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药理学作为药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很好地掌握和理解。本文以此为论点,以职教云课堂为平台,应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于高职药理学课程“解热镇痛抗炎药”章节中,从职教云课堂的概述、教学整体设计、教学实施效果,以及反思与改进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渗透思政元素,加强课程理论知识与就业岗位之间的技能衔接,使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关键词]药理学 职教云课堂 混合式教学 信息化教学 课程实施
基金项目: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9年度职业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编号:SZJYB19-35);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人文社会科学(教改)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GJ19074)。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陕教〔2020〕137号)。
药理学课程是高职药学专业群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是连接药学与医学之间的桥梁。本文以“解热镇痛抗炎药”为例,基于职教云课堂对高职药理学课程实施信息化教学,为高职药理学的改革与发展奠定基础。结合“课程思政”“1+X证书”“信息化教学”等职业教育相关背景,深化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全方位构建课程体系。
基于职教云课堂的混合式教学简介
职教云课堂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建设和运营的职业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和在线教学服务平台,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实现课堂个性化、智能化和数字化。其包括智慧职教资源库和在线教学服务平台,教师可以利用职教云课堂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平台上获取大量优质备课资源,借助“云课堂”APP与学生互动,通过大数据管控在线教学实施进程,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全程评价,可满足课堂内外需求,实现智慧的教与学。
教学整体设计
1.课程分析
药理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为后续学习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以及国家执业药师考试奠定基础。该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药物作用机理、药物分类、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理论知识,为今后学生在有关岗位工作打下基础。本课程教学难点多,记忆体量大,很多抽象理论难以通过文字讲述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和茫然。本课程选用全国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规划教材,授课内容选自第16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共计2课时。
2.学情分析
本课程授课对象是高职药学专业二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完成临床医学概论、人体解剖生理学、微生物与免疫、药用化学基础、基础生物化学等基础课程学习。通过本节课课前学情分析可知,大部分学生关心自己及家人的身体健康,也大多经历过头疼脑热的症状,对即将要学习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是对常见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名称和分类知识匮乏,对药理作用认识片面,不会主动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具体情况下也不能很好地进行解热镇痛抗炎药的选择。
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包括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机制及分类,掌握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禁忌症,熟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吲哚美辛、尼美舒利的作用特点,了解解热镇痛抗炎药复方制剂的名称及成分。技能目标包括具备提供解热镇痛抗炎药用药咨询服务能力,学会分析、审核涉及本类药物治疗处方的合理性。素质目标为培养学生自主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逻辑分析能力。
(2)教学重难点及解决策略
根据教学大纲,药理学第16章“解热镇痛抗炎药”的教学重点在于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机制、药物分类和常见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应用,可以通过微课、flash动画、虚拟仿真软件等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案例导入法、任务驱动法等深化学生对重点的理解。本节课程教学难点在于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合理选用,可以通过教学现场专业技能实操、一体机辅助练习等策略攻克难点的学习。
4.教学内容设计
本章教学过程是“发热疼痛发炎基本生理病理知识——解热镇痛抗炎药物——药物的合理应用”,内容体系设置完整。教学导向明确,理论知识结合用药指导,体现了高职教育以技能培养为宗旨的教学理念。本章内容共2小节,教学内容层次递进,以药物合理使用为教学宗旨,培养学生药学服务技能为教学目的。
5.教学策略设计
本章教学分析了现有的教学基础条件,融合国家教学标准、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关内容,同时渗透职业素养构建教学体系。实施教学过程,因材施教,进行教学评价分析,对评价结果进行反思,继而改进教学体系相关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不断丰富教学体系内涵建设。本章教学课程采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课前教师发布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课前预习任务。课中教师针对不同教学环节,展开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师生配合完成职教云课堂混合式教学。课后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课后知识点巩固与课外拓展。整个课堂设计体现出“课程思政”与“三全育人”的指导理念。
