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仰,从此刻开始。”
打开微信小程序“云端支部”,红色背景下,这句开屏语格外显眼。“云端支部”是由它的使用者——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基础教学与实验中心党支部自主研发的。在“云端支部”学习理论知识、汲取信仰力量,已经成为支部15名党员的日常习惯。用信仰指引自己的前進方向,也是陕西省87所普通高校20余万名党员共同的坚守。
近年来,陕西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高校党的建设,扎实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有效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以优异的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用高质量党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党让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65年前,交通大学1400多名教职工、近3000名青年学生响应“建设大西北”号召,从黄浦江畔来到西安,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伟大的“迁徙”。如今,西安交通大学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知名高校,为党和国家建设奉献智慧与力量。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近年来,陕西省委教育工委把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连续多年举办全省高校领导干部暑期读书班,组织全省高校党务干部专题培训班,开展院系党组织书记、教师党支部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和网络培训,实现了高校党员培训全覆盖。
为切实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省委教育工委实施了“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攻坚行动”,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大调研、大摸底,修订印发《陕西省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陕西省高等学校院系党组织工作规程》《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党支部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构建了覆盖高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
以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水平大学、省属普通公办本科高校、省属公办高职院校、省属民办高校4个类别为重点,省委教育工委通过现场述职和书面述职两种方式,组织63所高校党委书记进行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并指导高校实现各级党组织述职全覆盖。
“始终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重要指示,坚定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2021年1月25日,在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召开的高校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会议上,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王建利强调,要用高质量党建,推动陕西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双一流”建设。
目前,陕西共入选2个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9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82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省级示范高校10个、标杆院系60个、样板支部100个。此外,有5个校级党委、30个院系党组织、50个党支部被确定为全省高校新时代党建“双创”培育创建单位。
让党旗在高校基层组织高高飘扬
“当你做自我介绍的时候,与党员身份相关的内容,会出现在你的介绍中吗?什么时候会出现?会出现哪些信息?”2014年,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常雅慧第一次以“筑梦先锋”本科生党支部书记的身份参加支部组织生活会时,提出了这个问题。在场学生纷纷陷入沉思、不断摇头。
这次讨论让常雅慧意识到,推动“党员身份”从外在的“角色规定”到内在的“角色自觉”转变,是党支部建设的切入点。基于广泛调研和深入思考,她以“角色自觉+建章立制+知行合一”为建设思路,通过“党员意识提升工程”“党员质量提升工程”“党员教育活动创新工程”等活动,推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2018年12月,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筑梦先锋”本科生党支部获批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大四学生李悦回想起自己迷茫时“文心阁”的雪中送炭,仍倍感温暖。文心阁是陕师大文学院党委创办的师生谈心活动室,学院教师在这里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直面学生诉求,为学生答疑解惑。12年来,已惠及学生6500余人。
在“文心阁”师生交心活动的辐射带动下,陕师大文学院党委紧抓“顶层设计、特色发展、三全育人”三个关键环节,打造“党建先导、价值引导、读写辅导、社团指导、实践督导、心理疏导”和“经济困难帮扶、就业困难帮扶”的“六导两帮扶”工作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成为全国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校使命崇高、责任重大。近年来,全省高校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向基层延伸,撬动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关键点,让党的旗帜在高校基层阵地高高飘扬。
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以标准化建设为主线,制定了在职教职工、离退休、学生党支部工作标准,包括组织建设、组织生活等4个一级指标和26项二级指标,每年对各党支部进行一次达标验收检查,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初,教育部第二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的评审结果公布,西工大实现学校党委、教师支部、教工支部和学生支部在全国高校党建双创名单中的全覆盖。
长安大学强化对学术组织、群团组织的政治领导,从自治机制、基层基础、关键环节上保证党的全面领导有机贯穿,融入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立德树人、事业发展全过程。
西安外国语大学出台《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二级党组织会议议事规则》,推进党政交叉任职,发挥党组织在教育教学、教材选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治把关作用。
陕西科技大学在省属高校率先开展基层党建专项巡查,聚焦主体责任落实层层递减、院党组织“中梗阻”、基层党支部“神经末梢”不灵敏等问题,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
三秦大地,各高校以问题为导向,狠抓政治建设,强化示范引领,不断夯实“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得到有效提升,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培根铸魂为师生注入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陕西各高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谱写了新时代学校追赶超越的新篇章。
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文铨是交通大学西迁后培养的第一批学生,留校任教后他始终坚守在教书育人第一线,年逾八旬仍坚持为本科生上课,不但收获了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等荣誉,还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团队里涌现出院士、国家教学名师等众多后起之秀。
“‘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时,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在“西迁精神”的指引下,西安交通大学2199名2020届毕业生留在西部地区就业,占签约就业总人数的47.58%。西迁以来,西安交大累计培养毕业生近25万名,其中40%扎根西部,为西部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出的34位两院院士,有近一半在西部工作。
西迁精神也教育和引导着全省高校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根,用实干实现自身价值,服务国家。近年来,西北工业大学40%以上毕业生到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开展工作,位居全国一流大学首位;50%以上毕业生留在西部地区创新创业,成为西部大开发的生力军。陕西师范大学建校以来培养了各类人才30余万人,其中约有10万人默默奉献在西部基础教育第一线。
“只要条件允许,我会一直努力下去。”陶文铨这句话,也是全省广大高校师生的心声。
