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秦风已经在内地出版了一系列的图书,比如他文汇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正义与宽容》、《历史照片的历史问题》、《民国南京》、《蒋家私房照》、《梦回沪江》、《民国名人再回首》,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抗战一瞬间》、《岁月台湾》、《宝岛风情》……这些几乎从未在大陆亮相的照片,为内地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直观的参照系,既而引发了人们对那段历史给予新的打量和观察……秦风是是怎样得到这些大陆读者从未见过的历史照片的?出版这些画册的意义何在?
用证据见证抗战
记者:2005年里,你提供给内地报刊的那些抗日战争的历史图片发表以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些图片都是从什么渠道整理出来的?
秦风:今年我在抗战照片方面费了一些功夫,《三联周刊》半年内制作了五集的抗战专刊,其中80%的图片是由我组织提供的,规模比较大。其它如《南方都市报》也用了不少,好像我提供的图文编成的日本投降专刊还在他们社内评了奖。另外,我还在南京《先锋书店》办了一个民间的抗战图片展览,以及和梅园新村合办一个抗战特展,这也算是两岸文史界关于纪念抗战的合作方式之一。我跟朋友开玩笑说,平常媒体各出奇招,各有胜负,但做抗战这样的专题,却像是考作文题目,大家的考题是一样的,这时候只能凭真本事,你真要明显地超过别人,就必须拿出真功夫。
我对抗战有很深的感情,甚至把从事抗战史教育当成人生职志。我一开始收集历史照片就是从抗战照片开始的,已有10年了,其中还发展出一套完整的看法。简单地说,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在出版这一段历史的图册时,如果研究内容和影像制作水平,都不如作为战败国的日本,那我们实在没有脸面对流血牺牲的先人。《三联周刊》主编朱伟找我提供抗战照片时,拿了德国的《明镜周刊》作为图文编辑的例子,我看了看很肯定地说:我们可以做比他们好。他的表情是半信半疑。后来,他看了我提供的图片,不再说什么了。
其实这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我投入大量心血,收购好照片,模仿日本和欧洲的图文编辑方式,目的就是终有一天要超过他们。
记者:还有你刚刚出版的《抗战一瞬间》,也是非常震撼的一本书。
秦风: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除了提供图片给杂志外,我出版了《抗战一瞬间》和《宽容与正义》两本书,后者不仅表现抗战,也探索中国人与日本人的恩怨情仇,使用的材料和角度过去比较少见。我对日本人的主观情感的形成与演变有着高度的兴趣,多年来跑日本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所谓的军国主义并不是一撮人,而是一种流动的思想状态,如果没有好的土壤,只能长出几根杂草,反之土壤肥沃,则会瞬间漫山遍野。所以如果们要有效地对付日本右翼势力,就必须充分理解其背后社会土壤的来龙去脉,采取行动来抑制它。这需要冷静理性的态度,费心了解那个社会所走过的路。《宽容与正义》就是试图解释日本社会心理,并就中国人应如何对应提出一些建议。
记者:你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秦风:我还很想做一件事情。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说,目前大屠杀纪念馆收集到了死难者名单在11万左右,跟我们对外说的30万受难者,数字有差距,日本右翼常拿这个来攻击我们,因此我们有必要继续追寻其它死难者的名字。其实犹太人说有600万同胞被纳粹屠杀,也没有人要求他们拿出600万人的名单。不过,不管日本右翼怎么说,我们自己都有义务全力去追寻完整的死难者名单,这就要从当时守卫南京的中国军队的阵亡和失踪名单里去找,资料应该是在台北这边。这件工作并不容易,因为这些部队后来又有新的伤亡,新的重建,官兵名单换过很多遍,因此要整理恢复到原始状态,必然很费工夫。这并不是一个人的工作,但因为它很有意义,所以我想努力去做。
为高金素梅提供证据
记者:好像高金素梅从一个演员转变为议员,到联合国抗议日本政府时手里拿的那些图片与你有关……
秦风:历史照片善加利用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力量,这里举一个事例。2002年,刚选上立法委员不久的高金素梅在朋友的推荐之下开始认识台湾原住民本身的历史,我们一些朋友帮她筹划一个活动“送历史回部落”,照片就是我的工作室制作的,内容主要是日军血腥屠杀原住民并且放火烧庄的照片,其中有一张是日军军官砍下原住民起义部落首领头部的画面,高金素梅看了久久不能言语。她后来接受采访时反复提到,那一张照片几乎改变了她的人生。
当时我就整理了大约70多张照片,编成一本图册《无言的幽谷》,由她担任策划,然后在岛内原住民部落举行大型图片巡回展览。又挑了一部份照片当成去日本打官司的呈堂证物。于是,大约两年间她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奔波于日本和台湾两地,要向日本政府讨回公道。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太多注意,直到去年7月间他们去靖国神社抗议时,突然变成轰动全球华人世界的大新闻。前一阵子她又到联合国抗议,从纽约转到大阪等候大阪高院判决结果。没想到在我们大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大阪高院竟然判决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是违宪的。
这条消息在日本每一家报纸都是头条新闻,NHK从早播到晚,在日本非常轰动。我必须说,高金素梅的战斗力实在惊人,她和几个朋友的坚持与努力,创造了两岸当局未曾做到的历史教育成果。这里我也见识了历史照片激励人心的力量不可估量。那些照片的来源是1914年日军镇压原住民后所印行的“纪念写真”,日军并不以屠杀为耻,反而当成胜利的象征,编成“战功册”,我在东京的文物市场上买到的,后来加上台湾文物收藏家魏德文先生的另外一本,组合整理成完整的照片史料。东京有很多日军侵华的图册,后来我想办法再找同样的一本,却遍寻不着,这表示这两本确是极少,非常珍贵。
记者:在日本现在还有这样的旧书吗?容易收集吗?
