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它以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培养适合新世纪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是摆在广大教育者面前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历史任务;开展创新教育,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当今教育教学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课堂教学则是落实培养创新精神的主渠道。那么,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因此必须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要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教学必须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索,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富有个性地学习,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师生互动互学,彼此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如在“欧姆定律”教学中,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主体,尤其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教与学在教学活动中互动进行,几乎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教师不仅要重视教的一面,还要重视学生学的一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我讲你听,我问你答,使课堂教学成为自己的独唱“音乐会”上。学生不是可有可无的听众,而是不可缺少、代替的“演员”,教师要变独唱“音乐会”为合唱“音乐会”,教师还要成为“导演”,组织吸引学生参与演出,让学生参加讨论,提出问题。
如在“欧姆定律”一节教学活动中,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以前都是由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讲授给学生,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变该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三者关系,以此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学问学问贵在于问。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开放的教学环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教师应力求提出具有新颖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发表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肯定学生的“与众不同,异想天开”,逐步使学生成为“问题能手”,“答题能手”,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在“欧姆定律”教学活动中,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由学生推测电路短路的后果,使学生形成安全用电意识,从而将物理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体现了“改变学科本位”的理念。
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
创新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补充和发展。传统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掌握知识为核心的,而创新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核心,没有知识谈不上能力,没有能力更谈不上创新。因此,教师应多元化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让学生自己到图书馆或上网寻找所需的资料、数据。
在“重力”和“摩擦”两节课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带着开放性问题去思考:如果没有重力和摩擦的世界将会怎样?教师提供线索,让学生寻找资料,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面向全体学生就是面向各有差异的学生,因材施教实际上是对有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生加以培养。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行有差异的教育,求得有差异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可以展示自我的平台,营造一个学习的沃土,让创新教育开花结果。
总之,开展创新教育,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要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升华,必须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同时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教师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敬业精神,做到师生相长,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与多渠道关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 黄春香)
一、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因此必须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教育理念,要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教学必须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索,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富有个性地学习,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师生互动互学,彼此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如在“欧姆定律”教学中,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主体,尤其是科学探究活动的主体,教与学在教学活动中互动进行,几乎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完成。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组成,教师不仅要重视教的一面,还要重视学生学的一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不能只停留在我讲你听,我问你答,使课堂教学成为自己的独唱“音乐会”上。学生不是可有可无的听众,而是不可缺少、代替的“演员”,教师要变独唱“音乐会”为合唱“音乐会”,教师还要成为“导演”,组织吸引学生参与演出,让学生参加讨论,提出问题。
如在“欧姆定律”一节教学活动中,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以前都是由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讲授给学生,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变该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分组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三者关系,以此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还重要。”学问学问贵在于问。在课堂教学中,要创造开放的教学环境,营造积极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教师应力求提出具有新颖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发表独特见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肯定学生的“与众不同,异想天开”,逐步使学生成为“问题能手”,“答题能手”,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如在“欧姆定律”教学活动中,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由学生推测电路短路的后果,使学生形成安全用电意识,从而将物理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体现了“改变学科本位”的理念。
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
创新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补充和发展。传统教育是以培养学生掌握知识为核心的,而创新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核心,没有知识谈不上能力,没有能力更谈不上创新。因此,教师应多元化培养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让学生自己到图书馆或上网寻找所需的资料、数据。
在“重力”和“摩擦”两节课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带着开放性问题去思考:如果没有重力和摩擦的世界将会怎样?教师提供线索,让学生寻找资料,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的能力。
五、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面向全体学生就是面向各有差异的学生,因材施教实际上是对有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生加以培养。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行有差异的教育,求得有差异的发展,为学生提供可以展示自我的平台,营造一个学习的沃土,让创新教育开花结果。
总之,开展创新教育,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要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到升华,必须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同时教师要具备渊博的知识,教师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敬业精神,做到师生相长,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与多渠道关系,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责任编辑 黄春香)