打开微信小程序“云端支部”,红色背景下,这句开屏语格外显眼。“云端支部”是由它的使用者——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基础教学与实验中心党支部自主研发的。在“云端支部”学习理论知识、汲取信仰力量,已经成为支部15名党员的日常习惯。用信仰指引自己的前進方向,也是陕西省87所普通高校20余万名党员共同的坚守。
近年来,陕西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度重视高校党的建设,扎实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有效推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实现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以优异的成绩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用高质量党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党让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65年前,交通大学1400多名教职工、近3000名青年学生响应“建设大西北”号召,从黄浦江畔来到西安,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伟大的“迁徙”。如今,西安交通大学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知名高校,为党和国家建设奉献智慧与力量。
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近年来,陕西省委教育工委把高校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连续多年举办全省高校领导干部暑期读书班,组织全省高校党务干部专题培训班,开展院系党组织书记、教师党支部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示范培训和网络培训,实现了高校党员培训全覆盖。
为切实加强高校党建工作,省委教育工委实施了“基层党建质量提升攻坚行动”,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大调研、大摸底,修订印发《陕西省高等学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陕西省高等学校院系党组织工作规程》《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党支部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构建了覆盖高校党委、院系党组织和基层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制度体系。
以部属高校和省属高水平大学、省属普通公办本科高校、省属公办高职院校、省属民办高校4个类别为重点,省委教育工委通过现场述职和书面述职两种方式,组织63所高校党委书记进行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并指导高校实现各级党组织述职全覆盖。
“始终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重要指示,坚定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2021年1月25日,在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召开的高校党委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工作会议上,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王建利强调,要用高质量党建,推动陕西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深化“双一流”建设。
目前,陕西共入选2个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9个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82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创建省级示范高校10个、标杆院系60个、样板支部100个。此外,有5个校级党委、30个院系党组织、50个党支部被确定为全省高校新时代党建“双创”培育创建单位。
让党旗在高校基层组织高高飘扬
“当你做自我介绍的时候,与党员身份相关的内容,会出现在你的介绍中吗?什么时候会出现?会出现哪些信息?”2014年,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辅导员常雅慧第一次以“筑梦先锋”本科生党支部书记的身份参加支部组织生活会时,提出了这个问题。在场学生纷纷陷入沉思、不断摇头。
这次讨论让常雅慧意识到,推动“党员身份”从外在的“角色规定”到内在的“角色自觉”转变,是党支部建设的切入点。基于广泛调研和深入思考,她以“角色自觉+建章立制+知行合一”为建设思路,通过“党员意识提升工程”“党员质量提升工程”“党员教育活动创新工程”等活动,推动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2018年12月,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筑梦先锋”本科生党支部获批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大四学生李悦回想起自己迷茫时“文心阁”的雪中送炭,仍倍感温暖。文心阁是陕师大文学院党委创办的师生谈心活动室,学院教师在这里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直面学生诉求,为学生答疑解惑。12年来,已惠及学生6500余人。
在“文心阁”师生交心活动的辐射带动下,陕师大文学院党委紧抓“顶层设计、特色发展、三全育人”三个关键环节,打造“党建先导、价值引导、读写辅导、社团指导、实践督导、心理疏导”和“经济困难帮扶、就业困难帮扶”的“六导两帮扶”工作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成为全国首批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高校使命崇高、责任重大。近年来,全省高校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向基层延伸,撬动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关键点,让党的旗帜在高校基层阵地高高飘扬。
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以标准化建设为主线,制定了在职教职工、离退休、学生党支部工作标准,包括组织建设、组织生活等4个一级指标和26项二级指标,每年对各党支部进行一次达标验收检查,以高质量党建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初,教育部第二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的评审结果公布,西工大实现学校党委、教师支部、教工支部和学生支部在全国高校党建双创名单中的全覆盖。
长安大学强化对学术组织、群团组织的政治领导,从自治机制、基层基础、关键环节上保证党的全面领导有机贯穿,融入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立德树人、事业发展全过程。
西安外国语大学出台《二级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二级党组织会议议事规则》,推进党政交叉任职,发挥党组织在教育教学、教材选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治把关作用。
陕西科技大学在省属高校率先开展基层党建专项巡查,聚焦主体责任落实层层递减、院党组织“中梗阻”、基层党支部“神经末梢”不灵敏等问题,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
三秦大地,各高校以问题为导向,狠抓政治建设,强化示范引领,不断夯实“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得到有效提升,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培根铸魂为师生注入精神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陕西各高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谱写了新时代学校追赶超越的新篇章。
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陶文铨是交通大学西迁后培养的第一批学生,留校任教后他始终坚守在教书育人第一线,年逾八旬仍坚持为本科生上课,不但收获了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等荣誉,还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团队里涌现出院士、国家教学名师等众多后起之秀。
“‘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交通大学考察时,勉励广大师生大力弘扬“西迁精神”,抓住新时代新机遇,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在新征程上创造属于我们这代人的历史功绩。
在“西迁精神”的指引下,西安交通大学2199名2020届毕业生留在西部地区就业,占签约就业总人数的47.58%。西迁以来,西安交大累计培养毕业生近25万名,其中40%扎根西部,为西部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培养出的34位两院院士,有近一半在西部工作。
西迁精神也教育和引导着全省高校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扎根,用实干实现自身价值,服务国家。近年来,西北工业大学40%以上毕业生到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开展工作,位居全国一流大学首位;50%以上毕业生留在西部地区创新创业,成为西部大开发的生力军。陕西师范大学建校以来培养了各类人才30余万人,其中约有10万人默默奉献在西部基础教育第一线。
“只要条件允许,我会一直努力下去。”陶文铨这句话,也是全省广大高校师生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