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Adobe Indesign版式设计课程是图文专业、印刷专业以及艺术设计专业的基本核心职业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系统地理解掌握排版设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其从事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传统“先理论后实训”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效果并不理想,本文就Adobe Indesign版式设计教学模式的改进这一主题,谈一下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总结与体会。
关键词:职业课程Adobe Indesign版式设计 教学模式
Adobe Indesign版式设计一个学期的课程为96学时,每周6课时。传统的教学进度是先讲理论,利用 9周左右的时间讲解教材内容,再利用6周时间集中实训,最后一周复习考试。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
1.理论与实训脱节
经过9周的理论学习后,学生在后面的6周实训中很难将之前9周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熟练的运用,做不到融会贯通。
一是师生会高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是学生对于每个知识点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前9周的练习比较单一,大部分是针对某个工具,学生学起来很快,但并没有真正理解,所以在实训中遇到同样的知识、稍微复杂的案例就无从下手。
三是容易与其他软件混淆。“Adobe”公司出品的软件比较多,界面也雷同,这是优势,但是很容易将它们混淆,比如“Indesign”和“Photoshop”和“Illustrator”,界面非常相似,工具箱工具的摆放次序也相同,工具图标几乎相同。
2.集中实训的效果不佳
集中实训时学生面对整版报纸和整本杂志的编辑,非常吃力,很多工具不能熟练使用。也有学生认死理,比如理论课中出血线及出血线以外要求不能有任何图片和文字,所以他们在做杂志封面的时候,很多学生将图片放在出血线内,顶着版心做,以为这样就可以了,却不知道在出图时,这样的设计会在版心与裁切线中间留下白边,影响设计效果。
二、教学模式改进探究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对课程进行调整,总体将整个课程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
封面和封底,共用四周时间,一周讲解,三周练习。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优美案例,特别是学生们喜欢且熟悉的。从简单的入手,先讲解“封面、封底和书脊”的制作。“封面、封底和书脊”大部分都是由大图片加特效文字组成的,Adobe Indesign不但可以自行编辑图片和文字,还可以调入“Photoshop”和“Illustrator”的文件来修改所处理的图像图形。比较“Indesign”“Photoshop”和“Illustrator”的不同,让学生看到三个软件的区别,突出“Indesign”处理文字的优点,加深学生印象。三周的练习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家一起相互教授相互学习,效果会更好。
2.第二阶段
在这一阶段先将教材内容讲解仔细、透彻。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毕竟Indesign在文字编排方面的优越性是其他软件望尘莫及的。这阶段安排10周的时间,从版式设计理念、色彩的调配、版式设计的技巧、软件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讲解。图文编排并不是一门严格的科学,没有绝对的法则可循,也不能用定量分析来描述,只有在大量的设计实践中熟练提高。首先要求学生学会模仿。古人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模仿并不是完全生搬硬套,先临摹国内外设计师的作品,再寻求他们构思的轨迹,最后才是模仿。但模仿不是教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在模仿中熟练掌握软件工具的使用,做到举一反三。通过案例教学法,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将版面看得见的“视觉”部分与看不见的“内在”部分有机协调成一个整体,在模仿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要求学生通过模仿最终能够进行独立设计、独立制作,完成特定的任务。
3.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共计2周时间,要求学生完成一本杂志的制作。这个阶段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要求学生学会“创新”。图片处理、文字处理、版式设计等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整个过程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软件的掌握程度,还可以了解学生在制作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学生的设计能力,让学生达到“竭尽我才,欲罢不能”的地步。这当中必须一直有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否则分组学习很容易流于形式。
三、小结
教学方法并不是单一的,案例教学法、分组教学法也不是单纯的一种教授法,它是以学生行为的转变为前提条件的。如果学生把自己置身于教学过程之外,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改进教学策略,适应教学需要,都应围绕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这一目标进行。
(作者单位:济南市技师学院)
关键词:职业课程Adobe Indesign版式设计 教学模式
Adobe Indesign版式设计一个学期的课程为96学时,每周6课时。传统的教学进度是先讲理论,利用 9周左右的时间讲解教材内容,再利用6周时间集中实训,最后一周复习考试。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
1.理论与实训脱节
经过9周的理论学习后,学生在后面的6周实训中很难将之前9周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熟练的运用,做不到融会贯通。
一是师生会高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是学生对于每个知识点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前9周的练习比较单一,大部分是针对某个工具,学生学起来很快,但并没有真正理解,所以在实训中遇到同样的知识、稍微复杂的案例就无从下手。
三是容易与其他软件混淆。“Adobe”公司出品的软件比较多,界面也雷同,这是优势,但是很容易将它们混淆,比如“Indesign”和“Photoshop”和“Illustrator”,界面非常相似,工具箱工具的摆放次序也相同,工具图标几乎相同。
2.集中实训的效果不佳
集中实训时学生面对整版报纸和整本杂志的编辑,非常吃力,很多工具不能熟练使用。也有学生认死理,比如理论课中出血线及出血线以外要求不能有任何图片和文字,所以他们在做杂志封面的时候,很多学生将图片放在出血线内,顶着版心做,以为这样就可以了,却不知道在出图时,这样的设计会在版心与裁切线中间留下白边,影响设计效果。
二、教学模式改进探究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对课程进行调整,总体将整个课程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
封面和封底,共用四周时间,一周讲解,三周练习。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欣赏优美案例,特别是学生们喜欢且熟悉的。从简单的入手,先讲解“封面、封底和书脊”的制作。“封面、封底和书脊”大部分都是由大图片加特效文字组成的,Adobe Indesign不但可以自行编辑图片和文字,还可以调入“Photoshop”和“Illustrator”的文件来修改所处理的图像图形。比较“Indesign”“Photoshop”和“Illustrator”的不同,让学生看到三个软件的区别,突出“Indesign”处理文字的优点,加深学生印象。三周的练习可以通过分组合作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家一起相互教授相互学习,效果会更好。
2.第二阶段
在这一阶段先将教材内容讲解仔细、透彻。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毕竟Indesign在文字编排方面的优越性是其他软件望尘莫及的。这阶段安排10周的时间,从版式设计理念、色彩的调配、版式设计的技巧、软件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讲解。图文编排并不是一门严格的科学,没有绝对的法则可循,也不能用定量分析来描述,只有在大量的设计实践中熟练提高。首先要求学生学会模仿。古人说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模仿并不是完全生搬硬套,先临摹国内外设计师的作品,再寻求他们构思的轨迹,最后才是模仿。但模仿不是教学课程的主要目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在模仿中熟练掌握软件工具的使用,做到举一反三。通过案例教学法,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将版面看得见的“视觉”部分与看不见的“内在”部分有机协调成一个整体,在模仿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要求学生通过模仿最终能够进行独立设计、独立制作,完成特定的任务。
3.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共计2周时间,要求学生完成一本杂志的制作。这个阶段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要求学生学会“创新”。图片处理、文字处理、版式设计等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整个过程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软件的掌握程度,还可以了解学生在制作中的薄弱环节以及学生的设计能力,让学生达到“竭尽我才,欲罢不能”的地步。这当中必须一直有教师的引导和指导,否则分组学习很容易流于形式。
三、小结
教学方法并不是单一的,案例教学法、分组教学法也不是单纯的一种教授法,它是以学生行为的转变为前提条件的。如果学生把自己置身于教学过程之外,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改进教学策略,适应教学需要,都应围绕激发学生创造力、培养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这一目标进行。
(作者单位:济南市技师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