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建新房

来源 :老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jun35380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几日,因为马上就要住上新房子了,老爸老妈常常笑得合不拢嘴。
  一年前,老爸决定将家里老房子拆掉重建,我们做子女的心里都嘀咕:老爸都70岁了。还操这个心干吗?老爸拍着胸脯说:“我身体好得很。没问题的,再过几年恐怕还真不行了!”老妈也站在老爸一边,说:“你看那老房子还能住人吗?屋顶漏雨不说。一下雨,房顶上的石灰都整块掉下来!”说这话的时候,小外甥跑过来奶声奶气地说:“外婆,我最喜欢新房子了。”老妈的脸顿时笑成了一朵花,说:“好的、好的哦。”小外甥才一岁多,因为保姆难找,只好让老妈来我们家带孩子。这样做房子的事就落到了老爸一个人的肩上。见爸妈的决心已定,我们也不好阻拦了。
  可是一开始,为了房子结构的问题,老爸老妈就产生了很大的分歧。老妈认为建房子是为了自己住得舒服,所以希望房间大一点,层数少一点。院子大一点。而老爸却坚持认为房子除了自己住以外,还可以拿出一部分房间出租,因此房子层数越多越好,房间越多越好。最后大家一致赞成老爸的意见,家里的那块地在城中心,浪费太可惜了。老爸得意地笑着说:“老太婆,你在家待久了。观念落伍了。等做好房子,我带你出去转转,香港、澳门这些地方我们也去玩玩。”老妈忙说:“建了新房,哪里还有钱去玩?”老爸笑呵呵地回答:“房子租出去,不就有钱了吗?”
  确定了房屋结构之后,老爸就请来了建筑设计师做出正规的设计图纸。下一步是该让谁来做的问题,退休多年的老爸只和街上的一些老伙计熟悉。与社会上的人早就疏远了。不过,老爸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在县城里大大小小的工地上一打听,很快就确定了施工队伍。为了省点钱,老爸还坚持采取自己买材料、请别人施工的方式。每天。老爸到工地上充当“包工头”的角色,中午回家又要为全家人做饭,忙和累就不用说了,老爸没叫一句苦。老妈心疼地和我说:“你爸就是个劳碌命,70岁的人了还以为自己二三十,那么拼命。”
  房子一点点地高起了,老爸明显消瘦了许多,我问他:“身体吃得消吗?”老爸自信地说:“看你整天病恹恹的。身体还不如我呢。人呀,有事做,活得才更有滋味,身体才更结实。”常常一大清早,我就听见老爸大声地和人打电话,水泥、砂石等等,什么事老爸都要操心。幸运的是。工程进度还比较顺利,房子的框架很快就建好了,
  夏去冬来,新房子的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了。老爸得意地带领我们参观新房子。大姐夸了他几句,他就笑得像个老小孩。要刷外墙了。老爸四处比较别人家房子的颜色。又去建材市场精心挑选油漆。忙得不亦乐乎。接着是内部装修,老爸披挂上阵,忙得更是昏天黑地的,家里买菜和做饭的活也只好交给老妈来做。老妈总是问他:“从早到晚,你在新房里干吗?”老爸不满地说:“你们看不见活就没活了?在我眼里,新房里的活还多着呢!”房屋装修的那段时间,每天只有在饭桌上才能看得见老爸的身影。吃完饭,老爸坐在沙发上。不到一会儿就鼾声大作,只有在这时候老爸才显出老态和疲惫来。这么大年纪的人整天还要忙忙碌碌,让我们觉得心酸,又让我们觉得老爸的形象在他退休之后达到了一个顶峰。
  老当益壮,老而弥坚,说的应该就是老爸这样的人吧。
  责编 文邦
其他文献
1985年1月。全国人大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我当时在丰城市圳头乡(现改名为隍城镇)担任党委书记。一天,乡教育专干、圳头中学校长金镇锋对我说:“市文教局通知,教师节那天,市里要召开庆祝大会,各乡也要召开庆祝大会。请示一下:我们乡里怎么开庆祝大会?”我说:“这是一件大好事。9月,10日那天,由乡党委、政府出面,就在中学礼堂召开全乡中小学老师庆祝大会。所有开支由乡里包,不要中学、中心小
期刊
我们从仙女洞出发,当天就到了63军军部驻地。途中,带队的同志自豪地向我们谈起63军的辉煌战绩:第五次战役时,仅10分钟就突破了敌人严密设防的临津江天险:在突袭英国皇家军队第29旅时,全歼“两个帽徽”的精锐格罗斯特营:战士刘光子一个人冲人英军阵地,俘敌63人:在惨烈的铁原阻击战中,连长郭恩志率42名战士,打垮敌人一个加强团的13次冲锋,歼敌800余名……听得我们一个个热血沸腾。  初值电台  63军
