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fan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政治学》被公认为西方传统政治学的开创之作,它所建立的体系和一系列政治观点,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最有名的一句话:"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已成为政治学的经典名言,它为人类社会的政治治理提供了必要的人性假设,为国家的形成和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虽然也未能突破其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但是其丰富内涵和巨大的理论意义在人类思想史上永远闪耀着灿烂光芒。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人;天生;政治动物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5-0091-02
  
  《政治学》成书于公元前326年,是亚里士多德最主要的代表作之一。正是这部著作,标志着伦理学与政治学体系的明确区分,开创了政治学这门独立的学科。因此,它在西方政治思想上的影响是异常深远的。亚里斯多德《政治学》中最有名的一句话:"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已成为政治学的经典名言。那么,亚里士多德这里所指的"人"究竟指的是哪些人?"政治动物"又该如何把握?"人"为什么"天生"就是"政治动物"呢?
  一、"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一命题的丰富内涵
  (一)"人"指的是什么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一命题将人与动物区别开来了,但是亚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一命题中所指的"人"绝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人"——这里的"人",不包括奴隶,不包括女人,不包括不享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首先,奴隶不在"人"的范围之列。亚里士多德认为奴隶只具备体力,只能从事由他人凭远见所安排的劳务,缺乏理性,没有参加城邦生活的资格,因而不属于"人"。亚里士多德指出,在世界上,"有些人天赋有自由的本性,而另一些人则自然地成为奴隶";不仅如此,亚里士多德还断言,对于奴隶来说,他们接受主人的统治,不仅是有益的,而且也是正当的,这就像被驯养的家畜比野生的家畜更容易受到人们的保护一样。
  其次,女人不在"人"的范围之列。同奴隶从事物质生产以维持肉体的生存一样,女人则专门从事于生养后代以延续物种。亚里士多德认为,男人同女人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不平等,而且这种不平等是顺应自然的。女人虽然有思维能力,但是不充分,女人是天生的被统治者。大多数城邦将女人排除在基本社会生活之外,女人被看作是被奴役者和私有财产。因此,女人自然也不能算作是"人"。
  再次,缺乏公民权的自由民,也不在"人"的范围之列。亚里士多德认为,只有拥有公民权并且切实行使公民权的人才可以称之为"人",那些整天忙于物质生产的人,只能算作是奴隶;那些外来的异邦人,由于缺乏相应公民权,因而也不是亚里士多德所谓的"人";那些本城邦的人,如果不参加城邦政治生活,或者由于某种原因无能力参加城邦政治生活,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人"。
  (二)"政治动物"的双重属性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一命题中的"政治动物"揭示了人的双重属性——动物性和政治性。
  首先,"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一论断强调了人的动物性的一面,也即人的自然性的一面。无论人的本质是什么,人的本性是什么,人都具有其自然性——即人具有动物性,这是无法回避和否认的。
  当然,更可贵的是,"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一论断揭示了人的政治性(或者说是社会性)。这一论断首先是揭示了一个基本社会事实:人都是生活在城邦之中,也就是人都生活在政治之中。亚里士多德说:"凡脱离城邦的人,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灵","如果不是一个鄙夫,那就是一位超人"。亚里士多德敏锐地看到了人的社会性、政治性,得出"由此可以明白城邦是处于自然地演化,而人类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政治"这一个词也就是从"城邦"一词衍化而来,"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中"政治"一词,体现了人的政治性。
  (三)"天生"的真正含义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一论断中"天生"一词耐人寻味。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人类在本性上,也正是一个政治动物)。"人类即使在生活上用不着互相依赖的时候,也有乐于社会共同生活的自然性情;为了共同利益,当然能够合群,各以其本分参加一个政治团体,各如其本分而享有优良的生活。就各个个人来说以及就社会全体来说,主要的目的就在于谋取优良的生活。但人类仅仅为了求得生存,就已有合群而组成并维持政治团体的必要了,这说明人"天生"有过城邦生活的需要。
  亚里士多德这一命题的本质含义是人不能离开公共领域,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善,迫切需要一个具有统摄和保护力量的公共秩序。换言之,亚里士多德所谓的"天生"——也就是人要过城邦生活,只能过城邦生活,必然要求过城邦生活——才能真正将人和动物区别开来,才能实现人的本性。而任何孤立的个人和小规模的团体都无法使人实现人的本性,只有过城邦生活,在城邦中,成为"政治动物",才能做到。因此,一切共同体都是人们为了达到某种善而组合起来的,是人类天然性情的基本表现和要求,这一点在他们获得了生理和安全的基本需要之后表现的尤为突出,即:人们需要借助于政治权力来获得自己的利益,取得民主权利并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而这一系列要求的最根本保障就是来源于政治秩序。
  因此,人天生就希望努力将人类对美好政治生活的构想付诸实践,希望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技术设计,提高非暴力状态下解决政治矛盾和冲突的有效性,从而使所有社会成员在一种文明祥和的政治状态下各得其所,互爱互信,共存共荣。所以说,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
  二、"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一命题的理论意义
  (一)这一命题揭示了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利益协调能力的,并追求友善合作、社会至善和谐的动物,为人类社会政治治理提供了必要的人性假设
  首先,这一命题揭示了人具有合群性、具有社会性。亚里士多德指出:"像某些种类的动物一样,人在任何地方都聚合为大于家庭的群体,甚至当他们并不需要相互帮助的时候也力求群聚","人是名副其实的政治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中才能独立的动物"。