秦风:文史数据非常昂贵,不过比起真正的古董却不算什么。问题是,买古董的都是有钱人,买文史资料的却是穷文人。因此我在收购文史书籍照片时,虽然很开心,但也很辛苦。
另外,我还收到其他重要的文物,譬如以前国民党将领黄杰的工作日记,最近大陆谈抗战时常提到腾冲、龙陵战役,当时中国军队的主力就是第11集团军和第20集团军,黄杰是第11集团军总司令,黄杰文物里就有第11集团军总司令办公室作战日记,以及滇西战役的完整地图。此外,更早,黄杰担任陆军第二师师长时,也参加了长城战役,所以里面也有相关的资料,这些都是抗战的原始文献。
记者:你买的最贵的是哪本书?
秦风:我买的最贵的一本书是1895年日军出版的《近卫师团征台卫生报告》,这是当时日军接收台湾时 与本地义军作战过程的卫生记录,里面有许多手绘的早年台湾民情的彩色图画,十分稀有,市场上没有看到第二本,对方叫价日币30万(大约2.5万元人民币),而且价格很硬,砍不下了,只好硬着头皮买下来了。
记者:你那本书《蒋家私房照》是大陆第一本关于蒋介石的图片集,这些图片是怎么找到的?
秦风:1997年我寻找历史照片的过程中,经过一位好友的介绍认识了一位担任过总统府摄影的高先生,他帮我在“阳明书屋”翻拍了一批蒋家私人的照片,2001年我用这批照片在台北办过一个纪念蒋经国的图片展览。台湾公家档案馆资料的提供没有什么明确的规范,好像谁里面有朋友谁就能够拿到一些东西,今天大陆好像也是这样。后来我又加了一些照片在大陆出了《蒋家私房照》这本书。另外,文物市场也是历史照片的重要来源,一些重要党政人物过世后,书信和照片流到古物市场上。台湾没有经历类似“文革”那样的政治运动,没有人因为内心恐惧大量销毁自己的数据,所以很多东西都保留得很完整,我们就花钱赶紧把它们买回来。
人最幸福的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记者:当时已经身为总编辑助理了,为什么还会从《中国时报》辞职?
秦风:我在台湾《中国时报》做了17年的文字记者,只写作,不拍照,不过对影像始终很有兴趣。首先,中国人都面临了各种形式的平均主义,一个记者如果有能力同时写10篇的好稿子,不意味着全部都可以用,因为你也要让别人表现;其次,如果我觉得有一个题材很好,可是上面不同意,构想就会胎死腹中,因为作为领工资的报社员工,我不能拿到其他地方去做,如此到一定程度,我觉得自己被绑住了,想要离开单位,自己成立工作室,追求自己的价值主张,实践自己所设定的工作目标,这样的人生痛快多了。至于我的历史图文整编工作也是逐步累积出来的,一开始只是单纯地喜欢照片,喜欢收购一些照片,旁边加上有人味的图说,好像加注一样,后来有一定的数量,总结了心得,才有明确的工作方向。
记者:花10年时间来做同一件事情,把辛苦赚来的钱用来搜集历史资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呢?
