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梁启超"力"与"移人"范畴的内涵与意义

来源 :浙江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1bb1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力”与“移人”是梁启超美学思想中的两个重要范畴。“力”是指审美对象的多种要素综合转化而来的感染力;“移人”是指审美对象借助力来感染并引发审美主体心灵境界整体变化的过程及结果。“力”与“移人”的范畴是梁启超在中西文化渊源基础上的整合新创。它们确立了将艺术审美与主体心理相联系的基本视点,触及了美影响改造主体的方法特征问题,并就美对人生与社会的介入提出了自己的答案。 “Force” and “relocation” are two important categories in Liang Qichao’s aesthetic thoughts. “Force” refers to the contagious power from the transformation of various elements of the aesthetic object. “Moving away” refers to the process and result of the aesthetic object invaders through the force and initiates the overall change in the spiritual realm of the aesthetic subject. The categories of “force” and “relocation” are Liang Qichao’s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origin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They established the basic point of view linking art appreciation to subject psychology, touched upon the method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main influence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provided its own answers to the interven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life and society.
其他文献
佛教口述史的历史源远流长,但作为现代意义上的佛教口述史则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学术界,在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学术界曾经走红.而大陆佛教口述史资源丰富,把佛教口述史作
越南的哲学社会科学界规模不大,其结构与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界的结构非常相似,长期以来主要依托于前苏联学术界,前苏联解体后越来越多地受到中国的影响。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
景德元年,道原上进,宋真宗下诏编入大藏,此书成为宋代文人参禅的重要读本.而抄录也成为宋代士大夫参禅的重要方法,正是王随抄录之作.本文详细考察了王随与佛教的关系,王随编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讨论逐步深化,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本文认为,从文化哲学入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置于文化哲学范式下加以把握,即把马克思主义
文章首先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介绍了知识的本质,然后论述了客观知识在人类认知中的地位和作用,说明了认知与客观知识的分类之间的关系,最后从认知的视角探讨了客观知识的组织
摩尼教作为世界十大宗教之一,盛极一时.摩尼教在中国的传播与衰败与回鹘的兴衰密切相关.值得关注的是,摩尼教在中国的传播极其巧妙地运用了当时在中国占主导地位的宗教--道教
本文叙述了昆明伊斯兰教的地位,对伊斯兰教传入昆明的时间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然后分元、明、清、民国四个历史时期介绍了昆明伊斯兰教兴盛、变化、曲折、恢复转型并逐步走在全
至少在元末明初即已出现的"插秧偈",在世间流传的过程中,其作者问题开始罩上了迷雾,其内容也出现了变异.本文根据历代典籍的相关记载,对该偈的演变源流作了较为详细的考证,并
为解构“逻各斯中心论”德里达创造了diff啨rance(延异),制造了一个重大的“唯物”事件。这个词活跃在主体或先验意识结构之前,暴露了在逻各斯的说话结构之外吐露真相的“物
文章对把轻声分为“调值的轻声和调类的轻声”的观点提出商榷。在比较了许多方言的基础上,文章认为,轻声是在字组中只有前字调类控制整个调式而后字失去了原调,其调类在连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