  其次,它揭示了人具有利益协调能力。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和蜂群和兽群相比,更大意义上是"政治动物",因为人可以用语言和理性来揭示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利害矛盾,因而人比动物更高级的特性在于,人具有利益协调能力。
  再次,它还揭示了人是追求友善合作、追求社会至善和谐的动物。亚里士多德指出,人不仅是具有群居性、社会性的动物,而且是具有利益协调能力的动物,更为可贵的是,亚里士多德指出了"人是最优秀的政治动物",这里的"优秀"就体现在人追求过城邦生活,城邦是人们利益整合的最佳场所,城邦的最高目标是追求至善,追求正义,因而人也就成了追求至善和谐的政治动物。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一命题揭示了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具有利益协调能力的、并追求友善合作、追求社会至善和谐的动物,这是对人的本性、人的本质、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基本假设,正是由于这个假设,正是由于对人是"政治动物"的这一伟大的假设,使得人类的政治治理有了必要的人性基础——因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人具有政治性,因而,进行政治治理,是符合人性需要的,是发展人性的必然要求和举措。
  (二)这一命题揭示了国家不是神的意志,也不是就是强权阶级谋取私利的工具,为国家的形成和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
  首先,这一命题揭示了国家不是神的意志,不是上帝的安排。国家关系不是神与人的结合,而是人与人的结合。亚里士多德在研究古希腊158个城邦的过程中,得出"家庭——村坊——国家"这一结论。国家是人与人之间的结合,这与中世纪以来,在基督教的影响下自由主义传统对于人性幽暗的认识形成强烈的对比,成为人类政治思想史上对于人性的认识的一个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不仅为国家的形成和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也为后来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桎梏、神权桎梏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其次,这一命题揭示了国家不是强权阶级谋取私利的工具,为国家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撑。亚里士多德强调,国家的本质是利益协调,追求的最高目标是至善,是正义。亚里士多德指出"城邦是一种合作关系"。人们组成国家生活在一起,是为了追求每个人的和谐发展,追求每个人的美好生活。有了城邦,人们可以通过城邦协调利益从而平息争斗,通过合作增强力量从而生活得更美好。国家不是相互厮杀、相互战争的代名词,后来国家成为统治阶级统治和奴役被统治阶级、为统治阶级自身谋取私利的工具,这是国家本质的异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国家一定会恢复其应有面貌,为生活在这个国家中的人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而服务。
  三、"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一命题局限性探讨
  (一)只看到了统治阶级的生存状况,忽略了对广大奴隶的研究
  亚里士多德提出"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一命题,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即奴隶主的立场上提出来的。如前所述,亚里士多德"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一命题中的"人",将广大的奴隶排除在外了,将妇女排除在外了,将缺乏公民权的人排除在外了,这样,所谓的"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一命题所涵盖的"人"的范围就显得很狭小。
  亚里士多德不仅是城邦奴隶制度的维护者,更是城邦奴隶制度的受益者,因而,他就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分析得出了"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一结论,并认为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为统治阶级的思想是这样的,统治阶级不会、也不愿意离开这种生活。但是,亚里士多德忽略了对奴隶阶级的研究,主观臆断奴隶社会中的所有人都应该而且愿意接受这种城邦生活。亚里士多德的这一命题没有深刻地表明奴隶阶级受压迫、受剥削的苦难事实,广大奴隶的生活充满痛苦和灾难,他们对所谓的"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一观点可能有其他的理解,他们也许并不认为城邦生活就是最美好的生活。亚里士多德这一论断的得出,也没能突破其历史的局限性、阶级的局限性。
  (二)过分强调个人对城邦、对社会的依赖性,忽略了个人的利益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一命题,一方面看到了个人对于城邦的依赖性,看到了人与城邦相互关系的一个方面;但是,亚里士多德却将这种"人对城邦的依赖"推向了极端,忽略了城邦对于个人的需要,其实没有个人,也就无法构成所谓的城邦。亚里士多德将城邦的公共道德和个人的道德完全统一,这种统一牺牲了个人的利益。
  首先,城邦在逻辑上先于个人。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组建家庭,组建村坊,最后组建城邦。虽然在时间上个人先于城邦而存在,但是城邦是个人生活的最佳场所,是个人追求的最终目的,个人的本质是在城邦之中才能够得到和体现。
  其次,城邦生活是实现个人道德的唯一途径。亚里士多德指出,一个人如果脱离了城邦生活,那么,他不是一个怪兽,就是一个神灵。一个人只有在城邦中生活,才能过上真正美好的生活,才能实现个人的道德。
  这样,通过亚里士多德的论述,个人和城邦的关系,正如大树上的一片树叶和大树的关系了。城邦失去了个人,依然不失其本质;而个人倘若离开了城邦,则像一片孤零飘落的叶子,失去了意义。这种整体的城邦观,过分强调个人对城邦生活的依赖性,将个人的正当利益淹没在了城邦生活的汪洋大海之中。
  "人是天生的政治动物"这一命题,衍生出了许多的政治命题和伦理命题,为后世的思想家们从正面或者反面加以阐释和发挥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板。虽然,这一命题最终也没能突破其历史的、阶级的局限性,但是其对人的社会性的认识,对人的本质的认识,关于"政治人"的大胆假设,都催生着人类思想的衍发和人类视野的扩展,展现着人类对至真、至善、至美的生活的追求,在世界历史上闪耀着灿烂光芒。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2]王彩波.西方政治思想史-从柏拉图到约翰·密尔[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曾耿."政治人"假设的丰富内涵和价值[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01).