秦风:10年可以让一个少年变成大人;不过对于成年人而言,10年却是一眨眼就过去了;对于一个长期的事业而言,10年更是微不足道。或许因为如此,我深深感到要紧紧抓住每一刻。原来我的工作集中在大量收购历史照片,不断找资金,然后在台湾和日本两地尽可能地收集,挑选其中好的照片,编辑成书,赚一些稿酬,再去买更多的照片。2000年以后,台湾出现“台独”执政,开始运用政治权力扭曲台湾历史,向下一代灌输“台独”的思想,我感觉到中华民族的历史事实和文化的解释遭到“台独”恶意扭曲,因此有必要透过图片进行历史教育,加强民族精神,这是我成立“台湾文史研究工作室”最直接的目的。
记者:除了出书,你还做过哪些事情?
秦风:做历史图片展览、出版书籍、写纪实报导,做电视节目等等。2002年龙应台担任台北市文化局长的时候,我也曾做了一年台北市“二·二八”纪念馆的副馆长。在她的支持之下,我做过抗战图片展、台湾光复节图片纪念特展、台湾白色恐怖时代特展,另外,我自己也在历史博物馆举办过大上海百年风华持展等等。
记者:这些关于历史真相的展览办得容易吗?有人看吗?
秦风:当然,尤其是我办的白色恐怖照片持展引起社会很大的回响。这个内容主要是反映当年国民党大批枪决中共地下党员的惨况,反映国共内战是两岸分离的根源,这个事实揭穿了“台独”所说台湾反国民党者均是反抗“外来政权”的谎言,所以“台独”分子非常生气,一连几天在纪念馆外示威,说我们“扭曲历史真相”。此外,我也介绍了毛泽东与田中角荣会谈时的日文翻译林丽韫,她也是台籍人士,小时候在台北念小学,8岁时举家迁到日本神户,18岁时回大陆参加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工作,后来当了周恩来7年的日文翻译,参与了中日建交谈判,晚年后又回到过台湾故乡,整个人生经历十分生动传奇。还有,我也写过一系列文章,反映过去民进党要人如:陈水扁、吕秀莲、谢长廷、李鸿禧、蔡同荣等人去大陆的事情,谈到他们去了那里,见到谁,说了些什么,这些内幕报导在台湾很有些份量,很受关注。至于民进党人对于这些附有详细照片的报导则是假装没看见,又怕被记者问到,通常是躲起来几天,手机关掉,等到人们新闻焦点转移时才又现身。我想“台独”一直要在两岸中国人之间划出一条清楚的线,我的工作则刚好相反,就是把他们划出来的线轻轻地抹掉。
用证据见证抗战
记者:2005年里,你提供给内地报刊的那些抗日战争的历史图片发表以后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些图片都是从什么渠道整理出来的?
秦风:今年我在抗战照片方面费了一些功夫,《三联周刊》半年内制作了五集的抗战专刊,其中80%的图片是由我组织提供的,规模比较大。其它如《南方都市报》也用了不少,好像我提供的图文编成的日本投降专刊还在他们社内评了奖。另外,我还在南京《先锋书店》办了一个民间的抗战图片展览,以及和梅园新村合办一个抗战特展,这也算是两岸文史界关于纪念抗战的合作方式之一。我跟朋友开玩笑说,平常媒体各出奇招,各有胜负,但做抗战这样的专题,却像是考作文题目,大家的考题是一样的,这时候只能凭真本事,你真要明显地超过别人,就必须拿出真功夫。
我对抗战有很深的感情,甚至把从事抗战史教育当成人生职志。我一开始收集历史照片就是从抗战照片开始的,已有10年了,其中还发展出一套完整的看法。简单地说,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在出版这一段历史的图册时,如果研究内容和影像制作水平,都不如作为战败国的日本,那我们实在没有脸面对流血牺牲的先人。《三联周刊》主编朱伟找我提供抗战照片时,拿了德国的《明镜周刊》作为图文编辑的例子,我看了看很肯定地说:我们可以做比他们好。他的表情是半信半疑。后来,他看了我提供的图片,不再说什么了。
其实这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我投入大量心血,收购好照片,模仿日本和欧洲的图文编辑方式,目的就是终有一天要超过他们。
记者:还有你刚刚出版的《抗战一瞬间》,也是非常震撼的一本书。
秦风:2005年抗战胜利60周年,除了提供图片给杂志外,我出版了《抗战一瞬间》和《宽容与正义》两本书,后者不仅表现抗战,也探索中国人与日本人的恩怨情仇,使用的材料和角度过去比较少见。我对日本人的主观情感的形成与演变有着高度的兴趣,多年来跑日本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所谓的军国主义并不是一撮人,而是一种流动的思想状态,如果没有好的土壤,只能长出几根杂草,反之土壤肥沃,则会瞬间漫山遍野。所以如果们要有效地对付日本右翼势力,就必须充分理解其背后社会土壤的来龙去脉,采取行动来抑制它。这需要冷静理性的态度,费心了解那个社会所走过的路。《宽容与正义》就是试图解释日本社会心理,并就中国人应如何对应提出一些建议。
