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趣味教学法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时期学生的心理需求作为导向,充分利用学生充满好奇以及活泼好动等性格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更好的获取知识和乐趣,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基于此,对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方法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4-070
引言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并没有那么强烈,反而对趣味性的事物非常感兴趣。为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从趣味教学的角度进行切入,为数学教学带来一定的趣味,让学生在趣味的驱使下集中精力进行数学学习,并提高自身对数学的热爱程度。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就需要从细节方面进行着手,为学生设计多种多样的趣味教学方案。
一、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意义
小学时期学生由于认知水平较低,身心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是十分有限的。而数学学科是一项具有抽象性的科目,多数知识点如果教师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灌输式的教育,则会使学生无法有效地理解学习内容,而且长期进行下去也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效地开展趣味教学法,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开展游戏活动,体现生活化教育,从而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当中充分地掌握知识,并将知识内容融人到生活化元素当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二、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创设趣味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趣味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教师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在备课的时候,要思考一些能够激发起学生兴趣的素材,并把它融人到备课教案当中。由于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学习自制力相对较弱,传统单调的课堂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时,教师通过猜数游戏的形式引人教学。教师用双手握着一定数量的珠子,在游戏开始之前明确告诉学生一共有几颗珠子,然后左手握住一定数量的珠子,让学生们去猜老师的右手还有几颗。通过不断变换左右手握有珠子数量的方式,如此反复几次。在一问一答中,不仅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还能够讓学生在猜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数的分解和组成,加深他们对于加减法的认识,为今后学习数学奠定更好的基础。而且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新课的学习内容部分会伴随着很多插图,插图的描绘也比较精美,运用这些插图也一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突出学生地位,构建课堂教学新秩序
结合新课标改革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学生学习体验当作核心,在确保教学活动可以充分落实新课标改革教学要求的同时,还能给学生营造一个秩序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秉持“寓教于乐”的教学标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给其创建良好的课堂秩序。例如,在讲解关于《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作用下,给学生演示三角形特性和知识点,利用多媒体动画功能,让学生观看三角形空间和图形变化,通过学生观察和总结规律,掌握三角形基本特点和性质。并且,教师也可以利用数学道具等引导学生感受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边等含义,确保学生可以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活用丰富视频
运用视频进行小学数学趣味教学,一是因为小学生喜欢画面感十足的内容,喜欢视频的形式;二是因为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视频资源越来越丰富,所以,教师可以为数学课程挑选合适的视频,并对视频进行一定的优化,让其更加适合数学课堂。例如,在进行“图形的运动(一)”的教学时,教师用视频来增加了课堂趣味。在视频中,学生可以看到游乐园中的旋转木马、摩天轮,还可以看到观光电梯、行驶的汽车等等。这些视频内容很快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教师提醒他们寻找视频中各个场景之间的共同点。带着任务进行视频观看,学生看得非常认真,但是对于共同点是什么,他们不太确定。因此,教师让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因为急于知道答案是什么,所以学生的学习非常积极。所以,教师应当注重视频的选择,并巧妙地用视频进行趣味教学。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时期,要想学生在初始阶段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保持学习积极性,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给学生创建趣味性课堂,并适当引人游戏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学习的魅力。通过给学生创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提升数学教学水平,增强学生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洪宁.小学数学中的激趣教学策略[J].小学时代,2019(31):52-53.
[2]于华君.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0):43.
[3]张述舜.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19(34):92.
关键词:趣味教学法;小学数学教学;应用方法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44-070
引言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并没有那么强烈,反而对趣味性的事物非常感兴趣。为此,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从趣味教学的角度进行切入,为数学教学带来一定的趣味,让学生在趣味的驱使下集中精力进行数学学习,并提高自身对数学的热爱程度。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教师就需要从细节方面进行着手,为学生设计多种多样的趣味教学方案。
一、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意义
小学时期学生由于认知水平较低,身心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是十分有限的。而数学学科是一项具有抽象性的科目,多数知识点如果教师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灌输式的教育,则会使学生无法有效地理解学习内容,而且长期进行下去也会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效地开展趣味教学法,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开展游戏活动,体现生活化教育,从而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当中充分地掌握知识,并将知识内容融人到生活化元素当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二、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创设趣味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趣味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指教师精心进行教学设计,在备课的时候,要思考一些能够激发起学生兴趣的素材,并把它融人到备课教案当中。由于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学习自制力相对较弱,传统单调的课堂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创新教学方式,通过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时,教师通过猜数游戏的形式引人教学。教师用双手握着一定数量的珠子,在游戏开始之前明确告诉学生一共有几颗珠子,然后左手握住一定数量的珠子,让学生们去猜老师的右手还有几颗。通过不断变换左右手握有珠子数量的方式,如此反复几次。在一问一答中,不仅增强了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还能够讓学生在猜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数的分解和组成,加深他们对于加减法的认识,为今后学习数学奠定更好的基础。而且在小学数学教材中,新课的学习内容部分会伴随着很多插图,插图的描绘也比较精美,运用这些插图也一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突出学生地位,构建课堂教学新秩序
结合新课标改革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把学生学习体验当作核心,在确保教学活动可以充分落实新课标改革教学要求的同时,还能给学生营造一个秩序良好的学习氛围。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秉持“寓教于乐”的教学标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给其创建良好的课堂秩序。例如,在讲解关于《全等三角形》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作用下,给学生演示三角形特性和知识点,利用多媒体动画功能,让学生观看三角形空间和图形变化,通过学生观察和总结规律,掌握三角形基本特点和性质。并且,教师也可以利用数学道具等引导学生感受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边等含义,确保学生可以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三)活用丰富视频
运用视频进行小学数学趣味教学,一是因为小学生喜欢画面感十足的内容,喜欢视频的形式;二是因为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视频资源越来越丰富,所以,教师可以为数学课程挑选合适的视频,并对视频进行一定的优化,让其更加适合数学课堂。例如,在进行“图形的运动(一)”的教学时,教师用视频来增加了课堂趣味。在视频中,学生可以看到游乐园中的旋转木马、摩天轮,还可以看到观光电梯、行驶的汽车等等。这些视频内容很快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教师提醒他们寻找视频中各个场景之间的共同点。带着任务进行视频观看,学生看得非常认真,但是对于共同点是什么,他们不太确定。因此,教师让他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寻找答案。因为急于知道答案是什么,所以学生的学习非常积极。所以,教师应当注重视频的选择,并巧妙地用视频进行趣味教学。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重要时期,要想学生在初始阶段对数学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保持学习积极性,教师应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学习特点,给学生创建趣味性课堂,并适当引人游戏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学习的魅力。通过给学生创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提升数学教学水平,增强学生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洪宁.小学数学中的激趣教学策略[J].小学时代,2019(31):52-53.
[2]于华君.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20):43.
[3]张述舜.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在实践中的应用[J].试题与研究,2019(3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