强对社区非营利组织合法性的监督,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法规政策,对社区非营利组织实施分类管理,不断健全登记和备案制度,建立内外监督机制,加强自身监督。非营利组织还应该自觉接受政府监督其工作,在处理社会事务时,应该充分听取政府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参与政府的工作计划。
(三)增强城市社区居民参与意识
要增强城市社区居民参与意识,首先,应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我国民众的公众意识也随着经济的发展在逐步觉醒,所以要把握好这个非常时期,做好民众的思想意识教育,使得每个公民的居民意识更加趋于成熟。其次,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大力提倡社区志愿者活动,加大社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力度,提升居民的公益意识和奉献意识。最后,拓宽居民参与渠道,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创造出各种有利途径,为居民的社区参与营造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刘念.新时期中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12.
[2]娄成武,孙萍.社区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张雷.新型社区管理模式初探[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