6.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以教学目标和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结合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教学效果进行多元化综合评价。本章节教学评价体系与药理学课程整体评价体系相呼应,采用过程性评价(60%)与结果性评价(40%)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主要从作业(20%)、面对面讲授(20%)、在线辅导(10%)、自主学习(10%)四个环节进行考评;结果性评价主要从章节测试(20%)和实验室操成绩(20%)两个环节进行考核,以线上、线下与课堂三种方式来实施。
教学实施效果
1.教学实施过程
选择药学专业任何一个班级为教学对象,以“解热镇痛抗炎药”实施教学为例。实施过程分為课前、课中、课后三大部分。课前主要是进行内容预习、学生课前情况分析,以及基本概念的认知。课中主要指课堂教学实施,解热镇痛抗炎药这一章主要由2小节课程组成。每个小节分为不同的环节,大体为课堂签到查考勤、温故知新引新知、新知学习熟重点、重点拓展思案例、知识深化讲精髓、专业应用练技能、随堂测评看学情、归纳总结助巩固,具体实施过程(部分)见表1。课后主要在于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根据课前和课中学生学习情况,精准布置作业,通过职教云平台上传拓展延伸资料。 2.教学特色创新
(1)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前采用自主学习法,教师借助“云課堂”教学平台发布课前学习任务、资源,学生通过自学完成课前学习任务,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课中重点内容采用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帮助学生巩固重点知识;课中难点内容采用讲授法+实操练习教学,根据学生作答补充讲解。课后采用任务驱动法,借助“云课堂”教学平台,发布课后作业和知识拓展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教学内容的创新
本章教学不仅纵向讲授传统授课中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机理、分类、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此外,还横向区分了不同解热镇痛抗炎药在临床中的合理选用。不仅让学生掌握认药识药的基本知识,还通过模拟药房进行工作岗位技能实操演练,让学生掌握用药荐药。理实融为一体,以学生为中心,边学边练,渗透思政元素,体现“1+X”证书理念。
3.教学效果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让其切身体会到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探索改革,融合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完善教学体系。
反思与改进
1.教学内容应与岗位需求结合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健康产业快速崛起,新药的快速革新,如今社会对医药工作者的工作能力要求也日益提高,常见岗位对于用药指导与咨询、药物合理使用等技能均有较高要求。高职学生传统的药理学教材内容难以满足岗位需求,同时一些临床淘汰已久的药物依然在课本里面占有较大篇幅,占用学生较长学习时间,故当下药理学教学内容应与就业岗位需求高度统一。
2.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有待提高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刚开始接触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生大多存在分析问题能力不足的问题。此外,学生在教学平台不能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导致出现自主学习受到影响、作业不能按时提交等问题。需要让学生尽快适应这种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加强学生分析问题、整合问题等能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
[1]甘琴.信息化背景下护理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探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3):73-75.
[2]尚晓娟.基于云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究[J].科技风,2020,7(21):41.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药物与化工分院 陕西杨凌
[关键词]药理学 职教云课堂 混合式教学 信息化教学 课程实施
基金项目: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9年度职业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编号:SZJYB19-35);杨凌职业技术学院2019年人文社会科学(教改)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GJ19074)。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陕教〔2020〕137号)。
药理学课程是高职药学专业群的一门重要专业核心课程,是连接药学与医学之间的桥梁。本文以“解热镇痛抗炎药”为例,基于职教云课堂对高职药理学课程实施信息化教学,为高职药理学的改革与发展奠定基础。结合“课程思政”“1+X证书”“信息化教学”等职业教育相关背景,深化药理学课程教学改革,全方位构建课程体系。
基于职教云课堂的混合式教学简介
职教云课堂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建设和运营的职业教育数字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和在线教学服务平台,可以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实现课堂个性化、智能化和数字化。其包括智慧职教资源库和在线教学服务平台,教师可以利用职教云课堂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平台上获取大量优质备课资源,借助“云课堂”APP与学生互动,通过大数据管控在线教学实施进程,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全程评价,可满足课堂内外需求,实现智慧的教与学。
教学整体设计
1.课程分析
药理学是药学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为后续学习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以及国家执业药师考试奠定基础。该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药物作用机理、药物分类、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等理论知识,为今后学生在有关岗位工作打下基础。本课程教学难点多,记忆体量大,很多抽象理论难以通过文字讲述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和茫然。本课程选用全国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规划教材,授课内容选自第16章“解热镇痛抗炎药”,共计2课时。
2.学情分析