  [4]郝松山.社会的人-比较亚里士多德和马克思对人的社会性的认识[J].前沿,2008,(07).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托尼·莫里森的《宠儿》中黑人女孩丹芙的描述与分析,深刻阐述了丹芙从依附到独立的成长过程,肯定了他者在其自我主体寻找中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注视;他者;自我主体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5-0071-02    托尼·莫里森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她于1993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该项殊荣的非洲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鲁迅精神世界的探索来解读《朝花夕拾》的深刻内涵与价值意义;同时也在对《朝花夕拾》的文本进行细读中,发现隐藏在文本中作家的深情。他用儿童的眼睛去追寻那久远的记忆,在那封尘的故园中,鲁迅回归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并汲取了存在于自己的历史维度中的精神源泉,从而又开始了人生的新篇章。  关键词:鲁迅;朝花夕拾;追寻;故乡  中图分类号:I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校外艺术教育现状的论述,点出了目前校外艺术教育中存在的各种认识问题,这种问题的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校外教育的方式问题,校外艺术教育的个体差异问题还有家长,老师,学生存在的认知问题。使得校外发展较为缓慢。同时从解决问题的方向出发,通过提升完善教育资源,提升师资力量等各方面,提升校外艺术教育的效果,使艺术教育的可以稳步发展,让更多群众接受认同。  关键词:校外;艺术教育;教育方式 
期刊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是一门艺术,是意境美、音韵美和形式美的和谐统一。这些美感在其英译中不但不能丧失,而 还要尽量体现。翻译难,译文学作品尤难,译诗更是难上加难。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英译,尤其是在再现原文"三美"这方面,其困境早已是译界的共识,尽管如此,译界依然不乏具有研究价值的古典诗词英译的上乘作品。本文就精选一些出自大家手笔的中外诗词的译作,并联系一些理论,从多个角度分析原作的意美、音美、形美是
期刊
摘要:文章回顾了多元音乐文化理论形成的历史过程,分析了多元音乐文化理论对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的影响,以及我国多元音乐文化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多元音乐文化;民族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5-0080-02    20世纪初,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杜威首次提出了"多元文化"的观点,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时间的推
期刊
摘要:本文对阳光体育的内涵、目前制约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科学的建议对策,以期为主管部门和体育教师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高校;阳光体育;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5-0085-02    一、前言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学生为对象,通过学校教育进行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包括各类学校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
期刊
摘要:本文就拓展训练的内涵、特点、功能进行了简要阐述,并在此基础上从新课改的视角理性的分析了拓展训练进入中职学校体育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让拓展训练成为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和辅助。  关键词:拓展训练;中职学校体育;必要性;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8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5-0084-02    一、拓展训练内涵  拓展训练(Outward Dev
期刊
摘要:"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哲学的基础和本原,开启了近代认识论的研究。笛卡尔从这一原理出发推出了他整个哲学原理,在欧洲哲学史上产生着长久的影响。分析"我思故我在"这一命题的涵义,探讨它在笛卡尔哲学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对欧洲近现代哲学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怀疑  中图分类号:B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5-0104-02    一、由
期刊
摘要:马克思的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从"研究主题与理论前提"、"哲学方法"、"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这三重视角可以更加全面、深入的审视马克思哲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关键词:马克思;哲学方法;与时俱进;唯物史观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5-0099-01    一、马克思哲学的研究主题与理论前提  1845年以前,马克思研究的主题主
期刊
摘要:培养适应全球化发展形势所需的合格人才是教育的主要目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高校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挥语言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把不断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学;西方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5-0106-02    全球化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