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园一线教师及管理人员的主要专业,教育部2006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部分高职院校开始大量削减理论课程,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弱化理论知识,甚至放弃理论知识,这使得多数教师对理论课程感到无所适从,不知该从何讲起。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忽视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导致高职生在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和编制考试中屡屡失利。最终导致了教师在理论课程中教学内容不系统,学生在理论课程中学习结果不理想。
[关 键 词] 学前教育;理论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1-0154-01
一、导致理论课程低效的原因
高职理论课堂低效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分析其主要因素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高职院校未找准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契合点
高职院校的高等性和职业性一直被专家和学者诟病,是在职业教育类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若高职理论课程学习内容相对简单,容易被人解读为与中职课程没有太大区别,体现不出高等性;若其学习内容过于复杂,则容易走向本科的压缩版,体现不出职业性。所以,解决高职的“高”和“职”之间的矛盾是高职院校理论课程发展的突破点。高职院校中对理论课程定位的模糊,其根本原因是未找准高职院校的定位,对“高”的定位不明确。
(二)“教”“学”“做”脱节
这一现状主要源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倾向于基础教育,而职业教育之于基础教育,最大的区别是职业教育培养的一个优秀的“职业人”,就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即培养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1.教学内容与岗位不兼容
目前仍有部分高职院校在选择教材时选择了压缩本科式教材,甚至直接采用本科教材,其对学生适应工作岗位意义并不大。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也与工作岗位脱离,认为只需将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即完成了自己的教学工作。杜威曾批判这种现象,认为其必将导致学生最终虽可能获取了专门的知识,但仅是学习了一些符号和词汇,并未了解知识的真正意义。
2.教师的学科化
职业教育直接体现“教”“学”“做”合一的课程模式为项目课程,但由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师多为各高校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生,其优点为对理论知识体系比较熟悉,但多数理论教师对技能方面了解不够、不深,导致理论课教师组织教学内容时容易忽略技能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在幼儿园活动组织这类课程中,因为必然要涉及学生的技能应用,所以理论教师难以对其进行相关指导,這同时也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难以实施项目化课程的一个原因。
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实践化改革路径
(一)以就业为导向,明确教学改革方向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区域内公立及中高端私立幼儿园一线教师,要求其具备保育、教育以及保教反思能力,并能发展为幼儿园管理人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的授课模式也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并不要求完全抛弃理论知识,但应做到将理论知识实践化,这是解决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存在问题的关键。
(二)在“做”的基础上进行“教”和“学”
“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只有在“做”的基础上实施“教”“学”才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教”“学”“做”合一。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为幼儿园教师,其面对的是一些身心方面正迅速发展的儿童,具有相对的复杂性、独立性和灵活性,并不像理工类学生所面对的对象具有稳定性,所以,高职理论课程难以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内容。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做到以幼儿园中的某一件具体的事情开展教学,例如,家园沟通、活动设计等,它们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知道课程的最终指向,明确自己在这类课程中要学习的具体内容。
(三)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
虽然教学的自觉性原则致力于防止形式主义地掌握知识,促进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深刻信念。但是高职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直被人所诟病,笔者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发现,高职生多数希望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能完成最终的期末考试,进而顺利毕业,参加工作。虽然其学习动机多为外部动机,但教师依然可以利用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就业为导向,为学生讲授实践性知识。如何使学生在工作中运用课堂中所学内容,是课程教学的直接目标。
(四)改革评价模式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课程的另一功能是为学生最终考取教师资格证做准备,通过对实习学生的访谈发现,多数学生认为理论课所学内容在幼儿园工作过程中的作用要弱于技能课。但是,理论知识又是考取教师资格证所必需的内容,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针对目前教师资格证的考核内容,适当调整教学计划以及授课内容,使其功能最大化。
无论理论课程在职业教育中如何被人忽略,但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将实践性知识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切实感受到其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徐国庆.高职课程的职业性与高等性[J].职教论坛,2007(11).
[2]約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37.
[关 键 词] 学前教育;理论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6)31-0154-01
一、导致理论课程低效的原因
高职理论课堂低效的原因是复杂的,但分析其主要因素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一)高职院校未找准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契合点
高职院校的高等性和职业性一直被专家和学者诟病,是在职业教育类文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问题。若高职理论课程学习内容相对简单,容易被人解读为与中职课程没有太大区别,体现不出高等性;若其学习内容过于复杂,则容易走向本科的压缩版,体现不出职业性。所以,解决高职的“高”和“职”之间的矛盾是高职院校理论课程发展的突破点。高职院校中对理论课程定位的模糊,其根本原因是未找准高职院校的定位,对“高”的定位不明确。
(二)“教”“学”“做”脱节
这一现状主要源于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倾向于基础教育,而职业教育之于基础教育,最大的区别是职业教育培养的一个优秀的“职业人”,就学前教育专业而言,即培养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1.教学内容与岗位不兼容
目前仍有部分高职院校在选择教材时选择了压缩本科式教材,甚至直接采用本科教材,其对学生适应工作岗位意义并不大。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也与工作岗位脱离,认为只需将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即完成了自己的教学工作。杜威曾批判这种现象,认为其必将导致学生最终虽可能获取了专门的知识,但仅是学习了一些符号和词汇,并未了解知识的真正意义。
2.教师的学科化
职业教育直接体现“教”“学”“做”合一的课程模式为项目课程,但由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师多为各高校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生,其优点为对理论知识体系比较熟悉,但多数理论教师对技能方面了解不够、不深,导致理论课教师组织教学内容时容易忽略技能方面的知识,特别是在幼儿园活动组织这类课程中,因为必然要涉及学生的技能应用,所以理论教师难以对其进行相关指导,這同时也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难以实施项目化课程的一个原因。
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实践化改革路径
(一)以就业为导向,明确教学改革方向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区域内公立及中高端私立幼儿园一线教师,要求其具备保育、教育以及保教反思能力,并能发展为幼儿园管理人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的授课模式也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教学过程中并不要求完全抛弃理论知识,但应做到将理论知识实践化,这是解决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存在问题的关键。
(二)在“做”的基础上进行“教”和“学”
“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只有在“做”的基础上实施“教”“学”才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现“教”“学”“做”合一。由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工作岗位为幼儿园教师,其面对的是一些身心方面正迅速发展的儿童,具有相对的复杂性、独立性和灵活性,并不像理工类学生所面对的对象具有稳定性,所以,高职理论课程难以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内容。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做到以幼儿园中的某一件具体的事情开展教学,例如,家园沟通、活动设计等,它们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知道课程的最终指向,明确自己在这类课程中要学习的具体内容。
(三)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
虽然教学的自觉性原则致力于防止形式主义地掌握知识,促进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深刻信念。但是高职生的学习积极性一直被人所诟病,笔者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发现,高职生多数希望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能完成最终的期末考试,进而顺利毕业,参加工作。虽然其学习动机多为外部动机,但教师依然可以利用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就业为导向,为学生讲授实践性知识。如何使学生在工作中运用课堂中所学内容,是课程教学的直接目标。
(四)改革评价模式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论课程的另一功能是为学生最终考取教师资格证做准备,通过对实习学生的访谈发现,多数学生认为理论课所学内容在幼儿园工作过程中的作用要弱于技能课。但是,理论知识又是考取教师资格证所必需的内容,所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针对目前教师资格证的考核内容,适当调整教学计划以及授课内容,使其功能最大化。
无论理论课程在职业教育中如何被人忽略,但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将实践性知识贯穿于整个理论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切实感受到其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徐国庆.高职课程的职业性与高等性[J].职教论坛,2007(11).
[2]約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