本课程授课对象是高职药学专业二年级学生,学生已经完成临床医学概论、人体解剖生理学、微生物与免疫、药用化学基础、基础生物化学等基础课程学习。通过本节课课前学情分析可知,大部分学生关心自己及家人的身体健康,也大多经历过头疼脑热的症状,对即将要学习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是对常见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名称和分类知识匮乏,对药理作用认识片面,不会主动对知识点进行归纳,具体情况下也不能很好地进行解热镇痛抗炎药的选择。
3.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包括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机制及分类,掌握阿司匹林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禁忌症,熟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吲哚美辛、尼美舒利的作用特点,了解解热镇痛抗炎药复方制剂的名称及成分。技能目标包括具备提供解热镇痛抗炎药用药咨询服务能力,学会分析、审核涉及本类药物治疗处方的合理性。素质目标为培养学生自主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逻辑分析能力。
(2)教学重难点及解决策略
根据教学大纲,药理学第16章“解热镇痛抗炎药”的教学重点在于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机制、药物分类和常见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不良反应与临床应用,可以通过微课、flash动画、虚拟仿真软件等信息化教学手段,采用案例导入法、任务驱动法等深化学生对重点的理解。本节课程教学难点在于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合理选用,可以通过教学现场专业技能实操、一体机辅助练习等策略攻克难点的学习。
4.教学内容设计
本章教学过程是“发热疼痛发炎基本生理病理知识——解热镇痛抗炎药物——药物的合理应用”,内容体系设置完整。教学导向明确,理论知识结合用药指导,体现了高职教育以技能培养为宗旨的教学理念。本章内容共2小节,教学内容层次递进,以药物合理使用为教学宗旨,培养学生药学服务技能为教学目的。
5.教学策略设计
本章教学分析了现有的教学基础条件,融合国家教学标准、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关内容,同时渗透职业素养构建教学体系。实施教学过程,因材施教,进行教学评价分析,对评价结果进行反思,继而改进教学体系相关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不断丰富教学体系内涵建设。本章教学课程采用以“学生为中心”开展课堂教学。课前教师发布资源,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课前预习任务。课中教师针对不同教学环节,展开组织不同的教学活动,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师生配合完成职教云课堂混合式教学。课后学生根据要求进行课后知识点巩固与课外拓展。整个课堂设计体现出“课程思政”与“三全育人”的指导理念。
6.教学效果评价设计
以教学目标和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结合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教学效果进行多元化综合评价。本章节教学评价体系与药理学课程整体评价体系相呼应,采用过程性评价(60%)与结果性评价(40%)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主要从作业(20%)、面对面讲授(20%)、在线辅导(10%)、自主学习(10%)四个环节进行考评;结果性评价主要从章节测试(20%)和实验室操成绩(20%)两个环节进行考核,以线上、线下与课堂三种方式来实施。
教学实施效果
1.教学实施过程
选择药学专业任何一个班级为教学对象,以“解热镇痛抗炎药”实施教学为例。实施过程分為课前、课中、课后三大部分。课前主要是进行内容预习、学生课前情况分析,以及基本概念的认知。课中主要指课堂教学实施,解热镇痛抗炎药这一章主要由2小节课程组成。每个小节分为不同的环节,大体为课堂签到查考勤、温故知新引新知、新知学习熟重点、重点拓展思案例、知识深化讲精髓、专业应用练技能、随堂测评看学情、归纳总结助巩固,具体实施过程(部分)见表1。课后主要在于知识的巩固和拓展,根据课前和课中学生学习情况,精准布置作业,通过职教云平台上传拓展延伸资料。 2.教学特色创新
(1)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前采用自主学习法,教师借助“云課堂”教学平台发布课前学习任务、资源,学生通过自学完成课前学习任务,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课中重点内容采用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帮助学生巩固重点知识;课中难点内容采用讲授法+实操练习教学,根据学生作答补充讲解。课后采用任务驱动法,借助“云课堂”教学平台,发布课后作业和知识拓展任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教学内容的创新
本章教学不仅纵向讲授传统授课中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机理、分类、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此外,还横向区分了不同解热镇痛抗炎药在临床中的合理选用。不仅让学生掌握认药识药的基本知识,还通过模拟药房进行工作岗位技能实操演练,让学生掌握用药荐药。理实融为一体,以学生为中心,边学边练,渗透思政元素,体现“1+X”证书理念。
3.教学效果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让其切身体会到专业技能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不断探索改革,融合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完善教学体系。
反思与改进
1.教学内容应与岗位需求结合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健康产业快速崛起,新药的快速革新,如今社会对医药工作者的工作能力要求也日益提高,常见岗位对于用药指导与咨询、药物合理使用等技能均有较高要求。高职学生传统的药理学教材内容难以满足岗位需求,同时一些临床淘汰已久的药物依然在课本里面占有较大篇幅,占用学生较长学习时间,故当下药理学教学内容应与就业岗位需求高度统一。
2.学生分析问题能力有待提高
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发现刚开始接触这种教学模式的学生大多存在分析问题能力不足的问题。此外,学生在教学平台不能有效地整合教学资源,导致出现自主学习受到影响、作业不能按时提交等问题。需要让学生尽快适应这种混合式教学的方式,加强学生分析问题、整合问题等能力的训练。
参考文献:
[1]甘琴.信息化背景下护理专业药理学课程教学设计探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3):73-75.
[2]尚晓娟.基于云课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探究[J].科技风,2020,7(21):41.
作者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药物与化工分院 陕西杨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