记者:你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秦风:我还很想做一件事情。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说,目前大屠杀纪念馆收集到了死难者名单在11万左右,跟我们对外说的30万受难者,数字有差距,日本右翼常拿这个来攻击我们,因此我们有必要继续追寻其它死难者的名字。其实犹太人说有600万同胞被纳粹屠杀,也没有人要求他们拿出600万人的名单。不过,不管日本右翼怎么说,我们自己都有义务全力去追寻完整的死难者名单,这就要从当时守卫南京的中国军队的阵亡和失踪名单里去找,资料应该是在台北这边。这件工作并不容易,因为这些部队后来又有新的伤亡,新的重建,官兵名单换过很多遍,因此要整理恢复到原始状态,必然很费工夫。这并不是一个人的工作,但因为它很有意义,所以我想努力去做。
为高金素梅提供证据
记者:好像高金素梅从一个演员转变为议员,到联合国抗议日本政府时手里拿的那些图片与你有关……
秦风:历史照片善加利用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力量,这里举一个事例。2002年,刚选上立法委员不久的高金素梅在朋友的推荐之下开始认识台湾原住民本身的历史,我们一些朋友帮她筹划一个活动“送历史回部落”,照片就是我的工作室制作的,内容主要是日军血腥屠杀原住民并且放火烧庄的照片,其中有一张是日军军官砍下原住民起义部落首领头部的画面,高金素梅看了久久不能言语。她后来接受采访时反复提到,那一张照片几乎改变了她的人生。
当时我就整理了大约70多张照片,编成一本图册《无言的幽谷》,由她担任策划,然后在岛内原住民部落举行大型图片巡回展览。又挑了一部份照片当成去日本打官司的呈堂证物。于是,大约两年间她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奔波于日本和台湾两地,要向日本政府讨回公道。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太多注意,直到去年7月间他们去靖国神社抗议时,突然变成轰动全球华人世界的大新闻。前一阵子她又到联合国抗议,从纽约转到大阪等候大阪高院判决结果。没想到在我们大都不看好的情况下,大阪高院竟然判决小泉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是违宪的。
这条消息在日本每一家报纸都是头条新闻,NHK从早播到晚,在日本非常轰动。我必须说,高金素梅的战斗力实在惊人,她和几个朋友的坚持与努力,创造了两岸当局未曾做到的历史教育成果。这里我也见识了历史照片激励人心的力量不可估量。那些照片的来源是1914年日军镇压原住民后所印行的“纪念写真”,日军并不以屠杀为耻,反而当成胜利的象征,编成“战功册”,我在东京的文物市场上买到的,后来加上台湾文物收藏家魏德文先生的另外一本,组合整理成完整的照片史料。东京有很多日军侵华的图册,后来我想办法再找同样的一本,却遍寻不着,这表示这两本确是极少,非常珍贵。
记者:在日本现在还有这样的旧书吗?容易收集吗?
秦风:文史数据非常昂贵,不过比起真正的古董却不算什么。问题是,买古董的都是有钱人,买文史资料的却是穷文人。因此我在收购文史书籍照片时,虽然很开心,但也很辛苦。
另外,我还收到其他重要的文物,譬如以前国民党将领黄杰的工作日记,最近大陆谈抗战时常提到腾冲、龙陵战役,当时中国军队的主力就是第11集团军和第20集团军,黄杰是第11集团军总司令,黄杰文物里就有第11集团军总司令办公室作战日记,以及滇西战役的完整地图。此外,更早,黄杰担任陆军第二师师长时,也参加了长城战役,所以里面也有相关的资料,这些都是抗战的原始文献。
记者:你买的最贵的是哪本书?
秦风:我买的最贵的一本书是1895年日军出版的《近卫师团征台卫生报告》,这是当时日军接收台湾时 与本地义军作战过程的卫生记录,里面有许多手绘的早年台湾民情的彩色图画,十分稀有,市场上没有看到第二本,对方叫价日币30万(大约2.5万元人民币),而且价格很硬,砍不下了,只好硬着头皮买下来了。
记者:你那本书《蒋家私房照》是大陆第一本关于蒋介石的图片集,这些图片是怎么找到的?