期刊
提起陈佩兰,人们都说她是“活雷锋”。几年来,这位年逾六旬,左腿肢残,有着菩萨心肠的“犟女人”,用赢弱的身躯为1.2万人次的特困群众发放了价值220多万元的爱心物品。她现任职务是抚州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市慈善爱心超市经理、市扶贫助残义工协会主任。  献爱心当“特殊经理”  2007年,陈佩兰从市长热线退下来后,被推选为抚州市慈善爱心超市经理。这家新成立的爱心超市,不以赢利为目的,而是为,几千户的特困群
期刊
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灵乡镇毛铺山区,山高、人少、偏僻、贫困、交通闭塞。而就是在这么一个让人望而生畏的地方,有一位名叫王义柱的老师,为了山区的孩子们能方便上学,一个人默默无闻地坚守山区教学已有37年。  他从没离开过山区  王义柱,1957年出生于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灵乡镇芭山村转嘴王湾。1973年他初中毕业后,在家务了3年农。1976年春天,他被选任为民办教师。从此,他便一心在毛铺山区教书,从没离开过
期刊
我与老伴一起生活40多年了,曾经长期两地分居,当时老伴既要工作,又要承担养儿育女的重担,日子虽然过得比较辛苦,但总体上看还算高兴。我退休后,由忙人变成了闲人,便渐渐寄情于诗词花卉。先我退休的老伴却对写诗养花不感兴趣,对我沉迷于此屡有微词。而我却我行我素,甚至愈发痴迷。久而久之我俩竟闹起矛盾来了,有时还颇激烈,结果弄得两人都极不愉快。  近日我读到梁实秋先生一文谈他处理夫妻关系的艺术之道,如获至宝,
期刊
我外婆去世50年了。她一辈子未能享到福。小时候,因我过早丧父,在无锡的一段时期,外婆做针线活养我。她没日没夜地为人家缝补。不仅如此,她还为我纳鞋底,补衣裳。她是合肥人,喜欢将我们几个出生于苏南的兄妹称为“小蛮子”,嘱咐我们好好读书,将来好自立。有时人家送来一两个咸蛋。她都舍不得吃,要留给我,说是“小孩子要补脑子的”。  她妹妹也就是我的姨婆婆。也在无锡做散工,就是为人家倒马桶、搞卫生,类似今天家政
期刊
2013年7月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以《金华:探索农村居家养老新模式》为题,对金东区探索创新“统分结合”模式、建设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好做法进行了特别报道。  去年以来,金华市金东区率先开展并推广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将其作为重大的民生实事来抓。通过建设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金东区较好地解决了农村老人的基本养老问题,为该市乃至浙江省、全国提供了经验和样板。  在浙江省金华市金
期刊
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他曾任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在江西书法界享有很高的声誉。他撰写的《傅抱石传》,荣获中国首届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江西文学史》上有专文介绍和评论。他被南昌大学聘为中文系兼职教授,被江西师范大学聘为美术学院兼职教授;新余学院将他作为“名校工程建设”的品牌推出,在抱石美术学院为其设立工作室。  他就是横跨文学、书法两界,集作家、
期刊
书法柳斌 书荷塘春语 余琦
期刊
有一天,儿子、儿媳妇跑来跟我和老伴商量,希望我们老两口帮他们带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子,他们想一块去外地工作。“好啊”,我和老伴满口答应下来。我们刚退休,身体还健康,照顾小孙子的学习和生活起居应该没有问题,再说小孙子聪明活泼,比以前更懂事了,照看起来也不需要太费心。空巢老人最怕寂寞,有小孙子在身边相伴,我们老两口的生活将平添几分快乐。  但事情并非想得那么简单。小家伙来了以后。跟在他爸妈那里的表现大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