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物理教学;思维变通;具体做法
〔中图分类号〕 G633.7〔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8(B)—0051—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实用性强并链接现代高科技和生活的试题频频出现。在物理教学中,其习题数量浩如烟海,模型花样五花八门,但其设计方法大都采用变式,即依据提出的典型(或理想化)模型交替变更提供材料的形式设计新的模型,以显示其物理本质。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加深理解、巩固知识、增强思维变通性,进而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此,在教学中必须解决学生的思维障碍,引导学生把貌离神合的新模型与典型进行比较,去认识和把握新、旧模型物理本质上的共性,洞察共同的物理本质,从而跨越思维障碍,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飞跃。
一、关键知识点与知识面的思维变通性
高中物理包括力、热、电、光、原子五大部分,高考把它们分为十二个大项,一百零几个知识点,这就是“面”。要全面复习,但也不能平均用力,对一些骨干、核心知识要力求深刻理解,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它们。这些核心知识包括:力学中的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功和能的关系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热学中的气体状态方程;电磁学中的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电热、磁场对直线电流和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楞次定律和电磁感应;光学中的反射与折射定律、透镜成像等。复习这类知识关键是要处理好知识点和面的思维变通性。
二、理解与记忆的思维变通性
对于物理知识必须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即在复习一物理概念和规律时,首先要弄明白它是怎样来的,与它们相联系的一些重要实验是怎样的。对概念、规律应尽可能准确地掌握它的定义、表达方式、物理意义及其成立条件等,还要进一步弄清它们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鉴别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如果这些都清楚了,不但记得牢靠,而且也便于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应用它们。
三、动脑与动手的思维变通性
第一,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重视实验,而且要尽可能多动手做实验,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增长自身能力。对于不能亲手做的实验,则要对前人做过的实验有所了解和认识,否则是不可能学好物理的。
第二,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深刻理解,必须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过程进行,这也包括做物理习题在内。常听到学生说,老师讲的都懂,具体的问题也能说出一些道理,但真做起来却错误百出。关键是与不动手有关。为此,学习物理只有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才能真正提高能力,收到实效。
四、质量与数量的思维变通性
学习物理必须做一定量的习题,这样可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提高应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一个人能力的高低和考试成绩的好坏,并不与做题的数量多少成正比,那种不求甚解、死记硬背结论的题海战术,并不能起到应用作用,因此我们反对题海战术,强调做题质量。而要提高做题质量,至少有以下几点是必做的:
1.首先应该认真分析题目涉及的物理内容,包括物理背景、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等等,在分析清楚的前提下再选适用的规律,拟定解题方案。
2.对解题结果进行论证,看它是否合理,必要时进行验算,或用其他方法来复核。对于自己检查后,认为正确无误的答案,一般不必去核对。
3.进行举一反三式的思考,特别是对一些生疏题。对于做错的题则要进行认真思考和总结,想得越深、联想越广,收获会越大。
4.提高做题的准确率,特别是对那些物理情景并不陌生、物理过程并不复杂的问题,一定要一次想清、做对,不允许出现看错题、算错数一类的错误。这是对个人能力和良好品质培养、提高的必须。因此,我们提倡既要重视课本中的基本概念,还要重视课本中习题的变通、拓宽与综合。
五、新旧知识衔接的思维变通性
在物理教学中,定期整理做过的旧题、特别是那些曾经做错的题是有好处的。一般来说,物理题很多,但基本类型不多,所以没必要做很多的新题,而重要在重温旧题。尤其是那些曾经做错的题,虽然考后老师又讲过,自己也觉得明白了,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又生疏了,甚至仍然不太会,因此再次复习这类习题,比起再做新的“生题”来效果会更好些。