秦风:1997年我寻找历史照片的过程中,经过一位好友的介绍认识了一位担任过总统府摄影的高先生,他帮我在“阳明书屋”翻拍了一批蒋家私人的照片,2001年我用这批照片在台北办过一个纪念蒋经国的图片展览。台湾公家档案馆资料的提供没有什么明确的规范,好像谁里面有朋友谁就能够拿到一些东西,今天大陆好像也是这样。后来我又加了一些照片在大陆出了《蒋家私房照》这本书。另外,文物市场也是历史照片的重要来源,一些重要党政人物过世后,书信和照片流到古物市场上。台湾没有经历类似“文革”那样的政治运动,没有人因为内心恐惧大量销毁自己的数据,所以很多东西都保留得很完整,我们就花钱赶紧把它们买回来。
人最幸福的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记者:当时已经身为总编辑助理了,为什么还会从《中国时报》辞职?
秦风:我在台湾《中国时报》做了17年的文字记者,只写作,不拍照,不过对影像始终很有兴趣。首先,中国人都面临了各种形式的平均主义,一个记者如果有能力同时写10篇的好稿子,不意味着全部都可以用,因为你也要让别人表现;其次,如果我觉得有一个题材很好,可是上面不同意,构想就会胎死腹中,因为作为领工资的报社员工,我不能拿到其他地方去做,如此到一定程度,我觉得自己被绑住了,想要离开单位,自己成立工作室,追求自己的价值主张,实践自己所设定的工作目标,这样的人生痛快多了。至于我的历史图文整编工作也是逐步累积出来的,一开始只是单纯地喜欢照片,喜欢收购一些照片,旁边加上有人味的图说,好像加注一样,后来有一定的数量,总结了心得,才有明确的工作方向。
记者:花10年时间来做同一件事情,把辛苦赚来的钱用来搜集历史资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呢?
秦风:10年可以让一个少年变成大人;不过对于成年人而言,10年却是一眨眼就过去了;对于一个长期的事业而言,10年更是微不足道。或许因为如此,我深深感到要紧紧抓住每一刻。原来我的工作集中在大量收购历史照片,不断找资金,然后在台湾和日本两地尽可能地收集,挑选其中好的照片,编辑成书,赚一些稿酬,再去买更多的照片。2000年以后,台湾出现“台独”执政,开始运用政治权力扭曲台湾历史,向下一代灌输“台独”的思想,我感觉到中华民族的历史事实和文化的解释遭到“台独”恶意扭曲,因此有必要透过图片进行历史教育,加强民族精神,这是我成立“台湾文史研究工作室”最直接的目的。
记者:除了出书,你还做过哪些事情?
秦风:做历史图片展览、出版书籍、写纪实报导,做电视节目等等。2002年龙应台担任台北市文化局长的时候,我也曾做了一年台北市“二·二八”纪念馆的副馆长。在她的支持之下,我做过抗战图片展、台湾光复节图片纪念特展、台湾白色恐怖时代特展,另外,我自己也在历史博物馆举办过大上海百年风华持展等等。
记者:这些关于历史真相的展览办得容易吗?有人看吗?
秦风:当然,尤其是我办的白色恐怖照片持展引起社会很大的回响。这个内容主要是反映当年国民党大批枪决中共地下党员的惨况,反映国共内战是两岸分离的根源,这个事实揭穿了“台独”所说台湾反国民党者均是反抗“外来政权”的谎言,所以“台独”分子非常生气,一连几天在纪念馆外示威,说我们“扭曲历史真相”。此外,我也介绍了毛泽东与田中角荣会谈时的日文翻译林丽韫,她也是台籍人士,小时候在台北念小学,8岁时举家迁到日本神户,18岁时回大陆参加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工作,后来当了周恩来7年的日文翻译,参与了中日建交谈判,晚年后又回到过台湾故乡,整个人生经历十分生动传奇。还有,我也写过一系列文章,反映过去民进党要人如:陈水扁、吕秀莲、谢长廷、李鸿禧、蔡同荣等人去大陆的事情,谈到他们去了那里,见到谁,说了些什么,这些内幕报导在台湾很有些份量,很受关注。至于民进党人对于这些附有详细照片的报导则是假装没看见,又怕被记者问到,通常是躲起来几天,手机关掉,等到人们新闻焦点转移时才又现身。我想“台独”一直要在两岸中国人之间划出一条清楚的线,我的工作则刚好相反,就是把他们划出来的线轻轻地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