总之,要应对复杂多变的高考试题,必须克服思维定势,注重常规习题,尤其是对那些优秀陈题的教学与训练要善于将陈题变新,旧题新做,并注意培养学生见微知著的审题能力,以辨别常规改造上的微小差别,培养学生在新情景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7〔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7)08(B)—0051—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实用性强并链接现代高科技和生活的试题频频出现。在物理教学中,其习题数量浩如烟海,模型花样五花八门,但其设计方法大都采用变式,即依据提出的典型(或理想化)模型交替变更提供材料的形式设计新的模型,以显示其物理本质。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扩大视野、加深理解、巩固知识、增强思维变通性,进而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为此,在教学中必须解决学生的思维障碍,引导学生把貌离神合的新模型与典型进行比较,去认识和把握新、旧模型物理本质上的共性,洞察共同的物理本质,从而跨越思维障碍,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飞跃。
一、关键知识点与知识面的思维变通性
高中物理包括力、热、电、光、原子五大部分,高考把它们分为十二个大项,一百零几个知识点,这就是“面”。要全面复习,但也不能平均用力,对一些骨干、核心知识要力求深刻理解,并能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它们。这些核心知识包括:力学中的牛顿第二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功和能的关系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热学中的气体状态方程;电磁学中的欧姆定律、电功和电功率、电热、磁场对直线电流和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楞次定律和电磁感应;光学中的反射与折射定律、透镜成像等。复习这类知识关键是要处理好知识点和面的思维变通性。
二、理解与记忆的思维变通性
对于物理知识必须强调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即在复习一物理概念和规律时,首先要弄明白它是怎样来的,与它们相联系的一些重要实验是怎样的。对概念、规律应尽可能准确地掌握它的定义、表达方式、物理意义及其成立条件等,还要进一步弄清它们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与联系,鉴别一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如果这些都清楚了,不但记得牢靠,而且也便于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应用它们。
三、动脑与动手的思维变通性
第一,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重视实验,而且要尽可能多动手做实验,其目的就在于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增长自身能力。对于不能亲手做的实验,则要对前人做过的实验有所了解和认识,否则是不可能学好物理的。
第二,对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深刻理解,必须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过程进行,这也包括做物理习题在内。常听到学生说,老师讲的都懂,具体的问题也能说出一些道理,但真做起来却错误百出。关键是与不动手有关。为此,学习物理只有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才能真正提高能力,收到实效。
四、质量与数量的思维变通性
学习物理必须做一定量的习题,这样可加深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提高应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一个人能力的高低和考试成绩的好坏,并不与做题的数量多少成正比,那种不求甚解、死记硬背结论的题海战术,并不能起到应用作用,因此我们反对题海战术,强调做题质量。而要提高做题质量,至少有以下几点是必做的:
1.首先应该认真分析题目涉及的物理内容,包括物理背景、物理状态、物理过程等等,在分析清楚的前提下再选适用的规律,拟定解题方案。
2.对解题结果进行论证,看它是否合理,必要时进行验算,或用其他方法来复核。对于自己检查后,认为正确无误的答案,一般不必去核对。
3.进行举一反三式的思考,特别是对一些生疏题。对于做错的题则要进行认真思考和总结,想得越深、联想越广,收获会越大。
4.提高做题的准确率,特别是对那些物理情景并不陌生、物理过程并不复杂的问题,一定要一次想清、做对,不允许出现看错题、算错数一类的错误。这是对个人能力和良好品质培养、提高的必须。因此,我们提倡既要重视课本中的基本概念,还要重视课本中习题的变通、拓宽与综合。
五、新旧知识衔接的思维变通性
在物理教学中,定期整理做过的旧题、特别是那些曾经做错的题是有好处的。一般来说,物理题很多,但基本类型不多,所以没必要做很多的新题,而重要在重温旧题。尤其是那些曾经做错的题,虽然考后老师又讲过,自己也觉得明白了,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可能又生疏了,甚至仍然不太会,因此再次复习这类习题,比起再做新的“生题”来效果会更好些。
总之,要应对复杂多变的高考试题,必须克服思维定势,注重常规习题,尤其是对那些优秀陈题的教学与训练要善于将陈题变新,旧题新做,并注意培养学生见微知著的审题能力,以辨别常规改造上的微小差别,培养学生在新情景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